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欒城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15:4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陳曼父閏曼任登州錄事,父閏年九十一,以敕封承務郎。】

 

敕具官其父某:總章之慶,凡通籍之士,皆獲爵命其親。

 

朕惟子大夫沉于下僚,家有耄期之養,而寵榮不及,念之惻焉。

 

錫爾一命,以綏子孫之志。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16:1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錢勰父母】

 

○父敕:錢氏舉國內附,俾吳越之人,免兵革之亂。

 

子孫受封,帶河礪山,藏在盟府。

 

矧其後世,賢傑間出,赫奕相望。

 

其于追崇,安可複後。

 

具官某父某,貫穿墳史,練達典章,博辯有文,絕出倫輩。

 

父子兄弟,進以直言。

 

譽喧一時,望以卿相。

 

中道而隕,報在後昆。

 

儼然侍従之華,與我總章之祀。

 

寵之開府,載是閔書。

 

九原有知,服命無斁。

 

可。

 

○母敕:婦人之貴,當従其夫。

 

禮變古今,義均存沒。

 

肆予大享之慶,俾極追封之榮。

 

具官某母某氏,育德高門,作嬪大族。

 

生知圖史之樂,不煩保傅之箴。

 

余慶在其子孫,清風播于宗党,肇封成國,光有翟衣。

 

錫此密章,寵爾廟佑。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18:06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李瑋三代】

 

○曾祖敕:昔我仁祖,敦睦九族,以和萬邦。

 

顧惟念母之深,特厚外家之禮。

 

往事雖遠,此恩未移。

 

具官李瑋曾祖某,懷抱美志,噶人間,孝弟篤于父兄,忠信驗于朋友。

 

天道不諂,報在子孫,人爵自高,寵極師保。

 

肆予大享之慶,肇易三秦之封。

 

九泉有知,服我休命。

 

可。

 

○祖敕: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後,申伯亦賴其寵。

 

矧我皇祖之聖,重以李氏之賢。

 

子孫相承,冠冕日盛。

 

追崇之典,國有舊章。

 

具官李瑋祖某,隱約之中,操修以禮。

 

克有淑女,篤生聖人。

 

寵雖不逮于平生,澤尚可加於來裔。

 

此因秋享,肇易國封。

 

錫是閔書,以寵廟祀。

 

可。

 

○父敕:朕深惟仁祖之意,寵綏元舅之家,申錫婚姻,以固恩禮。

 

乃眷奠邦之嗣,來相合宮之祠。

 

熙事告成,鴻恩先及。

 

具官李瑋父某,貴而能降,富而不驕。

 

諸子之賢,迭為將帥。

 

大邦之寵,更王齊秦。

 

肇新錫命之書,以慰終天之感。

 

可。

 

○王堅父敕:朕惟景德、祥符之間,治定功成,庶幾三代。

 

時維丞相魏公,左右厥辟,同底於道,於穆清廟,卒配烝享。

 

至於慶曆、嘉祐之際,克有賢子,不墜厥家,出入中外,允文允武。

 

茲予季秋大享,追念先正之後,有能在朝,相我熙事,宜有褒寵,以勸百官。

 

具官某父某,始以諫諍,名聞朝廷,終以將帥,威加戎狄。

 

父錫之慶,子成厥功。

 

故雖富貴顯融,赫奕再世,而天下之議,不以為過。

 

生為六官之長,沒加三事之榮。

 

匪予爾私,惟德之報。

 

可。

 

○曾布父敕:曾氏系出東魯,淵源師友,本于孔氏。

 

譜牒詳具,雖遠而明,子孫盛大,繼顯於世。

 

具官某父某,文學之美,肖其先人,議論之長,信于來世。

 

仕而不遇,志存於書。

 

沒而愈彰,慶鐘厥子。

 

屬詞比事,粲然有古人之風;

 

理財禦邊,卓然有當世之具。

 

才智競爽,爵秩同升,其於縉紳,殆無一二。

 

朕既任以事,恩寵其先。

 

今茲大享告成,顯親沛澤。

 

追錫崇階之贈,以慰九原之知。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18:51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蔡確父母】

 

○父敕:位極三師,而爵封大國,雖元勳盛德,有不能至者矣。

 

而將相大臣,欲顯其親者得之,吾是以知積善之為難,而有子之為貴也。

 

具官某父某,潛於下僚,不求聞達,躬有懿行,久乃發揚。

 

美哉中子之賢,任予元宰之事,久厭機務,退守便藩。

 

深念教忠之榮,求易苴茅之賜。

 

大名奧壤,雖為甸服之雄;

 

全楚新邦,顧即故鄉之近。

 

九原未泯,尚克嘉之。

 

可。

 

○母敕:貴以其子,而爵従其夫,此婦人之禮也。

 

時予舊相之寵,告我念母之誠,亦何愛於大邦,不以成其純孝。

 

具官某母某氏,仁以逮下,嚴於治家。

 

禮先中饋之勤,恩遍外姻之廣。

 

命之不淑,沒有餘哀。

 

肇易脂田之封,永保荊人之國。

 

寵爾廟室,以利後人。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19:49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秦晉國安仁保祐夫人張氏祖祖母父母】

 

○祖敕具官某祖某:朕追懷弓劍之遙,不遺簪履之舊,矧功存於保議,而寵極于平生。

 

宜因大享之恩,成其尊祖之念。

 

寵加列衛,追賁九泉。

 

可。

 

○祖母敕具官某祖母某氏:朕祗祖合宮,嚴配聖考。

 

思其志意,恍焉如存。

 

是以推廣舊恩,施及幽遠。

 

肇易脂田之奉,以申追遠之誠。

 

可。

 

○父敕具官某父某:朕孝愛之深,無德不報。

 

永惟保育之舊,鳳著劬榮之恩。

 

方大享之告成,宜顯親之施及。

 

諸衛之貴,存沒兼榮。

 

可。

 

○母敕具官某母某氏:爾蚤以息女之良,功存藩邸之養。

 

報已隆於貴顯,恩宜逮於存亡。

 

肇新湯沐之封,以為幽冥之慰。

 

可。

 

○世采母李氏安康郡太君世智母何氏永昌郡太君敕:嚴父配天,國之大禮也,以子貴母,三代之舊章也。

 

茲予大齎之慶,澤被含生之倫,矧于近親,志切追遠,錫命之典,其何可忘。

 

具官某母某氏,承上克恭,臨下以禮,生著禦家之法,歿聞有子之賢。

 

賜湯沐於大邦,為窀穸之餘寵。

 

九原未泯,尚克嘉之。

 

可。

 

○張方平父敕:士之懷抱志節,老于山林不求聞知者,何可勝數。

 

永惟公卿之貴,本出父祖之賢。

 

行義絕倫,聲聞不著,特緣有子,得列於朝。

 

追想風猷,不忘嘉歎。

 

具官某父某,性本靜重,行極高明。

 

宴坐一室之間,心遊萬物之表。

 

澹然自守,寡笑與言。

 

遂以絕人之姿,深積傳家之慶。

 

柱石之寄,嘗參二府之崇;

 

幾杖之儀,又已十年之久。

 

比緣昭配,許以侍祠。

 

宜因均福之恩,懋錫追崇之典。

 

地分全魏,爵列上公,九原有知,服我休命。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20:4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李端願父母】

 

○父敕:富而好禮,貴而不驕,勢憑戚裏之榮,躬被儒者之節。

 

昔聞其語,未見其人。

 

具官某父某,爵本傳家,親聊築館。

 

進退以禮,無世祿之非,文友多賢,盡當時之傑。

 

被遇前聖,流芳後昆。

 

有子而賢,久列束宮之貴,開府以贈,仍因西土之封。

 

錫是閔章,賁爾幽隊。

 

可。

 

○母敕:帝乙歸妹,而交泰之功著;

 

王姬之事,而肅雍之禮成。

 

風化所由,恩禮當異。

 

具官某母某氏,淵源之盛,當世莫倫,禮義之隆,至今傳誦。

 

儼若姑章之奉,穆然閨壺之風。

 

車服下于王后,而不以驕人,子孫眾如蠶斯,而要于守法。

 

故能奕世不墜,休聲愈隆。

 

茲予大享之成,因爾故封之廣。

 

閔書密印,寵數不渝。

 

可。

 

○張方平祖敕:朝優二府之臣,列三世之贈,眷我耆舊,退處鄉閭。

 

方大享之告成,宜申錫於休命。

 

賁及祖廟,進封大邦。

 

具官某祖某,修身正家,而聲被于宗黨;

 

居約履順,而福流於子孫。

 

力行于方寸之聞,得報於百年之後。

 

朝之大老,惟爾元孫。

 

肇新淇奧之封,增寵師臣之貴。

 

告於幽隧,服此優恩。

 

可。

 

○富紹庭母敕:朕追懷先正之臣,建功當年,流澤後世。

 

時惟丞相臨淄公,以甘盤之舊,股肱太平;

 

丞相韓公,以魏丙之賢,翼亮數世。

 

風流未遠,家事落然。

 

比因大享之成,重興追遠之念。

 

具官某母某氏,臨淄公之子而韓公之配也。

 

幼服圖史之訓,晚同忠義之勤。

 

有德有年,五福兼備,奄従淪謝,中外咨嗟。

 

茲用不忘舊勳,寵加新命。

 

因其封國之故,以明有子之良。

 

賁爾宗祧,世世無斁。

 

可。

 

○蔡朦父挺贈開府儀同三司敕:昔我皇考,分命守將,鎮撫四夷。

 

時惟西羌,弗克靖順,實賴良帥,是震是服。

 

遂以顯績,進登西樞。

 

命之不融,中道而殞。

 

聲跡之美,於今不忘。

 

具官某父某,謀猷靖深,勳業崇茂。

 

治邊之略,紀于一時,經遠之功,著于來世。

 

比緣陟配之享,永懷先正之良。

 

追錫崇階,比儀三事。

 

有子之慶,奕世嘉之。

 

可。

 

○劉分攵母敕:婦人之賢,著於《麟趾》,贈禮之盛,極於翬衣。

 

朕親享合宮,加惠百辟。

 

矧複従官之列,來告念母之誠,可無異恩,以示追遠。

 

具官某母某氏,篤生大族,作配名儒。

 

環佩之聲,動必由禮;

 

蘋藻之薦,舉不失時。

 

追懷令猷,尚有諸子。

 

守道不倚,則漢中壘尉,博學不倦,則唐居巢侯。

 

美哉有子之良,為我得臣之助。

 

祚之大郡,慰爾九原。

 

可。

 

○奉議郎任斯年祖母黃氏以母封回授永壽君敕:朕親享合宮,均慶多士,以寵榮其親,推而上之,又及其祖,共于親親尊祖之義備矣。

 

美名大邑,介爾眉壽。

 

子孫不忘,益勉忠孝。

 

可。

 

○張琬父升追封韓公敕:朕追懷祖宗,下逮先正,聞嘉祐、治平之盛,宗臣大老,相望於朝,永思其人,如見風采。

 

具官某父某,始以直氣振于中司,終以令德長於西府。

 

曆事二祖,懇款一節。

 

歸老嵩少,追跡松喬,殂謝未幾,風烈猶在。

 

比緣合宮之祀,嘉其有子之慶,即封鄉國,以賁私祧。

 

九原有知,服此休命。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21:42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安燾知樞密院贈三代】

 

○曾祖敕:樞臣之長,戎政出焉。

 

內則張惶六師,以禦外侮,外則綏懷四夷,以安中國。

 

久虛之位,曆試以庸。

 

特推三世之恩,以示百官之勸。

 

具官安燾曾祖某,處躬甚厚,與世無求。

 

人莫能知,而天相其善,身隱不仕,而世承其休。

 

逮爾曾孫之良,冠予西府之列。

 

折沖之效,偃革可斯。

 

斯用錫帝傅之隆名,賁私祧之常祀。

 

九原未泯,百世不忘。

 

可。

 

○祖敕:古之賢君,有師臣之義。

 

朕臨禦百辟,想見其人。

 

眷予宥密之賢,夙承祖考之烈。

 

積德之厚,獲報甚隆。

 

寵之上公,以見予意。

 

具官某祖某,賦性端愨,終身退藏。

 

孝弟發于自然,忠信驗于來世。

 

松生於穀,閱歲不衰,泉發於山,造平而大。

 

啟良心於嗣子,胙多福于元孫。

 

巋乎家廟之隆,數致閔書之賜。

 

賁於幽隧,宜爾後昆。

 

可。

 

○父敕: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率循孝弟之風,施及邦家之廣。

 

朕既用其子,不忘其親,薦錫崇階之榮,以寵退食之養。

 

具官某父某,資性淳篤,既慎靖以安貧,操行堅強,亦共儉以居富。

 

一變簪裳之盛,親見廊廟之崇。

 

循致承平,既股肱之允賴;

 

報之寵祿,宜命數之超升。

 

壽考且寧,訓敕無怠。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23:38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王汝舟祖母胡氏封嘉興縣太君汝舟乞以妻敘封回授】

 

敕某:合宮之慶,士得以其親及其室家之封,封其大父母。

 

今汝舟願以妻之敘,而加其祖母,恩従其厚,將以極尊祖貴老之義而已。

 

綏爾眉壽,服寵無斁。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24:22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二 西掖告詞四十九首


【皇兄令擢等所生母贈縣太君】

 

敕某母某氏:合宮之慶,澤被存沒。

 

爾篤生令人,當以子貴,肇錫湯沐之奉,以慰怵惕之感。

 

魂而有知,嘉此休命。

 

可。

 

○富弼贈太師敕:慶曆之盛,朝多偉人。

 

維范與富,才業名位,實相先後。

 

海內稱誦,見於聲詩,比之夔、契。

 

經涉險阻,繼以存亡。

 

惟天所佑,克享全福。

 

曆相三世,配食清廟。

 

肆予大享,加寵先正。

 

亦克有子,列於在廷。

 

具官某父某,德及夷夏,功載史冊。

 

出盟獯鬻,複結二國之歡;

 

入秉陶鈞,首開萬世之議。

 

性本直諒,終身不回。

 

心樂虛閑,超世自得。

 

