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華真經】(即《莊子》)

 關閉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27:18 | 只看該作者

孔子愀然而嘆,再拜而起,曰:“丘再逐于魯,削跡于衛,伐樹于宋,圍于陳蔡。
 

丘不知所失,而離此四謗者何也?”
 

客凄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
 

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子審仁義之間,察同異之際,觀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惡之情,和喜怒之節,而幾于不免矣。
 

謹修而身,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
 

今不修之身而求之人,不亦外乎!” 孔子愀然曰:“請問何謂真?”
 

客曰:“真者,精誠之至也。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屯,強親者,雖笑不和。
 

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
 

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
 

其用于人理也,事親則慈孝,事君則忠貞,飲酒則歡樂,處喪則悲哀。
 

忠貞以功為主,飲酒以樂為主,處喪以哀為主,事親以適為主。
 

功成之美,無一其跡矣;事親以適,不論所以矣;飲酒以樂,不選其具矣;處喪以哀,無問其禮矣。
 

禮者,世俗之所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貴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
 

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貴真,祿祿而受變于俗,故不足。
 

惜哉,子之蚤湛于偽而晚聞大道也!”孔子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
 

敢問舍所在,請因受業而卒學大道。”
 

客曰:“吾聞之,可與往者,與之至于妙道;不可與往者,不知其道。
 

慎勿與之,身乃無咎。
 

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 乃剌船而去,延緣葦間。
 

顏淵還車,子路授綏,孔子不顧,待水波定,不聞囗(上“奴”下“手”)音而后敢乘。
 

子路旁車而問曰:“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
 

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
 

今漁父杖囗(上“奴”下“手”音yu2)逆立,而夫子曲要磬折,言拜而應,得無太甚乎!門人皆怪夫子矣,漁父何以得此乎!”

孔子伏軾而嘆,曰:“甚矣,由之難化也!湛于禮義有間矣,而樸鄙之心至今未去。
 

進,吾語汝:夫遇長不敬,失禮也;見賢不尊,不仁也。
 

彼非至人,不能下人。
 

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故長傷身。
 

惜哉!不仁之于人也,禍莫大焉,而由獨擅之。
 

且道者,萬物之所由也。
 

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為事逆之則敗,順之則成。
 

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
 

今之漁父之于道,可謂有矣,吾敢不敬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30:14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三十二 列御寇

 

列御寇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


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曰:“吾驚焉。”
 

曰:“惡乎驚?”
 

曰:“吾嘗食于十漿而五漿先饋。”
 

伯昏瞀人曰:“若是則汝何為驚已?”
 

曰:“夫內誠不解,形諜成光,以外鎮人心,使人輕乎貴老,而赍其所患。
 

夫漿人特為食羹之貨,無多余之贏,其為利也薄,其為權也輕,而猶若是,而況于萬乘之主乎!身勞于國而知盡于事。
 

彼將任我以事,而效我以功。
 

吾是以驚。”
 

伯昏瞀人曰:“善哉觀乎!女處已,人將保汝矣!” 無幾何而往,則戶外之屨滿矣。
 

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敦杖蹙之乎頤。
 

立有間,不言而出。
 

賓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屨,囗(左“足”右“先”音xian3)而走,暨于門,曰:“先生既來,曾不發藥乎?”
 

曰:“已矣,吾固告汝曰:人將保汝。
 

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無保汝也,而焉用之感豫出異也。
 

必且有感,搖而本性,又無謂也。
 

與汝游者,又莫汝告也。
 

彼所小言,盡人毒也。
 

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敖游,囗(左“氵”右“凡”)若不系之舟,虛而敖游者也!“鄭人緩也,呻吟裘氏之地。
 

祗三年而緩為儒。
 

河潤九里,澤及三族,使其弟墨。
 

儒墨相與辯,其父助翟。
 

十年而緩自殺。
 

其父夢之曰:‘使而子為墨者,予也,闔嘗視其良?
 

既為秋柏之實矣。 ’夫造物者之報人也,不報其人而報其人之天,彼故使彼。
 

夫人以己為有以異于人,以賤其親。
 

齊人之井飲者相囗(左“扌”右“卒”音zuo2)也。
 

故曰:今之世皆緩也。
 

自是有德者以不知也,而況有道者乎!古者謂之遁天之刑。
 

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眾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31:01 | 只看該作者

“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
 

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
 

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
 

古之人,天而不人。’朱囗(左“氵”右“平”音peng1)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圣人以必不必,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
 

順于兵,故行有求。
 

兵,恃之則亡。
 

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淺,而欲兼濟道物,太一形虛。
 

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
 

彼至人者,歸精神乎無始,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
 

水流乎無形,發泄乎太清。
 

悲哉乎!汝為知在毫毛而不知大寧。”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
 

其往也,得車數乘。
 

王說之,益車百乘。
 

反于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主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
 

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
 

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
 

子豈治其痔邪?
 

