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關閉 [複製鏈接]
98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4:27 | 只看該作者

桂枝湯麻黃湯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桂枝湯為治外感受風而病疏泄的大法。


麻黃湯為治外感受寒而病收斂的大法。


桂麻各半湯為治風寒兩感的大法。


麻黃其性疏泄。


專通收斂。


桂枝之芍藥其性收斂,專平疏泄。


芍藥的作用是向內的,不是向外的。


鄉村無醫藥之處遇外感發熱之病,用酸菜湯碗,兌水半碗,無鹽者加鹽少許。


煮開熱服,立刻汗出而愈。


春夏溫熱病,發熱不退者,服之立效。


酸的作用,亦是向內的也。


但是一層,無醫藥的鄉村,方能有這合於古聖人遺教的成績。


若是有醫藥的鄉村,乃至於有明醫有儒醫的都會,則不惟無此成績,且更以酸菜湯治時氣發熱為戒。


謂酸味之物,有收斂作用。


時氣發熱而服酸菜湯,豈不將時氣溫熱,斂在腹內,燒心爛肺而死。


因傷寒的卷首,有王叔和妄加的序列。


王叔和所說的意義是冬有傷寒,登時病作,就要食麻黃湯,這就是傷寒病。


若冬月傷寒,登時不病,寒毒藏於肌膚,不知不覺,安然無恙,三個月後,寒毒變為溫毒,發起熱來,這就是溫病。


大家將王叔和的話,不管是與不是,不加思想,緊記在心。


以為春天發的時氣病既是冬天藏在體內的寒毒變成的溫毒,當然不可食酸收之藥了。


明醫儒醫如徐靈胎,與著溫病條辨的吳鞠通,著溫熱經緯的王孟英,著時病論的雷少逸,著世補齊的陸九芝,諸前輩先生。


無不尊重王叔和於理不合,於事絕無之言。


所以全國一致,流毒至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4:41 | 只看該作者

鄉村治外感惡寒


用蔥薑鹽豉而愈。


蔥薑疏泄,鹽豉養中而兼宣通,亦合麻黃湯用麻黃之疏泄以開衛氣之閉斂的意義。


鄉村治外感發熱又惡寒者,食香油酸辣麵湯。


酸以斂榮衛之疏泄,辣椒以泄衛氣之閉斂,面以補中,香油以潤津液,立刻汗出而解。


此又合於桂麻各半湯之原理也。


生薑傷肺,外感莫用。


可多用蔥豉較為穩當。


自來注桂枝湯證,皆曰風中肌腠,用桂枝湯以解肌。


注麻黃湯證皆曰:


寒傷皮毛,用麻黃湯以散寒。


桂枝的芍藥,其性收斂,下降。


既是肌腠有風,芍藥不將肌腠的風愈加收斂出不來乎。


寒在皮毛,如何會發熱惡寒,又如何會骨節疼痛乎。


此兩方皆發汗之方,麻黃性散,服後汗出病解。


芍藥性斂,又何以服後亦能汗出病解乎。


仲聖傷寒雜病論,為中醫內外疾病方藥的祖本。


桂枝湯麻黃湯,又為起首之方。


吾人讀諸前輩的大注,起首一方,便引人墮入五里霧中,不知原理之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4:51 | 只看該作者

桂枝湯為治外感的第一方


小建中湯,即是桂枝湯加重芍藥加飴糖,為治虛勞的第一方。


一治外感,一治內傷。


病證各殊,方藥則同。


吾人於病殊藥同之中,找出認定,尋出著落,然後能入仲聖之門。


然後能知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一個原則支配一切分則的所以然。


大承氣湯核桃承氣湯四逆湯附子湯烏梅丸證治推論的意義整個的《傷寒論》,曰表病、曰裡病、曰經病。


表曰榮衛、裡曰臟腑、經曰少陽之經。


臟乃脾臟腎臟肝臟,腑乃胃腑與膀胱腑。


胃腑之病最多,膀胱腑之病最少。


六氣(圖)三陽與三陰平列。


《傷寒論》整個病證,實是三陰臟與陽明胃腑平列。


因少陽膽為經病,而無腑病。


太陽膀胱腑病,有兩證。


膀胱腑熱,必胃腑熱。


故膀胱腑病,可以附屬於陽明胃腑病。


《傷寒》一書,如內容六瓣之一橘。


榮衛加橘皮,三陰臟、三陽腑如橘瓣。


將此比喻整個認識之後,再由六瓣之中認為陽明胃腑病與三陰臟病相對,將太陽膀胱腑病用於陽明胃腑病,另將少陽經病劃出三陽腑病之外。


於是表則榮病熱衛病寒,裡則腑病熱臟病寒。


少陽之經病半熱半寒的《傷寒論》的原則了然,全書證治皆有系統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5:02 | 只看該作者

