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氏醫通(1)】

 關閉 [複製鏈接]
341#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0:49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滑伯仁治一人年老色蒼,夏月與人爭辨,冒雨勞役受饑,且犯房事, 夜半忽病發熱惡寒,上吐下瀉,昏悶煩躁,頭身俱痛,因自發汗,汗遂不止, 脈皆洪數,蓋吐瀉內虛,汗多表虛,兼之脈不為汗衰瀉減,法在不治,姑以大劑參、 耆,兼白朮、乾薑、甘草、茯苓、陳皮,水煎不時服,至七劑見面赤, 四肢發出紅斑,凡斑證自吐瀉者吉,謂邪從上下出也,但傷寒發斑,胃熱所致, 今之發斑,由胃虛而無根之火遊行於外,可補不可泄,可溫不可涼,若用化斑、 升麻、黑參之類,則死生反掌矣,仍服前方十餘劑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2#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1:11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又治一人,每日早起大瀉,或時腹痛,或不痛,空心服熱藥不效, 令至晚食前服即效,以煖藥一夜在腹,可勝陰氣也,與酒客濕泄,服湯藥不效, 服丸散即效同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1:25 | 只看該作者

泄瀉

 

石頑治總戎陳孟庸,瀉利腹脹作痛,服黃苓、白芍之類,脹急愈甚,其脈洪盛而數, 按之則濡,氣口大三倍於人迎,此濕熱傷脾胃之氣也, 與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二劑,痛止脹治,而瀉利未已, 與乾薑黃苓黃連人參湯二劑,瀉利止而飲食不思,與半夏瀉心湯二劑而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4#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1:43 | 只看該作者

 

內經云: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府, 陰受之則入五藏,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藏,則?滿閉塞, 下為飱泄,久為腸澼。

 

賊風不云實邪,而言虛邪者,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設陽氣充盛,雖有賊邪, 莫能為害也,起居不時者,非特勞役失宜,而飲食失節,亦在其中矣, 陽受之則入六府者,言六府之經氣受邪於外則營衛氣塞,而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者, 邪併於氣之象也,陰受之則入五藏者,言五藏之神氣受傷於內則水穀不能克運, 留於腸胃而腹滿飱泄也,久為腸澼者,言藏氣久滯,不能統運津液, 乃至移於二腸而為澼積崩迫,此則陰氣受傷所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5#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2:04 | 只看該作者

腸澼便血

 

身熱則死,寒則生。

 

腸澼為腸胃受病,不當更見表熱,表熱則內外俱困,陽無所依,故云熱則死, 寒則生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6#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2:20 | 只看該作者

腸澼下白沫

 

脈沉則生,浮則死。

 

腸澼下白沫,為裡氣不守,反見脈浮,中宮無主,安得不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7#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2:39 | 只看該作者

腸澼下膿血

 

脈懸絕則死,滑大者生,腸澼之屬,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 弦濇者死,以藏期之。

 

懸絕弦濇,皆氣血殆盡之脈,故主死,滑大為邪實可攻之象,故主生。

 

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8#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2:52 | 只看該作者

脾脈外鼓沉

 

言氣口脈盛,而按之有力,雖久可治,肝脈小緩,謂人迎緩而不大, 無客邪乘脾之候,故易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9#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3:06 | 只看該作者

腎脈小搏沉

 

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藏同病者可治, 其脈小沉濇,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0#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3:27 | 只看該作者

腎脈小搏沉而乏陽和之氣

 

且見血濕身熱,為真陰下脫,故死,心肝澼亦下血, 即前外鼓沉及小緩之脈證,以脾為心之子,心為肝之子,故二藏同病者可治, 若見脈小沉濇,為營血內竭,加以血溫身熱,不出七日必死也。

 

腎移熱於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

 

土衰不能制水,先後天脾胃俱敗也。

 

陰陽虛,腸澼,死。

 

陰虛則血溫身熱,陽虛則支冷不食。

 

泄而脫血,脈實,皆曰難治。

 

下脫而見脈實,脈證相反,純屬邪氣用事,故為難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1#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3:41 | 只看該作者

 

仲景云:夫六府氣絕於外者,手足寒,上氣卻縮,五藏氣絕於內者,利不禁, 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痢脈沉弦者,下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 雖發熱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下痢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

 

下痢脈數,有微熱, 汗出令自愈,設脈緊為未解。

 

下痢脈數而渴者,令自愈,設不差,必清膿血, 以有熱故也。

 