何得車之多也?
 

子行矣!”魯哀公問乎顏闔曰:“吾以仲尼為貞囗(“斡”字以“干”代“斗”),國其有瘳乎?”
 

曰:“殆哉圾乎!仲尼方且飾羽而畫,從事華辭。
 

以支為旨,忍性以視民,而不知不信。
 

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彼宜女與予頤與,誤而可矣!今使民離實學偽,非所以視民也。
 

為后世慮,不若休之。
 

難治也!” 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賈不齒。
 

雖以事齒之,神者弗齒。
 

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
 

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訊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
 

夫免乎外內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孔子曰:“凡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
 

天猶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
 

故有貌愿而益,有長若不肖,有慎狷而達,有堅而縵,有緩而悍。
 

故其就義若渴者,其去義若熱。
 

故君子遠使之而觀其忠,近使之而觀其敬,煩使之而觀其能,卒然問焉而觀其知,急與之期而觀其信,委之以財而觀其仁,告之以危而觀其節,醉之以酒而觀其側,雜之以處而觀其色。
 

九徵至,不肖人得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34:14 | 只看該作者

正考父一命而傴,再命而僂,三命而俯,循墻而走,孰敢不軌!

如而夫者,一命而呂鉅,再命而于車上舞,三命而名諸父。
 

孰協唐許?
 

賊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內視,內視而敗矣!

兇德有五,中德為首。
 

何謂中德?
 

中德也者,有以自好也而吡其所不為者也。
 

窮有八極,達有三必,形有六府。
 

美、髯、長、大、壯、麗、勇、敢,八者俱過人也,因以是窮;

緣循、偃仰、困畏,不若人三者俱通達;

知慧外通,勇動多怨,仁義多責,六者所以相刑也。
 

達生之性者傀,達于知者肖,達大命者隨,達小命者遭。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
 

以其十乘驕稚莊子。
 

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于淵,得千金之珠。
 

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
 

使驪龍而寐,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
 

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寐,子為赍粉夫。”
 

或聘于莊子,莊子應其使曰:“子見夫犧牛乎?
 

衣以文繡,食以芻叔。
 

及其牽而入于大廟,雖欲為孤犢,其可得乎!”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
 

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
 

吾葬具豈不備邪?
 

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
 

莊子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以不徵徵,其徵也不徵。
 

明者唯為之使,神者徵之。
 

夫明之不勝神也久矣,而愚者恃其所見入于人,其功外也,不亦悲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39:08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三十三 天下

 

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


曰:“無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
 

明何由出?”
 

“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離于宗,謂之天人;不離于精,謂之神人;不離于真,謂之至人。
 

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圣人;


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熏然慈仁,謂之君子;

以法為分,以名為表,以參為驗,以稽為決,其數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齒;


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民之理也。
 

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于本數,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
 

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


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
 

《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
 

其數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
 

天下大亂,賢圣不明,道德不一。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
 

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
 

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
 

寡能備于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
 

是故內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
 

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
 

道術將為天下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萬物,不暉于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
 

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說之。
 

為之大過,已之大順。
 

作為《非樂》,命之曰《節用》。
 

生不歌,死無服。
 

墨子泛愛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
 

又好學而博,不異,不與先王同,毀古之禮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39:4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有《咸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大囗》(“鑊”字以“氵”代“金”),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
 

古之喪禮,貴賤有儀,上下有等。
 

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今墨子獨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
 

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
 

未敗墨子道。
 

雖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樂而非樂,是果類乎?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囗(“款”字以“角”代“示”以“殳”代“欠”音que4)。
 

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
 

恐其不可以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
 

天下不堪。
 

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離于天下,其去王也遠矣!墨子稱道曰:“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
 

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
 

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
 

腓無囗(“跋”字以“月”代“足”),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
 

禹大圣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
 

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屐囗(左“足”右“喬”音jue2)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
 