腑病陽熱


大黃清熱救陰為主藥。


臟病陰寒,以附子溫寒救陽為主藥。


太陰之四逆湯,乾薑炙草乃為太陰之主藥,附子則太陰之母氣藥。


厥陰烏梅丸,烏梅乃為厥陰之主藥,附子則厥陰之母氣藥。


少陰之附子湯,附子乃為少陰之主藥。


少陰之腎臟,主藏津液。


乾薑燥烈傷津,如少陰病未發現下利時,乾薑慎用。


下利乃太陰脾寒之故。


肝腎病的藥,皆不喜薑草壅留於中之故。


母氣者,水中之火為土氣之根,火生土也。


三陰臟病人死最速,因陰盛滅陽,陽亡甚速故也。


自王叔和將《傷寒》原文次序編定錯亂之後,世人對於《傷寒論》整個陽腑陰臟病熱病寒的原理,得不著根本的認識。


於是以訛傳訛,遂相傳為傳經為熱,直中為寒之種種謬說。


直中云者,風寒直中人身陰臟而成病也。


按四逆湯、附子湯、烏梅丸藥性尋求,乃人身陰臟自己陰盛病寒,絕非風寒直中病寒也。


至於傳經二字,更非明白辯正,不能解決。


自古傳統之訛,已於《傷寒論原文讀法篇》辯正之矣。


陰臟病寒的所以然,《古方上篇》已說清楚。


所宜注意者,不可誤信「直中為寒」四字耳。


中醫難學的所以然,一在五行的大氣無顯明的說法,一在傷寒論的原文弄不清楚。


再加上「傳經為熱,直中為寒」的謬說,大家相習不察。


王叔和又於《傷寒論》卷首妄加序例以亂之。


謂中醫學自古主今尚未成立,亦無不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5:16 | 只看該作者