音容未遠,風烈可追。

 

錫以上公之章,明我師臣之意。

 

告於幽隧,慰爾後昆。

 

可。

 

○劉沆追封秦國公敕:生而秉鈞,顯名於世,沒而有子,通籍於朝。

 

家存舊德之餘,國有世臣之盛。

 

比緣大享之慶,來告顯親之誠。

 

勳舊既隆,恩寵亦異。

 

具官某父某,奮身南國,致位中台。

 

風跡之優,效見於民政;

 

勤勞之久,聲載於圖書。

 

頃自告終,奄更三世。

 

爵極師保之重,國分吳會之雄,宜錫祉于秦亭,示追崇於家廟。

 

九原未泯,服此鴻恩。

 

可。

 

○盧政贈司空敕:祖宗懷柔四方,兵革不試,雖有貔虎之士,擁旄鉞之寄,皆老死侍衛之間,不見才武之效。

 

然其聲績未泯,子孫在廷。

 

追遠之恩,國有常典。

 

具官某父某,弓劍之任,推雄萬夫,韜略之賢,著稱當世。

 

卒能保寵,以沒其身。

 

茲大享于合宮,示追崇於列辟。

 

宜錫冬官之印。

 

以增家廟之榮。

 

魂而有知,服寵無斁。

 

可。

 

○王存妻胡氏齊安郡夫人敕:朕敷求哲人,咨以大政。

 

知其有孝恭祖考之義,則爵其三世以禮其私祧;

 

知其有慈愛室家之心,則封之大郡以助其內治。

 

凡所以深慰其情,而優為之禮者,亦已至矣。

 

具官某妻某氏,舉無失中,言必由禮。

 

起於糟糠,而善處窮約;

 

逮其富貴,而不聞驕奢。

 

茲使君子,綽有成德。

 

遂登丞轄之位,率由夙夜之佐。

 

是用望郡以為湯沐,翟茀以與會朝。

 

勉候令猷,答此休命。

 

可。

 

○楊王第三女封安定郡主敕:朕有懷二宗,思見文武之盛;

 

念我叔父,亦配間平之賢。

 

粵維禮命之優,蓋有朝廷之舊。

 

女既及笄而字,爵當襲土而封。

 

恩禮之隆,孝敬斯在。

 

楊王第三女,幼而好禮,姆教不煩,長而知方,婦德已備。

 

茲擇良士,亦惟外親。

 

將修纁雁之儀,肇錫湯沐之奉。

 

惟恭且儉,可以保是美名;

 

懷孝與和,可以安於二姓。

 

風化之首,其尚勉之。

 

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26:3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三 北門書詔五十四首


【麻制十三首】

 

○除苗授保康軍節度知潞州制門下:上將之任,本智略以為先。

 

萬夫所望,亦材武之兼尚。

 

惟擢拜之未幾,極辭疾以告勞。

 

言念悃誠,式敷明命。

 

殿前副都指揮使、武泰軍節度、黔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黔州諸軍事、黔州刺史、上柱國、濟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八百戶、食實封三百戶苗授,蚤讀兵法,有志事功,久踐戎行,自奮邊鄙。

 

入參環列,既被遇於先朝,累積歲勞,適謀選于元帥。

 

遂分旄節之寄,克諧卒乘之歡。

 

宿衛逾年,勤勩為請。

 

湣獨賢於煩使,俾暫佚於近藩。

 

爵加貴名,邑衍真食。

 

潞子之舊,俗武而淳,守土之臣,事簡且暇。

 

於戲!

 

建纛而出,知寵數之不移,勿藥有瘳,幸年歲之未暮,臥理非壯士之節,力疾有忠臣之風。

 

勉俟安平,起就勳業。

 

可特授檢校司空、持節房州諸軍事、房州刺史、充保康軍節度、房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知潞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使、兼提舉澤晉絳慈遼州威勝軍屯駐駐泊就糧、本城兵馬巡檢公事,替韓宗古,加食邑五百戶、食實封二百戶、勳封如故。

 

主者施行。

 

○除劉昌祚武康軍節度殿前副都指揮使制門下:多畜衛兵,莫如國朝之盛,次補元帥,蓋本祖宗之常。

 

顧惟萬騎之選師,重以千廬之嚴徼。

 

欲眾心之素服,非宿將而莫當。

 

誕告在廷,鹹聽朕命。

 

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冀州管內觀察使、持節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上柱國、彭城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九百戶、食實封一百戶劉昌祚,奮由弓劍,資以韜鈐。

 

整於治軍,才出邊將之右,通於對敵,聲著隴山之西。

 

乃者取其先朝指蹤之餘,授以平涼總護之貴。

 

種羌久困,既款塞以來庭,環尹適虛,歸釋甲而禦眾。

 

爰加旄節之重,以壯轅門之觀。

 

旄旆不移,什伍如故。

 

當使少加號令,自益精明。

 

於戲!

 

仁足附眾,則六師不擾,威能克愛,則萬夫可齊。

 

亦俾貔貅之徒,咸知忠孝之節。

 

勉矣來效,往其欽哉!

 

可特授持節洋州諸軍事、洋州刺史、充殿前副都指揮使、武康軍節度、洋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勳封、食實封如故。

 

主者施行。

 

○明堂呂大防加恩制門下:昔吾祖宗革五季之遺,複三王之舊。

 

皇佑之盛,始寓總章於外朝,元豐之隆,載嚴上帝之定位。

 

物有成憲,敷遺後人。

 

朕因而循之,罔有失墜。

 

乃辛巳之吉,躬被冕服,只即群工,禮成不遺,神貺昭答。

 

誕降多福,均畀在廷。

 

太中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上柱國、汲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九百戶、食實封六百戶呂大防,篤實而文,寬厚而栗。

 

在英祖時,納忠不回,為名禦史,在神考時,宣力不懈,為賢守臣。

 

逮茲纘承,即與丞弼。

 

既全付之鈞軸,遂能任我棟樑。

 

正顏色而誠意宣,出詞氣而忠邪辨。

 

左右三載,咸乂四方。

 

民無煩苛,羌率舊職。

 

稼穡茂遂,神人燕安。

 

俾我厘事告成,舊章不墜。

 

雖荷帝祉,時惟乃功。

 

宜因賜胙之恩,遂行進律之典。

 

增大國邑,衍食真封,疇爾茂勳,勸我多士。

 

於戲!

 

公爾忘私,非獨得君,亦以獲佑於帝,寬而有制,非獨善始,亦以克要厥終。

 

及茲休成,同底至道。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勳封如故。

 

主者施行。

 

○皇伯祖宗暉加恩制門下:宗祀配天,所以教諸侯之孝,加地進律,所以廣上帝之恩。

 

矧維天屬之奠,世奉濮園之享。

 

相予肆祀,綏我思成。

 

躬率父兄之和,以致天人之應。

 

用敷大號,昭告治朝。

 

皇伯祖鎮南軍節度、洪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司徒、開府儀同三司、持節都督洪州諸軍事、洪州刺史、上柱國、嗣濮王、食邑一萬二千一百戶、食實封三千七百戶宗暉,爵封世王,名冠屬籍。

 

貴而能降,富而不驕。

 

孝弟肅恭,率本天姿之懿,威儀問學,蚤承師訓之良。

 

同我潔齋,獻於饋熟。

 

進退和於禮節,升降比于樂章。

 

逮此休成,宜均多福。

 

益衍舊封之廣,仍加真食之優。

 

於戲P安懿之後,思繼前人之令猷,兼將相之隆,勉圖夾輔之休烈。

 

茲因受爵之寵,益起循牆之恭。

 

庶無間然,克有終譽。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三百戶,勳如故。

 

主者施行。

 

○皇叔祖宗佑加恩制門下:朕出款原廟之嚴,入謁總章之秘。

 

師臣外帥多士,以靖吾國,宗卿內帥諸父,以正吾家。

 

親賢既和,天人鹹若。

 

膺受多福,施及四方。

 

矧惟族屬之尊,宜有寵光之異。

 

皇叔祖甯遠軍節度、容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容州諸軍事、容州刺史、上柱國、鞏國公、食邑五千八百戶、食實封一千六百戶宗佑,恥為富貴之習,動由禮義之中。

 

祗順父兄,親近師友。

 

肅若閨門之治,穆然朝謁之容。

 

秉旄鋮而四方之志行,錫茅土而諸侯之禮備。

 

遠鎮容管,近殿洛師。

 

處之若無,久而益慎。

 

爰推大賚之澤,益彰有德之榮。

 

增衍故封,懋錫真食。

 

於戲!

 

考之晉人,則安平之于武帝,求之唐室,則元嘉之于高宗。

 

皆以德重屬高,恩隆禮異。

 

往祗服於明命,思無愧於古人。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二百戶,勳如故。

 

主者施行。

 

○皇叔祖宗楚加恩制門下:漢封同姓之國,勢遂疏於本朝,唐任宗室之隆,用每雜於他族。

 

祖宗酌古今之典,篤兄弟之親。

 

雖極茅土之封,常居朝謁之地。

 

眷禮特異,前世莫倫。

 

皇叔祖建武軍節度、邕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邕州諸軍事、邕州刺史、上柱國、鄖國公、食邑五千八百戶、食實封一千六百戶宗楚,孝友根心,文藝飾性。

 

居處恭,故不聞過行,室家理,故可以蒞官。

 

師保不煩,朋友稱信。

 

乃者顯相原廟之祀,齋宿總章之廷。

 

鬷假無言,質明成禮。

 

顧惟大賚之澤,宜處群臣之先。

 

益衍故封,陪敦真食。

 

於戲!

 

宗祀之典,所以教孝于諸侯,賜胙之恩,所以均福於上帝。

 

誠觀禮以知義,尚修身而保終。

 

祗服寵光,永有燕譽。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二百戶,勳如故。

 

主者施行。

 

○皇弟〈徽宗禦名〉加恩制門下:朕惟成王尚幼,而紹文、武、任、姒之業,時其諸弟之貴,則有邗、晉、應、韓之封。

 

皆克保邦,以輔王室。

 

今予仲叔之眾,咸訓祖考之謀。

 

方宗祀于文王,以陟配於上帝。

 

禮成弗越,孝思無窮。

 

爰因降福之多,以均同氣之盛。

 

皇弟鎮甯軍節度、澶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持節澶州諸軍事、澶州刺史、上柱國、遂甯郡王、食邑六千戶、食實封一千九百戶佶,得天之粹,克孝於家。

 

典學之初,弗煩于傅。

 

觀其率禮之意,既有成人之風。

 

受冊苴茅,已賜盟於如礪,備儀出閣,終有賴於維城。

 

朕方推神之休布澤於下,豈茲貴介而有忽遺!

 

宜增多戶之封,並衍真食之賜。

 

於戲!

 

富而知稼穡之事,則富可保,貴而知君臣之節,則貴可全。

 

受爵既先于四方,修己豈後於群辟!

 

祗服明訓,其永有詞。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三百戶,勳如故。

 

主者施行。

 

○皇弟似加恩制門下:朕明發而興,有懷文武之烈,孝愛之廣,施及兄弟之親。

 

茲擇季秋之良,躬展總章之祀。

 

升侑烈考,昭配昊天。

 

執幣以前,愾然如在。

 

念遺意之所屬,顧同氣之當先。

 

皇弟集慶軍節度、亳州管內觀察處置河堤等使、檢校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持節亳州諸軍事、亳州刺史、上柱國、普甯郡王、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一千七百戶似,幼有岐嶷之姿,長見肅雍之美。

 

克勤朝夕,既已無違於家;

 

日親詩書,知其有志於學。

 

爵分茅土之貴,任兼將相之榮。

 

身能處之不驕,人亦期之可久。

 

宜益舊封之廣,仍加真食之多。

 

於戲!

 

顯宗之于東平,下腰腹之詔;

 

明皇之于隆慶,歎羽翼之詩。

 

朕既無間于伯仲之間,爾亦無忘于孝友之行。

 

外以事國,內以顯親。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一千戶,食實三百戶,勳如故。

 

主者施行。

 

○皇弟加恩制門下:古者教成於家,治定于國,九族既睦,萬邦鹹和。

 

今予季弟之親,未遑就傅之禮。

 

追先帝眷懷之深意,推東朝鞠育之異恩。

 

錫命之隆,可後於眾。

 

皇弟武成軍節度、滑州管內觀察處置河堤等使、檢校太尉、持節滑州諸軍事、滑州刺史、上柱國、祁國公、食邑三千七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亻思,生而敦大,長則惠和。

 

氣稟清明,有室家君王之喜,心懷徇達,知師保教訓之方。

 

乃者擇季秋之良,修宗祀之禮,事天所以報本,嚴父所以顯親。

 

罄海宇之人,孰非付託之重,念天倫之戚,永懷顧屬之隆。

 

宜因慶賜之行,並衍封食之賜。

 

於戲!

 

父兄皆萬乘之富,豈其患貧,爵秩既五等之尊,貴於能降。

 

罔恃得之之易,當念守之之艱,滿而懼傾,高則不墜。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二百戶,勳如故。

 

主者施行。

 

○馮京加恩制門下:世臣之於故國,增望實之隆,老成之于典刑,有諮謀之益。

 

眷吾嘉佑侍従之列,實惟朝廷心膂之臣,迨今所存,數人而已。

 

乃者合宮肆祀,百辟駿奔,顧瞻舊人,方在外服。

 

懷想風聲之懿,豈忘霈澤之加?

 

保寧軍節度、婺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婺州諸軍事、婺州刺史、上柱國、始平郡開國公、食邑六千六百戶、食實封二千戶馮京,敦大敏明,肅恭和惠。

 

名冠多士,遍居台省之高華,德合前人,遂攬兵政之微密。

 

納之煩劇而不亂,涅於渾濁而不緇。

 

心與善人,望推前輩。

 

丙吉雖病,以陰德而複全,蕭傅出藩,懷本朝之雅意。

 

頃膺旄節之重,以當趙魏之沖。

 

坐使中朝,不勞北顧。

 

宜衍大邦之履,仍加真食之封。

 

於戲!

 

身曆四朝,履夷險而一致。

 

心通庶事,閱義理者尤多。

 

豈以中外之殊,而廢謀猷之告!

