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華真經】(即《莊子》)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01:51 | 只看該作者

曰:“吾嘗居山穴之中矣。
 

當是時也,田禾一睹我而齊國之眾三賀之。
 

我必先之,彼故知之;我必賣之,彼故鬻之。
 

若我而不有之,彼惡得而知之?
 

若我而不賣之,彼惡得而鬻之?
 

嗟乎!我悲人之自喪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遠矣!“ 仲尼之楚,楚王觴之。
 

孫叔敖執爵而立。
 

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
 

曰:“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丘愿有喙三尺。”
 

彼之謂不道之道,此之謂不言之辯。
 

故德總乎道之所一,而言休乎知之所不知,至矣。
 

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
 

知之所不能知者,辯不能舉也。
 

名若儒墨而兇矣。
 

故海不辭東流,大之至也。
 

圣人并包天地,澤及天下,而不知其誰氏。
 

是故生無爵,死無謚,實不聚,名不立,此之謂大人。
 

狗不以善吠為良,人不以善言為賢,而況為大乎!夫為大不足以為大,而況為德乎!夫大備矣,莫若天地。
 

然奚求焉,而大備矣!知大備者,無求,無失,無棄,不以物易己也。
 

反己而不窮,循古而不摩,大人之誠!子綦有八子,陳諸前,召九方囗(“甄”字以“欠”代“瓦”音yin1)曰:“為我相吾子,孰為祥。”
 

九方囗曰:“囗(左“木”右“困”音kun3)也為祥。”
 

子綦瞿然喜曰:“奚若?”
 

曰:“kun3也,將與國君同食以終其身。”
 

子綦索然出涕曰:“吾子何為以至于是極也?”
 

九方囗曰:“夫與國君同食,澤及三族,而況父母乎!今夫子聞之而泣,是御福也。
 

子則祥矣,父則不祥。”
 

子綦曰:“yin1,汝何足以識之。
 

而kun3祥邪?
 

盡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來!吾未嘗為牧而囗(左“爿”右“羊”音zang1)生于奧,未嘗好田而鶉生于囗(上“宀”下“夭”音yao1),若勿怪,何邪?
 

吾所與吾子游者,游于天地,吾與之邀樂于天,吾與之邀食于地。
 

吾不與之為事,不與之為謀,不與之為怪。
 

吾與之乘天地之誠而不以物與之相攖,吾與之一委蛇而不與之為事所宜。
 

今也然有世俗之償焉?
 

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
 

殆乎!非我與吾子之罪,幾天與之也!吾是以泣也。”
 

無幾何而使kun3之于燕,盜得之于道,全而鬻之則難,不若刖之則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03:08 | 只看該作者

于是乎刖而鬻之于齊,適當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終。
 

嚙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
 

曰:“將逃堯。”
 

曰:“奚謂邪?”
 

曰:“夫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為天下笑。
 

后世其人與人相食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
 

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
 

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乎禽貪者器。
 

是以一人之斷制天下,譬之猶一囗(左“必”右“見”音pie1)也。
 

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
 

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
 

有暖姝者,有濡需者,有卷婁者。
 

所謂暖姝者,學一先生之言,則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自以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是以謂暖姝者也。
 

濡需者,豕虱是也,擇疏鬣長毛,自以為廣宮大囿。
 

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而己與豕俱焦也。
 

此以域進,此以域退,此其所謂濡需者也。
 

卷婁者,舜也。
 

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囗(“膻”字以“羊”代“月”音shan4)也。
 

舜有shan4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鄧之虛而十有萬家。
 

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來之澤。”
 

舜舉乎童土之地,年齒長矣,聰明衰矣,而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
 

是以神人惡眾至,眾至則不比,不比則不利也。
 

故無所甚親,無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順天下,此謂真人。
 

于蟻棄知,于魚得計,于羊棄意。
 

以目視目,以耳聽耳,以心復心。
 

若然者,其平也繩,其變也循。
 

古之真人!以天待之,不以人入天,古之真人!得之也生,失之也死;得之也死,失之也生:藥也。
 

其實堇也,桔梗也,雞囗(上“廣”下“雍”音yong1)也,豕零也,是時為帝者也,何可勝言!句踐也以甲囗(左“木”右“盾”)三千棲于會稽,唯種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種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
 

故曰:鴟目有所適,鶴脛有所節,解之也悲。
 

故曰:風之過,河也有損焉;日之過,河也有損焉;請只風與日相與守河,而河以為未始其攖也,恃源而往者也。
 

故水之守土也審,影之守人也審,物之守物也審。
 

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聰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給改。
 

