【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傳心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1:31 | 只看該作者

參蘇飲

 

參蘇飲二陳②,枳(殼)桔(梗)葛(根)前(胡)(木)香,四時痰嗽藥,無汗用之良。


①酲:cheng1(音成)。酒醒以後,頭昏腦脹。


②二陳:即二陳湯。


香蘇飲見15頁


按:傷寒與溫熱病的基本區別,在於有無內熱潛伏。


傷寒系單為寒邪所傷,邪自外而漸次及內。


故初起惡寒重而發熱輕,口皆不渴,絕無內熱之象。


治宜辛溫解表,使邪從汗解而愈。


溫病系熱邪潛伏;


蘊蓄已久,每兼外感之誘因而發。


初起即發熱或微有惡寒,多數口渴,濕熱並重者,口雖不渴,但思食涼物,甚則脈數舌絳,必有一派內熱之象。


治宜辛涼解表或辛涼透邪,大忌辛溫之品。


本篇方劑未出辛溫範疇,羌活前胡等品並不適用於溫熱病。


讀者應參考《時病論》①、《溫病條辨》、《溫熱經緯》②等書,作進一步的探討。


①《時病論》:清、雷豐(少逸)著。


是一部專門闡述時令病的書籍。


②《溫熱經緯》:是清、王士雄(盂英)輯葉香□(上山下嚴)、薛生白、余師愚等各家有關溫病論述的一部溫熱病專著,選材頗精,注釋按語亦多卓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2:12 | 只看該作者

卒中風因有四端治分三中

 

《千金方》載中風大法有四:一日偏枯,謂半身不遂也;


一日風痱,謂身無痛,四肢不收也;


一曰風懿,謂奄忽不知人也;


一曰風痹,類風狀也。


劉河間曰:中風癱瘓者……非外中於風,良由將息失宜①,心火暴盛,腎水虛衰不能制之,則陰虛陽實,而熱氣拂鬱②,心神昏冒③,筋骨不用而卒倒無所知也。


東垣曰:中風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


凡人年逾四旬氣衰之際,或因憂、喜、忿、怒傷其氣者,多有此疾。


壯歲之時無有也。


若肥盛者則間而有之,亦是形盛氣衰而如此耳。


丹溪曰……東南氣溫,而地多濕,有風病者,非風也,皆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也。


《發明論》曰:中風之症,有中腑、中藏、中血脈之分。


中腑者多著四肢,面如土色,脈浮而惡風寒,四肢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後,或中身之側,皆曰中腑,其治多易。


中藏者多滯九竅,或唇緩、失音、耳聾、鼻塞、目瞀④、大小便秘結,皆曰中藏,其治多難。


中血脈者口眼歪斜。


三者治各不同。


若中血脈,而外有六經之形症,則從小續命湯以發其表,調以通聖散辛涼之劑、若中腑而內有便溺之阻隔,則從三化湯以攻其裡。


然汗下又不可太過,汗多則亡陽,下多則亡陰,亡陽則損其衛;


亡陰則損其營,此又不可不慎也。


①將息失宜:《河間六書》指「……平日衣服、飲食、安處、動止、精魂神志、性情好惡、不循其宜而失其常」而言。


②熱氣拂鬱:熱氣不得放散。


③昏冒:神識昏迷,不省人事。


④目瞀:目不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2:40 | 只看該作者

如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語言蹇澀①,此邪中於經絡也,宜大秦艽湯、羌活愈風湯,補血以養筋。


……中風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者,先用皂莢末拈紙條燒煙沖入鼻中,有嚏可治,無嚏難治。


隨用吐痰方,將皂莢末五分、白礬五分為細木,薑汁水調。


探吐後,服導痰湯。


半身不遂名曰癱瘓,大抵多是痰涎流注,初起急治則可,久則痰火鬱結,用藥少效。


口眼歪斜無他症者,用白附子、僵蠶、全蠍(俱生用)等分為末,每次酒服二錢(名牽正散)。


又方:用蓖麻子肉一兩、冰片三分,共搗為膏(名改容膏)寒月加薑、附子各一錢。


如左歪則敷其右,右歪則敷其左。


或以鱔魚血、冰片敷之皆效。


中風舌強不語,用青黛、硼砂、薄荷各二錢,冰片、牛黃各三分,為細末,先以蜜水洗舌,後以薑汁擦之,將藥蜜水調擦舌本。


中風口噤不開,宜用馬梅肉擦其牙關,牙關酸軟,則易開矣。


或用藜蘆末稍加麝香,每用五分,水調,灌入鼻內,吐之。


①蹇:jian3(音檢)。蹇澀:舌強言語不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3:00 | 只看該作者

小續命湯

 

續命桂(枝)麻(黃)(人)參,(川)芎防(風)附子(黃)芩,杏仁甘(草)(白)芍(防)己,風中血脈尋。


附:古今錄驗續命湯


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乾薑甘草川穹杏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3:19 | 只看該作者

防風通聖散

 

