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碧雞漫志】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49:25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三


【伊州】

 

《伊州》見於世者凡七商曲:大石調、高大石調、雙調、小石調、歇指調、林鍾商、越調,第不知天寶所製七商中何調耳。

 

王建《宮詞》云:「側商調裏唱《伊州》。」

 

林鍾商,今夷則商也,管色譜以凡字殺,若側商即借尺字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49:40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三


【甘州】

 

《甘州》,世不見,今仙呂調有曲破,有八聲慢,有令,而中呂調有象甘州八聲,他宮調不見也。

 

凡大麴就本宮調製引、序、慢、近、令,蓋度曲者常態。

 

若象甘州八聲,即是用其法於中呂調,此例甚廣。

 

偽蜀毛文錫有甘州遍,顧敻、李珣有倒排甘州,顧敻又有甘州子,皆不著宮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49:55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三


【胡渭州】

 

《胡渭州》,《明皇雜錄》云:「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弟兄三人皆有才學盛名。

 

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製《渭州曲》,特承顧遇。

 

於東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於公侯。」

 

唐史《吐蕃傳》亦云:「奏《涼州》、《胡渭》、《錄要》雜曲。」

 

今小石調《胡渭州》是也。

 

然世所行《伊州》、《胡渭州》、《六麼》,皆非大遍全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0:29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三


【六麼】

 

《六麼》,一名《綠腰》,一名《樂世》,一名《錄要》。

 

元微之《琵琶歌》云:「《綠腰》散序多攏撚。」

 

又云:「管兒還為彈《綠腰》,《綠腰》依舊聲迢迢。」

 

又云:「逡巡彈得《六麼》徹,霜刀破竹無殘節。」

 

沈亞之《歌者葉記》云:「合韻奏《綠腰》。」

 

又志盧金蘭墓云:「為《綠腰》《玉樹》之舞。」

 

唐史《吐蕃傳》云:「奏《涼州》、《胡渭》、《錄要》雜曲。」

 

段安節《琵琶錄》云:「《綠腰》,本《錄要》也,樂工進曲,上令錄其要者。」

 

白樂天《楊柳枝詞》云:「《六麼》《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

 

又《聽歌六絕句》內,《樂世》一篇云:「管急弦繁拍漸稠,《綠腰》宛轉曲終頭。

 

誠知《樂世》聲聲樂,老病人聽未免愁。」

 

注云:「《樂世》一名《六麼》。」

 

王建《宮詞》云:「琵琶先抹《六麼》頭。」

 

故知唐人以「腰」作「麼」者,惟樂天與王建耳。

 

或云:此曲拍無過六字者,故曰《六麼》。

 

至樂天又獨謂之《樂世》,他書不見也。

 

《青箱雜記》云:「曲有《錄要》者,錄《霓裳羽衣曲》之要拍。」

 

《霓裳羽衣曲》乃宮調,與此曲了不相關。

 

士大夫論議,嘗患講之未詳,率然而發,事與理交違,幸有證之者,不過如聚訟耳。

 

若無人攻擊,後世隨以憒憒,或遺禍於天下,樂曲不足道也。

 

《琵琶錄》又云:「貞元中,康崑崙琵琶第一手,兩市祈雨鬥聲樂,崑崙登東綵樓,彈新翻羽調《綠腰》,必謂無敵。

 

曲罷,西市樓上出一女郎,抱樂器云:『我亦彈此曲,兼移在楓香調中。』

下撥聲如雷,絕妙入神,崑崙拜請為師。

 

女郎更衣出,乃僧善本,俗姓段。」

 

今《六麼》行於世者四:曰黃鍾羽,即俗呼般涉調;

 

曰夾鍾羽,即俗呼中呂調;

 

曰林鍾羽,即俗呼高平調;

 

曰夷則羽,即俗呼仙呂調;

 

皆羽調也。

 

崑崙所謂新翻,今四曲中一類乎?

 

或他羽調乎?

 

是未可知也。

 

段師所謂楓香調,無所著見。

 

今四曲中一類乎?

 

或他調乎?

