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四診抉微】

 關閉 [複製鏈接]
32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4:17 | 只看該作者
脈貴有神
 

李東垣曰:

 

脈之不病,其神不言,當自有也;

 

脈既病,當求其中神之有與無焉。

 

如六數七極,熱也;

 

脈中有力,即有神也。

 

三遲二敗,寒也;

 

脈中有力,即有神也。

 

熱而有神,當泄其熱,則神在焉;

 

寒而有神,當去其寒,則神在矣。

 

寒熱之脈,無力無神,將何恃而泄熱去寒乎?

 

苟不知此,而遽泄之去之,將何依以生,所以十亡八九。

 

故經曰:

 

脈者血氣之先,血氣者人之神,可以不謹養乎?

 

可不察其有無乎?

 

按東垣此論,深達至理,但以有力二字言有神,恐不足盡有神之妙。

 

王執中曰:

 

有神者,有力中帶光澤潤滑也,於解進矣。

 

蕭子 歌云:

 

輕清穩濃肌肉裡,不離中部象自然,則又有進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4:35 | 只看該作者
脈貴有根
 

《難經》曰:

 

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胸腹有物填塞,故吐之則愈,若無物可吐,則陰絕於下也)。

 

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

 

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草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

 

木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八難》曰:

 

寸口脈平而死者,何謂也?

 

然諸十二經脈,皆系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言其能建中立本,育氣固形,使諸邪不能傷其身,守其內而衛其外者也,故云)。

 

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

 

寸口脈平而死者,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4:52 | 只看該作者
脈無根有二說
 

《匯辨》云:

 

一以尺中為根。

 

叔和云:

 

寸關雖無,尺猶不絕,如此之流,何憂殞滅?

 

蓋因其有根也。

 

若腎脈獨敗,是無根矣,安望其發生乎?

 

一以沉候為根。

 

《經》曰,諸浮脈無根者皆死,是為有表無裡,孤陽不生,蓋陰陽互為其根,使陰既絕矣,孤陽豈能獨存乎?

 

尺為腎部,而沉候之六脈,皆腎也(滑氏曰:

 

沉候亦腎肝之應,見前)。

 

要知兩尺之無根,與沉取之無根,總屬腎水涸絕,而無資始之原,宜乎病之重困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5:02 | 只看該作者
浮中沉候五臟說
 

王宗正曰:

 

診脈之法,當從心肺俱浮,肝腎俱沉,脾在中州,則與叔和之守寸關尺,寄位以候五臟六腑之脈者,不大相逕庭乎?

 

豈知宗正亦從經文諸浮脈無根者皆死之句悟入,遂謂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心肺居於至高之分,故應乎浮;

 

肝腎處乎至陰之位,故應乎沉;

 

脾胃在中,故以中候候之。

 

然能與叔和之法,參而用之,正有相成之妙。

 

(衝陽、太谿、太衝三脈) 《匯辨》云:

 

凡傷寒危迫,手脈難明,須察足脈。

 

不知者競相嘩矣,予請陳其說焉。

 

《經》曰:

 

治病必求於本。

 

本之為言根也,源也。

 

而本有先後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腎,而太谿一穴,在足內踝後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此足少陰所注為 地也;

 

後天之本在脾,而衝陽一穴,在足趺上五寸,高骨間動脈,去陷谷二寸,此足陽明所過,為原之地也。

 

診太谿以察腎氣肝,在足指本節後二寸陷中。

 

蓋肝者,東方木也,生物之始,又婦人主血,而肝為血海,此脈不衰,則生生之機,猶可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5:20 | 只看該作者
脈以胃氣為本
 

《玉機真藏論》云: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

 

《終始篇》云:

 

邪氣來也,緊而疾;

 

穀氣來也,徐而和。

 

(是皆胃氣之謂。

 

張景岳曰:

 

大都脈代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雍容和緩之狀,便是胃氣之脈。

 

《平人氣象論》曰: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無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夏胃微鉤曰平,鉤多胃少曰心病,但鉤無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長夏胃微軟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無胃曰死,軟弱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無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腎病,但石無胃曰死,石而有鉤曰夏病,鉤甚曰今病。

 

(秋病至秋而病,以胃尚存;

 

今病,即病也,無胃氣故也,余仿此。

 

《玉機真藏論》云:

 

胃者五臟之本。

 

臟氣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致於手太陰也。

 

(無胃者,非無胃也,邪奪之也,邪奪之,則胃不至,而真臟反至也) 凡脈緩而和勻,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不長不短,應手中和,意思欣欣,悠悠揚揚,難以名狀者,此真胃氣脈也。

 

盛啟東曰:

 