烏梅丸治蟲之理


尤不可忽。


蟲乃木氣,木氣失和,然後生蟲。


不和者,水寒於下,土濕於中,而木氣動也。


故椒附細辛以溫水寒,連柏以清心火熱,乾薑黨參以補土虛,烏梅當歸桂枝補木氣而息風。


木氣復和,蟲乃不動。


凡病吐蟲,吐後則腹之右部即覺空虛者,肝陽耗傷之象。


蟲即肝陽也。


治蟲烏梅丸和木氣外,《金匱》則有甘草粉蜜湯,其證吐涎,心痛如咬,發作有時。


故用鉛粉殺蟲。


然必用甘草蜂蜜以保中氣。


然後蟲去而人不傷。


蟲證有虛實之分。


烏梅丸治虛證,粉蜜湯治實證。


實者有宜去之蟲也。


後世見蟲就殺,竟有將人殺死而不悟其失者矣。


殺蟲宜於秋冬之間,肝陽足也。


春夏不可殺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5:25 | 只看該作者

太陰之利


寒熱皆有。


寒症不渴,熱症則渴。


寒宜理中丸,一面溫寒,一面除濕培土。


熱宜豬苓湯,一面除濕,一面養津清熱。


寒熱皆兼腹滿。


寒之滿,為土氣不能運化。


熱之滿,為木氣之熱凝於濕中。


太陰病熱,乃木氣之熱也。


陰寒證都不大渴,惟少陰寒證有渴者。


以腎主津液,津液傷則渴也。


然渴的程度,只小渴耳。


較白虎加人參之渴,不及多矣。


應用附子之證,不得因渴不用附子。


服附子後反不渴,是其明驗。


厥陰病,舌卷囊縮,寒證熱證都有。


寒則收引內聚,熱則煎灼傷陰,故皆有之。


心竅於舌,手厥陰心包主之,故肝臟病則舌卷。


囊屬肝木,肝臟病則囊縮。


厥陰之氣,上熱下寒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5:34 | 只看該作者

大小柴胡湯證治推論的意義


大柴胡湯證嘔而下利胸痞,與太陰吐而不利胸痞,明辨於下。


吐而下利又加心痞,乃太陰寒證太陰之吐利,不發熱,不出汗,胸痞不硬。


今一面下利,又胸硬,又出汗發熱,乃少陽之熱利。


利出而兼嘔,乃少陽之熱嘔。


嘔無物有聲而聲大,吐有物無聲。


於少陽熱嘔之中,加心痞而又硬。


乃少陽經逆塞心下,非寒痞也。


於發熱出汗嘔而痞硬之中,加以下利。


此熱利,非寒利也。


曰少陽經病,必有口苦耳聾肋痛諸證。


太陰臟病,無有口苦耳聾肋痛諸證。


寒利下如注,利時無屁,糞為灰色,一滑即下,一瀉之後,精神立刻短少。


熱利有屁,利如噴出,糞為稀水,多有黃色,稀水之中,必難硬粒,停而又下,不覺其滑,其射皆遠,瀉後精神不衰,反覺鬆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5:44 | 只看該作者

寒利色灰


舌無苔而口淡。


熱利舌有黃苔,而口苦。


陰陽不同、虛實各判也。


陽腑陰臟。


腑病陽熱,臟病陰寒,一定之理。


少陽居三陽之一卻無腑病者,少陽膽腑附肝臟而生,入胃腑而下,居其他臟腑之間。


陽盛則胃腑病熱,陰盛則肝臟病寒。


故膽腑本身無有本病只有經病。


經病現時,必項強已罷,繼以口苦等證也。


一部《傷寒論》,如內容六瓣之一橘。


表病宜汗法、裡病宜下法,宜溫法。


少陽經病,不可汗,不可下,不可溫。


柴胡湯之柴胡卻有汗意,黃芩卻有下意,大棗、生薑、黨參卻有溫意,所以能和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6:06 | 只看該作者

少陽經病


不可汗者,汗所以通表氣。


少陽膽經秉氣水火,居表裡之間。


汗傷水火津液,必乾燥生煩,而成壞病也。


不可溫者,溫所以扶臟氣之陽。


膽經水火正鬱,熱藥必助其逆升而不能降也。


不可下者,少陽相火一病,上熱不降,中土失根。


下之必傷中敗土,至於危亡也。


惟有和之一法,不損其本來之氣,調和其升降之鬱,故病癒也。


表裡之間有少陽經,少陽經之內是臟腑,少陽經之外是榮衛。


故少陽解決,整個表裡方能分清。


然必整個的表裡認識,半表半裡的少陽經方能認識耳。


大柴胡湯是一面和解少陽經,一面下陽明胃腑之熱之法。


小柴胡湯,是傷寒的少陽經病之方。


後人每於老人之寒熱口苦,亦率用之。


不知柴胡性升而散,傷人可畏。


小柴胡湯柴胡係升手少陽三焦經相火下陷,與黃芩降足少陽膽經相火上逆,是整個的作用,而又非參草薑棗溫補中氣,不能成柴芩升降之功。


非少陽經病,不可用也。


老人寒熱口苦,此寒熱乃腎氣虛中氣敗而榮衛分散之寒熱,口苦亦中虛上逆之苦,萬不可用寒涼去火。


應服腎氣丸、豬腰湯、小刺遼海參,溫補腎氣。


腎氣與中氣恢復,榮衛有根,仍然能作圓的運動,膽經仍然下降,寒熱口苦自止。


倘服小柴胡湯,升散寒涼,下嚥即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6:20 | 只看該作者

再推論桂枝湯麻黃湯的意義


外感病分兩大原則,收斂與疏泄是也。


惡寒無汗脈緊、為收斂為病。


發熱汗出脈不緊,為疏泄為病。


收斂為病,用麻黃湯之法。


疏泄為病,用桂枝湯之法。


麻黃湯,發散本身衛氣之法,非散寒也。


桂枝湯,補益本身中氣降膽經以調榮衛之法,非散風也。


本書《脈法篇》有病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而脈細,用生地當歸等填補陰液之藥,汗出感愈者;


有病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而脈微,用溫補腎氣之藥,汗出感愈者。


《時病篇》有病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而脈虛,服補中益氣丸而愈者,八珍丸而愈者。


裡氣和則榮衛和,榮衛和則寒熱罷也。


若果外感風寒是風寒入了人身為病,豈有將風寒補住,病反能愈之理?