通聖散荊(芥)防(風),(連)翹麻(黃)(甘)草薄(荷)當(歸),梔(子)(黃)芩(川)芎桔(梗)(白)朮,(石)膏(白)芍滑(石)(芒)硝(大)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3:36 | 只看該作者

三化湯

 

即小承氣湯加羌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4:52 | 只看該作者

大秦艽湯

 

大秦艽八珍(湯),去(人)參加(細)辛(黃)芩,(羌獨)二活(石)膏(白)芷防(風),祛風兼養陰。

痰湯見7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0:56:03 | 只看該作者

羌活愈風湯

 

羌活、獨活、防風、防己、柴胡、前胡、麻黃、細辛、白芷、菊花、薄荷葉、秦艽、蔓荊子、當歸、川穹、熟地、炙草、黃耆、枳殼、地骨皮、人參、知母、枸杞子、杜仲炭薑半夏(各二兩)官桂(一兩)茯苓黃芩(各三兩)生地蒼朮石膏芍藥(各四兩)以上諸藥,共為粗末,每服一兩,水煎服。


按:中風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往往系腦溢血引起。


實踐證明,取嚏、催吐,都易使病情惡化。


故古書雖有用取嚏通關,探吐導痰治療本病的記載,但令人已少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31:00 | 只看該作者

破傷風原有三種治別三經

 

破傷風症,或跌打損傷,風乘隙而客之;


或瘡瘍久不合口,風邪乘間而襲之;


或用熱湯淋洗、或用艾火灸之,其湯火之氣,亦與風邪無異。


其症寒熱兼作,甚則口噤目斜,身體強直,死在旦夕甚可畏也。


脈浮無力太陽也,汗之而愈。


脈長有力陽明也,下之而愈。


脈浮而弦小少陽也,和解之而愈。


若傳變入裡,無法治矣。


羌活防風湯。


羌活防風湯,(川)穹(甘)草槁本當(歸),細辛(地)榆白芍,在表服之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31:35 | 只看該作者

玉真散

 

用防風、南星,等分為末。


先以藥敷於患處,然後用溫酒調服二錢。


又治瘋狗咬傷。


按:近年來,各地用五虎追風湯隨證加減治療破傷風,療效頗佳,可參考試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32:19 | 只看該作者

五虎追風湯

 

蟬衣(一兩)天麻(三錢)南星(三錢)全蠍(三錢)僵蠶(三錢)朱砂(五分)(研細沖服)加水適量,煎好後,兌入黃酒一至二兩,溫服。


服後五心出汗為良好現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32:57 | 只看該作者

中暑有動靜之異

 

夏至日後,病熱為暑。


張潔古①曰;動而得之為中暍②,靜而得之為中暑。


東垣曰:日中勞役而得者謂之中暍,避暑於深堂而得者,謂之中暑。


中暍之病,其因勞役於外,日光曝其皮膚,熱氣入於鼻竅,肺經受傷,其症身熱頭疼、灑然毛聳③、微寒、口開齒燥、舌苔、煩渴,治宜人參石膏知母湯。


其由安處家庭,行走閭巷,驀④然鬱熱薰蒸,口吸暑氣,心包絡受傷,其症煩渴自汗、面垢脈虛,或腹疼吐瀉,或嘔噦燥悶,重則昏不知人,治宜香薷飲。


①張潔古:名元素,金、易州人(即河北省易縣)。著有《珍珠囊引經佐使》、《病機氣宜保命集》、《臟腑標本藥式》、《醫餘啟源》及《潔古家珍》等書。


②暍:he4(音賀)。中暍:中熱。亦即中暑。


③聳:song3。高突的意思。如聳直。


④驀:mo4(音末)。突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41:59 | 只看該作者

人參石膏知母湯

 

石膏知母甘草人參粳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42:41 | 只看該作者

香薷飲

 

香薷飲厚朴,扁豆黃連撮,中暑腹中疼,吐瀉陰陽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43:16 | 只看該作者

十味香薷飲

 

十味香薷飲,(人)參(黃)耆(白)朮茯(苓)陳(皮),(厚)朴甘(草)(木)瓜扁豆,清暑健脾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43:42 | 只看該作者

六和湯

 

六和湯(茯)苓(白)朮(人)參,(香)薷藿(香)扁(豆)砂仁,半(夏)甘(草)(木)瓜杏(仁)(厚)朴,霍亂暑傷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44:30 | 只看該作者

生脈散

 

生脈散人參,五味(子)麥冬尋,清心除肺熱.補氣又生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45:10 | 只看該作者

清暑益氣湯

 

益氣(湯)(當)歸黃(耆)橘(皮),(白蒼)二朮甘(草)青(皮)(黃)柏,人參麥(冬)(五)味升(麻),葛根神麯澤(瀉)。


按:中暑、中暍、中熱,名雖不同,實系一症。


由於機體的差異,工作於烈日之下,活動過度,濕隨汗去,無濕而多熱;