下痢脈反弦,發熱身汗者自愈。

 

下痢氣者,常利其小便。

 

下痢寸脈反浮數,尺中自澀者,必清膿血。

 

下痢清穀,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

 

下痢脈沉而遲,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熱,下痢清穀者,必鬱冒汗出而解, 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陽,下虛故也。

 

下痢後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 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下痢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

 

〔已上金匱要略〕下痢脈滑而數,有宿食,當下之。

 

下痢不欲食者,有宿食, 當下之。

 

下痢而腹痛滿,為寒實,當下之。

 

下痢腹中堅者,當下之。

 

下痢脈遲緊,為痛未欲止,當溫之,得冷者,滿而便腸垢。

 

下痢身軀疼痛,急救裡, 諸溫之屬,可與理中、四逆、附子湯熱藥,急投之美。

 

下痢大孔痛者,當溫之。

 

下痢脈大浮弦,下當已。

 

下痢舌黃,燥而不渴,胸中實,下不止者死。

 

下痢已瘥,至其年月日時復發者,此為下不盡,更下之愈,風寒重者不可下, 下之後,心下堅痛脈遲,此為寒,但當溫之,脈沉緊,下之亦然,脈大浮弦, 下之當已,下痢脈浮大,此為虛,以強溫之故也,設脈浮革者,因爾腸鳴,當溫之。

 

〔已上千金參補〕下痢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堅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痢脈遲而滑者,實也,痢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痢脈反滑者, 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下痢讝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

 

下痢便膿者血者,桃花湯主之。

 

熱痢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

 

下痢後更煩, 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梔子豉湯主之。

 

下痢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通脈四逆湯主之。

 

下痢肺痛,紫參湯主之。

 

氣痢,訶梨勒散主之,保命集云: 膿血相雜而脈浮大,慎不可以大黃下之,下之必死,謂氣下竭,而陽無所附也, 凡陰陽不和,惟當分利陰陽,經云:暴泄非陽,久泄非陰,大便完穀下,有寒有熱, 熱者,脈疾,身多動,音聲響亮,暴注下迫,此陽也,寒者,脈沉而細,身不動作, 目睛不了了,飲食不下,鼻準息微者,薑附湯,若身重四肢不舉,朮附湯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2#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3:59 | 只看該作者

 

東垣云:飲食一傷,起居不時,損其胃氣,則上升清陽之氣,反下降而為飱泄, 久則太陰傳少陰而為腸澼,寒冷之物傷於中,?滿而脹,傳為飱泄, 宜溫熱以消導之,濕熱之物傷於中而下膿血者,宜苦寒以疏利之, 風邪下陷者升舉之,濕氣內盛者分利之,裡急者下之,後重者調之,腹痛者和之, 洞泄腸鳴,脈細微者,溫之收之,膿血稠黏,數至圊而不能便,脈洪大有力者, 下之寒之,此治痢之大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3#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4:14 | 只看該作者

 