 

介爾眉壽,左右皇家。

 

可特授依前官職,加食邑五百戶、食實封二百戶,勳封如故。

 

主者施行。

 

○劉昌祚加恩制門下:朕因路寢之正,舉合宮之祠。

 

禮樂法商、周之隆,車服兼漢、唐之盛。

 

出款原廟,還享上穹。

 

職貢充庭,工師履位。

 

兵衛如植,旌旆不煩。

 

實惟有人,以克成禮。

 

殿前副都指揮使、武康軍節度、洋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洋州諸軍事、洋州刺史、上柱國、彭城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九百戶、食實封一百戶劉昌祚,天資鷙勇,性本忠良。

 

結髮征羌,號馬上之飛將,授鉞臨塞,皆關中之要區。

 

方西鄙之須材,會中軍之謀師。

 

畀之旄節之重,付之貔虎之師。

 

歸閱浹旬,旋聞輯睦。

 

逮此熙成之慶,賴其宿衛之勤。

 

即增封爵之崇,仍加真食之厚。

 

於戲!

 

古之明主,立賞以待有功。

 

古之賢將,有功而恥自列。

 

服予霈澤之異,勉爾勳名之思。

 

貴當益恭,老當益壯。

 

可特授依前官職進封開國公,加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二百戶,勳如故。

 

主者施行。

 

○除文彥博太師河東節度使致仕制門下:周公未嘗之魯,老亦居豐。

 

留侯晚雖強食,終不任事。

 

蓋委寄之重,初無間然,而止足之風,所不敢廢。

 

惟我耆舊,曆事祖宗,纘服之初,複命以位。

 

雖師保之地,優佚不煩,而丘樊之心,朝夕以請。

 

佈告在位,俾聞高風。

 

太師、平章軍國重事、上柱國、潞國公、食邑二萬八千一百戶、食實封一萬一千八百戶文彥博,克孝而忠,允文且武。

 

其在師旅,有方、召之勳;

 

其在朝廷,有崇、璟之業。

 

士民視其去就,夷狄震其威名。

 

時更四朝,躬蹈一節。

 

先皇帝湣勞以事,既許其歸。

 

越予訪落之年,凜有涉淵之志。

 

起之既老,待以仰成。

 

出入五年,終始全德。

 

進而論道,日聞典訓之言;

 

倚以折沖,卒靖邊防之驚。

 

委成功而不處,指莫景以求安。

 

勤請屢聞,誠心莫奪。

 

顧瞻閭井,近在洛師。

 

郭氏有永巷之嚴,裴公有綠野之勝。

 

豈以簪紱之累,久致形氣之勞。

 

貴極上公,既無複加之爵秩,分領全晉,仍畀久還之節旄。

 

增廣舊封,益衍真食。

 

殫盡人臣之寵,歸従父老之遊。

 

於戲!

 

音聲不遐,尚有就問之禮,幾杖以俟,複期親祀之陪。

 

勿以進退之殊,而廢謨猷之告。

 

式燕且譽,俾壽而康。

 

可特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太原尹、充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致仕,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勳封如故。

 

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主者施行。

 

○除馮京彥德軍節度使制門下:備河禦胡,固天下之要地;

 

建都置守,皆前世之重臣。

 

雖中外之無虞,實根本之所在。

 

非其人則視若虛邑,得所付則坐為長城。

 

是用敷告外廷,複任舊老。

 

保寧軍節度、婺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持節婺州諸軍事、婺州刺史、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公事、畿內勸農使、充大名府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上柱國、始平郡開國公、食邑七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二百戶馮京,名冠多士,望高累朝。

 

和而不同,性有鹽梅之德,磨而不磷,同懷金石之堅。

 

入則參領萬幾,出則蕃屏四國。

 

頃加旄鉞之寵,俾臨趙魏之沖。

 

宜民宜人,靖重而不擾;

 

無怨無惡,樂易而可親。

 

朕不忍奪民所安,故命易節而處。

 

升視冬卿之秩,並加邑戶之封。

 

蓋官宿其業,則事無不知;

 

民習其上,則信而易使。

 

方今河流所出,近在都城之西。

 

故道已堙,而歲有衍溢之虞;

 

北流既駛,而方患堤防之缺。

 

介眾所利,卿靡弗聞,舊德所臨,朕亦何慮。

 

於戲!

 

兵民細故,責之將佐而可為,邦國大猷,非吾耆老而誰聽。

 

勉盡白首之節,以寬北顧之憂。

 

可特授檢校司空、持節相州諸軍事、相州刺史、充彰德軍節度、相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再任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公事、畿內勸農使、充大名府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仍加食邑五百戶、食實封二百戶。

 

勳封如故,主者施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29:1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三 北門書詔五十四首


【詔敕四十一首】

 

○尚書左丞韓忠彥尚免弟嘉彥尚主不許不允詔二首敕忠彥:覽所劄子奏伏聞聖恩宣召臣弟嘉彥赴禁中引見,欲令尚主。

 

伏望以長主之貴,更加慎擇事,具悉。

 

惟先正魏公,光輔三世,有勞宗桃。

 

雖沒元身,其報在後。

 

先皇帝追懷忠厚之德,許以婚媾之親。

 

逮茲奉行,實出遺旨。

 

雖卿以惡盈為戒,深欲固辭,而朝廷謂無德不酬,莫回成命。

 

謙沖之意,嘉歎不忘。

 

所請宜不許,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昔王導以輔政之業,郭子儀以專征之功,肆其後人,皆聯戚裏,衣冠之盛,晉、唐所稱。

 

未聞其子孫以盈滿為言,而朝廷聽辭避之請也。

 

今子先正,實配前人,築館之恩,報功斯在。

 

蓋便蕃之寵,屬於乃父,而事不在卿,選擇之命,出於先朝,而朕不敢易。

 

體茲至意,罔或固辭。

 

所請宜不允。

 

○門下侍郎孫固乞致仕不允仍給寬假詔敕孫固:省所劄子奏春中以被病危重,乞一致仕名目,聖恩深厚,未忍遽従。

 

今氣血益以羸耗,在假已二十日,坤成聖節,不能勉強趨赴。

 

伏望聖慈察臣出於至誠,曲成其志事,具悉。

 

朕以篤老之臣,於國有肝膽之親而命以位,非貴其趨走之勞也,卿以垂白之年,許朕以股肱之用而受其托,非徒為朝謁之勤也。

 

今者眷倚之厚,朕方未怠,聞望之隆,人亦無間。

 

徒以壽日方迫,疾勢未平,不能造朝,遽欲謝事。

 

既非朕所以待卿之本意,亦非卿所以事朕之素心。

 

人其謂何,朕實未諭。

 

既命賜告以自養,卿其少安而勿違。

 

所請宜不允,仍給寬假將治。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韓忠彥乞外任不許不允詔二首敕忠彥:覽所劄子奏兄為執政,弟為駙馬,未有似此體例,不若自求罷免。

 

伏望許解近司,處之外任事,具悉。

 

魏公之功,沒而不朽,先帝之命,久而不忘。

 

吾有懷舊勳,擢卿於六官之貴,繼因遺旨,屬嘉彥以副車之姻。

 

推吾此心,蓋非一日。

 

本將並錄其子以寵其父,豈欲獨收其弟而棄其兄?

 

比因力辭,嘗已臨諭。

 

有唐故事,非獨一家。

 

本朝已行,亦存近比。

 

尚茲勤請,殊失眷懷。

 

吾欲伯仲相望於朝,以示國家不替舊德。

 

起視乃職,罔複煩言。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敕忠彥:省所劄子奏兄為執政,弟為駙馬,未有似此體例,不若自求罷免。

 

伏望許解近司,處之外任事,具悉。

 

君臣之間,以誠意相遇,則事無不可,以形跡為務,則理或難通。

 

朕惟魏西曆事三朝,鹹有一德。

 

功存社稷,澤及子孫。

 

追懷茂勳,述行先志。

 

以卿性資忠良,久更事任,可以寄股肱之托。

 

以嘉彥業履純潔,方及冠歲,可以與姻親之選。

 

各隨材分,以答勳勞。

 

由義而言,略無嫌疑之可避,顧卿何慮,特假形跡以為辭。

 

況考之古今,亦有成例,祗服朕訓,何恤人言!

 

其罔複辭,以安厥位。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孫固乞致仕不允詔敕孫固:省所三上劄子奏乞致仕事,具悉。

 

卿以疾辭位,義也,而朕以事留卿,亦義也。

 

既皆為義,則卿之所執,雖未為過,而朕之所設,亦豈遽非乎?

 

尚何力辭,以廢成命。

 

今者西方無虞,廟堂之上非有艱難之慮、緩急之政也。

 

卿疾雖未複,而勢已有間,日雖稍久,而事則無損。

 

誠能得告以養疾,疾愈而造朝,宜若於體無害也,治疾以安身,身強而圖報,宜若於國有補也。

 

卿何所疑而辭之不已乎?

 

勉循前命,無複煩請。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趙君錫免刑部侍郎不允詔敕君錫:省所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朕以卿仁恕不苛,必能哀矜有罪,寬平盡下,可以詳究微文。

 

矧在東台,逮茲累歲,觀封駁之無避,知廉直之有餘。

 

眾言既孚,朕志亦定。

 

往祗成命,罔複固辭。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呂公孺免戶部尚書不允詔敕公孺:省所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方今賦有常供,無暴斂之入,用循故事,有不給之虞。

 

朕眷求長材,委以足用,虛位以俟,累月於茲。

 

卿家本世臣,早更事任,頃蒞京邑,亦既久勞。

 

辭而不居,誰使任事。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太皇太后明堂禮成罷賀賜門下手詔敕門下:皇帝臨禦,海內晏安。

 

五經季秋,再講宗祀。

 

克有君德,以享天心。

 

顧吾何功,獲被斯福。

 

今有司因天聖之故事,修會慶之盛禮,將俾文武,稱慶於廷。

 

吾自臨決萬機,日懷祗畏,豈以菲薄之德,自比章獻之明?

 

矧複皇帝致賀于禁中,群臣奉表于闈左,禮文既具,夫又何求?

 

前朝舊儀,吾不敢受。

 

將來明堂禮畢,更不受賀,百官並內東門拜表。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不允詔二首敕彥博:覽所劄子奏陳乞致仕事,具悉。

 

吾之用卿,本以公義,卿之事人,亦非私意。

 

起于既謝,凡以為民。

 

矧於陟降之間,未覺筋力之憊。

 

苟誠在愛民,則愈老而民不厭,誠在許國,則愈久而若益親。

 

卿既以道深結於朝,而欲以私自便而去,義有未可,非吾所知。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敕彥博:省所劄子奏陳乞致仕事,具悉。

 

絜去就之分,厲廉恥之風,此新進之士,立名於世者之所為也。

 

以朝廷為家,以社稷為悅,此老成之臣,竭忠於國者之所志也。

 

卿昔以八十之年,不恤小廉,出循朝命,既得之矣。

 

歲月未幾,體力猶康,遽欲告歸,朕所未喻。

 

豈以老成之望,而蹈新進之為。

 

謂宜少安,卒輔予治。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文彥博致仕再免兩鎮不許不允詔二首敕彥博:覽所再上劄子奏辭免恩命,乞只以河東一鎮致仕貼麻處分事,具悉。

 

朝廷數以兩鎮命卿,而卿率以固辭獲免,抑有由也。

 

或特恩之橫被,或謝事而得休,曆考前後所加,猶是公相常禮。

 

今者老而複起,起而複歸,率自帝師之隆,未見前人之比。

 

兼持旄節,夫豈過哉?

 

已卻封章,姑止可也。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敕彥博:省所再上劄子奏辭免恩命,乞只以河東一鎮致仕貼麻處分事,具悉。

 

命由君出,禮以義起,豈必皆有故事,然後得以奉行。

 

卿有德有年,在朝不見其比,或出或處,自昔未聞其人。

 

矧複兩鎮之異恩,既有先朝之成命,蓋昔日之勳,未叵今日之盛,則今日之受,豈必前日之非。

 

勉聽朕言,祗受冊禮。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文彥博三免兩鎮不許不允詔二首敕彥博:覽所三上劄子奏辭免兩鎮恩命,止授河東一鎮致仕事,具悉。

 

卿股肱四朝而為二帝師,求之古今,未見倫擬。

 

得謝而去,在禮宜殊。

 

佩相印,持將鉞,以為未足,故並付以蒲中、漢中之眾,所以華國,非特以為卿寵也。

 

今辭之不已,深所未喻。

 

吾志先定,卿其勿辭。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敕彥博:省所三上劄子奏辭免兩鎮命,止授河東一鎮致仕事,具悉。

 

朝廷之命,審而後發,非力辭之所得免也。

 

卿親對便坐,繼三上章,詞已竭矣,而朕之素心,終不可易。

 

且卿兩以師臣歸第,前無其比而後無其繼,雖兼擁二節,孰以為非者哉!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文彥博免兩鎮許允詔二首敕彥博:覽所累上劄子奏辭免兩鎮恩命,乞只帶河東一鎮致仕事,具悉。

 

恩之不勝義舊矣,卿既告老,而吾以至恩授卿二鎮。

 

朝有成命,而卿以大義執節固辭,雖欲不聽,其如義何。

 

況卿所陳,關國之體,以謂宗室之故,不當施於群臣,而非法所加,亦難行於治世。

 

辭之以禮,眾實謂宜。

 

吾豈以一時之恩,而廢天下之義哉!