禍之長也茲萃,其反也緣功,其果也待久。
 

而人以為己寶,不亦悲乎!故有亡國戮民無已,不知問是也。
 

故足之于地也踐,雖踐,恃其所不囗(左“足”右“展”音nian3)而后善博也;人之知也少,雖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謂也。
 

知大一,知大陰,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陰解之,大目視之,大均緣之,大方體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盡有天,循有照,冥有樞,始有彼。
 

則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
 

其問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無崖。
 

頡滑有實,古今不代,而不可以虧,則可不謂有大揚囗(“榷”字以“扌”代“木”音que4)乎!闔不亦問是已,奚惑然為!以不惑解惑,復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05:53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二十五 則陽

 

則陽游于楚,夷節言之于王,王未之見。


夷節歸。
 

彭陽見王果曰:“夫子何不譚我于王?”
 

王果曰:“我不若公閱休。”
 

彭陽曰:“公閱休奚為者邪?”
 

曰:“冬則戳鱉于江,夏則休乎山樊。
 

有過而問者,曰:‘此予宅也。’
 

夫夷節已不能,而況我乎!吾又不若夷節。
 

夫夷節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不自許,以之神其交,固顛冥乎富貴之地。
 

非相助以德,相助消也。
 

夫凍者假衣于春,囗(左“日”右“曷”音ye1)者反冬乎冷風。
 

夫楚王之為人也,形尊而嚴。
 

其于罪也,無赦如虎。
 

非夫佞人正德,其孰能橈焉。
 

故圣人其窮也,使家人忘其貧;其達也,使王公忘爵祿而化卑;其于物也,與之為娛矣;其于人也,樂物之通而保己焉。
 

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與人并立而使人化,父子之宜。
 

彼其乎歸居,而一閑其所施。
 

其于人心者,若是其遠也。
 

故曰‘待公閱休’。”
 

圣人達綢繆,周盡一體矣,而不知其然,性也。
 

復命搖作而以天為師,人則從而命之也。
 

憂乎知,而所行恒無幾時,其有止也,若之何!生而美者,人與之鑒,不告則不知其美于人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其可喜也終無已,人之好之亦無已,性也。
 

圣人之愛人也,人與之名,不告則不知其愛人也。
 

若知之,若不知之,若聞之,若不聞之,其愛人也終無已,人之安之亦無已,性也。
 

舊國舊都,望之暢然。
 

雖使丘陵草木之緡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況見見聞聞者也,以十仞之臺縣眾間者也。
 

冉相氏得其環中以隨成,與物無終無始,無幾無時。
 

日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闔嘗舍之!夫師天而不得師天,與物皆殉。
 

其以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與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備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湯得其司御,門尹登恒為之傅之。
 

從師而不囿,得其隨成。
 

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兩見。
 

仲尼之盡慮,為之傅之。
 

容成氏曰:“除日無歲,無內無外。”
 

魏瑩與田侯牟約,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剌之。
 

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
 

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于背,然后拔其國。
 

忌也出走,然后囗(左“扌”右“失”音chi4)其背,折其脊。”
 

季子聞而恥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之所苦也。
 

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
 

衍,亂人也,不可聽也。”
 

華子聞而丑之,曰:“善言伐齊者,亂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亂人也;謂‘伐之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06:40 | 只看該作者

君曰:“然則若何?”
 

曰:“君求其道而已矣。”
 

惠之聞之,而見戴晉人。
 

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
 

曰:“然。”
 

“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君曰:“噫!其虛言與?”
 

曰:“臣請為君實之。
 

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
 

君曰:“無窮。”
 

曰:“知游心于無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
 

君曰:“然。”
 

曰:“通達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
 

君曰:“無辯。”
 

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客出,惠子見。
 

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當之。”
 

惠子曰:“夫吹管也,猶有囗(左“口”右“高”)也;吹劍首者,囗(“訣”字以“口”代“讠”音xue4)而已矣。
 

堯、舜,人之所譽也。
 

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xue4也。”
 

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
 

其鄰有夫妻臣妾登極者,子路曰:“是囗囗(“稷”字以“兇”代“田”音zong1)何為者邪?”
 

仲尼曰:“是圣人仆也。
 

是自埋于民,自藏于畔。
 

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
 

方且與世違,而心不屑與之俱。
 

是陸沉者也,是其市南宜僚邪?”
 