 

亦未可知也。

 

歐陽永叔云:「貪看《六麼》花十八。」

 

此曲內一疊名花十八,前後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

 

樂家者流所謂花拍,蓋非其正也,曲節抑揚可喜,舞亦隨之。

 

而舞築球《六麼》,至花十八益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1:11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蘭陵王】

 

《蘭陵王》,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子長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嘗著假面對敵,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

 

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

 

今越調《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

 

此曲聲犯正宮,管色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故亦名大犯。

 

又有大石調《蘭陵王慢》,殊非舊曲。

 

周齊之際,未有前後十六拍慢曲子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1:34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虞美人】

 

《虞美人》,《脞說》稱起於項籍「虞兮」之歌。

 

予謂後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於當時,非也。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

 

香魂夜逐劍光飛,青血化為原上草。

 

芳菲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

 

又云:「當時遺事久成空,慷慨尊前為誰舞?」

 

亦有就曲誌其事者,世以為工。

 

其詞云:「帳前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

 

褫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楚歌聲。

 

正三更。

 

撫騅欲上重相顧,艷態花無主,手中蓮鍔凜秋霜。

 

九泉歸去是仙鄉,恨茫茫。」

 

黃載萬追和之,壓倒前輩矣。

 

其詞云:「世間離恨何時了?

 

不為英雄少。

 

楚歌聲起伯圖休,一似□□□□水東流。

 

葛荒葵老蕪城暮,玉貌知何處?

 

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當年魂魄未消磨。」

 

按《益州草木記》:「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 雞冠花。

 

葉兩兩相對,為唱《虞美人》曲,應拍而舞,他曲則否。」

 

《賈氏談錄》:「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狀如雞冠,大葉相對。

 

或唱《虞美人》,則兩葉如人拊掌之狀,頗中節拍。」

 

《酉陽雜俎》云:「舞草出雅州,獨莖三葉,葉如決明,一葉在莖端,兩葉居莖之半相對。

 

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謳曲,葉動如舞。」

 

《益部方物圖贊》改虞作娛,云:「今世所傳《虞美人》曲,下音俚調,非楚虞姬作。

 

意其草纖柔,為歌氣所動,故其葉至小者或若動搖,美人以為娛耳。」

 

《筆談》云:「高郵桑景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遇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

 

試之,如所傳。

 

詳其曲,皆吳音也。

 

他日取琴,試用吳音製一曲,對草鼓之,枝葉亦動,乃目曰《虞美人操》。

 

其聲調與舊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輒應之者,律法同管也。

 

今盛行江湖間,人亦莫知其如何為吳音。」

 

《東齋記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動,傳者過矣。」

 

予考六家說,各有異同。

 

方物圖贊最穿鑿,無所稽據。

 

舊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謂下音俚調,嘻其甚矣。

 

亦聞蜀中數處有此草,予皆未之見,恐種族異,則所感歌亦異。

 

然舊曲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中呂宮,近世轉入黃鍾宮。

 

此草應拍而舞,應舊曲乎?

 

新曲乎?

 

桑氏吳音,合舊曲乎?

 

新曲乎?

 

恨無可問者。

 

又不知吳草與蜀產有無同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2:04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安公子】

 

《安公子》,《通典》及《樂府雜錄》稱:煬帝將幸江都,樂工王令言者,妙達音律。

 

其子彈胡琵琶作《安公子》曲,令言驚問:「那得此?」

 

對曰:「宮中新翻。」

 

令言流涕曰:「慎毋從行。

 

宮,君也。

 

宮聲往而不返,大駕不復回矣。」

 

據《理道要訣》,唐時《安公子》在太簇角,今已不傳。

 

其見於世者,中呂調有近,般涉調有令,然尾聲皆無所歸宿;

 

亦異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2:47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水調】

 

《水調歌》,《理道要訣》所載唐樂曲,南呂商時號水調。

 

予數見唐人說水調,各有不同。

 

予因疑水調非曲名,乃俗呼音調之異名,今決矣。

 

按《隋唐嘉話》:煬帝鑿汴河,自製《水調歌》,即是水調中製歌也。

 