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辭相應,以巨子為圣人。
 

皆愿為之尸,冀得為其后世,至今不決。
 

墨翟、禽滑厘之意則是,其行則非也。
 

將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無囗(“跋”字以“月”代“足”)、脛無毛相進而已矣。
 

亂之上也,治之下也。
 

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不忮于眾,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畢足而止,以此白心。
 

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宋囗(左“金”右“開”音jian1)、尹文聞其風而悅之。
 

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接萬物以別宥為始。
 

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
 

以囗(左“耳”右“而”音er2)合歡,以調海內。
 

請欲置之以為主。
 

見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寢兵,救世之戰。
 

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
 

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
 

故曰:上下見厭而強見也。
 

雖然,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曰:“請欲固置五升之飯足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40:19 | 只看該作者

先生恐不得飽,弟子雖饑,不忘天下,日夜不休。
 

曰:“我必得活哉!” 圖傲乎救世之士哉!

曰:“君子不為苛察,不以身假物。”
 

以為無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
 

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
 

其小大精粗,其行適至是而止。
 

公而不黨,易而無私,決然無主,趣物而不兩,不顧于慮,不謀于知,于物無擇,與之俱往。
 

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駢、慎到聞其風而悅之。
 

齊萬物以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
 

知萬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故曰:“選則不遍,教則不至,道則無遺者矣。”
 

是故慎到棄知去己,而緣不得已。
 

泠汰于物,以為道理。
 

曰:“知不知,將薄知而后鄰傷之者也。”
 

囗(左“讠”右“奚”音xi3)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縱脫無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囗(左“車”右“完”)斷,與物宛轉;舍是與非,茍可以免。
 

不師知慮,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
 

推而后行,曳而后往。
 

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無非,動靜無過,未嘗有罪。
 

是何故?
 

夫無知之物,無建己之患,無用知之累,動靜不離于理,是以終身無譽。
 

故曰:“至于若無知之物而已,無用賢圣。
 

夫塊不失道。”
 

豪桀相與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
 

適得怪焉。
 

田駢亦然,學于彭蒙,得不教焉。
 

彭蒙之師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
 

其風囗(上“穴”下“或”音xu4)然,惡可而言。”
 

常反人,不見觀,而不免于囗(左“魚”右“元”音yuan2)斷。
 

其所謂道非道,而所言之韙不免于非。
 

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
 

雖然,概乎皆嘗有聞者也。
 

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
 

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
 

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
 

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40:57 | 只看該作者

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
 

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芴乎若亡,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得焉者失。
 

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人皆取先,己獨取后。
 

曰:“受天下之垢”。
 

人皆取實,己獨取虛。
 

“無藏也故有余”。
 

巋然而有余。
 

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
 

人皆求福,己獨曲全。
 

曰:“茍免于咎”。
 

以深為根,以約為紀。
 

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
 

常寬容于物,不削于人。
 

雖未至于極,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
 

生與?
 

天地并與?
 

神明往與?
 

芒乎何之?
 

忽乎何適?
 

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莊周聞其風而悅之。
 

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奇見之也。
 

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
 

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
 

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其書雖環瑋,而連囗(左“犭”右“卞”音fan1)無傷也。
 

其辭雖參差,而囗(左“讠”右“叔”音chu4)詭可觀。
 

彼其充實,不可以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41:26 | 只看該作者

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
 

雖然,其應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
 

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南方無窮而有窮。
 

今日適越而昔來。
 

連環可解也。
 

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
 

惠施以此為大,觀于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
 

卵有毛。
 

雞有三足。
 

郢有天下。
 

犬可以為羊。
 

馬有卵。
 

丁子有尾。
 

火不熱。
 

山出口。
 

輪不囗(左“足”右“展”)地。
 

目不見。
 

指不至,至不絕。
 

龜長于蛇。
 

矩不方,規不可以為圓。
 

鑿不圍枘。
 

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
 

狗非犬。
 

黃馬驪牛三。
 

白狗黑。
 

孤駒未嘗有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
 

桓團、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
 

惠施日以其知與之辯,特與天下之辯者為怪,此其柢也。
 

然惠施之口談,自以為最賢,曰:“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

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辭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 
 

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為實,而欲以勝人為名,是以與眾不適也。 
 

弱于德,強于物,其涂囗(左“阝”右“奧”音ao4)矣。 
 

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虻之勞者也。 
 

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貴,道幾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寧,散于萬物而不厭,卒以善辯為名。 
 

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也,悲夫!

本書上傳完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02:33 , Processed in 0.42187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