張介賓曰:腸澼一證,即今之所謂痢疾也,其所下者,或赤或白,或膿或血, 有痛者,有不痛者,有裡急後重者,有嘔惡脹滿者,有噤口不食者,有寒熱往來者, 雖其變態多端,然總不外乎表裡寒熱,而於虛實之辨,尤為切要,凡邪因表者, 必有表證,但兼其表而行散之,表邪解則痢自愈,如無表證,則必由口腹, 悉屬內傷,但傷於內者極多,因於表者,則間或有之,此內外之不可不辨也, 以寒熱言之,則古以赤者為熱,白者為寒,至劉河間而非之曰,如赤白相兼者, 豈寒熱俱甚於腸胃而同為痢乎,至丹溪則因之曰:赤痢乃是小腸來, 白痢乃是大腸來,皆濕熱為本,自二子之言出,則後世莫敢違之者,愚見則有不然, 夫痢起夏秋,濕蒸熱鬱,本乎天也,因熱求涼,過吞生冷,由於人也, 氣壯而傷於天者,鬱熱居多,氣弱而傷於人者,陰寒為甚,須知寒者必虛, 熱者必實,更以虛實細詳之,而寒熱愈明矣,如頭疼身熱,筋骨痠痛者,實也, 脹滿惡食,急痛拒按者,實也,煩渴引飲,喜冷畏熱者,熱也,脈強而實者,實也, 脈數而滑者,熱也,外此則靡非虛寒矣,而相似之際,尤當審察, 如以口渴為實熱似矣,不知凡係瀉痢,必亡津液,液亡於下,則津涸於上, 安得不渴,更當以喜熱喜冷別虛實也,以腹痛為實似矣,不知痢出於內,腸胃必傷, 膿血稠黏,安能不痛,更當以痛之緩急,按之可否,藏之陰陽,腹之脹與不脹, 脈之有力無力,分虛實也,以小便之黃赤短少為實熱似矣,不知水從痢去, 溲必不長,溲以陰亡,溺因色變,更當以便之熱與不熱,液之涸與不涸, 色之澤與不澤,分虛實也,以裡急後重為實熱似矣,不知氣陷則倉廩不藏, 陰亡則門戶不閉,更當以病之新久,質之強弱,脈之盛衰,分虛實也,至於治法, 須求何邪所傷,何藏受病,如因於濕熱者,去其濕熱,因於積滯者,去其積滯, 因於氣者,調之,因於血者,和之,新感而實者,可通因通用,久病而虛者, 可塞因塞用,皆是常法,獨怪世之病痢者,十有九虛,而醫之治痢,百無一補, 氣本下陷,而再行其氣,後重不益甚乎,中本虛寒,而復攻其積,元氣不愈竭乎, 濕熱傷血者,自宜調血,若過欲推蕩,血不轉傷乎,津亡作渴者,自宜止泄, 若但與滲利,津不轉耗乎,世有庸工專守痛無補法,且曰:直待痛止,方可補耳, 不知因虛而痛者,愈攻則愈虛愈痛矣,脈來微弱者可補,形色虛弱者可補, 口腹素慎者可補,胸膈寬快者可補,病後而痢者可補,因攻而劇者可補, 後重之可補者,陷則升而補之,熱則涼而補之,腹痛之可補者,滑泄則濇而補之, 虛寒則溫而補之,然而尤有至要者,則在脾腎二藏,如瀉而後痢,脾傳腎為賊邪, 難療,痢而後瀉,腎傳脾為微邪,易醫,是知腎為胃關,開竅於二陰, 未有久痢而腎不損者,故治痢不知補腎,非其治也,凡四君子、補中益氣, 皆補脾虛,若病在火乘土位侮母,設非桂、附大補命門,以復腎中之陽, 以救脾家之母,則飲食何由而進,門戶何由而固,真元何因而復耶,若畏熱不前, 僅以參、朮補土,多致不起,大可傷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4#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4:35 | 只看該作者

 

喻嘉言曰:內經云:下痢發熱者死,此論其也,仲景云:下痢手足不逆冷, 反發熱者不死,此論其暴也,蓋暴病有陽則生,無陽則死,故虛寒下痢, 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或其人藏中真陽未漓,或得溫補藥後,真陽隨返, 皆是美徵,此但可收拾其陽,協和其陰,若慮其發熱,反如常法,行清解之藥, 鮮有不殺人者矣。

 

金匱申下痢發汗之禁,謂下痢清穀,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蓋以下痢一傷其津液, 發汗再傷其津液,津液去則胃氣空,而下出之濁氣,隨勢上入胃中,遂成脹滿, 求其下痢,且不可得,甯非大戒乎。

 

傷寒厥痢發熱,與下痢發熱,迥然不同, 傷寒厥而且痢,為虛寒之極,所以反能食者則死,反發熱者不死, 若痢證則能食者不死,發熱者多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5#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5:03 | 只看該作者

 

周慎齋曰:凡生病處,皆為陰為火,為陽氣不到,若陽氣所到之處,斷無生病之理, 痢疾不發於夏,而發於秋者,蓋夏時陽氣盡發於表,太陰主裡,濕土用事, 純陰無陽,或過食生冷,積而不化,積久成熱,痢之所由起也,不發於夏者, 無陽則陰不運,發於秋者,陽氣入裡,攻之使然也,治法,宜以苦寒之藥, 燥濕滌熱,佐以辛熱助陽,開鬱達氣,故曰:行血則便紅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 雖然,亦有虛實之辨,淺深之別,未可以概治也。

 