世以今曲《水調歌》為煬帝自製,今曲迺中呂調,而唐所謂南呂商,則今俗呼中管林鍾商也。

 

《脞說》云:「水調《河傳》,煬帝將幸江都時所製,聲韻悲切,帝喜之。

 

樂工王令言謂其弟子曰:不返矣。

 

水調《河傳》,但有去聲。」

 

此說與《安公子》事相類,蓋水調中《河傳》也。

 

《明皇雜錄》云:「祿山犯順,議欲遷幸。

 

帝置酒樓上,命作樂。

 

有進《水調歌》者,曰:『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

 

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上問誰為此曲,曰:『李嶠。』

上曰:『真才子。』

不終飲而罷。」

 

此水調中一句七字曲也。

 

白樂天《聽水調詩》云:「五言一遍最殷勤。

 

調少情多似有因。

 

不會常時翻曲意,此聲腸斷為何人。」

 

《脞說》亦云:「《水調》第五遍,五言調,聲最愁苦。」

 

此水調中一句五字曲。

 

又有多遍,似是大麴也。

 

樂天詩又云:「時唱一聲新水調,謾人道是採菱歌。」

 

此水調中新腔也。

 

《南唐近事》云:「元宗留心內寵,宴私擊鞠無虛日。

 

嘗命樂工楊花飛奏《水調》詞進酒,花飛惟唱『南朝天子好風流』一句,如是數四。

 

上悟,覆桮賜金帛。」

 

此又一句七字。

 

然既曰命奏《水調》詞,則是令楊花飛水調中撰詞也。

 

《外史檮杌》云:「王衍泛舟巡閬中,舟子皆衣錦繡,自製水調《銀漢曲》。」

 

此水調中製《銀漢曲》也。

 

今世所唱中呂調《水調歌》,迺是以俗呼音調異名者名曲,雖首尾亦各有五言兩句,決非樂天所聞之曲。

 

《河傳》,唐詞存者二,其一屬南呂宮,凡前段平韻,後仄韻。

 

其一乃今《怨王孫》曲,屬無射宮。

 

以此知煬帝所製《河傳》,不傳已久。

 

然歐陽永叔所集詞內,《河傳》附越調,亦《怨王孫》曲。

 

今世《河傳》乃仙呂調,皆令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3:12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萬歲樂】

 

《萬歲樂》,唐史云:「明皇分樂為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

 

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

 

坐部伎六曲,而《鳥歌萬歲樂》居共四。

 

鳥歌者,武后作也。

 

有鳥能人言萬歲,因以製樂。」

 

《通典》云:「《鳥歌萬歲樂》,武太后所造。

 

時宮中養鳥,能人言,嘗稱萬歲,為樂以象之。

 

舞三人,衣緋大袖,並畫鸜鵒冠,作鳥象。」

 

又云:「今嶺南有鳥,似鸜鵒,能言,名吉了。

 

音科。」

 

異哉,武后也!

 

其為昭儀至篡奪,殺一后一妃,而殺王侯將相中外士大夫不可勝計,凶忍之極。

 

又殺諸武,僅有免者。

 

又最甚,則親生四子,殺其二,廢徙其一,獨睿宗危得脫。

 

視他人性命如糞草,至聞鳥歌萬歲,乃欲集慶厥躬,改年號永昌。

 

又因二齒生,改號長壽,又號延載,又號天冊萬歲,又號萬歲通天,又號長安。

 

自昔紀號祈祝,未有如后之甚者。

 

在眾人則欲速死,在一身則欲長久,世無是理也。

 

按《理道要訣》,唐時太簇商樂曲有《萬歲樂》。

 

或曰:即《鳥歌萬歲樂》也。

 

又舊唐史:元和八年十月,汴州韓弘撰《聖朝萬歲樂譜》三百首以進。

 

今黃鍾宮亦有《萬歲樂》,不知起前曲或後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3:31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夜半樂】

 

《夜半樂》,唐史云:「民間以明皇自潞州還京師,夜半舉兵,誅韋皇后,製《夜半樂》、《還京樂》二曲。」

 