舉按堅強,搏擊有力,或微渺在骨,按不可得,胃氣絕也。

 

朱改之曰:

 

脈健旺者,按之柔和;

 

微弱者,按之應指,便是胃氣;

 

合微弦微鉤以觀,自得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5:34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平脈
 

心脈浮大而散,心合血脈,心隨血脈而行,持脈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

 

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又稍加力,脈道闊濡者為散。

 

肺脈浮澀而短,肺合皮毛,肺加力,不及本位曰短。

 

肝脈弦而長,肝合筋,肝脈循筋而行,持脈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脈道如箏弦為弦;

 

次稍加力,脈道迢迢者為長。

 

脾脈緩而大,脾合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輕風微揚柳梢為緩;

 

稍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

 

腎脈沉而軟滑,腎合骨,腎脈循骨而行,按至骨而得者為沉;

 

次重按之,脈道無力為軟;

 

舉指來疾,流利者為滑。

 

滑伯仁曰:

 

此五臟平脈,須要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脈,自然可曉。

 

《經》曰:

 

先識經脈,而後識病脈,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5:49 | 只看該作者
時脈
 

《玉機真藏論》曰:

 

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其氣來實而強,此為太過,病在外;

 

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太過則善怒,忽忽眩冒而巔疾;

 

不及則胸痛引背,下則兩脅滿(忽忽不爽也,眩目視如轉也,,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鉤,反此者病。

 

其氣來盛去亦盛,此為太過,病在外;

 

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為不及,病在中。

 

太過則身熱膚痛,為浸淫;

 

不及則煩心,上見咳唾,下為氣泄。

 

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為太過,病在外;

 

其氣來毛而微,此為不及,病在中。

 

太過則氣逆而背痛;

 

不及則喘,呼吸少氣而咳,上氣見血,下聞病音。

 

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其氣來沉而搏,故曰營,反此者病。

 

其氣如彈石者,此為太過,病在外;

 

其去如數者,此為不及,病在中。

 

太過則解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

 

不及則心懸如病飢,眇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眇音渺,季脅之下,挾脊兩旁空軟處腎外當眇,故眇中清冷也,解者,熱不熱,寒不寒,壯不壯,弱不弱,即倦怠無力不欲食是也)。

 

脾脈者土也,孤臟以灌四旁者也,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

 

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

 

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太過則四肢不舉,不及則九竅不通。

 

張三錫曰:

 

時脈者,謂春三月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

 

臟脈平,胃脈又應四時,乃無病者也,反此病矣。

 

太過病在外,是外感邪氣也;

 

不及病在中,是張路玉曰:

 

春脈弦,見於人迎,肝氣自旺也。

 

設反見於氣口,又為土敗木賊之兆,或左右關雖弦,而小弱不振,是土衰木萎,法當培土榮木。

 

設用伐肝之劑,則脾土愈困矣。

 

或肝病證,見於左寸,包絡之火自旺也,或並見於右寸,火乘金位也。

 

脾脈緩,諸部皆緩,而關部獨盛,中宮濕熱也;

 

諸部皆緩,寸口獨滑,膈上有痰也;

 

諸部皆緩,兩尺獨顯弦狀,豈非肝腎虛寒,不能生土之候乎。

 

肺脈毛,昔人以浮澀而短為平脈,意謂多氣少血,脈不能滑,不知獨受營血之先,營行脈中之第一關隘,若肺不傷燥,必無短澀之理,即感秋燥之氣,亦肺病耳,非肺氣之本燥也。

 

若諸部皆毛,寸口獨不毛者,陽虛濁陰用事,兼挾痰氣於上也。

 

諸部不毛,氣口獨毛者,胃虛不能納食,及為泄瀉之征也。

 

腎脈石,若諸脈不石,左寸獨石者,水氣凌心之象,右關獨石者,沉寒傷胃之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6:08 | 只看該作者
脈逆四時
 

(此即克賊脈也) 《玉機真藏論》曰:

 

脈從四時,謂之可治;

 

脈逆四時,為不可治。

 

所謂逆四時者,春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

 

(王注:

 

未有,謂未有藏脈之形狀也。

 

春脈弦,得洪脈,至夏死;

 

得澀脈,至秋死;

 

得石脈,至冬死。

 

以真臟之氣先泄也。

 

丹源子曰:

 

然必曰懸絕沉澀者,正見此等脈,與常脈迥別。

 

故不懸絕者,不可遽云死也,且其死,亦有期。

 

按:

 

仲景云:

 

二月得毛脈,至秋當死,是必待所勝者旺而後死也。

 

又按:

 