心者,血之主也,肺者, 氣之主也,凝滯則傷氣,鬱熱則傷血,氣既病,則心肺亦病矣,而小腸者, 心之合也,大腸者,肺之合也,二經皆出納水穀,轉輸糟粕之宮也, 而胃又為大小腸之總司,肺移病於大腸,則氣凝濇而成白痢,心移病於小腸, 則血凝濇而成赤痢,大小俱病,則赤白互下,胃土傳濕熱於大小腸者,痢色兼黃, 如胃中先傷冷物,以致胃寒不能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即不能散精以上歸於肺, 則津液留滯於胃,即為胃家之積,其證嘔逆惡心,其狀色如桃膠而不臭, 右關脈沉細而緊,宜用厚朴、木香、乾薑、肉桂吳茱萸等,虛人可用附子理中湯, 非大小腸積之可比也,至於色之黑者,分為二種,如焦黑之黑者, 此熱極反兼勝已之化也,黃苓芍藥湯下香連丸,如漆黑之光者,此瘀升凝久而然也, 桃核承氣湯。

 

丹溪謂仲可下者,悉以承氣下之,大黃之寒,其性善走, 佐以厚朴之溫,善行滯氣,緩以甘草之甘,飲以湯液,蕩滌腸胃,滋潤輕快, 積行則止,局方例用熱藥為主,濇藥為臣,用之於下痢清白者猶可,其裡急後重者, 皆屬於火,又加以溫熱之藥,非殺而何,大凡熱痢,仲景雖有用大承氣者, 然皆指傷寒熱邪傳裡致病,非滯下之謂,蓋大黃專攻濕熱,在所必需, 芒硝專攻燥結,滯下總有裡急後重,其積滯已是下注,故無復用芒硝之理, 若係寒積,又須薑、桂、吳茱萸以溫之,以寒積多屬於虛也,至於通因通用, 原有兩法,有酒蒸大黃,有蠟丸巴豆,分析甚明,況滯下多因寒滯鬱熱而成, 世俗恆用薑茶煎,赤倍芽茶,白,倍生薑,往往獲效,豈可偏執為熱哉。

 

積有新舊之分,舊積者,氣血食痰所化也,新積者,舊積已去,未幾而復生也, 然舊積宜下,新積禁下,其故何也,蓋腸胃之熟腐水穀,轉輸糟粕者, 皆營衛灑陳於六府之功,今腸胃有邪,則營衛運行之度,為之阻滯,不能施化, 故衛氣鬱而不舒,營血濇而不行,於是飲食結痰停於胃,糟粕留於腸, 與氣鬱血濇之積,相挾而成滯下矣,必當下之通其壅塞,既下之後,升降仍不行, 清濁仍不分,則衛氣復鬱,營血復濇,又成新積,,烏可復下乎,但理衛氣, 和營血,以調順陰陽,則升降合節,積亦不滯而自化矣,然舊積亦有不可下者, 或先因脾胃之虛,不能轉輸其食積,必當調補脾胃,兼行氣之藥,俾虛回而痢自止, 世俗治痢,只守清熱破氣攻積涼血利水等法,雖朝夕更醫,出入增減,不過如此, 已瀕於危,猶曰血色依然,腹痛未減,誰敢溫補,死無後悔,傷哉。

 

痢初起時, 便見膿血者,宜調氣和血,氣分藥必不可少,若但見白膿,宜調氣消積, 不可用血藥,引邪入於血分,必變膿血也。

 

白痢初起,裡急後重,頻欲登圊, 及去而所下無多,纔起而腹中復急,皆濕熱凝滯所致,胃苓湯加木香、砂仁。

 

血痢初起,腹痛迸迫,或脈數大,身有微熱者,先與小建中湯和之,中有肉桂, 伐肝和營最捷,膿血稠黏,勢甚不可遏者,黃苓、芍藥、延胡索、木香、砂仁, 腹痛,少加肉桂以和之,血積稠厚,可用黃連,若略見少血,或稀淡者, 不可便用苦寒,戕犯胃氣,為害不淺也。

 

凡血色紫黯,屢服涼藥,而所下愈多, 作冷痢治,故血色如豬肝,如紫草,如莧菜汁者,非炮薑不治,理中湯去參, 加肉桂、木香、肉果烏梅。

 

純下血而色鮮濃厚者,此心脾伏熱也,大黃黃連瀉心湯, 有食積,枳朮丸加厚朴、黃連、木香、延胡索,赤痢初起,宜加延胡,最散血積, 小兒八歲已內者,作食積治。

 

風入腸胃,純下清血,或濕毒下血,胃風湯加枳殼、 荊、防。

 

風入腸胃,下痢青綠雜色,神朮湯。

 

下痢腹痛異常,脈沉而緊,無熱證者, 先以薑、桂之類溫之,後理積滯。

 

裡急而至圊反不能即出者,氣滯也,疏通為主, 重則小承氣,輕則黃苓芍藥湯。

 