他如外感於暑,脈虛惡寒發熱欲吐,以扁豆藿香為主藥。


扁豆乃補胃之藥,藿香乃降胃土之氣之藥。


若果是外來暑氣中入人身,而用扁豆藿香將暑補於胃土之中,降於胃氣之下。


此暑氣豈不深入胃中出不來乎?


暑者太陽直射地面的熱氣,人身膽經與心包經相火之氣也。


宇宙的暑氣由地面之上降入地面之下,則地面清涼,萬物得根。


人身的暑氣由胃氣之上降入胃氣之下,則肺氣清涼,命門生火。


暑病者,人身肺氣不能將人身心包經膽經的相火降入胃氣之下,本身的暑氣停留於胸中,與外來的暑氣接觸,肺氣不降,而相火停留,故發熱欲嘔,而成暑病。


藿香扁豆降之歸下,故暑熱病得愈。


肺主皮毛,皮毛主表。


暑熱傷肺氣,牽連榮衛,故暑熱病亦惡寒發熱也。


古人造字執火為熱,日者為暑。


執主上升,暑主下降。


所以稱少陰君火為熱火,稱少陽相火為暑火。


人乃將暑字認為傷人的惡氣,而不知暑乃天人的相火之氣,萬物生命的根氣,遂不治暑病以降之使下為主。


此自來不於事實上求原理之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6:35 | 只看該作者

麻黃之法


是調和本身榮衛之氣之法,非散外來風寒之法。


藿香扁豆之法,是溫降本身胃膽之氣之法,非清外來暑氣之法。


外感風寒而用養陰、補陽、補中、補腎、補氣血之法,是補益榮衛裡氣。


裡熱不偏虛,表氣自調和,亦治榮衛的裡氣之法,非治風寒之法。


如應當補陰、補陽、補中、補腎、補氣血治癒的外感,要食著外感散風寒的藥,一定要死的。


裡氣已傷,再食傷裡氣的藥,焉得不死?


反之用補陰、補陽、補中、補腎、補氣血之藥,以治應用麻黃湯法之外感也一定死的。


人身臟腑榮衛表裡一氣的圓運動,是有層次、有秩序的。


外感風寒傷了榮衛,榮衛分離。


表裡的層次,運動的秩序,紊亂起來。


榮病疏泄,氣機皆虛;


衛病收斂、氣機皆實。


實而誤補,實上加實,亂上加亂,焉得不死。


非麻黃湯證的外感,脈不緊,寒熱不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7:03 | 只看該作者

外感榮衛


收斂惡寒之病。


只要惡寒不罷,脈象緊而不舒,未曾出汗,或出汗未出徹底,不論久暫,始終須用麻黃之法以開衛氣。


使榮衛調和,病始能愈。


與補陰、補陽、補中、補氣血等調補以和表氣的治法,是對的。


桂枝湯之法,即補裡氣以和表氣之法。


《內經》曰:


「夫虛者,氣出也;


實者,氣入也。


出入二字之意,在一年說則立春後氣出,立秋後氣入;


以外感說,惡寒無汗為氣入,發熱汗出為氣出。


惡寒無汗之麻黃法,乃氣入為實之法;


桂枝湯法,乃氣出為虛之法。


外感之病,凡非惡寒無汗,而是發熱汗出,皆虛證非實證。


仲聖用桂枝湯以治外感,用桂枝湯加重芍藥飴糖以治虛勞,同是一方,而為外感內傷之祖方,氣出為虛之故也。


氣入為實之麻黃湯法,須徹底認清。


但有惡寒身痛無汗,脈象緊而不舒,無論已發熱否,總須發散衛閉重顧中氣為治。


此點徹底,皆徹底矣。


注意《溫病》《時病篇》的烏梅白糖湯、三豆飲、《麻疹》之一豆飲,乃桂枝湯用芍藥降膽經助收斂,用草棗補中氣,變化而來之法。


而善治不惡寒只惡熱,一切外感。


蔥豉湯、人參敗毒散,一切用薄荷之方,乃麻黃湯用麻黃以散衛氣助疏泄,變化而來之法。


而善治惡寒之外感,惟麻黃湯一證宜發散耳。


古方命名,有名實不符之處。


如桂枝湯之桂枝,本桂枝湯麻黃湯共用之藥。


麻黃湯之主藥係麻黃,桂枝湯之主藥係芍藥。


名實不符,所以後人解釋都不得要領。


當謂中醫書,非醫學學好之後,不能讀,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7:18 | 只看該作者