恣意納涼,又不活動,濕邪為重,故治法不同。


這就是張潔古所說的動而得之、靜而得之的區別。


香薷飲之用,應以暑症無汗或兼有外感者為宜,自汗者當考慮不用。


讀者應參考《濕病條辨》暑溫伏暑等治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46:23 | 只看該作者

受濕有內外之分

 

丹溪曰:「六氣之中,濕熱為病,十居八九」。


有外感而得之者;


有內傷而得之者。


有居處卑濕,或早行霧露,或冒雨,或涉水.或汗衣濕履.則濕從外感之者;


或恣①飲酒漿,過食生冷,則濕從內傷之者。


又一說云:飲食人胃,無非濕也。


脾土旺,則能運化水穀,上歸於肺,下輸膀腕,無濕氣之可留也。


脾弱不能運化水穀,亦謂之濕。


治濕之法,古人惟以利水為主,亦不可執一,必當因其症而藥也。


濕氣在於皮膚者,宜解表之藥,如麻黃、桂枝、防己、蒼朮、白朮之類,譬如六合陰晦②,非雨不晴也。


水濕積於腸胃,肚腹腫脹者,宜攻下之藥,如大黃、甘遂、大戟、芫花.牽牛、檳榔之類,譬如水滿溝渠,非導之不去也。


寒濕在於肌膚筋骨之間,拘牽作痛,或麻痹不仁者,宜溫經之藥,如乾薑、附子、丁香、肉桂之類,譬如太陽在於中天,則陰濕自干也。


濕氣在於臟腑肌膚之間,微而不甚者,宜健脾燥濕之藥,如蒼朮.白朮、厚朴、半夏、木香、桑皮之類,譬如些須③之濕,以灰土浥④之,則濕自干也。


濕熱在於小腹膀胱之間,或腫,或瀉,或小便不通,宜用滲泄之藥,如豬苓、澤瀉、茯苓、滑石、茵陳、木通、葶藶、車前子、海金砂之類,譬如水溢溝澮⑤,非疏通其竇,則不達也。


濕氣在於皮膚,宜用勝濕之藥,如防風、羌活、獨活之類,譬如清風薦爽,濕氣自消也。


①恣:zi1(音資)。恣飲酒漿:任意的喝酒。


②六合:天、地和東、西、南、北四方,叫做六合。六合陰晦:天氣陰的很厲害。


③些須:很少的一點。


④浥:yi4(音意)。


⑤澮:kuai4(音檜)。水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0 03:50:04 | 只看該作者

火有七說

 

丹溪曰:五行各有一性,惟火有二,曰君火、曰相火。


君火者心火也;


相火者命門火也,此火出自先天。


又有五志之火:大怒氣逆,則火起於肝;


悲哀慟中,則火起於肺;


醉飽過傷,則火起於脾;


房勞過度,則火起於腎;


思慮過度,則火起於心。


此火出於人為。


火之為病,不獨在五臟十二經中,凡氣有餘,莫非火也!


諸風眩掉、脅痛、目赤,肝火動也,柴胡、黃連主之。


諸痛瘡瘍、口舌生瘡,心火動也,黃連主之。


諸濕腫脹、口瘡口臭,脾火動也,芍藥主之。


諸氣膹鬱①,乾咳鼻衄,肺火動也,梔子、黃芩主之。


遺精夢泄、赤白便濁,腎火動也,知母主之。


目黃、口苦、坐臥不寧,膽火動也,柴胡主之。


癃閉淋瀝、赤白帶濁,小腸火動也,木通主之。


牙疼齦宣、顴腮頤腫,胃火動也,石膏主之。


舌苔喉痛、便秘不通,大腸火動也,黃芩、大黃主之。


小便不利、小腹作痛,膀胱火動也,黃柏主之。


頭眩、體倦、手足心熱,三焦火動也,柴胡、黃芩主之。


陽事頻舉、精溺不止,命門火動也,黃柏主之。


凡此皆苦寒之藥,但能瀉有餘之火耳。


又按《玉機微義》論曰:若飲食勞傷,內傷元氣,自汗發熱,困倦脈大而無力,氣口大於人迎或一倍、二倍,為陽虛之症,以甘溫之劑除之,如黃耆、人參、甘草之屬。


陰微陽強,相火熾盛,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之症,宜滋陰之劑,地黃、天門冬、黃柏、元參、龜板、當歸、知母、五味、鎖陽、牛膝、虎骨.丸服。


若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症,以咸冷之劑折之,如大黃、芒硝之屬。


若腎水受傷,真陰失守,為無根之火,陰虛之症,以壯水之劑治之,如生地、元參之屬。


若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陽事不舉,飲食不進,右尺脈遲細無力,命門無火,則如釜底無薪,當以溫熱之劑治之,如附子、乾薑之屬。


若胃虛過食生冷,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為火鬱之症,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葛根之類。


①膹:fen4(音憤)。膹鬱:喘急上逆,否塞不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21:19 , Processed in 0.29687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