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醫話】
(三)引火歸原常用方藥析義1常用藥物析義:①附子:辛溫大熱,火性迅發,走而不守,無處不到,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回陽救逆,引火歸原之首選。
故曰:「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越之火自熄矣。
凡屬陽虛極之候,肺腎無熱症,服之有起死回生之殊功」,「大能引火歸原,伏虛熱,善助參耆成功,尤贊術地建效。
無論表證裡證,但脈細無神,氣虛無熱者,所當急用。
②肉桂:辛熱,補元陽,暖脾胃,除冷積,通血脈。
治命門火衰、亡陽虛脫、虛陽浮越等,亦為引火歸原之上品。
故曰:「肉桂散寒邪而利氣,下行而補腎,能導火歸原以通其氣,達子宮而破血墮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劑也」,「若下焦虛寒,法當引火歸原者,則此為要藥。
附子、肉桂,同為引火歸原之品,皆氣味辛熱,能補助元陽,祛下焦之陰寒。
但「元陽將絕,或浮越脫陷之時,則宜用附子而不宜用肉桂。
誠以附子但味厚,肉桂則氣味俱厚,補益之中實兼有走散之力,非救危扶顛之大藥,觀仲景傷寒論少陰諸方,用附子而不用肉桂可知也」。
③熟地、五味子:熟地能補五臟之真陰,「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陰虛而真氣散失者,舍熟地何以歸原」。
五味子斂氣生津,補元陽不足,收耗散之氣。
酸以收之,攝氣歸元。
「精元耗竭,陰虛火炎,或元陰元陽,神散脈脫,以五味子治之,鹹用其酸斂生津,保固元氣而無遺泄也」。
因此,引火歸原除了用桂附之外,也可配用熟地、五味子等補腎益陰,從陰引陽,使陰平陽秘,虛陽不再飛越。
所以說「肉桂、附子引浮火下行歸於腎中;
熟地、五味子補腎陰而收斂,使腎火不再上行,上熱下寒諸證也可消除」。
④龍骨、牡蠣:龍骨、牡蠣為氣血有情之品,能攝納飛越之陽氣,收斂顛搖之陰氣,導龍入海,引火歸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