傷寒病榮衛表病不經汗解


則歸結於臟病陰寒,腑病陽熱而死,或歸結於少陽經津液乾而死。


溫病榮衛表病不經汗解,則歸結於氣分病、血分病、腸胃病。


然皆熱而不寒,虛而不實。


如不醫錯而死,則陰分陽耗,中氣減少,轉成虛勞,然後人死。


其他外感榮衛表病不經汗解,則歸結於膽經與肺家,或歸結於氣血。


歸結於膽經與肺家者,榮分發熱作用,司於膽木;


衛分惡寒作用,司於肺金。


膽木橫逆則成虛勞,肺經不降則成咳嗽。


歸結於氣血者,榮衛不和,氣血不通亦成虛勞。


若不咳嗽,則身體羸弱,久不復元,亦不致死。


若加咳嗽,則成瘵勞而死。


《古方上篇》前六方為初學基礎,後十方為初學進一步基礎。


由內傷而知外感原理,由傷寒而知溫病,及一切外感原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7:38 | 只看該作者

發熱惡寒


乃榮衛之事。


有出於榮衛者,有出於脾胃者,有出於腎家者,有出於膽經者,有出於肺家者。


出於榮衛者,榮衛自現本氣,榮鬱則發熱,衛鬱則惡寒也。


出於脾胃者,脾為諸陰之本,胃為諸陽之本。


脾胃為飲食所滯,脾滯則現陰寒,胃滯則現陽熱。


或脾胃將敗,則脾胃分離,亦現寒熱也。


出於腎家者,寒乃水氣,熱乃火氣,腎氣敗而現水火本性也。


出於膽經者,膽經居陽腑陰臟之間,病則兼現陰陽之性也。


出於肺家者,肺主皮毛,皮毛主一身之表,肺氣陽則牽連榮衛表氣,而發熱惡寒也。


肺家之發熱惡寒,時止時作,不似榮衛外感之發熱惡寒無休止。


五種發熱惡寒,惟寒脈緊無汗,身痛項強之麻黃湯證,為氣入則實之證,應用發散之藥。


此外皆氣出則虛之證,宜養中氣、降膽經、補陰、補陽、補中、補腎、補氣血為治矣。


惟兼有惡寒之證者,宜加少許發散之藥。


如《溫病篇》之烏梅湯、三豆飲加薄荷之法是也。


世謂外感不可用補藥太早,恐將風寒補在身內。


其實是將衛氣的收斂作用補住耳。


凡病外感而日久不愈,皆非風寒未清,皆衛氣未曾散通之故。


只須切實認明麻黃是開散衛氣之收斂,並非散開外來的風寒。


風寒傷了榮衛自病,風寒並未入了人身。


便掃除了一切邪說,而得外感病的原理。


此點明白,溫病疹病一切感病的理都明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7:56 | 只看該作者

再推論承氣湯四逆湯得意義


四逆湯加乾薑,名通脈四逆湯。


治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者。


下利清穀肢冷,此四逆湯證。


而脈微則屬通脈四逆湯證。


緣人身氣脈,起於中氣。


中氣虛寒故脈微欲絕。


故於四逆湯加重乾薑,大溫中氣以通脈。


加乾薑不加附子,此四逆湯更重溫中之法。


若並加附子,使脈暴出,必致不救。


何也?


附子重用能引腎陽外散也。


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名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治寒霍亂吐下已止,汗出而厥,肢急,脈微欲絕者。


吐下雖止,而四肢厥冷拘急,內寒也。


又加汗出脈微,陽降脫矣,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以收汗之陽,由胃降入腎家也。


用膽汁之寒潤,於薑附之中。


使將脫之陽,仍降入腎,而薑附得膽汁之寒潤化合,剛變為柔、陽入於陰、學用薑附宜細玩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8:13 | 只看該作者