子路請往召之。
 

孔子曰:“已矣!彼知丘之著于己也,知丘之適楚也,以丘為必使楚王之召己也。
 

彼且以丘為佞人也。
 

夫若然者,其于佞人也,羞聞其言,而況親見其身乎!而何以為存!” 子路往視之,其室虛矣。
 

長梧封人問子牢曰:“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
 

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
 

予來年變齊,深其耕而熟囗(左“耒”右繁體字“憂”)之,其禾蘩以滋,予終年厭飧。”
 

莊子聞之曰:“今人之治其形,理其心,多有似封人之所謂:遁其天,離其性,滅其情,亡其神,以眾為。
 

故鹵莽其性者,欲惡之孽為性,萑葦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尋擢吾性。
 

并潰漏發,不擇所出,漂疽疥囗(“癱”字以“雍”代“難”),內熱溲膏是也。”
 

柏矩學于老聃,曰:“請之天下游。”
 

老聃曰:“已矣!天下猶是也。”
 

又請之,老聃曰:“汝將何始?”
 

曰:“始于齊。”
 

至齊,見辜人焉,推而強之,解朝服而幕之,號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災,子獨先離之。
 

曰‘莫為盜,莫為殺人’。
 

榮辱立然后睹所病,貨財聚然后睹所爭。
 

今立人之所病,聚人之所爭,窮困人之身,使無休時。
 

欲無至此得乎?
 

古之君人者,以得為在民,以失為在己;以正為在民,以枉為在己。
 

故一形有失其形者,退而自責。
 

今則不然,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涂而誅不至。
 

民知力竭,則以偽繼之。
 

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
 

夫力不足則偽,知不足則欺,財不足則盜。
 

盜竊之行,于誰責而可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07:26 | 只看該作者

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于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
 

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
 

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謂大疑乎!已乎!已乎!且無所逃。
 

此所謂然與然乎!

仲尼問于大史大囗(左“弓”右上“屮”右下“又”音tao1)、伯常騫、囗(左“犭”右“希”)韋曰:“夫衛靈公飲酒湛樂,不聽國家之政;田獵畢弋,不應諸侯之際:其所以為靈公者何邪?”
 

大tao1曰:“是因是也。”
 

伯常騫曰:“夫靈公有妻三人,同濫而浴。
 

史鰍奉御而進所,搏幣而扶翼。
 

其慢若彼之甚也,見賢人若此其肅也,是其所以為靈公也。”
 

囗(左“犭”右“希”)韋曰:“夫靈公也,死,卜葬于故墓,不吉;卜葬于沙丘而吉。
 

掘之數仞,得石囗(左“木”右“郭”)焉,洗而視之,有銘焉,曰:‘不馮其子,靈公奪而里之。
 

’夫靈公之為靈也久矣!之二人何足以識之。”
 

少知問于大公調曰:“何謂丘里之言?”
 

大公調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為風俗也,合異以為同,散同以為異。
 

今指馬之百體而不得馬,而馬系于前者,立其百體而謂之馬也。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并而為公。
 

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執;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
 

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歲成;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文武殊材,大人不賜,故德備;萬物殊理,道不私,故無名。
 

無名故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時有終始,世有變化,禍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澤,百材皆度;觀于大山,木石同壇。
 

此之謂丘里之言。”
 

少知曰:“然則謂之道足乎?”
 

大公調曰:“不然,今計物之數,不止于萬,而期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號而讀之也。
 

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陰陽者,氣之大者也;道者為之公。
 

因其大以號而讀之則可也,已有之矣,乃將得比哉!則若以斯辯,譬猶狗馬,其不及遠矣。”
 

少知曰:“四方之內,六合之里,萬物之所生惡起?”
 

大公調曰:“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
 

欲惡去就,于是橋起。
 

雌雄片合,于是庸有。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此名實之可紀,精之可志也。
 

隨序之相理,橋運之相使,窮則反,終則始,此物之所有。
 

言之所盡,知之所至,極物而已。
 

睹道之人,不隨其所廢,不原其所起,此議之所止。”
 

少知曰:“季真之莫為,接子之或使。
 

二家之議,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
 

大公調曰:“雞鳴狗吠,是人之所知。
 

雖有大知,不能以言讀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將為。
 

斯而析之,精至于無倫,大至于不可圍。
 

或之使,莫之為,未免于物而終以為過。
 

或使則實,莫為則虛。
 

有名有實,是物之居;無名無實,在物之虛。
 

可言可意,言而愈疏。
 

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
 

死生非遠也,理不可睹。
 

或之使,莫之為,疑之所假。
 

吾觀之本,其往無窮;吾求之末,其來無止。
 

無窮無止,言之無也,與物同理。
 

或使莫為,言之本也。
 

與物終始。
 

道不可有,有不可無。
 

道之為名,所假而行。
 

或使莫為,在物一曲,夫胡為于大方!言而足,則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則終日言而盡物。
 

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
 

非言非默,議有所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11:39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二十六 外物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子狂,惡來死,桀、紂亡。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員流于江,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人親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愛,故孝己憂而曾參悲。
 

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陰陽錯行,則天地大駭,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
 