《樂府雜錄》云:「明皇自潞州入平內難,半夜斬長樂門關,領兵入宮。

 

後撰《夜半樂》曲。」

 

今黃鍾宮有《三臺夜半樂》,中呂調有慢、有近拍、有序,不知何者為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4:27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何滿子】

 

《何滿子》,白樂天詩云:「世傳滿子是人名。

 

臨就刑時曲始成。

 

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

 

自注云:「開元中,滄州歌者姓名。

 

臨刑進此曲以贖死,上竟不免。」

 

元微之《何滿子歌》云:「何滿能歌能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

 

嬰刑繫在囹圄間,下調哀音歌憤懣。

 

梨園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羈網緩。

 

便將何滿為曲名,御譜親題樂府纂。」

 

甚矣!

 

帝王不可妄有嗜好也。

 

明皇喜音律,而罪人遂欲進曲贖死。

 

然元白平生交友,聞見率同,獨紀此事少異。

 

《盧氏雜銳》云:「甘露事後,文宗便殿觀牡丹,誦舒元輿《牡丹賦》,嘆息泣下,命樂適情。

 

宮人沈翹翹舞《何滿子》,詞云:『浮雲蔽白日』。

 

上曰:『汝知書耶?』

乃賜金臂環。」

 

又薛逢《何滿子》詞云:「繫馬宮槐老,持杯店菊黃。

 

故交今不見,流恨滿川光。」

 

五字四句。

 

樂天所謂一曲四詞,庶幾是也。

 

歌八疊,疑有和聲,如《漁父》、《小秦王》之類。

 

今詞屬雙調,兩段各六句,內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

 

五代時尹鶚、李珣亦同此。

 

其他諸公所作,往往只一段,而六句各六字,皆無復有五字者。

 

字句既異,即知非舊曲。

 

《樂府雜錄》云:「靈武刺史李靈曜置酒,坐客姓駱,唱《何滿子》,皆稱妙絕。

 

白秀才者曰:『家有聲妓,歌此曲音調不同。』

召至令歌,發聲清越,殆非常音。

 

駱遽問曰:『莫是宮中胡二子否?』

妓熟視曰:『君豈梨園駱供奉邪?』

相對泣下。

 

皆明皇時人也。」

 

張祜作《孟才人嘆》云:「偶因歌態詠嬌嚬,傳唱宮中十二春。

 

卻為一聲何滿子,下泉須弔孟才人。」

 

其序稱:「武宗疾篤,孟才人以歌笙獲寵者,密侍其右。

 

上目之曰:『吾當不諱,爾何為哉?』

指笙囊泣曰:『請以此就縊。』

上憫然。

 

復曰:『妾嘗藝歌,願對上歌一曲以泄憤。』

許之,乃歌一聲《何滿子》,氣亟,立隕。

 

上令醫候之,曰:『脈尚溫而腸已絕。』

上崩,將徙柩,舉之愈重。

 

議者曰:『非俟才人乎?』

命其櫬至,乃舉。」

 

偽蜀孫光憲《何滿子》一章云:「冠劍不隨君去,江河還共恩深。」

 

似為孟才人發。

 

祜又有《宮詞》云:「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其詳不可得而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5:00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淩波神】

 

《淩波神》,《開元天寶遺事》云:「帝在東都,夢一女子,高髻廣裳,拜而言曰:『妾淩波池中龍女,久護 宮苑。

 

陛下知音,乞賜一曲。』

帝為作《淩波曲》,奏之池上,神出波間。」

 

《楊妃外傳》云:「上夢艷女,梳交心髻,大袖寬衣,曰:『妾是陛下淩波池中龍女,衛宮護駕實有功。

 

陛下洞曉鈞天之音,乞賜一曲。』

夢中為鼓胡琴,作《淩波曲》。

 

後於淩波池奏新曲,池中波濤湧起,有神女出池心,乃夢中所見女子,因立廟池上,歲祀之。」

 

《明皇雜錄》云:「女伶謝阿蠻善舞《淩波曲》,出入宮中及諸姨宅。

 