承氣湯為寒下之方


一人病停食發熱,日久未愈。


腸部痛不喜按,形容枯瘦,二便照常。


舌伸不能出口,以指按舌心,有乾黑苔一塊。


一醫擬調胃承氣湯,炙甘草三錢,大黃四錢,芒硝四錢。


一醫謂脈弦少胃氣,且右關尺部甚空。


擬四逆湯加大黃,薑附草黃各一錢。


一劑痛減,再劑脈和,舌轉。


三劑改用炙甘草一錢、檳榔五分而愈。


此病如服承氣,必一下而脫。


本是下證,卻用四逆湯以輔助大黃。


與四逆加豬膽汁湯,本是寒證,卻用豬膽汁以輔助薑附。


此圓運動的中醫學整個妙旨,初學最宜注意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8:38 | 只看該作者

脈法篇

 

脈法篇導言


當謂讀書不易,治病不難,書只言理,病則憑脈,理是活動的,脈是實在的,唯其是實在的,可以再三審查,反復推求,以得著實在之解決。


所以去治病不難也,而人往往得不著實在的解決者,學脈的方法不善也。


學脈之法,一曰脈位,一曰指法,一曰脈象,一曰脈理,明白脈位與指法,然後能捐除自的成見,看清脈來的真象,脈象脈理,必須於普通學法之中,有系統以貫之,然後無繁難之苦,然後有運用之藥,此篇,脈支較善之法也。


編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9:06 | 只看該作者

枯潤二脈


枯潤二脈者,用藥之提綱,枯脈宜養陰,潤脈莫傷陽,潤者津液充足,枯者津液乾澀,潤脈無論何病,慎用涼潤藥,枯脈無論何病,忌用熱燥藥,認明枯潤二脈,處方用藥,便少錯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9:22 | 只看該作者

微弱二脈


微脈潤而少,輕有重按無,總屬陽氣微,溫補宜急圖;


弱脈枯而少,輕無重按有,總屬陰液枯,清潤法當守。


此二脈,脈體皆少,一者宜補氣補陽,一者補液補陰,最易含糊,須以輕按重按之間,尋出證據以為用藥之本,病人的體質不是陰虛,便是陽虛,故診脈先以枯潤微弱,分別陰虛陽虛,便有把握也,微弱二字,自來概屬虛脈之稱,而以陰虛陽虛置之不辨,遺誤後學不少,故以脈法起首,鄭重言之。


傷寒論,少陰病,脈微細,用附子。


營衛病,脈弱而渴,用石膏是也。


枯潤二脈別陰虛陽虛,弱微二脈,辨別陰虛陽虛,又須審查兩尺,左尺較右尺少為水虛,右尺較左尺少為火虛,據兩尺為判斷之中判斷,用藥更少誤差。


總之脈法的陰虛陽虛,認識無差,然後能識一切疾病之陰虛陽虛,然後能判斷一切醫書所說疾病之陰虛陽虛,此要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1 22:19:40 | 只看該作者

虛實二脈


實脈中沉盛,滿指成分厚,久按總有力,攻下須研究。


此為陽實、氣實、熱實、胃家實。


可用攻下之實脈,脈之成分厚而不薄,滿指有力,中沉兩部,久按不衰,此為完全的實脈。


所謂完全實脈,中土實則全體皆實也,攻下胃實,不可冒味,須有法度,應當研究,詳古方上篇大承氣湯中。


此外則伏而有力,脈細有力,軟而有力,滑而有力,亦有實意。


但只腠理熱實,只宜清潤疏通之法,無有下法。


完全實脈,脈來遲緩,因中土實則熱實,熱實則脈來不數也。


病有名五實證者,脈完全實,而不食、不大便、不小便、不出汗,須攻下與發汗並施,此證少有。


凡診實脈,須兼腹診,以手按大腸部位,病人拒不受按,此腸中有當下之燥屎,此脈有小而實者,如兼現虛證,當用補氣補血之藥,輔助下藥緩緩下之,如溫病篇之黃龍湯法是也。


虛脈松而大,氣血與陽虛,陰虛液虛者。


脈與松大殊。


松,有成分不足向外發散之象,大而松為氣虛、血虛、陽虛,乃對上項厚而有力之實脈而言。


其實除厚而有力之實脈外,多是虛脈,不止松大為虛。


大而松之虛,直接補之虛也,其他之虛,脈體微小,亦有松意,多有不能直接用補,必須全體的圓運動得圓,然後不虛。


陰液之虛,脈則或弦、或細、或澀、或弱、或沉、或結、或代也,血虛,乃血中之溫氣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49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