 

勉従所請,還卿舊節。

 

再惟誠悃,不忘嘉歎。

 

特依所請,換授依舊領河東節度使致仕。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敕彥博:省所累上劄子奏辭免兩鎮恩命,乞只帶河東一鎮致仕事,具悉。

 

朕惟先朝嘗以兩鎮寵綏大臣者,惟魏國忠獻韓公與卿為二,忠獻既已一辭於前,而卿亦嘗再辭於後。

 

先帝亮其至意,為改冊書。

 

天下既頌先帝之明,複嘉二臣之義。

 

今朕嗣守成憲,率而行之,以卿累章,稽之故事,實無違者。

 

古之君子,愛人以德,朕豈忘斯義,而廢卿言。

 

特依所請,換授依舊領河東節度使致仕。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河東官吏軍民示喻敕書敕河東官吏、軍人、僧道、百姓等:朕以文彥博四朝舊臣,一時耆德。

 

起於既老之後,輔予纘服之初。

 

奏章屢陳,歸意莫奪。

 

師臣之貴,爵無複加,將鉞之崇,恩俾還舊。

 

矧爾故鄉之父老,安于前尹之威懷,比聞冊書,想多歡慰。

 

今特授文彥博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太原尹、充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致仕,加食邑一千戶、食實封四百戶,勳封如故。

 

故茲示諭,想宜知悉。

 

將士等各得平安好,參佐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並存問之,遣書指不多及。

 

○孫固乞致仕不允詔敕孫固:省所劄子奏自去年正月未涉夏,兩次重病,蒙聖恩寬假,得遂生全。

 

然臣一年飲食減少,氣力羸乏,仰幹天聽,以祈矜憫,許臣休致事,具悉。

 

朕屬任耆老,本非旅力之求,卿被遇股肱,豈可一朝而去。

 

雖自以羸瘠為苦,朝謁多艱,然而遇事不廢思慮之明,進對每有諮謀之益,何損於政,遽當告歸。

 

矧今邊防無異域之虞,而宥府有同寮之助。

 

勉親藥餌,仰循邦家,神之聽之,介以壽考。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韓忠彥免同知樞密院不允詔敕忠彥:省所劄子奏伏睹除同知樞密院,伏望追改新命事,具悉。

 

朕以西樞總領兵要,綏禦邊防,事有失於須臾,患或貽於久遠。

 

是用輟卿左轄之要,付卿右武之權。

 

分職雖殊,柄用則一。

 

易地而已,力辭謂何。

 

矧複親黨之微嫌,豈為腹心之深累。

 

勉起視事,尚體眷懷。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蘇頌免尚書左丞不許不允詔二首敕蘇頌:覽所劄子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卿家世名臣,少小篤學,在昔圖史,包括無遺,本朝典章,指陳可數。

 

中以直道,廢于一時。

 

終守金石之姿,不為燥濕所變。

 

白首在列,丹心甚明,進轄中台,斷自吾意。

 

勉服休命,勿為固辭。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敕蘇頌:省所劄子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卿日奉寶訓,進讀金華,詞氣裕然,進退以禮。

 

朕既已熟聞講解之益,抑又究觀業履之詳。

 

台中紀綱,責在丞轄。

 

卿其以平昔舊聞,施於政事,朕亦所參庶政,驗卿前言。

 

毋為固辭,當壬效。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蘇頌再免左丞不許不允詔二首敕蘇頌:覽所再上劄子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卿昔在仁祖之朝,已預石渠之選。

 

一時同列,於今幾人。

 

結髮翰墨之場,白首忠信之節。

 

議論如此,志意不衰。

 

擢任柄臣,蓋旌耆德。

 

辭至於再,殊匪吾懷。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敕蘇頌:省所再上劄子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二轄之司,萬幾所萃。

 

不時故事,政或失於紛更,不達當今,用或病於膠固。

 

朕以卿誦習典章而不厭,更閱義禮者尤多。

 

擢置左右之聯,實求咨訪之益。

 

雖力辭之不已,顧成命之難回。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知樞密院孫固乞避親不允詔敕孫固:省所劄子奏伏睹除韓忠彥同知樞密院事,緣臣有女嫁忠彥之弟純彥,有此親嫌,理合回避。

 

伏望罷臣知樞密院事,獲遂休退事,具悉。

 

朕惟先朝同秉樞機之臣,有以近親不許避免之比,是以並建長貳之懿,豈以纖芥之故,遽為退老之謀。

 

再閱謙詞,徒用嘉歎。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周尹進興龍節無量壽佛敕書敕周尹:省所進奉興龍節無量壽佛一軸事,具悉。

 

佛心無為,佛壽無量。

 

有能繪其真相,俾來獻於誕辰,勉我以清淨之風,祝我以期頤之福。

 

忠勤深至,嘉歎不忘。

 

故茲示諭,想宜知悉。

 

夏熱,汝比好否,遣書指不多及。

 

○範百祿免侍讀不允詔敕百祿:省所上表蒙恩除兼侍讀,伏望特寢誤恩事,具悉。

 

卿秉心直諒,臨事莊栗。

 

頃貳憲部,持法寬平,不屈于權要。

 

及領選曹,馭吏詳察,不撓於煩劇。

 

其達於吏治,朕既知之矣。

 

至於通經博古,慨然正論,昔由此進,今以是老,朕寤寐格言,而獨未聞焉。

 

挾策進讀,其勿複避。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趙君錫免吏部侍郎不允詔敕君錫:省所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卿孝友慈祥,可以施於有政,寬栗柔立,可以命之有家。

 

適従議讞之勞,遷領銓綜之重。

 

蓋因已試之效,非有躐等之嫌。

 

選劇務繁,不可久曠。

 

勉力思報,賢於固辭。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文彥博免孫男康世章服不允詔敕彥博:省所劄子奏辭免孫男康世章服事,具悉。

 

卿以耆老給扶,子孫以進見授服,前後既異,豈以重複為疑。

 

奏牘上聞,何其畏慎之過。

 

已頒成命,罔複重辭。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孫固乞致仕不允詔敕孫固:省所劄子奏以老病情迫,累乞休致,未賜開可。

 

緣年齒晚暮,疾病侵陵,今日筋骸困憊至此,無複安全之理。

 

伏望哀憐,早降俞旨事,具悉。

 

卿逮事聖考于潛宮,與聞先朝之大政。

 

貴老求舊,屬任之意方隆,引疾告歸,退避之言已甚。

 

君臣同德,夫豈當然。

 

體力雖衰,姑複目勉。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宰相呂大防等為時乞退不允詔敕大防等:省所劄子奏時雨不足,乞罷免職任事,具悉。

 

歷時告旱,歲事可虞,精禱未孚,神貺猶嗇。

 

朕側身思咎,終夕靡遑。

 

卿等躬任燮和,志同憂患。

 

雖引義自責,大臣之體則然,而釋位求安,有國之計何賴。

 

尚講救荒之政,以助憂民之誠。

 

苟能使旱不為災,則朕複何咎。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太皇太后以旱賜門下詔敕門下:吾母臨禦四方,親決萬務。

 

清心克己,凡以為民。

 

而天意弗咸,歷時災旱。

 

宿麥幾盡,秋稼未立,饑饉既至,疫癘將起。

 

齋祠雖切,漠然弗應。

 

吾則不德,民實何罪?

 

中自循省,寢食皆廢。

 

豈政治失當,事之害物者尚多,上下否塞,情之不通者非一。

 

刑或不稱其罪,用或不當其人。

 

有一於斯,皆足以上怫天心,下擾民聽。

 

循致斯旱,咎實在吾。

 

皇帝遇災,恐懼不敢自佚,既命有司降食避殿,罷五月朔朝,吾亦自今月二十三日後減常膳。

 

側身念咎,固無吝於改為,協德濟民,尚有求於列位。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皇帝以旱賜門下詔敕門下:朕奉承統業,於今五年。

 

臨禦崇高,未達庶政。

 

夙夜只懼,若涉淵冰。

 

常恐德之弗類,無以下慰民望,上當天心。

 

今者冬雪不效,春雨弗若。

 

逮此孟夏,旱災如焚,麥不充食,禾未出土。

 

歲事凜凜,民且狼顧。

 

雖禱祠備至,而神莫之答,惟循省自克,則災或可消。

 

意者,政令寬弛,吏或為害而莫懲歟,賦役失當,民病于事而莫察歟,忠言有壅而未達,賢才有抑而未用歟,念之雖勤,行則未至。

 

昭明恐懼之誠意,庶幾陰陽之不違。

 

可自今月二十三日後減常膳,不御前殿,及將來五月一日,罷文德殿視朝。

 

朕上奉東朝,深愧常珍之日缺,下臨庶尹,猶冀嘉言之不聞。

 

苟利於人,其無不可。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鄧溫伯免翰林承旨不許不允詔二首敕溫伯:覽所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卿以文史足用,久在禁林,慎靖寡尤,首承密旨。

 

雖雲新命,率皆前官。

 

尚此盤桓,固求引避。

 

既違朝廷號令之信,徒有道路進退之嫌。

 

其尚亟前,勿為煩請。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夏熱,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敕溫伯:省所奏辭免恩命事,具悉。

 

翰林以議論為官,而承旨以年德為選。

 

茲所以曆求多士,複用舊人。

 

卿既久在朝廷,當識朕意。

 

遷延退托,雖多長者之風,號令文詞,宜得宿儒之用。

 

成命不反,固辭實難。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夏熱,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呂大防等再為旱乞退不允詔敕大防等:省所再上劄子奏近以旱暵為沴,乞罷職任,伏蒙詔命不従所請,伏望早賜施行事,具悉。

 

常暘為災,民瘠已甚。

 

朕為之父母,而卿等為朕股肱,相與憂之,固其任也。

 

然至於求罷職事,則匪朕心。

 

朕既自以失為疑,卿等姑複以粃政為念。

 

因民情而圖救,修旱備以防微,既能夙夜在公,豈以逡巡去位。

 

朕志如是,卿其少安。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彰德軍官吏軍民示喻敕書敕彰德軍官吏、軍人、僧道、百姓等:朕以魏都要地,守難其人。

 

馮京名臣,姑易其節。

 

假爾鄴城之重,壯我留鑰之聲。

 

矧旄鉞之得賢,抑吏民之增氣。

 

已頒大號,想慰輿情。

 

今特授馮京檢校司空、持節相州諸軍事、相州刺史、充彰德軍節度、相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再任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公事、畿內勸農使、充大名府路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仍加食邑五百戶、食實封二百戶,勳封如故。

 

故茲示諭,悉宜知悉。

 

將士等各得平安好,參佐、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並存問之。

 

遣書指不多及。

 

○馮京免彰德軍節鉞不許不允詔二首敕馮京:覽所上表辭免恩命事,具悉。

 

老臣所在,眾志自安。

 

邊鄙震其威名,吏民習於條教。

 

事可坐定,政無更張。

 

是用因魏都之舊疆,換鄴城之新節。

 

孚號既布,僉謀畢同。

 

方慶得人之難,遽覽飛章之請。

 

吾命惟允,卿其勿違。

 

所請宜不許。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夏熱、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敕馮京:省所上表辭免恩命事,具悉。

 

魏博重鎮,舊用老臣。

 

旄節寵章,制存易地。

 

朕以卿著稱多士,既曆三朝,臥治此邦,於今再歲。

 

複欲惜君以為重,蓋亦因民之所安,豈其固辭,而可得免。

 

只服成命,永綏北郊。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夏熱,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文彥博免致仕合得五人恩澤詔敕彥博:省所劄子奏今來致仕,依條合得五人恩澤,乞賜寢罷事,具悉。

 

朝廷以恩遇老臣,無所不厚,而卿以禮自克,辭不敢居。

 

卿既能見得思義,以律貪夫,朕豈不能成人之美,以明晚節。

 

蓋知損之為益,是以高而不危。

 

所請宜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夏熱,卿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范百祿免翰林學士不允詔敕百祿:省所上表辭免恩命事,具悉。

 

卿蚤以直言,預英祖之選,中以直道,幹神考之知。

 

侃然立朝,老而益劭。

 

朕欲訪經籍討論之助,求文章潤色之工。

 

既已置卿金華之中,茲又擢卿玉堂之上。

 

矧複班六曹之首,無躐等之嫌,繼仲父之賢,有傳家之慶。

 

朝有成命,勢不可違,時方須才,義亦難奪。

 

所請宜不允。

 

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2:09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四 北門書詔祈祝九十首


【批答四十四首】

 

○門下侍郎孫固乞致仕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吾不出帷幄,臨禦家邦,實賴股肱之良,以持綱紀之要。

 

于其進退,顧可輕聽之哉。

 

卿頃自近藩,擢貳東省,本以年德之故,非有筋力之求。

 

若夫正顏色,出詞氣,使人望之而忠誠可信,鄙倍自遠,斯可矣。

 

豈以一病未能造朝,遂欲舍而去哉。

 

誠請雖勤,於義未也。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卿事先帝於東宮,覽兵要於西府,忠厚之節始終不渝。

 

朕敷求舊人,所得無幾。

 

親之信之,以為手足,尊之重之,以為著龜。

 

非有大故不可棄也,豈以一病而輕去哉。

 

雖會朝之常儀與坤成之大慶,未能自力,蓋亦何疑。

 

尚寧乃心,終輔予治。

 

所請宜不允。

 

○劉昌祚免殿前副都指揮使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衛兵虛帥,累月於茲。

 

召節亟還,辭章繼入。

 

既匪眷懷之素,複稽總護之宜。

 

與其飾說以固辭,孰若勤職而圖報。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卿結髮兵間,著績境外。

 

歸總環衛,本以次遷。

 

懇避節旄,再形謙請。

 

顧成命之不反,宜就職以無辭。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文彥博乞致仕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卿以衛武之年,踐呂尚之位。

 

安然無作,則功名自隆,默然無言,則卿尹自化。

 

當以至靖之德,坐鎮群動之樞,不勞施為,以憊筋力。

 

今者初畢元祀,遽聞告歸。

 

幾務多閑,朝謁非病,屬任既重,披閱為疑。

 

方假百年之猷,以觀庶尹之成效。

 

來請雖切,殊匪吾心。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老而謝事,古之禮也,而勢未可去,蓋有不得謝者矣。

 

卿元豐之間,引年而歸,隆知足之風,元佑之初,承詔而起,敦急病之義。

 

既進退之兩得,謂始終之不渝。

 

方朝廷政事之優閑,而卿志氣之康裕,雍容師保之地,儀刑卿士之前。

 

朕之望卿,意未有艾,誠請雖至,義不可従。

 

所請宜不允。

 

○呂大防免明堂恩命不許不允批答四首覽表具之。

 

吾聽政九重,逮今四載,觀孝孫之致享,奉文子以配天。

 

神人既和,禮樂備舉,終事如素,孰屍厥功。

 

顧維元臣,宜與有慶,往服休命,其勿複辭。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朕臨禦諸夏,俯仰四年,格茲秋成,躬致禋祀,燮和鎮撫,卿與有勞。

 

豈惟一朝顯相之勤,實賴同德贊襄之益。

 

國有成憲,時錫寵章。

 

其罔複辭,勉服休命。

 

所請宜不允。

 

覽表具之。

 

寵至而辭,抑惟常禮,義當而受,顧亦何疑。

 

永言宗祀之嚴,實賴顯相之助。

 

加惠百辟,罔遺一人。

 

豈其股肱之良,而無封邑之寵。

 

成命不易,祗受勿違。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朕奉祀合宮,祗見上帝。

 

諸侯致享,邇臣侍祠,凡執豆籩,咸被慶賜。

 

矧予元宰,實代天工,獨執謙言,孰先多士。

 

勉膺成命,罔複固辭。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皇伯祖宗暄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四首覽表具之。

 

季秋致享,群後在廷。

 

卿奉祀濮園,首帥宗子,相我熙事,不忘肅雍。

 

逮茲禮成,宜受帝祉。

 

矧朝廷之寵數,皆祖宗之舊章。

 

雖執謙辭,莫回成命。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朕推廣帝澤,覃及海涯。

 

惟英祖伯仲之親,與濮園烝嘗之奉,顯膺異數,實先諸臣。

 

矧茲均福之餘,本緣升侑之慶,祗服成命,其又何辭。

 

所請宜不允。

 

覽表具之。

 

無言不酬,無德不報,古之道也。

 

總章之祀,成於顯相,雖駿奔走執豆籩,皆被其澤矣,而況于王乎。

 

雖複固辭,難遂來懇。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屬尊則禮必異,親近則寵必先,國之舊章,朕何敢廢!