妃子待之甚厚,賜以金粟妝臂環。」

 

按《理道要訣》天寶諸樂曲名,有《淩波神》二曲,其一在林鍾宮,云:時號道調宮。

 

然今之林鍾宮即時號南呂宮,而道調宮即古之仲呂宮也。

 

其一在南呂商,云:時號水調。

 

今南呂商則俗呼中管林鍾商也;

 

皆不傳。

 

予問諸樂工,云:「舊見《淩波曲》譜,不記何宮調也。

 

世傳用之歌吹,能招來鬼神,因是久廢。」

 

豈以龍女見形之故,相承為能招來鬼神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5:25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荔枝香】

 

《荔枝香》,唐史《禮樂志》云:「帝幸驪山,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荔枝,因名曰《荔枝香》。」

 

《脞說》云:「太真妃好食荔枝,每歲忠州置急遞上進,五日至都。

 

天寶四年夏,荔枝滋甚,比開籠時,香滿一室。

 

供奉李龜年撰此曲進之,宣賜甚厚。」

 

《楊妃外傳》云:「明皇在驪山,命小部音聲於長生殿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海進荔枝,因名《荔枝香》。」

 

三說雖小異,要是明皇時曲。

 

然史及《楊妃外傳》皆謂帝在驪山,故杜牧之華清絕句云:「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道荔枝來。」

 

《遯齋閑覽》非之,曰:「明皇每歲十月幸驪山,至春乃還,未嘗用六月。

 

詞意雖美,而失事實。」

 

予觀小杜華清長篇,又有「塵埃羯鼓索,片段荔枝筐」之語。

 

其後歐陽永叔詞亦云:「一從魂散馬嵬間。

 

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

 

唐史既出永叔,宜此詞亦爾也。

 

今歇指、大石兩調皆有近拍,不知何者為本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6:00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四


【阿濫堆】

 

《阿濫堆》,《中朝故事》云:「驪山多飛禽,名阿濫堆。

 

明皇御玉笛,採其聲,翻為曲子名。

 

左右皆傳唱之,播於遠近,人競以笛效吹。

 

故張祜詩云:『紅樹蕭蕭閣半開,玉皇曾幸此宮來。

 

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

賀方回《朝天子》曲云:「待月上,潮平波灔灔,塞管孤吹新阿濫。」

 

即謂《阿濫堆》。

 

江湖間尚有此聲,予未之聞也。

 

嘗以問老樂工,雲屬夾鐘商。

 

按《理道要訣》天寶諸樂名,堆作塠,屬黃鍾羽。

 

夾鍾商俗呼雙調,而黃鍾羽則俗呼般涉調。

 

然《理道要訣》稱:黃鍾羽時號黃鍾商調;

 

皆不可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6:43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五


【念奴嬌】

 

《念奴嬌》,元微之《連昌宮詞》云:「初過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

 

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

 

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臾覓得又連催,特敕街中許然燭。

 

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

 

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

 

自注云:「念奴,天寶中名倡,善歌。

 

每歲樓下酺宴,萬眾喧隘。

 

嚴安之、韋黃裳輩闢易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

 

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遺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

皆悄然奉詔。

 

然明皇不欲奪狹游之盛,未嘗置在宮禁。

 

歲幸溫湯,時巡東洛,有司潛遣從行而已。」

 

《開元天寶遺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宮伎中第一。

 

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

又云:『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

今大石調《念奴嬌》,世以為天寶間所製曲,予固疑之。

 

然唐中葉漸有今體慢曲子,而近世有填《連昌 宮詞》入此曲者。

 

後復轉此曲入道調宮,又轉入高宮大石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7:06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五


【雨淋鈴】

 

《雨淋鈴》,《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彌旬。

 

棧道中聞鈴聲,帝方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淋鈴》曲以寄恨。

 

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

 

予考史及諸家說,明皇自陳倉入散關,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

 

今劍州梓桐縣地名上亭,有古今詩刻記明皇聞鈴之地,庶幾是也。

 

羅隱詩云:「細雨霏微宿上亭,兩中因感雨淋鈴。

 

