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1-16 03:17 編輯
【用藥大要論】 《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草木雖微,其氣味有陰陽之分,體質有剛柔之別,一物一太極也。
古人論藥性,多言氣味,少言體質。
蓋以地之剛柔,即天之陰陽所化,言陰陽而剛柔即在其中。
後人不悟此理,每每誤用。
春山先生謂病有燥濕,藥有燥潤。
凡體質柔軟,有汁有油者,皆潤;
體質干脆,無汁無油者,皆燥。
然潤有辛潤、溫潤、平潤、涼潤、寒潤之殊,燥有辛燥、溫燥、熱燥、平燥、涼燥、寒燥之異,又有微潤、甚潤、微燥、甚燥之不同。
大抵潤藥得春、秋、冬三氣者多,得夏氣者少;
燥藥得夏、秋、冬三氣者多,得春氣者少。
燥藥得天氣多,故能治濕;
潤藥得地氣多,故能治燥。
藥未有不偏者也,以偏救偏,故名曰藥。
試舉其大略言之,辛潤如杏仁、牛蒡、桔梗、葛根、細辛、前胡、防風、青蒿、紫菀、百部、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茺蔚子、白芷、鮮石菖蒲、遠志、鮮鬱金、蜀漆、僵蠶、芥子、萊菔子、蘇子、薤白、生薑、豆豉、蔥白、芹菜汁、韭汁之類。
溫潤如黨參、高麗參、黃 、甜冬朮、蓯蓉、枸杞、山萸、菟絲、蘆巴、巴戟天、桑椹、金櫻子、五味子、桂圓、大棗、胡桃、鹿茸、鹿角、鹿膠、羊腎、海參、淡菜、紫河車、坎氣之類。
大抵溫潤一類,氣溫,得天氣多,質潤,得地氣多,受氣比他類較全,且味多帶甘,秉土之正味,治陰陽兩虛者,頗為合拍。
平潤如南北沙參、東洋參、熟地、首烏、芍藥、玉竹、百合、沙苑、柏子仁、酸棗仁、甜杏仁、冬瓜仁、麻仁、亞麻仁、黑脂麻、烏梅、蜂蜜、飴糖、阿膠、燕窩、豬膚、鴨湯、人乳之類。
涼潤如乾地黃、元參、天麥冬、西洋參、鮮石斛、女貞子、銀花、菊花、鮮桑葉、蒲公英、知母、荷葉、竹瀝、竹茹、竹葉、淡竹葉、蘆根、白茅根、懷牛膝、川貝母、枇杷葉、栝蔞、花粉、海藻、昆布、柿霜、紫草、白薇、梨、藕、蔗汁、荸薺汁、露水、龜板、鱉甲、牡蠣、決明、文蛤、海浮石、童便之類。
寒潤如石膏、鮮地黃、犀角、羚羊角、蚌水、豬膽汁之類。
辛燥如羌獨活、蘇葉、荊芥、薄荷、藿香、佩蘭、香薷、木香、香附、麻黃、桂枝、牽牛、芫花之類。
溫燥如蒼朮、厚朴、半夏(半夏雖燥,其質尚滑)、南星、蔻仁、砂仁、益智仁、破故紙、山楂、青陳皮、檳榔之類。
燥熱如附子、肉桂、乾薑(肉桂、桂枝、乾薑質雖微潤,究竟氣濃)、炮薑、吳萸、椒目之類。
平燥如茯苓、琥珀、通草、苡仁、扁豆、山藥(山藥體微燥,而精尚多)、甘草、神麯、炒穀芽、豬苓、澤瀉、川牛膝、萆?、茵陳、防己、豆卷、蠶砂、車前子、海金沙(車前子精汁頗多,但其性走泄。
海金沙質微燥。
二者在利水藥中,尚不甚傷陰)。
之類。
涼燥如連翹、梔子、霜桑葉、丹皮、地骨皮、釵石斛、滑石、寒水石、柴胡、升麻、蟬蛻、鉤藤、槐米、枳殼、枳實、葶藶子之類。
寒燥如黃連、黃芩、黃柏、木通、苦參、金鈴子、龍膽草、大黃、元明粉、大戟、甘遂之類。
本草體質,大略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