 

矧惟合宮之祀,實賴顯相之勤。

 

雖欲不居,懼失常典。

 

載嘉誠請,難徇固辭。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皇叔祖宗佑、宗楚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四首覽表具之。

 

吾祗命元孫,躬饗上帝,父兄在列,君臣肅然,熙事告成,大霈時舉。

 

宜因休命之降,以為群臣之先。

 

執謙而辭,殊匪吾意。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朕躬享上帝,陟配文考,事天事親,一舉而得。

 

既受帝祉,懼不敢專,思與父兄,共用其福。

 

若尊屬懿親,辭而不有,謂群臣何。

 

其聽朕命,服此休寵。

 

所請宜不允。

 

覽表具之。

 

祭祀之澤,神所照臨,祖宗之舊,吾無加損。

 

卿侍祠夙夜,終事肅雍。

 

既同百僚,鹹被光寵,豈獨潔己,固陳謙詞。

 

懇請雖堅,成命莫改。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朕既有事於明堂,凡執事之臣,咸與有慶。

 

矧諸父兄之貴,朕所尊禮,而祖宗之所顧享者耶。

 

辭至於再,深所未喻。

 

尚體至意,無複煩請。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皇弟佶、似、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四首覽表具之。

 

吾奉承先緒,成就諸孫。

 

宗祀合宮,茲見元良之盛,大霈寰宇,特先仲叔之賢。

 

率時舊章,錫以休命。

 

體我眷厚,其勿謙辭。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兄弟之義,譬如手足,憂喜同之。

 

朕有事于合宮,徼福於上帝,中外臣庶,咸被惠澤,豈予諸弟之親而有不遍者乎。

 

朕命惟允,其勿辭可也。

 

所請宜不允。

 

覽表具之。

 

席父兄之貴,居王公之尊,典禮既行,爵命自至。

 

茲以廣慶,豈將期驕。

 

與其被命而力辭,孰若居寵而知畏。

 

祗服異數,毋忘益恭。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宗祀文王,以配上帝,此周禮也。

 

議于諸儒,曆世不決,逮我聖考,一言而定。

 

朕奉而行之,罔有增損。

 

至禮樂之文,赦宥之澤,咸有成法,非朕所私。

 

豈余諸弟之賢,弗迪前人之訓。

 

只朕寵命,其勿固辭。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劉昌祚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四首覽表具之。

 

卿國之虎臣,帥我爪士。

 

總章大祀,宿衛有勞,宜為六軍之先,以承大賚之慶。

 

辭而不有,殊匪吾心。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卿為環列之尹,職在訓齊。

 

方總章之祠,勞于宿衛。

 

禮成加惠,國有舊章。

 

上自將帥之聯,下逮什伯之長,鹹錫休命,罔遺一夫。

 

苟將獨辭,何以率眾。

 

所請宜不允。

 

覽表具之。

 

朝廷治安,將帥閒暇,因慶推賞,或疑無名。

 

孰知養之之優,蓋由責之之重。

 

鎮靖吏士,折衛蠻夷,苟誠能之,尚有大者。

 

往服成命,毋複固辭。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朕三歲親祠,百辟來助,因上穹之降福,縻好爵以廣恩。

 

非獨爾私,尚將何避。

 

若夫閫外之寄,師中之權,朕既不以私假人,卿亦宜以功受祿。

 

今此成命,其勿固辭。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中書侍郎劉摯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吾雙日而朝,勤勞政事,四歲之久,庶幾成功。

 

幸斯民之小康,見合宮之再享。

 

豈伊寡德,實賴群公。

 

苟天下之信安,夫何賞之不可。

 

大賚之慶,胡以辭為。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朕曆三歲以親祠,罄四海之來祭。

 

雖祖考之德,足以致此,而左右之助,豈其無人!

 

卿夙夜在公,直諒不倚,成我熙事,爾勞居多。

 

惠澤之均,率由舊典。

 

已行之命,其罔固辭。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尚書右丞許將免恩命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祭有大澤,惠及庶工,凡自通籍之臣,莫不指日而待。

 

卿位在丞轄,手執紀綱,辭而不居,眾或未喻。

 

矧成命之不反,宜勉以勿違。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朕只見昊穹,嚴奉文考。

 

卿蚤以儒術,用於先朝。

 

蓋圖任有求舊之心,而顯相有逮事之感。

 

實先多士,推霈渥恩。

 

其勿固辭,往服成命。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文彥博致仕免兩鎮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凡自一命,告老於朝。

 

考之舊章,必加以爵。

 

蓋所以敦始終之義,勵廉退之風。

 

國之故常,吾敢失墜。

 

卿自祖宗之世,兼將相之權,得謝神考之朝,既履師臣之貴,老而複起,功成告歸。

 

豈以上公之尊,不如命士之寵。

 

兼鎮之重,故事可推。

 

雖曰非常之恩,孰是元臣之比。

 

勉膺成命,毋煩固辭。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朕越自沖年,嗣承大統,念昔師臣之美,起卿謝事之餘。

 

元老在朝,國勢增重,誨言時至,典學日新。

 

方當問道之秋,遽聞歸老之告。

 

留之不可,爵之無加。

 

推考舊章,以錫成命。

 

因有餘而戒得,雖嘉乃心,念不足以報功,亦伸朕志。

 

所請宜不允。

 

○韓忠彥免同知樞密院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吾以二三大臣,分領兵政庶務,雖職之煩簡或異,而事之緩急略殊。

 

然而屬任惟均,出入無間。

 

卿既與聞國論,豈不明吾此心。

 

安有總轄中台,則足以參幾微之決,至於議論西府,則不能處軍旅之宜。

 

尚體眷懷,毋複謙請。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惟乃先正,曆事累朝,經國論道,有賢相之規,治兵禦戎,得名將之略。

 

風績猶在,子孫不忘。

 

今朕舉以試卿,意卿得其遺意。

 

勉膺成命,其勿煩請。

 

上可以幹國之蠱,下可以信父之志。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蘇頌免尚書左丞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國方治安,典章文物,可以禦世,朝有耆老,風采議論,足以服人。

 

吾以卿夙守名節,練達故事,舉而用之,豈苟而已。

 

勉起就職,毋廢成命。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朕若稽古訓,況於祖宗之法,何所不考。

 

思得良士,達於今昔之故,明以來詔。

 

以卿立朝滋久,稱道不亂,擢置綱轄之地,以為先後之寄。

 

明體茲意,毋複來請。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呂大防等乞禦正殿複常膳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吾勉而臨政,志切為仁,凡克己以濟民,皆力行而不悔。

 

矧今久旱傷稼,憂在阻饑,豈以菲食逾旬,指為難事。

 

而卿等因是微澤,率然上章,雖嘉乃誠,殊匪吾意。

 

夫旱災之後,荒政之所備者尚煩,秋種雖生,終歲之可虞者非一。

 

與其君臣釋然而忘患,孰若上下相儆以圖安。

 

姑存降食之文,以示畏天之實。

 

所請宜不計。

 

省表具之。

 

歷時不雨,天之告戒已深,因旱責躬,朕之誠意未怠。

 

今雖小雨繼至,而二麥已傷。

 

饑饉有已見之形,禾黍無必獲之理。

 

卿等遽陳誠請,求複故常。

 

朕仰畏天威,下念民瘼,深愧治朝之盛,未知肉味之甘。

 

矧複神母愛民,憂心如昨,朕獨何意,遄舉舊章。

 

須歲事之有成,與天意而皆複。

 

所請宜不允。

 

○第二表不許不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吾性本恭儉,居不求豐,時方旱災,懼若無措,是用側身念咎,貶食以祈,上將答于天心,下以慰於民望。

 

今者膏澤既至,黍稷可期,此則上帝仁愛之深,斯民鰥寡之幸。

 

在吾祗懼,何敢弭忘。

 

卿等備位股肱,亮此誠意,豈可因風雨之微順,忽陰陽之久衍。

 

方歲事之多虞,姑複少俟,苟民食之既足,吾亦何辭。

 

所請宜不許,仍斷來章。

 

省表具之。

 

朕獲守丕基,未習師保之訓,不有善政,以幹陰陽之和。

 

去冬以來,時雨弗若,譴告之久,逮今半歲有餘,戒懼之誠,豈以一雨而足。

 

永惟會朝之禮,百辟具來,膳飲之常,庶珍鹹在。

 

方斯民之未裕,匪朕意之所存。

 

卿等寄在腹心,志同憂樂。

 

奉我以黼扆之盛,不若處我於無過之中,厚我以玉食之華,不若助我以兼濟之善。

 

所請宜不允,仍斷來章。

 

○第三表不許不允批答二首省表具之。

 

乃者雩而得雨,牟麥既傷,田雖可耕,禾黍猶病。

 

吾惟農夫之不易,歲事之多艱,未忘戒懼之誠,不遑口體之養。

 

今者時雨既至,秋稼稍蘇。

 

卿等遽與庶官,求信前請。

 

吾將推先王菲食之意,以終斯民豐歲之祈,行之雖久而不謂勞。

 

卿其姑止,以成吾志。

 

所請宜不許。

 

省表具之。

 

朕庶政不明,常暘為譴,奔走祠望,降黜典常,亦既逾時,僅而獲雨。

 

永惟天意之難複,民食之未充,庶幾終歲之登成,未免茲心之怵惕。

 

虛治朝之列位,損內饗之常羞,於朕心猶曰未安,而卿等遽以為請。

 

昔成湯自省以六事,楚莊常懼於無災。

 

朕既嘉前王之小心,豈以一雨而遂懈。

 

所請宜不允。

 

○第四表許允批答二首覽表具之。

 

吾聞天之降異,本以仁愛人君,君知畏天,乃克保有邦國。

 

故旱雖傷稼,而恐懼修政,則變或可消,雨雖應祈,而怠忽忘災,則歲未可必。

 

頃者膏澤薦至,群言上聞,吾夙興念此,降食如故。

 

今勤請繼至,屢卻弗回,惟眾意之不可重違,故事之不可終廢。

 

膳羞之設,雖勉強以複常,修省之心,終頃刻而不去。

 

尚賴多士,同致此誠。

 

所請宜許。

 

省表具之。

 

畏天恤民,本朕躬平日之志,避殿損膳,抑祖宗故事之常。

 

乃者亢陽為災,甘澤未遍,朕祗率舊典,以行本心。

 

茲因屢請之勤,審知時雨之足,苟無憂於民食,豈必廢于邦常。

 

朕既用僉言,正坐食珍,不改國朝之舊,卿等亦廣吾意,修政謹備,常若水旱之來。

 

所請宜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3:24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四 北門書詔祈祝九十首


【書九首】

 

○皇帝明堂宿齋第一次問太皇太后聖體答書太皇太后致書于皇帝:祗事總章,竭誠齋宿。

 

上承天以報本,內嚴父以顯親。

 

克慎多儀,永膺繁祉。

 

○皇太后答書皇太后致書于皇帝:國有舊章,禮嚴宗祀。

 

祓齋殿幄之秘,和調玉食之精。

 

益慎孝思,以逆純嘏。

 

○皇太妃答書皇太妃致書于皇帝:齋居外朝,躬承大祀。

 

穆然重屋之邃,煥乎右坐之嚴。

 

祗率舊章,以承天貺。

 

○第二次太皇太后答書太皇太后致書于皇帝:祀嚴三歲,卜告中辛。

 

既結佩以齋心,將奠玉而致享。

 

克勤陟降,以接明靈。

 

○皇太后答書皇太后致書于皇帝:講禮合宮,祗事上帝,將儀式于文考,以教孝于諸侯。

 

尚慎威儀,以承佑享。

 

○皇太妃答書皇太妃致書于皇帝:上帝降衷,文考升侑。

 

精誠盡於齋宿,進退比于樂文。

 

罔有告勞,以須降福。

 

○皇帝謝禮畢太皇太后答書太皇太后致書于皇帝:奉承天休,纘嗣先烈。

 

四及季秋之吉,再款合宮之嚴。

 

禮成不違,神貺昭答。

 

益懋仁孝之本,以格天人之和。

 

○皇太后答書皇太后致書于皇帝:秋物豐成,克致粢盛之奉,群心祗若,式觀職貢之來。

 

內盡純誠,外殫庶物。

 

遂舉多儀之盛,何慚累聖之隆。

 