貴為天子猶魂斷,窮著荷衣好涕零。

 

劍水多端何處去,巴猿無賴不堪聽。

 

少年辛苦今飄蕩,空媿先生教聚螢。」

 

世傳明皇宿上亭,雨中聞牛鐸聲,悵然而起,問黃幡綽:「鈴作何語?」

 

曰:「謂陛下特郎當。」

 

特郎當,俗稱不整治也。

 

明皇一笑,遂作此曲。

 

《楊妃外傳》又載上皇還京後,復幸華清,從宮嬪御多非舊人。

 

於望京樓下,命張野狐奏《雨淋鈴》曲 。

 

上四顧悽然,自是聖懷耿耿,但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世中」。

 

杜牧之詩云:「零葉翻紅萬樹霜,玉連開蕊暖泉香。

 

行雲不下朝元閣,一曲淋鈴淚數行。」

 

張祜詩云:「雨淋鈴夜卻歸秦,猶是張徽一曲新。

 

長說上皇和淚教,月明南內更無人。」

 

張徽即張野狐也。

 

或謂祜詩言上皇出蜀時曲,與《明皇雜錄》、《楊妃外傳》不同。

 

祜意明皇入蜀時作此曲,至兩淋鈴夜卻又歸秦,猶是張野狐向來新曲,非異說也。

 

元微之《琵琶歌》云:「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

 

因玆彈作雨淋鈴,風雨蕭條鬼神泣。」

 

今雙調《雨淋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7:36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五


【清平樂】

 

《清平樂》,《松窗錄》云:「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繁開。

 

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

 

李龜年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

 

上曰:『焉用舊詞為。』

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

 

白承詔賦詞,龜年以進,上命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

 

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

 

按明皇宣白進清平調詞,乃是令白於清平調中製詞。

 

蓋古樂取聲律高下合為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之謂三調。

 

明皇止令就擇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

 

況白詞七字絕句,與今曲不類。

 

而《尊前集》亦載此三絕句,止目曰《清平詞》。

 

然唐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絕句耳。

 

此曲在越調,唐至今盛行。

 

今世又有黃鍾宮、黃鍾商兩音者。

 

歐陽炯稱,白有應製《清平樂》四首,往往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8:03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五


【春光好】

 

《春光好》,《羯鼓錄》云:「明皇尤愛羯鼓玉笛,雲八音之領袖。

 

時春雨始晴,景色明麗,帝曰:『對此豈可不與他判斷!』

命取羯鼓,臨軒縱擊,曲名《春光好》。

 

回顧柳杏,皆已微坼。

 

上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工,可乎?』」

今夾鍾宮《春光好》,唐以來多有此曲。

 

或曰:夾鍾宮屬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故能判斷如神。

 

予曰:二月柳杏坼久矣,此必正月用二月律催之也。

 

《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8:22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五


【菩薩蠻】

 

《菩薩蠻》,《南部新書》及《杜陽雜編》云:「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蠻隊,遂製此曲。

 

當時倡優李可及作菩薩蠻隊舞,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大中迺宣宗紀號也。

 

《北夢瑣言》云:「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溫飛卿新撰密進之,戒以勿泄,而遽言於人,由是疎之。」

 

溫詞十四首,載《花間集》,今曲是也。

 

李可及所製蓋止此,則其舞隊,不過如近世傳踏之類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3 18:58:43 | 只看該作者

碧雞漫志 卷五


【望江南】

 

《望江南》,《樂府雜錄》云:李衛公為亡妓謝秋娘撰《望江南》,亦名《夢江南》。

 

白樂天作《憶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憶」。

 

自注云:「此曲亦名《謝秋娘》,每首五句。」

 

予考此曲,自唐至今皆南呂宮,字句亦同。

 

止是今曲兩段,蓋近世曲子無單遍者。

 

然衛公為謝秋娘作此曲,已出兩名。

 

樂天又名以《憶江南》,又名以《謝秋娘》,近世又取樂天首句名以《江南好》。

 

予嘗嘆世間有改易錯亂誤人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6-29 08:0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