裡急而頻見污衣者,氣脫也, 補中益氣去當歸加木香。

 

濕熱下痢後重,升陽除濕湯。

 

虛滑而後重者,圊後不減, 以得解愈虛故也,養藏湯。

 

白痢初起,但腹痛後重,不能食,小便卻清痢者為虛寒, 二陳湯加炮薑、焦朮、厚朴、木香、砂仁,能滌除痰積,宜加用之。

 

後重本因邪壓大腸墜下,是以用大黃、檳榔輩,此實也,若久痢後重不除, 此脾氣不陷之故,宜升、柴以升提之,檳榔、枳殼皆當禁用,若肺氣鬱在大腸, 腹痛後墜,理氣藥中,須加桔梗以開之,亦有積已去而過食厚味生冷復重者, 建脾兼消導為主。

 

痢如膠凍,或如鼻涕,或始魚腦,此為冷痢,先用木香、焦朮、 豆蔻、砂仁、厚朴,次用理中湯加木香,不應,更加訶子、粟殼。

 

下痢脈遲緊, 腹痛未欲止,當溫消之,枳實理中湯。

 

下痢清白,手足厥冷,腹痛不已, 附子理中湯。

 

積久冷痢,少腹痠痛,結滯不爽,及下久連年不止,千金溫脾湯, 冷痢,去甘草,加桂心,倍香附人參,熱痢,去桂心,加大黃一錢,薑、附、 人參各減一錢。

 

久痢不瘥,雖所下漸減,而津血枯槁,肛門濇滯者, 千金羊脂煎潤以導之,羊脂,本經專主下痢脫肛,腹中絞痛,而世罕知用,惜哉。

 

暴下積日久不止,千金附子湯。

 

久痢虛冷滑脫,脈細皮,寒少氣,畏食不能言, 或時發虛熱者,附子理中湯加肉桂、肉果、訶子。

 

下痢臍下攪痛,桃花丸, 下痢久脫,虛冷白滯,大桃花湯,熱痢二三年不止者,厚朴湯,久痢, 所食之物皆不化,四肢沉重,肌肉消盡,椒艾丸,下痢發熱,自汗脈弦者, 是伏邪所發,法當從表解散,倉廩湯,有一方長幼相染者,謂之時疫痢, 亦宜倉廩湯。

 

一種陰虛痢疾,切戒攻積之藥,凡見痢下五色,膿血稠黏,滑泄無度, 發熱煩渴,臍下急痛,至夜轉劇而惡食,或下鮮血者,便屬陰虛, 急宜救熱存陰為主,如駐車丸、阿膠丸、歸連丸、阿膠梅連丸、千金黃連湯、 黃連阿膠湯、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等方選用。

 

下痢至夜發熱,煩渴引飲, 為津液受傷,內水虧竭,燎原之火自焚,不得不引外水以濟急,切不可用香橾之藥, 錢氏白朮散加烏梅。

 

下痢失氣者,當利小便,陰氣前通,則陽氣自化矣, 五苓散加木香,痢仍不止,以訶子、厚朴、橘皮等分,丸服。

 

下痢大孔痛,宜溫之, 黃耆建中加木香、當歸。

 

痢後大便秘濇,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膿, 此為氣虛下陷,慎勿利之,但舉其陽,則陰自降矣,補中益氣湯加防風。

 

下痢後裡急後重不除,風邪傷衛,衛氣不行也,非三奇散不愈。

 

蠱注毒痢, 血如雞肝,心煩腹痛者,茜根丸,虛人,理中湯加黃連、烏梅,不應,用烏梅丸。

 

下利後遍身浮腫,五苓散,用生朮、肉桂,加升、柴。

 

利後虛浮,六君子加木香、 肉桂。

 

初利膿血稠黏,勢甚宜下者,一味大黃,酒蒸為丸,赤多,用溫酒下百丸, 白多,用淡薑湯下七十丸,以奪其勢,然後調理則易愈。

 

冷熱不調,下利赤白, 兼冷食食積者,連理湯加枳實、砂仁。

 

下利乾嘔者,胃虛而寒熱錯雜也, 外臺黃苓湯。

 

先前白利,後變膿血者,戊己丸,先前白利,後變鮮血者, 四物湯去地黃,加炮薑、炙甘草、木香,先前膿血,後變赤白青黑,腹痛倍常者, 駐車丸,先前膿血,後變白沬白膿者,補中益氣加炮薑、赤石脂。

 