降福孔多,克勤無祉。

 

○皇太妃答書皇太妃致書于皇帝:潔齋居外,有夙夜之勤,旋辟致恭,盡禮樂之變。

 

仰以報功於上帝,俯以祈福於斯民。

 

及此休成,蓋亦勞正。

 

永膺福祚,以保家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4:23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四 北門書詔祈祝九十首


【祝文十二首】

 

○北京南開二股河祭河瀆星辰祝文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月朔日,嗣天子名,謹遣承議郎、行太常博士、充秘閣校理、武騎尉劉唐老,敢昭告於尾宿星:乃者暑雨過常,河流東溢。

 

因有司之來告,請以時而決疏。

 

兵役暴興,冀明靈之垂佑,民心苟利,幸開塞之協宜。

 

尚饗。

 

○景靈宮安鐵冰窗祝文維元祐四年年歲次己巳八月戊戌朔十六日癸醜,皇帝遣昭宣使、和州判史、內侍押班、管勾景靈宮趙世長,致祭於裏域真官:伏以靈宇邃嚴,周渠捍密,有司繕故,以時易新。

 

既命涓辰,敢告經始。

 

尚饗。

 

○後苑祈晴祝文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八月戊戌朔二十二日己未,皇帝遣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勾當後苑譚扆等,請僧三七人,于後苑華景亭開啟祈晴道場。

 

伏以秋稼方登,淫雨作沴。

 

矧合宮之大禮,迫季月之近期。

 

塗潦為憂,寢食幾廢。

 

仰祈法力之勝,時斂積雨之祥。

 

開示秋暘,以成歲事。

 

下慰勤農之念,上全享帝之誠。

 

謹言。

 

○太廟整漏奏告宣祖皇帝祝文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九月戊辰朔六日癸酉,孝曾孫嗣皇帝臣名,謹遣朝請大夫、守太常少卿、直龍圖閣、柱國、賜紫金魚袋臣李周,敢昭告于宣祖昭武睿聖皇帝:伏以廟室久安,霖雨乘隙,飭工繕治,選日告虔。

 

棟宇益堅,威靈無疏。

 

尚饗。

 

○後苑粉壇祈雨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四月丙申朔,皇帝遣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勾當後苑譚扆等,請僧三七人,于後苑華景亭開啟粉壇祈雨道場:伏以自冬常暘,涉夏未雨,四方千里,二麥一空。

 

惕焉不德之慚,貽我烝民之病。

 

爰假佛乘之妙力,大啟天竺之淨壇。

 

庶使鐘梵即交,作雲雷於清晝,膏澤普潤,複禾黍於有秋。

 

豈獨微衷之私,實亦眾志之願。

 

謹言。

 

○五嶽四瀆祈雨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月朔日,皇帝名謹遣左散騎郎、充集賢校理、守尚書禮部郎中崔公度,敢昭薦于東嶽天齊仁聖帝:伏以君德不修,天澤弗應。

 

自冬涉夏,困于常暘。

 

失麥與禾,何以卒歲。

 

率土之廣,匪神孰依。

 

雖或政令之失宜,嗟彼烝庶之何罪。

 

尚祈甘雨,克畀豐年。

 

眾之所同,神罔終棄。

 

尚饗。

 

○謝雨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月朔日,皇帝名謹遣左散騎郎、充集賢校理、守尚書禮部郎中崔公度,敢昭賽于東嶽天齊仁聖帝:伏以自冬曆春,雨雪弗效,由近及遠,麥禾可憂。

 

懼成凶年,病我赤子。

 

神明昭答,膏澤普加。

 

力回大旱之餘,卒致有秋之喜。

 

不腆之薦,誠意斯存。

 

尚饗。

 

○鳳翔府太平宮修殿告遷太宗神禦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月朔日,孝曾孫嗣皇帝臣名,謹遣臣某,敢昭告于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慶孝皇帝:伏以終南積高,神明是宅。

 

仙廟夙設,容禦攸存。

 

屬當圖新,敢告遷寓。

 

少祈安妥,旋複故常。

 

尚饗。

 

○奏告五星祈雨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四月丙午朔八日癸卯,嗣天子名,謹遣左奉議郎、守尚書吏部員外郎趙屼,敢昭告於東方歲星:伏以膏澤不時,咎在邦政。

 

烝庶何罪,橫罹深災。

 

惟神聰明,實司造化。

 

尚霈甘雨,卒成豐年。

 

眾所共祈,神豈弗答。

 

尚饗。

 

○天地社稷宗廟謝雨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五月乙丑朔十三日扼,嗣天子臣名,謹遣中大夫、守門下侍郎、柱國、彭城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臣劉摯,敢昭賽於昊天上帝:伏以旱始于冬,牟麥既病,勢延于夏,禾黍亦傷。

 

憂心如焚,靡神不舉。

 

雖責躬而何益,賴靈德之好生。

 

甘澤雱流,群槁複作。

 

民有望于饘粥,國無廢于粢盛。

 

仰止鴻私,莫知所報。

 

尚饗。

 

○神廟寺觀謝雨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五月乙丑朔十三日扼,皇帝謹遣左朝散大夫、尚書吏部郎中胡宗回,敢昭賽于護國顯聖公:伏以民以食為生,神以民為主。

 

亢陽為厲,顧多匪德之慚,靈雨既周,終賴無私之施。

 

釋三農之憔悴,複九谷于登成。

 

利澤無窮,恩德何報。

 

尚饗。

 

○岳瀆謝雨祝文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月朔日,皇帝名,謹遣某官某,敢昭賽于東嶽天齊仁聖帝:乃者歲方常暘,民既艱食。

 

雖倉廩而何救,殫雩崇而莫聞。

 

雖懷閔雨之誠,願乏應天之實。

 

是以並走群望,靡神不宗。

 

神惟不終棄民,國亦因以受賜。

 

油雲屢作,甘雨俄均,禾黍複生,麻菽可蓺。

 

民既勤止,朝夕耘耔之間,神終相之,時節風雨之至。

 

尚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5:22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四 北門書詔祈祝九十首


【青詞十二首】

 

○福甯殿開啟明堂預告道場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八月戊戌朔十三日庚戌,嗣天子臣名,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甯殿開啟明堂道場,一月罷散,日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嗣守丕業,於今四年,躬祀總章,方期再見。

 

講魯之舊,當先事于泮宮,稽國之常,亦豫祈於中禁。

 

祓除秘殿,祗俟真遊。

 

降福儲祥,望璿霄而非遠,奉珪奠幣,冀厘事之有成。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罷散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九月戊辰朔十三日庚辰,嗣天子臣名,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寧殿罷散明堂道場,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將款合宮,祗見上帝。

 

遵道家之秘籙,先祓不祥,企真馭於太虛,罔違誠悃。

 

錫茲祉福,畀我休成。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北京南開二股河道場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月朔日,嗣天子臣名,謹遣承議郎、行太常博士、充秘閣校理、武騎尉劉唐老,請道士二七人,為開二股河開啟道場,七晝夜罷散,日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大河西行,已見歷年之久,漲水東溢,疑還故道之流。

 

兵役既興,民力重困。

 

顧河朔災傷之未複,惟天心惻怛以無私。

 

式遏橫流,少安北道。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中太一宮祈晴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八月戊戌朔二十二日己未,嗣天子臣名,謹遣入內內侍省內侍高品臣楊偁,請道士三七人,于太一宮真室殿開啟祈晴道場,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多稼如雲,淫雨若注。

 

勢逾三日,害及百嘉。

 

永惟刑政之失中,顧念蒼黔之何罪。

 

矧複宗祀有日,百執致功。

 

泥潦塞塗,中外告病。

 

仰惟真聖之妙,實司陰陽之權。

 

廓清繁雲,煥發朝日,屈伸俄頃,變化無方。

 

使民獲收斂之功,而國遂齋祠之禮。

 

永望霄極,祗薦勤誠。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明堂禮畢福寧殿道場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九月戊辰朔十四日辛巳,嗣天子臣名,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甯殿開啟明堂禮畢道場,十七日罷散,日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因聽政之堂,修饗帝之祀。

 

陟配文考,大賚四方。

 

禮成不違,神貺昭答。

 

念非寡德之致,顧依妙道之餘。

 

祗祓禁塗,遠逆真馭,誠心上達,微供獲陳。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罷散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九月戊辰朔二十日丁亥,嗣天子臣名,請女道士二七人,于福寧殿罷散明堂禮畢道場,設醮一座一百二十分位,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饗帝合宮,獲成嚴父之志。

 

薦誠秘殿,複陳終事之儀。

 

靈科既修,真貺斯格。

 

肅然神光之下,恍然誠意之通。

 

明德甚微,愧天心之博應,神功莫間,保邦祚于無疆。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景靈宮預告雅飾聖祖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九月戊辰朔十七日甲申,嗣皇帝臣名,謹遣昭宣使、和州刺史、內侍省內侍押班、管勾景靈宮臣趙世長,請道士二七人,于景靈宮天興殿開啟雅飾預告道場,三晝夜罷散,日設醮一座二百四十分位,謹上啟聖祖上靈道高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伏以威神在天,像設有位。

 

稍經歲月,寢失光儀。

 

輒因靈科,以告增飾。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裝飾聖祖禦容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九月戊辰朔二十日丁亥,嗣皇帝名,謹遣昭宣使、和州刺史、內侍省內侍押班臣趙世長,謹上啟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伏以真聖所依,宜極華煥。

 

歲月既久,必有增嚴。

 

茲因蔔日之良,敢告飾工之始。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雅飾了畢開啟奉安聖祖真容道場青詞維元祐四年歲次己巳九月戊辰朔二十七日甲午,嗣皇帝臣名,謹遣昭宣使、和州刺史、內侍省內侍押班、管勾景靈宮臣趙世長,請道士二七人,于景靈宮天興殿開啟奉安道場,三晝夜罷散,日設醮一座二百四十分位,謹上啟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伏以靈德常新,威顏有耀。

 

儼若斯民之望,恍然真馭之臨。

 

肇自殊庭,即安珍館。

 

稽首延佇,降福無疆。

 

無任懇倒之至,謹詞。

 

○西嶽謝雨青詞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月朔日,皇帝名,謹遣人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張懷寶,請道士二七人,于□□開啟謝雨道場,晝夜設醮分位,恭賽于金天順聖帝:伏以靈雨愆期,農民驚顧。

 

精禱既格,神應不違。

 

牟麥複存,未黍可望。

 

永惟千里之澤,豈獨一人之私。

 

尚終降休,迄有豐歲。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中太一宮祈雨青詞二首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二月丙申朔二日丁酉,嗣天子臣名,謹遣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供奉官李永言,請道士三七人,於中太一宮真室殿開啟祈雨道場,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冬雪不效,春雨過期,雲族屢興,風災輒至。

 

牟麥既病,秋種未入。

 

嗟民何罪,籲天不聞。

 

惟側身念咎之誠,不敢自赦,而潔齋祈福之舊,亦莫少愆。

 

庶見膏澤之滂流,尚俾饑民之粒食。

 

懇禱斯極,真聖所臨。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維元祐五年歲次庚午五月朔天子臣名,謹遣入內內侍省內東頭佚奉官、勾當三館秘閤臣李永言,請道士三七人,於中太一宮真室殿開啟祈雨道場,謹上啟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伏以常暘為虐,夏已及中。

 

精禱未孚,雨不逾尺。

 

麥雖粗入,未足以充八口之饑,禾則始生,猶當俟三日之澤。

 

人謀竭矣,天意謂何。

 

惟至道之密微,運元化於俄頃。

 

慈閔眾庶,覆護邦家。

 

召呼風雲,廣施千里之潤,勃興黍稷,終致百室之盈。

 

永興斯民,同仰靈德。

 

無任懇倒之至。

 

謹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6:0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四 北門書詔祈祝九十首


【朱表七首】

 

○福寧殿罷散明堂預告道場朱表臣〈名〉言:絜誠致享,近在外朝,先事告誠,祗祓中禁。

 

企聖真於璿極,嚴科式於靈場。

 

忽恍攸通,福祥來暨。

 

冀奠玉而神享,迄升煙而禮成。

 

終始莫違,上下蒙慶。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北京開二股河罷散日道場朱表臣名言,秋水洊至,河流灌盈,溢於北都之南,疑有東行之漸。

 

亟興兵役,永念民勞。

 

仰祈幽贊之功,式遏橫流之勢。

 

浮議一定,疲俗再安。

 

覬洪造之無私,庶微衷之不昧。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明堂禮畢福寧殿罷散道場朱表臣名言:親祠之重,每三歲而後成,陟配之隆,及中辛而既舉。

 

顧菲薄之何有,賴真聖以為依。

 

祗按靈科,潔齋秘殿,仙遊降格,神貺普存。

 

上保邦家之休,下祈民物之定。

 

眇然微悃,過此何求。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景靈宮奏告雅飾聖祖罷散道場朱表臣名言:於赫皇祖,敷佑下民。

 

眷真宇之靚深,儼粹容之肅穆。

 

雖道存不變,而體有従新。

 

既祗薦於科儀,期永安於像設。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景靈宮奉安聖祖真宗禦容罷散道場朱表臣名言:真源永久,福千世以無疆,邃宇穆清,延萬靈之景従。

 

肇新遺像,祗薦畢。

 

庶資法會之功,敷錫烝民之祉。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告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西嶽罷散謝雨道場朱表臣名言:歷時不雨,千里同憂,顧民何知,惟帝是賴。

 

精禱既應,多稼獲存。

 

饘粥之餘,倉廩攸實。

 

仰憑道供,少答神休。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諸宮觀罷散謝雨道場朱表臣名言:生靈多罪,丁旱暵以知窮,真聖至仁,視疾苦而能救。

 

不嫌屢請之黷,溥施甘澤之慈。

 

禾黍複生,囷倉可望,仰企霄漢,莫報恩私。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6:4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四 北門書詔祈祝九十首


【表五首】

 

○泥飾諸陵神台奏告表臣名言:伏以威神如在,陵寢無疆。

 

風雨侵尋,塗丹脫落。

 

時加新飾,以謹故封。

 