《平人氣象論》所云,春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等云云,是又以春與秋互對,夏與冬互對,與此稍不同,而皆不曰死,亦謂其不懸絕也。

 

學人再取其病證參之,益了然矣。

 

大抵春夏忌沉澀,秋冬忌浮大,此其要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6:22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平病死脈
 

(《平人氣象論》) 平心脈來,累累如連珠,如循琅 ,曰心平(琅 音郎干,玉之有光似珠者,言盛滿滑利也)。

 

夏以胃氣為本,病心脈來,喘喘連屬(急促相仍),其中微曲曰心病;

 

死心脈來,前曲後居(輕取堅強不柔,重取牢平肺脈來,厭厭聶聶(眾苗齊秀之貌),如落榆莢,曰肺平(浮薄而輕虛)。

 

秋以胃氣為本,病肺脈來,不上不下(往來澀滯),如循雞羽,曰肺病;

 

死肺脈來,如物之浮(空虛無根),如風吹毛(散亂無緒),曰肺死。

 

平肝脈來,軟弱招招(猶迢迢也),如揭長竿末梢,曰肝平(梢必柔軟,即和緩弦長之義),春以胃氣為本。

 

病肝脈來,盈實而滑,如循長竿,曰肝病(堅勁無梢之和緩);

 

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平脾脈來,和柔相雜,如雞踐地,曰脾平,長夏以胃氣為本。

 

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輕疾不緩);

 

死脾脈來,銳堅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後二句,言點滴無倫,去而不返也。

 

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以胃氣為本。

 

病腎脈來,如引葛(堅搏牽連),按之益堅,曰腎病;

 

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音劈)如彈石,曰腎死。

 

按:

 

《十五難》所載,平病死脈,與本經各有異同,學人當以本經為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6:34 | 只看該作者
脈有溢覆關格
 

(此陰陽相乘之脈) 《三難》曰:

 

關之前,陽之動也,脈當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臟之脈,人不龐安常曰:

 

寸倍尺為溢脈,一名外關,關以上,外脈也,陰拒陽而出,名曰內格。

 

自關以上,溢於魚際,而關以後,脈伏行,陰壯乘陽,而陽竭則死,是寸口四倍於人迎。

 

尺倍寸為覆脈,一名內關,關以下,內脈也,陽拒陰而入,名外格。

 

自關以下,覆入尺澤,而關以前,脈伏行,陽亢乘陰,而陰竭亦死,是人迎四倍於寸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6:44 | 只看該作者
脈有伏匿
 

《二十難》曰:

 

陰陽更相乘,更相伏也。

 

脈居陰部,而反陽脈見者,為陽乘陰也。

 

脈雖時沉澀而短,此謂陽中伏陰也。

 

脈居陽部,而反陰脈見者,為陰乘陽也。

 

脈雖時浮滑而長,此謂陰中伏陽也。

 

張注云:

 

尺部而見陽脈,乃陽乘於陰。

 

陽脈之中,雖時沉澀而短,此乃陽中伏陰。

 

寸部而見陰脈,乃陰乘於陽也。

 

陰脈之中,雖時浮滑而長,此乃陰中伏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6:56 | 只看該作者
稟賦脈
 

六陽脈,六部健旺;

 

六陰脈,六部如絲。

 

仁齋曰:

 

陽脈雖病寒常浮洪,陰脈雖病熱常微細。

 

錢君穎曰:

 

稟陽臟者便燥,能飲冷,惡辛辣,不受補劑,畏熱喜涼;

 

稟陰臟者便溏,喜飲熱,飲冷即瀉,喜辛辣,畏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7:09 | 只看該作者
肥人脈沉瘦人脈浮
 

張三錫曰:

 

人肥白,脈多沉弱而濡,或滑,以形盛氣虛,多濕痰故耳。

 

人黑瘦,脈多數疾,或弦,以陰水不足,火常盛故耳。

 

滑伯仁曰:

 

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

 

朱丹溪曰:

 

男子寸盛而尺弱,女子尺盛而寸弱。

 

(參黃子曰:

 

男子以陽為主,女子吳鶴皋曰:

 

神氣充實,一手或兩手脈上魚際必壽,素無此脈,一旦見者,陰乘陽也,為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7:23 | 只看該作者
反關脈
 

《內經》曰:

 

脾脈外鼓沉為腸 ,久自已。

 

胃脈外鼓大為鬲,偏枯。

 

王啟玄注云:

 

外鼓,謂不當尺寸而鼓擊於臂外。

 

鄒丹源曰:

 

此即反關脈,謂其不行於關上,而見於關外,故曰反關也。

 

其部位取法,亦與正有只一手反者。

 