下利日百度, 精神委頓,反不痛者,此邪氣勝,正氣微,不能鼓激也,難治。

 

有患利晝夜不及數度,而反發熱,心下痞悶,不能食而嘔,其有晝夜不止百度, 反脈靜身涼而能食,何也,曰:利之邪客於下焦,由橫連竟傳大腸,原無反熱之理, 以中焦無病,雖下利無度,不礙飲食,惟邪發於中焦,由橫連入胃,以胃受病, 自不欲食也。

 

凡風寒傷於營衛之中,則為瘧,飲食傷於腸胃之內,則為利, 而世有瘧後痢,痢後瘧者,此則表氣不固,邪氣內犯而致也,若瘧邪發泄已盡, 必無復為利疾,皆由元氣下陷,脾氣不能升舉,故風寒暑濕,得以襲入而為利耳, 又有利後似瘧非瘧,乃陰陽兩虛,陽虛則惡寒,陰虛則發熱,故寒熱交戰似瘧也, 又有瘧利齊發,瘧止而痢甚者,皆是脾胃之氣虛陷所致,並宜先與黃耆建中, 加木香、厚朴之類,次與補中益氣加薑、桂,若服後後痢減而瘧作, 此陽氣氣得補而與陰爭也,再與補中益氣少加桂、附,助陽祛陰則愈。

 

凡久痢年高, 與產後病後,諸瘡疽及瀉後作痢,慎不可用攻伐之劑,急宜醒脾崇土, 補中益氣加炮薑、木香,有血,加烏梅、芍藥。

 

下痢六七日,經盡,當有結糞, 若至十三日再經,結糞不出者,此胃氣告匱也,慎不可更與攻剋之劑,惟培養正氣, 庶有生機。

 

下痢以胃氣為本,胃失生長,故惡物而不欲食,但得思食,無分何物, 與之遂獲愈者,此胃氣勝故也。

 

凡痢下如魚腦,或如豬肝,皆半死半生, 下如塵腐色,大孔開如竹筒不收者,或如屋漏水,或純下鮮血,及如赤豆汁, 唇如硃紅者,皆不可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6#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5:20 | 只看該作者

 