敢因良辰,式告安宅。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差某官臣某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泥飾永裕陵神台等奏告表臣名言:伏以陵台鞏固,殿瓦峻嚴,雨澤浸淫,丹粉墮落。

 

恭擇良日,以命眾工,彩飾再完,威神不竦。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差某官某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明堂禮畢內中奏謝諸佛表伏以躬薦微誠,克終大典。

 

致周公嚴父之志,違聖人享帝之能。

 

顧菲薄之何功,賴仙真之垂佑,歸依靡極,荷戴不忘。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差某官某奉表奉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露香表伏以大享告成,舊章不墜。

 

祗答昊穹之貺,升侑文考之靈。

 

精意潛通,多福薦至,敢因清夜,躬薦畢。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差某官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永裕陵添修屋宇奏告表臣名言:伏以宮寢崇深,廊廡缺圮,敢涓良日,祗命眾工。

 

庶複従新,以資永固。

 

臣無任精虔激切之至,謹差某官臣某奉表奏告以聞。

 

臣名誠惶誠懼,頓首頓首。

 

謹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7:51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五 論時事狀三首


【制置三司條例司論事狀〈奏乞外任狀附。

 

〉】

 

轍頃者誤蒙聖恩,得備官屬。

 

受命以來,於今五月。

 

雖勉強従事,而才力寡薄,無所建明。

 

至於措置大方,多所未論。

 

每獻狂瞽,輒成異同。

 

退加考詳,未免疑惑。

 

是以不虞僭冒,聊複一言。

 

竊見本司近日奏遣使者八人分行天下,按求農田水利與徭役利害,以為方今職司守令無可信用,欲有興作,當別遣使。

 

愚陋不達,竊以為國家養材如林,治民之官棋布海內,興利除害,豈待他人,今始有事,輒特遣使,使者一出,人人不安。

 

能者嫌使者之侵其官,不能者畏使者之議其短。

 

客主相忌,情有不通,利害相加,事多失實。

 

使者既知朝廷方欲造事,必謂功效可以立成。

 

人懷此心,誰肯徒返,為國生事,漸不可知。

 

徒使官有送迎供饋之煩,民受更張勞擾之弊,得不補失,將安用之。

 

朝廷必欲興事以利民,轍以為職司守令足矣。

 

蓋勢有所便,眾有所安。

 

今以職司治民,雖其賢不肖不可知,而眾所素服,於勢為順,稍加選擇,足以有為。

 

是以古之賢君,聞選用職司以責成功,未聞遣使以代職司治事者也。

 

蓋自近世,政失其舊,均稅寬恤,每事遣使,冠蓋相望,而卒無絲毫之益,謗者至今未息。

 

不知今日之使,何以異此。

 

至於遣使條目,亦所未安。

 

何者,勸課農桑,墾辟田野,人存則舉,非有成法。

 

誠使職司得人,守令各舉其事,罷非時無益之役,去猝暴不急之賦,不奪其力,不傷其財,使人知農之可樂,則將不勸而自勵。

 

今不治其本,而遂遣使,將使使者何従施之。

 

議者皆謂方今農事不修,故經界可興,農官可置。

 

某觀職司以下勸農之號,何異于農官。

 

嘉祐以來,方田之令,何異於經界。

 

行之歷年,未聞有益。

 

此農田之說,轍所以未諭也。

 

天下水利,雖有未興,然而民之勞佚不同,國之貧富不等。

 

因民之佚而用國之富以興水利,則其利可待,因民之勞而乘國之貧以興水利,則其害先見。

 

苟誠知生民之勞佚與國用之貧富,則水利之廢興,可以一言定矣。

 

而況事起無漸,人不素講,未知水利之所在而先遣使。

 

使者所至,必將求之官吏,官吏有不知者,有知而不告者,有實無可告者。

 

不得于官吏,必求於民,不得於民,其勢將求於中野。

 

興事至此,蓋已甚勞。

 

此水利之說,轍所以未諭也。

 

徭役之事,議者甚多:或欲使鄉戶助錢而官自雇人,或欲使城郭等第之民與鄉戶均役,或欲使品官之家與齊民並事。

 

此三者皆見其利不見其害者也。

 

役人之不可不用鄉戶,猶官吏之不可不用士人也。

 

有田以為生,故無逃亡之憂,朴魯而少詐,故無欺謾之患。

 

今乃舍此不用,而用浮浪不根之人,轍恐掌財者必有盜用之奸,捕盜者必有竄逸之弊。

 

今國家設捕盜之吏,有巡檢,有縣尉。

 

然較其所獲,縣尉常密,巡檢常疏。

 

非巡檢則愚,縣尉則智,蓋弓手、鄉戶之人與屯駐客軍異耳。

 

今將使縣人捕盜,則與獨任巡檢不殊,盜賊縱橫必自此始。

 

轍觀近歲雖使鄉戶頗得雇人,然至於所雇逃亡,鄉戶猶任其責。

 

今遂欲於兩稅之外別立一科,謂之庸錢,以備官雇。

 

鄉戶舊法革去無餘,雇人之責官所自任。

 

且自唐楊炎廢租庸調以為兩稅,取大曆十四年應於賦斂之數以定兩稅之額,則是租調與庸兩稅既兼之矣。

 

今兩稅如舊,奈何複欲取庸。

 

蓋天下郡縣,上戶常多,少者徭役頻,多者徭役簡,是以中下之戶每得休閒。

 

今不問戶之高低,例使出錢助役,上戶則便,下戶實難。

 

顛倒失宜,未見其可。

 

然議者皆謂助役之法,要使農夫專力于耕。

 

轍觀三代之間,務農最切,而戰陣田獵皆出於農,苟以徭役較之,則輕重可見。

 

成郭人戶雖號兼併,然而緩急之際,郡縣所賴:饑饉之歲,將勸之分以助民,盜賊之歲,將借其力以捍敵,故財之在城郭者與在官府無異也。

 

方今雖天下無事,而三路芻粟之費多取京師銀絹之餘配賣之。

 

民皆在城郭,苟複充役,將何以濟。

 

故不如稍加寬假,使得休息。

 

此誠國家之利,非民之利也。

 

品官之家複役已久,議者不究本末,徒聞漢世宰相之子不免戍邊,遂欲使衣冠之人與編戶齊役。

 

夫一歲之更不過三日,三日之雇不過三百。

 

今世三大戶之役,自公卿以下無得免者。

 

以三大戶之役而較之三日之更,則今世既已重矣,安可複加哉。

 

蓋自古太平之世,國子俊造,將用其才者皆複其身,胥史賤吏,既用其力者皆複其家。

 

聖人舊法,良有深意:以為責之以學而奪其力,用之於公而病其私,人所難兼,是以不取。

 

奈何至於官戶則又將役之。

 

且州縣差役之法皆以丁口為之高下,今已去鄉従宦,則丁口登降,其勢難詳,將使差役之際以何為據。

 

必用丁,則州縣有不能知,必不用丁,則官戶之役比民為重。

 

今朝廷所以條約官戶,如租佃田宅,斷賣坊場,廢舉貨財,與眾爭利,比于平民,皆有常禁。

 

苟使之與民皆役,則昔之所禁皆當廢罷。

 

罷之則其弊必甚,不罷則不如為民。

 

此徭役之說,轍所以未諭也。

 

轍又聞發運之職今將改為均輸,常平之法今將變為青苗。

 

愚鄙之人亦所未達。

 

昔漢武外事四夷,內興宮室,財用匱竭,力不能支,用賈人桑羊之說,買賤賣貴,謂之均輸,雖曰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足。

 

然而法術不正,吏緣為奸,掊克日深,民受其病。

 

孝昭既立,學者爭排其說,霍光順民所欲,従而與之,天下歸心,遂以無事。

 

不意今世,此論復興,眾口紛然,皆謂其患必甚於漢。

 

何者,方今聚斂之臣,才智方略,未見桑羊之比,而朝廷破壞規矩,解縱繩墨,使得馳騁自由,惟利是嗜。

 

以轍觀之,其害必有不可勝言者矣。

 

今立法之初,其說甚美,徒言徙貴就賤,用近易遠,苟誠止於此,則似亦可為。

 

然而假以財貨,許置官吏,事體既大,人皆疑之。

 

以為雖不明言販賣,然既許之以變易矣,變易既行,而不與商賈爭利者,未之聞也。

 

夫商賈之事,曲折難行。

 

其買也,先期而與錢,其賣也,後期而取直。

 

多方相濟,委曲相通,倍稱之息,由此而得。

 

然至往往敗折,亦不可期。

 

今官買是物,必先設官置吏,簿書祿廩為費已厚。

 

然後使民各輸其所有,非良不售,非賄不行,是以官買之價,比民必貴。

 

及其賣也,弊複如前。

 

然則商賈之利,何緣可得。

 

徒使謗議騰沸,商旅不行。

 

議者不知慮此,至欲捐數百萬緡,以為均輸之法。

 

但恐此錢一出,不可複還。

 

且今欲用忠實之人,則患其拘滯不通,欲用巧智之士,則患其出沒難考。

 

委任之際,尤難得人。

 

此均輸之說,轍所以未諭也。

 

常平條敕纖悉具存,患在不行,非法之弊。

 

必欲修明舊制,不過以時斂之以利農,以時散之以利末。

 

斂散既得,物價自平,貴賤之間,官亦有利。

 

今乃改其成法,雜以青苗,逐路置官,號為提舉,別立賞罰,以督增虧。

 

法度紛紜,保至如此。

 

而況錢布於外,凶荒水旱有不可知,斂之則結怨於民,舍之則官將何賴。

 

此青苗之說,轍所以未諭也。

 

凡此數事,皆議者之所詳論,明公之所深究。

 

而轍以才性樸拙,學問空疏,用意不同,動成違忤,雖欲勉勵自效,其勢無由。

 

苟明公見寬,諒其不逮,特賜敷奏,使轍得外任一官,苟免罪戾,而明公選賢舉能,以備僚佐。

 

兩獲所欲,幸孰厚焉!

 

○附條例司乞外任奏狀右臣近蒙聖恩,召對便殿,面賜差使,仍奉德音不許辭避。

 

伏自受命,於今五月,雖日夜勉強,而才性樸拙,議論迂疏,每于本司商量公事,動皆不合。

 

伏惟陛下創置此局,將以講求財利,循致太平,宜得同心協力之人以備官屬。

 

而臣獨以愚鄙,固執偏見,雖欲自效,其勢無由。

 

臣已有狀申本司,具述所論不同事件,苟陛下閔臣孤危,未賜誅譴,伏乞除臣一合入差遣,使得展力州郡,敢不策勵駑鈍,以酬恩私。

 

臣無任瞻天請命激切屏營之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8:30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五 論時事狀三首


【陳州為張安道論時事書】

 

伏以中外臣庶各有職事,越職而言,國有常憲。

 

臣守土陳州,非有言責而輒言之,計其狂愚,茲實有罪。

 

然臣伏念頃以老疾不任吏事,陛下未忍廢棄,親擇便地以遂安養。

 

將辭之日,面承德音。

 

以為大臣之義,皆當為國謀慮,不宜以中外為嫌,有所不盡。

 

古人有言:雖乃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伏惟聖德廣大,無所不容,而臣自到任以來,於今一歲,心目昏眩,有加無廖,故嘗乞丐餘生,求還閭舍,區區之誠,久而未獲。

 

陛下視臣志氣一衰至此,豈複有意別白是非而與世俗爭議也哉!

 

是以得失之間,久無所與。

 

今者竊有所懷,上為陛下參之官吏,下為陛下驗之百姓,而安危之機實在於此。

 

自惟受恩累聖,邦之休戚,身實同之,志力雖衰,於義不可嘿已,然臣之所欲言者,非敢遠引前古,逆探未然,以惑陛下之聰明也,凡皆陛下之所嘗試,而臣愚之所與聞者耳。

 

臣伏見陛下即位之始,計慮深遠,凡有所建,動合天心。

 

始議山陵,深恤費用之廣,推明先帝薄葬之命,以詔有司。

 

四方聞之,無不感泣。

 

其後一年之間,誕布號令,勸率宗族惇孝弟之行,勉勵州郡先農桑之政,複轉對以廣言路,議徭役以寬民力。

 

盛德之事,不可具記。

 

是時天下雖大變之後,而無不翹然想聞德音以忘其憂。

 

兩宮歡欣,九族親睦,群臣萬民,蒙福而安。

 

紛紜之議,不至於朝廷,謗讟之聲,不聞於閭裏。

 

陛下優遊無為,而天下已治矣。

 

為國如此,豈不樂哉!

 

陛下自今視之,當日之政,其可悔恨者凡有幾。

 

以臣視之,非獨陛下無所悔恨,雖天下之人,亦未有以為失當者也。

 

何者,政令簡易而人情之所安耳。

 

《易》曰:易則易知,簡則易従。

 

易知則有親,易従則有功。

 

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

 

向使陛下推行此道始終不變,則臣以為久大之功可得而致矣。

 

其後求治太切,用意過當,奸臣緣隙得進邪說,始議開邊以中上旨。

 

於是延安有橫山之謀,保安有招誘之計。

 

陛下饒之以金帛,假之以干戈。

 

小人貪功,慮害不遠,輕發深入,結怨西戎,攘奪尺寸無用之土,空竭內府累世之積。

 

大者疲弊秦、雍,小者身死寇仇,西鄙騷然不甯,而陛下始一悔矣。

 

然而陛下天姿英果,有漢武宏達之量,雖複兵吏失律,而立功之意未嘗少衰。

 

是以左右大臣測知此心,複進財利之說。

 

陛下樂聞其利,而未暇深究其害,於是舉而従之,置條例司以講求天下之遺利。

 

己酉之秋,新政始出。

 

自是以來,凡所變革,不可悉數。

 

其最大者,一出而為常平青苗,再出而為揀兵並營,三出而為出錢雇役,四出而為保甲教閱。

 

四者並行于世,官吏疑惑,兵民憤怨,揀爭者章交於朝,誹謗者聲播於市。

 

陛下不勝其煩,為之當寧太息,日昃而不食矣。

 

然猶幸其成功,力排眾人之議,而固守之,天下方共厭苦,而不知其所止也。

 

而揀兵並營之策,其害先見,武夫兇悍,為怨最深,為患最急。

 

陛下知其不可,於是多支月糧,複收退卒,以順適其意,而陛下既再悔矣。

 

然軍中之口,猶複匈匈不靖。

 

陛下雖推恩撫之,而終不以為惠,反謂陛下畏之耳。

 

不幸邊臣失算,再生戎患。

 

帷幄之臣,謀之不臧,不務安之,而務撓之。

 

臨遣執政,付以疆事,多出金幣,豫書誥敕,以成其深入之計。

 

當此之時,天下之心,知其必敗矣。

 

而陛下與一二臣者方以為萬舉而萬全。

 

既而出兵無人之境,築城不守之地,困弊腹心,以求無益之功,使秦晉之民,父子流離,肝腦塗地,戎人徼倦受屈。

 

已築之城,隨即傾覆,救援之兵,相繼潰叛。

 

四方震動,君臣宵旰。

 

而後下罪己之詔,投竄元宰,以謝二鄙,而陛下既三悔矣。

 

夫此三者,方其未悔也,陛下亦以為是邪,非邪?