《內經》此節,特脾胃一部之主法,若心肺肝腎,亦可以三隅反矣。

 

然溯其所自,此先天之變也,或形生之後,因驚撲,因病藥,而脈道外走者,此後天之失也。

 

附記:

 

孫兆診開寶寺僧,左手無脈,乃轉左臂上得之,而息至如常。

 

孫曰:

 

意是年時,曾有驚撲,震動心神,故脈道外移,則不能復,今氣血已定,自不復歸,非有病也。

 

僧曰:

 

然,某襁褓時,兩受撲,皆幾死,今宜脈之失道,非有疾也。

 

聞公神於醫,聊試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7:32 | 只看該作者
反診脈
 

《脈經》曰:

 

寸口脈沉著骨,反仰其手,乃得之,此腎脈也,動苦少腹痛,腰體,癲疾。

 

刺腎俞入七分,又刺陰維入五分。

 

慎庵按:

 

此乃反診之脈,非反關也。

 

反仰其手,謂仰醫者之手,非仰病患之手也。

 

古人診病,必仰病患之手而診,醫者覆其手以候,惟反診異是,覆其病患之手,醫者乃仰手而取,則得其脈矣。

 

此外惟南北二政之歲,三陰司天在泉,尺寸有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不應者脈極沉,不應診也,覆病患手診之,則脈見,非無脈也,舍此之外,無覆手之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7:42 | 只看該作者
南北政司天在泉不應之診
 

《匯辨》云:

 

南北二政,其面不同,司天在泉,移位相從。

 

甲己之歲,是為南政。

 

三陰司天,則寸不應;

 

三陰在泉,則尺不應。

 

乙庚丙辛丁壬戊癸,斯八歲者,皆曰北政。

 

三陰不應。

 

北政之歲,厥陰在泉,則右不應;

 

太陰在泉,則左不應;

 

不應之位,皆少陰也。

 

諸部不應,反診較之。

 

不應之脈,皆在兩寸兩尺,一為手少陰心經,一為足少陰腎經也。

 

凡南政之應在寸者,則北政應在尺;

 

北政之應在寸者,則南政應在尺。

 

值此不應之脈,乃歲運合宜,命曰天和之脈,不必求治,若誤治之,反伐天和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7:56 | 只看該作者
不應有尺寸反左右交
 

尺當不應,而反浮大;

 

寸當浮大,而反沉細;

 

寸當不應,而反浮大;

 

尺當浮大,而反沉細,是為尺寸反者,死。

 

右當不應,而反浮大;

 

左當浮大,而反沉細;

 

左當不應,而反浮大;

 

右當浮大,而反沉細,是謂左右交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8:06 | 只看該作者
外感辨風寒風熱憑證略脈說
 

張路玉曰:

 

肥人肌肉豐濃,胃氣沉潛,縱受風寒,未得即見表脈,但須辨證。

 

設鼻塞聲重,涕唾稠黏,風寒所傷也。

 

若鼻塞聲重,而屢咳痰不即應,極力咯之,乃得一線黏痰,甚則咽腫者,乃風熱也。

 

以肥人實之故,不可以此膠執也。

 

瘦人肌肉淺薄,胃氣外泄,即發熱頭痛,脈浮數,多屬於火;

 

但以頭之時痛時止,熱之忽重忽輕,又為陰虛火擾之故也。

 

惟發熱頭痛無間,晝夜不分輕重,人迎浮盛者,方是外感之病。

 

亦有表邪挾內火,雖發熱頭痛,晝夜不分輕重,而煩躁口渴,臥寐不寧,皆邪火爍陰之候,惟宜辛涼發散,又當顧慮其陰。

 

獨形瘦氣虛,顏白唇鮮,衛氣不固者,最易傷風,卻無內火之患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8:16 | 只看該作者
脈有五邪
 

(虛實賊微邪是也。

 

《難經》曰:

 

從前來者為實邪,從後來者為虛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者為正邪。

 

春肝木王,其脈弦細而長,名曰肝脈也。

 

反得浮澀而短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為賊邪,大逆,十死不治。

 

反得洪大而散者,是心之乘肝,子之扶母,為實邪。

 

雖病自愈,反得沉凌木,為微邪,雖病即瘥。

 

(余四臟俱依此而推,不必重錄其文。

 

按:

 

我生,是將來,故在前而實;

 

生我,是退氣,故在後而虛。

 

克我,則為賊;

 

我克,則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4 21:38:27 | 只看該作者
診新病久病脈法
 

《內經》曰:

 

脈小弱以澀者,謂之久病;

 

脈浮滑而病者,謂之新病。

 

(再以望診中合色脈一條,參究得詳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9:44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