石頑曰:腸澼之證,內經原有下血,下白沫,下膿血之異,推詳脈證, 大抵以白沫屬寒,其脈應沉膿血屬熱,脈應滑大,若見白沫而脈反浮, 見膿血而脈反弦濇懸絕,為脈不應病,故皆主死,其扼要尤在身熱則死,寒則生, 為大關捩,以腸胃受病,不當更見表熱,表熱則外內俱困,將何所恃而與攻救邪, 更詳藏府諸痢,咸以脈沉小為可治,血溫身熱主死,內經大義如此,再推仲景論痢, 以身熱手足溫,為陽回可治,厥逆不返,為陽絕主死,此蓋指傷寒陰證而言, 不可與夏秋腸澼並列而論也,然下痢豈無身熱得生者,凡挾邪之痢,與時行疫痢, 皆有身熱,但當先撤表邪,自然身涼痢止,當知內經所言血溫身熱,及陰虛之本證, 此則兼并客邪耳,及觀先輩論痢,並以白沫隸之虛寒,膿血隸之濕熱, 至守真乃有赤白相兼者,豈寒熱俱甚於腸胃,而同為痢之說,丹溪從而和之, 遂有赤痢從小腸來,白痢從大腸來,皆濕熱為患,此論一出,後世咸為痢皆屬熱, 恣用苦寒攻之,蒙害至今未已,即東垣之聖於脾胃者,猶言濕熱之物, 傷於中而下膿血,宜苦寒以疏利之,膿血稠黏,數至圊而不能便, 脈洪大有力者下之,亦認定膿血為熱,曷知血色鮮紫濃厚者,信乎屬熱, 若瘀晦稀淡,或如瑪瑙色者,為陽虛不能制陰而下,非溫理其氣,則血不清, 理氣如爐冶分金,最為捷法,設不知此,概行疏利之法,使五液盡隨寒降而下, 安望其有寧止之日哉,嘗見屢服黃連,虛陽迫外,而反發熱發斑者,亦有虛陽內擾, 忽發除中,反驟能食者,有頻用大黃,開腸洞泄,甚至發呃吐蚘者,有大黃下嚥, 反脹閉不通,陰氣上逆,而變中滿鼓脹水腫者,凡此之類,未遑枚舉,夫天氣之熱, 四時之正令也,因熱而恣傷冰水瓜果,是逆其正氣,府藏為寒物所傷而為患也, 以逆正氣之病,又以逆病情之藥治之,何怪變證百出乎,雖是歲之熱,較他歲倍常, 是以患腸澼者,較他歲亦倍常,其間總輕重不同,所見之積,一皆五色, 良由五藏之氣化并傷,是以五色兼見,按五色痢,古人皆為腎病,以腎為藏精之室, 所居之位,最下最深,深者既病,其淺而上者,安有不病之理,精室既傷, 安能任蟄藏之令乎,仲景所謂五液注下,臍築湫痛,命將難全者是也, 夫以精室受傷,五液不守之患,不知益火消陰,實脾隄水,兼分理其氣, 使失於氣化之積隨之而下,未失氣化之津統之而安,即口噤不食者,亦不出乎此法, 蓋腸澼之屬,皆緣傳化失職,津液受傷,而致奔迫無度,豈可恣行攻伐, 以為不易之定法乎,歷觀時師治痢,無高下腎愚,必用橘皮、枳殼、厚朴、 檳榔之屬,稍有赤沬,即用苓、連、芍藥,水道不利,便與木通、車前,口噤不食, 不出黃連、石蓮,況世所謂石蓮者,皆粵中草實偽充,大苦大寒, 與本草所言蓮子墮淤泥中,經歲取出者迥異也,凡遇五色噤口,及瘀晦清血諸痢, 每用甘草、乾薑,專理脾胃,肉桂、茯苓,專伐腎邪,其效如鼓應桴, 初起腹痛後重者,則兼木香、檳、朴以泄之,飲食艱進者,則兼枳實、焦朮以運之, 陰氣上逆,乾嘔不食者,則兼丁香、吳茱萸以溫之,嘔吐涎水者,則兼橘、半、 生薑以豁之,膿血稠黏者,則兼茜根、烏梅以理之,水道不通者,則兼升、 柴以舉之,身熱不除者,則兼桂枝、芍藥、薑、棗以和之,陰虛至夜發熱痛劇者, 則兼熟地、黃耆、阿膠、歸、芍以濟之,若數日不已而腹痛後重轉甚者,必須參、 朮、升、柴兼補而升之,久痢噤口不食,此胃氣告匱,最為危候,較之初起口噤, 尚有濁氣可破,積沫可驅,迥乎不同,非大劑參、朮,佐以茯苓、甘草、霍香、 木香、煨葛根之屬,大補胃氣,兼行津液,不能開之,但得胃氣一轉,飲食稍進, 便宜獨參湯略加橘皮或製香附,緩緩調補,兼疏滯氣,最為合劑,如茯苓之淡滲, 木香之耗氣,葛根之行津,皆當屏除,即如久痢後重用三奇散,取黃耆、 防風以致開闔,枳殼以破滯氣,以為卓識不群,然後重稍減,便當改用補中益氣, 轉關妙用,全在乎此,若厚朴、枳、橘、砂仁等耗氣之藥,皆戈戟也, 凡脈見弦細小弱,或六部沉小,皆當準此,間有脈來滑大數實者,方可用苓、連、 芍藥、澤瀉之屬,挾熱後重煩渴者,當與白頭翁、奏皮、黃連、白芍之類, 誤用大黃,變成腫脹,若其人元氣未憊,大劑人參、桂、附散其濁陰, 尚可救其一二,洞泄不止,服大劑參、朮,不應,用養藏湯,亦不應, 惟附子理中湯調赤石脂末,間有得生者,即發呃吐蚘,尚有四逆、參附、吳茱萸湯、 乾薑黃苓黃連人參湯、烏梅丸等法,然非平日相信之真,縱有生機,亦勿許治, 若至發斑發躁,久痢不食,忽發除中,從無救治之法也,嘗見痢久虛脫,六脈弦細, 厥逆冷汗,煩渴躁擾,呃逆不甯,峻用埋中、四逆、白通、通脈之類, 雖日進人參二三兩,服之非不暫安,脈來微續,手足漸溫,稀糜稍進,去後亦稀, 三四日後必然驟變,此根氣已絕,燈盡復明之兆,切勿因其暫安,輕許以治, 徒為識者鄙笑耳,至於婦人臨產下痢,最為危殆,鄭氏有胎前下痢,產後不止, 七日必死之例,予嘗用甘草乾薑湯加厚朴、茯苓、木香,治妊娠白痢, 千金三物膠艾漻,治妊娠血痢,連理湯加膠、艾,治赤白相兼之利,駐車丸、 千金黃連湯、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胎前產後五色諸痢,皆可選用,若胎前下痢, 產後不止,勢莫挽回者,用伏龍肝湯丸,隨證加減,未嘗不隨手獲效也,世醫治痢, 專守通因通用,痛無補法之例,不知因氣病而腸中切痛,非溫理其氣則痛不止, 因氣陷而濁氣下墜,非升舉其氣則後重不除,因氣傷而津液崩脫, 非調補其氣則積不已,因陰虛而至夜微熱腹痛,非峻補其陰則痢痛不息, 世人見余用參、朮、薑、桂溫補氣血之藥,以為可駭,更有用黃耆、 地黃滋陰膩滯之藥,益怪甚矣,且有用石脂、乾薑溫濇固脫之藥,以為劫劑, 而大誹之,不知內經中原有濇因濇用之法,蓋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 非濇而何,況因濇而過用利氣,乃致滑脫不收,安徥不用濇以固之耶, 更有不知調氣,但見下痢日久,便行止濇,輕以粟殼、訶子投之,閉其滯氣, 迫痛愈加,愈刦愈甚,此與殺之無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7#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5:33 | 只看該作者