 

陛下犯逆眾心,力行而不顧,其必以為是,不以為非也。

 

然而其終卒至於此。

 

然則方今陛下之所是而未悔者,無乃亦類此歟。

 

臣聞眾而不可欺者,民也,勇而不可犯者,兵也,險而不可侮者,鄰國也。

 

今陛下既已欺民、犯兵而侮鄰國矣。

 

夫犯兵,侮鄰,變速而禍小。

 

至於欺民,則變遲而禍大。

 

變速而禍小者,瓦解之憂也,變遲而禍大者,土崩之患也。

 

今瓦解之憂陛下既知悔矣,而土崩之患陛下未以為意,此臣之所以寒心也。

 

《易》曰:不遠複,無只悔,元吉。

 

事之未敗也。

 

陛下不悟其非,必俟其敗而後悔,如向三者,則陛下之複已遠,而悔亦大矣。

 

且臣觀之,方今陛下之所是而未悔者,亦有三而已:青苗、助役、保甲。

 

三者之弊,臣不復言矣。

 

何也,言事者論其不可,非一人也,百姓毀壞支體、熏灼耳目、嫁母分居、賤賣田宅以自脫免,非一家也。

 

陛下其亦知之矣,徘徊而不改,使民無所告訴。

 

加之以水旱、繼之以饑饉,積憾之民奮為群盜,侵淫蔓延,滅而複起,英雄乘間而作,振臂一呼,而千人之眾可得而聚也。

 

如此而勝、廣之形成,此所謂土崩之勢也。

 

臣恐陛下至此,雖欲複悔,而無所及矣。

 

故臣願陛下取即位之政與今日之事而試觀之,天下擾擾不安,孰與今日之甚,群臣交口爭辯,孰與今日之眾,陛下聽覽疲倦,孰與今日之多,悔恨自責,孰與今日之切。

 

陛下誠以此較之,則不待臣言之終,而得失可以自決矣。

 

且夫即位之政,陛下之本心也,今日之事,臣下之過計也。

 

陛下棄即位之本心而狥臣下之過計,臣竊以為過也。

 

雖然,臣竊聽之道路,方今陛下則亦悔之矣,悔之而不變,非陛下之意也,迫於建議之臣耳。

 

夫人臣進謀於其君,苟事之不遂而變以従眾,則人主有以測其深淺。

 

人主有以測其深淺,則其用舍之命在於人主,此人臣之所以不便也。

 

臣竊痛陛下為社稷之計欲改過以安天下,而怙權固位之臣持之而不釋,陛下聰明睿智,廢置自我,而獨為此鬱鬱也。

 

漢宣帝與趙充國議擊匈奴,魏相非之,以為當與平昌侯、樂昌侯、平恩侯及有識者詳議乃可。

 

此三人者,非賢于趙充國也,然而與國同憂樂,無僥倖功名之心與晞望爵賞之意,則過於充國遠甚。

 

充國猶不可聽,而況不如充國者哉。

 

陛下將安民保國,而與喜功伐、好權利者謀之,臣不知其可也。

 

臣不勝區區忘身憂國之誠,是以勢疏而言切,惟陛下察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21:39:36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三十五 論時事狀三首


【自齊州回論時事書〈畫一狀附。〉】

 

臣自少讀書,好言治亂。

 

方陛下求治之初,上書言事,陛下不廢狂狷,召對便殿,親聞德音。

 

九品賤官,自此始得登對論事。

 

當此之時,陛下好問之聲震動海內。

 

愚賤之人篤信寡慮,以為天下之事可得徐陳遍舉,指顧而定矣。

 

既而誤蒙恩澤,受職條例,抗論得失,與有司不合,得請外補,於今七年。

 

而天下之治安終未可見,臣竊疑之。

 

伏惟陛下天縱聖德,聰明睿智,不學而具,其於謀臣措置,曾何足雲。

 

然自頃歲以來,每有更張,民率不服。

 

蓋青苗行,而農無餘財,保甲行,而農無餘力,免役行,而公私並困,市易行,而商賈皆病。

 

上則官吏勞苦,患其難行,下則眾庶愁歎,願其速改。

 

凡此四者,豈陛下之聖明有所不知耶,臣以為非也。

 

陛下之聖明,無所不知。

 

何以言之,二年以來,陛下屢發英斷,廢置大吏,數其罪愆,明示臣庶,凡天下之所共疾惡者,陛下無一不知。

 

由此觀之,凡天下之所共厭苦者,陛下何所不察!

 

今者皇天悔禍,啟道聖意,易置輔相,中外踴躍,思睹寬政。

 

而曆日彌月,寂寞無聞,眾心皇皇,如久饑而不得食。

 

臣雖愚陋,竊獨為陛下恨也。

 

陛下自即位以來,求治之心常若不及,意將以堯、舜之隆平,陵遲以至於此,天下之人孰不知之。

 

今也,既知其不可用而去之,又循其舊術而不改,將遂代之任咎。

 

此臣之所以為陛下恨也。

 

且今天下之安危,智者不再計矣:水旱連年,死者將半,遺民饑困,盜賊滿野,疆埸未寧,軍旅在外,府庫空竭,邊饋寡少。

 

事之可憂者,何可勝數。

 

術之不效,斷可見矣。

 

然陛下獨遲遲而不決,意者己為之而己廢之,恐天下有以窺其深淺耶。

 

臣聞人主之德如天,天之於物也,熾然而旱,赤地千里,草木皆死,可謂虐矣。

 

然至雷雨時作,膏澤洋溢,百穀奮起,民複粒食,鼓舞盛德而忘旱之虐。

 

何者,度量廣大,改過無疑也。

 

如使密雲而不雨,既雨而中止,遲疑猶豫,久而不忍,則天之生物盡矣。

 

《傳》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今陛下誠先治其心,使虛一而靜,湛乎彼我,得失莫能嬰也。

 

去惡如棄塵垢,遷善如救饑渴,與民一新,罷此四事:青苗之既散者,要之以三歲而不收息;

 

保甲之既團者,存其舊籍而不任事;

 

複差役以罷免役之條;

 

通商賈以廢市易之令。

 

行之期年而觀之,苟民不安居,水旱複作,盜賊複起,財用複竭,誠有一事以憂陛下,臣請伏罔上之誅,以謝左右。

 

陛下誠不信臣,數年之後,親受其弊矣。

 

古人有言曰: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

 

惟陛下為社稷籌之。

 

臣謹列四事之害,畫一以獻。

 

不勝愚忠憤懣之誠,干犯天威,伏俟鈇鉞。

 

臣轍誠惶誠恐昧死上書。

 

○附畫一狀謹按青苗、免役、保甲、市易四事,得失最為易見。

 

上自中外臣寮,下至田父野老,無有一不知者。

 

但以朝廷所行,言其是則有功,言其非則有罪。

 

是以畏避鉗默,不敢正言。

 

臣今謹采眾議,人所共知,灼然可見者,畫一開坐如後:一、議者皆謂富民假貸貧民,坐收倍稱之息,是以富者日富,貧者日貧。

 

今官散青苗,取息二分,收富人並兼之權,而濟貧民緩急之求,貸不異於民間,而息不至於倍稱,公私皆利,莫便於此。

 

然公家之貸,其實與私貸不同。

 

私家雖取利或多,然人情相通,別無條法。

 

今歲不足,而去於來歲,米粟不給,而繼之以芻槁,雞豚狗彘皆可以還債也。

 

無歲月之期,無給納之費,出入閭裏,不廢農作,欲取即取,願還即還。

 

非如公家,動有違擬,故雖或取息過倍,而民恬不知。

 

今官貸青苗,責以見錢,催隨二稅,鄰里相保,結狀請錢,一家不至,九家坐待,奔赴城市,糜費百端,一有逋竄,均及同保。

 

貧富相迨,要以皆斃而後已。

 

朝廷雖多設法度以救其失,而其實無益也。

 

一、議者又謂平時差役破壞民家,一夫為役,舉家失業,故使逐戶出錢,官為雇人,謂之免役。

 

出錢雖多,而民免於破家之患。

 

以此為說,行之不疑。

 

然不知三代之民,以力事上,不專以錢。

 

近世因其有無,各聽其便。

 

有力而無財者,使效其力,有財而無力者,皆得雇人。

 

人各致其所有,是以不勞而具。

 

今也,棄其自有之力,而一取于錢,民雖有餘力,不得效也。

 

於是賣田宅,伐桑柘,鬻牛馬,以供免役,而天下始大病矣。

 

且夫錢者,官之所為,米粟布帛者,民之所生也。

 

古者上出錢以權天下之貨,下出米粟布帛以補上之闕,上下交易,故無不利。

 

今青苗、免役,皆責民出錢,是以百物皆賤,而惟錢最貴,欲民之無貧,不可得也。

 

至如京師百司郡縣刑法之吏,無祿而役,為日久矣。

 

周制,庶人在官,雖曰有祿,而事簡吏少,勢或易供。

 

非如今時,員數猥多,不可供億。

 

況三代兵出於民,而今世之兵坐而仰給,若又兼舉大費,為力實難。

 

然議者以為給之以祿,然後可責之以廉。

 

蓋朝廷選吏之精,必不如擇官之慎,祿吏之厚,必不如祿官之多。

 

今慎擇多祿之官,猶不免於貪,而況於吏人乎。

 

且昔之為法也。

 

計贓得罪,無祿者減等。

 

今用倉法,則吏之得罪,反重於官,顛倒失宜,尤為未可。

 

若朝廷誠患吏貪,但使官得其人,則吏之受賕,自有分限。

 

若猶未也,則雖重祿深法,不能禁矣。

 

一、議者又謂三代之盛,兵出於農,故團結伍保以寓軍。

 

今朝廷喜其近古,亦謂可行。

 

然而三代之民,受田於官,官之所以養之者厚,故出身為兵而無怨。

 

今民買田以耕,而後得食,官之所以養之者薄,而欲責其為兵,其勢不可得矣。

 

蓋自唐以來,民以租庸調與官,而免於為兵。

 

今租庸調變而為兩稅,則兩稅之中兵費具矣。

 

且又有甚者,民之納錢免役也,以為終身不復為役矣。

 

今也既已免役,而於捕盜則用為耆長、裏正,於巡防,則用為巡兵、弓手,一人而三役具焉,民將何以堪之。

 

且其為巡兵、弓手也,一保甲之中,丁壯既出,老弱守舍,盜賊乘間,如入無人之境。

 

而其上番之期,又不過旬日,坐作進退,未能知也。

 

代者既至,相率而反,往來道路,勞弊何益。

 

至使盜賊縱橫,官吏蒙責,嘯聚群黨,攻剽州縣,未必不由此也。

 

古之循吏,使民賣劍買牛,今也使之棄其農具而置兵器。

 

小民無知,緣以為惡。

 

良民之畏事者,一人而終身不得脫。

 

奸民之好權者,一補而終身不得免。

 

其為患害,有不可勝言者矣。

 

一、議者常患百貨輕重制在富民,少則貴賣以取贏,多則賤賣以要利。

 

利有所壅,商賈難通。

 

於是置市易之官以平貴賤,有司誠守此議,不更別有所營,則雖繁碎難行,然亦未有深害。

 

今自置市易,無物不買,無利不籠,命官遣人,販賣南北,放債取利,公行不疑,杜絕利源,不與民共。

 

觀其指趣,非複製其有無,權其輕重而已也。

 

徒使小民失業,商旅不行,空取專利之名,實失商稅之利。

 

國體卑辱,海內離心,巍巍盛朝,何苦於此。

 

況複小民好利,類無遠見,爭取官債以救目前,欺謾父兄,妄引抵當,期限既迫,逃竄無所,婦子離散,行路咨嗟。

 

奈何為此陷阱,誘而納之也。

 

至於奸民巨賈,窺伺間隙,取利則多。

 

或輸滯積不售之貨,以易見錢,或指殘破無用之屋,以賒實貨。

 

巧智百出,難以具言。

 

有司蒙蔽,指以為利。

 

泉幣一散,汗漫難收。

 

官之所藏,徒文具而已。

 

竊聞朝廷近日將議窮究,然而既弊之法施行未已,買賣百物,猶且如故。

 

譬如含茹毒藥,喉舌破敗,胸腹脹滿,知其非矣。

 

然且閉口不吐,安坐切脈,廣求方書,其於速愈之術疏矣!

 

右臣所陳畫一事件,皆是耳目所接,眾庶共知,朝廷清明,豈有不察。

 

若誠有意改易,非複難行,但朝出一紙詔書,四弊夕去。

 

非如前代積弊,或在列國,或在四夷,欲議改更,恐其動搖海內,故且維持含養,苟自便安。

 

今事在朝廷,出命則已,眾所系望,勢難久留。

 

而私自顧戀,遲遲不決,以失天下之心,臣竊不取也。

 

愚蠢之人,志在憂國,言詞激切,干犯典刑,區區寸誠,甘俟誅戮。

 

謹具狀奏聞,伏候敕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7-8 10:10 , Processed in 1.968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