 

痢不納食,俗名噤口,如因邪留胃中,胃氣伏而不宣,脾氣因而濇滯者,香、連、 枳、橘紅、茯苓之屬,熱毒衝心,頭疼心煩,嘔而不食,手足溫煖者, 甘草瀉心湯去大棗易生薑,此證胃口有熱,不可用溫藥,若陽氣不足,宿食未消, 噫而不食,枳實理中加砂仁、陳皮、木香、豆蔻,或山查、麴、蘗之類。

 

肝乘脾者, 戊己丸加木香、肉桂。

 

有水飲停聚者,心下必悸動不甯,五苓散加薑汁。

 

有火炎氣衝者,黃連解毒湯去黃柏加枳殼、木香。

 

有胃虛挾熱而嘔逆者,連理湯。

 

有積穢太多,惡氣薰蒸者,大黃黃連瀉心湯加木香。

 

丹溪用人參、川連、石蓮子、 粳米、薑汁,煎湯細細呷之神效,如吐,再作服之,但得一呷下咽便開, 石蓮子真者絕無,余常以藕汁煮熟,稍加糖霜頻服,兼進多年陳米稀糜, 調其胃氣必效,此即石蓮之意也。

 

治噤口痢,多有用黃連者,此正治濕熱之藥, 苦而且降,不能開提,況非胃虛所宜,不可輕用,大抵初痢噤口,為濕瘀胃口, 故宜苦燥治之,若久痢口噤,則胃氣虛敗,即大劑獨參、理中,恐難為力也。

 

久痢不止,諸藥不應,貧人無力服參者,烏梅、大棗各數枚,煎服屢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8#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5:49 | 只看該作者

休息痢

 

此證多因兜濇太早,積熱未盡,加以調攝失宜,不能節食戒慾, 所以時止時作,補中益氣加肉果、木香,吞駐車丸,亦有陰虛多火,不能勝任升、 柴、木香、白朮者,只用駐車丸加人參、肉桂、烏梅之類,有積,可加枳實、 炮黑查肉,有服補中益氣數服,不應,反下鮮紫血塊者,此久風成飱泄, 風氣通於肝,肝傷不能藏血也,三奇湯倍防風加羌、葛、升、柴, 其一切利水破氣藥,皆為切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9#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6:06 | 只看該作者

蟯蟲痢

 

其證腹大,皮膚黃粗,循循戚戚然,得之於寒濕,寒濕之氣,菀篤不發, 化為蟲,此九蟲之一,其形極細,胃弱腸虛,則蟯蟲乘之,或癢,或從穀道中溢出, 倉公以芫花一撮主之,烏梅丸、黃連犀角散亦主之,然蟲盡之後, 即用六君子加犀角、黃連、烏梅肉丸服,以補脾胃,兼清濕熱,庶不再發, 若一味攻蟲,愈攻愈盛,漫無止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0#
 樓主| 發表於 2015-1-13 12:16:22 | 只看該作者

痢後風

 

因痢後不善調攝,或多行,或房勞,或感風寒,或受濕氣, 致兩腳痿軟腫痛,用大防風湯。

 

痢後變成痛風,皆調攝失宜所致,補中益氣加羌活、 續斷、虎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04:28 , Processed in 0.11815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