有甚憂兩陷而無所逃。
 

囗上“陳”下“蟲”音chen2)囗(左“蟲”右“享”音dun1)不得成,心若縣于天地之間,慰囗(左上“民”右上“文”下“日”音min2)沈屯,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和,月固不勝火,于是乎有囗(左“亻”右“貴”音tui2)然而道盡。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侯。
 

監河侯曰:“諾。
 

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
 

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
 

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
 

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囗(“物”字以“害”代“勿”音jie4)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
 

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陷沒而下騖,揚而奮囗(上“髟”下“耆”),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
 

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
 

已而后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于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
 

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于世亦遠矣!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
 

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
 

“《詩》固有之曰:‘青青之麥,生于陵陂。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
 

接其鬢,壓其囗(左“歲”右“頁”音hui4),儒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老萊子之弟子出薪,遇仲尼,反以告,曰:“有人于彼,修上而趨下,末僂而后耳,視若營四海,不知其誰氏之子。”
 

老萊子曰:“是丘也,召而來。”
 

仲尼至。
 

曰:“丘,去汝躬矜與汝容知,斯為君子矣。”
 

仲尼揖而退,蹙然改容而問曰:“業可得進乎?”
 

老萊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
 

抑固窶邪?
 

亡其略弗及邪?
 

惠以歡為,驁終身之丑,中民之行易進焉耳!相引以名,相結以隱。
 

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譽。
 

反無非傷也,動無非邪也,圣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
 

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發窺阿門,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
 

元君覺,使人占之,曰:“此神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0:56 | 只看該作者

君曰:“漁者有余且乎?”
 

左右曰:“有。”
 

君曰:“令余且會朝。”
 

明日,余且朝。
 

君曰:“漁何得?”
 

對曰:“且之網得白龜焉,箕圓五尺。”
 

君曰:“獻若之龜。”
 

龜至,君再欲殺之,再欲活之。
 

心疑,卜之。
 

曰:“殺龜以卜吉。”
 

乃刳龜,七十二鉆而無遺囗(上“竹”下“夾”)。
 

仲尼曰:“神龜能見夢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鉆而無遺囗,不能避刳腸之患。
 

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雖有至知,萬人謀之。
 

魚不畏網而畏鵜鶘。
 

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
 

嬰兒生,無碩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
 

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
 

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
 

惠子曰:“無用。”
 

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莊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決絕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與!覆墜而不反,火馳而不顧。
 

雖相與為君臣,時也。
 

易世而無以相賤。
 

故曰:至人不留行焉。
 

夫尊古而卑今,學者之流也。
 

且以囗(左“犭”右“希”)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夫孰能不波!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彼教不學,承意不彼。
 

目徹為明,耳徹為聰,鼻徹為顫,口徹為甘,心徹為知,知徹為德。
 

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囗(“診”字以“足”代“讠”音zhen3),zhen3則眾害生。
 

物之有知者恃息。
 

其不殷,非天之罪。
 

天之穿之,日夜無降,人則顧塞其竇。
 

胞有重閬,心有天游。
 

室無空虛,則婦姑勃囗(左“奚”右“谷”音xi1);心無天游,則六鑿相攘。
 

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勝。
 

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謀稽乎囗(左“言”右“弦”音xian2),知出乎爭,柴生乎守,官事果乎眾宜。
 

春雨日時,草木怒生,銚囗(左“金”右“辱”音nou4)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倒植者過半而不知其然。
 

靜默可以補病,眥囗(繁體字“滅”字以“女”代“氵”音mie4)可以休老,寧可以止遽。
 

雖然,若是勞者之務也,非佚者之所未嘗過而問焉;圣人之所以駭天下,神人未嘗過而問焉;賢人所以駭世,圣人未嘗過而問焉;君子所以駭國,賢人未嘗過而問焉;小人所以合時,君子未嘗過而問焉。
 

演門有親死者,以善毀爵為官師,其黨人毀而死者半。
 

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湯與務光,務光怒之;紀他聞之,帥弟子而蹲于囗(上“穴”下“款”音kuan3)水,諸侯吊之。
 

三年,申徒狄因以囗(“賠”字以“足”代“貝”音bo2)河。
 

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2:25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二十七 寓言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論之。
 

親父不為其子媒。
 

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
 

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
 

是為耆艾,年先矣,而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
 

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
 

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
 

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言與齊不齊也。
 

故曰:“言無言。”
 

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身不言,未嘗不言。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惡乎然?
 

然于然;惡乎不然?
 

不然于不然。
 

惡乎可?
 

可于可;惡乎不可?
 

不可于不可。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無物不然,無物不可。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天均者,天倪也。
 

莊子謂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始時所是,卒而非之。
 

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2:58 | 只看該作者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
 

莊子曰:“孔子謝之矣,而其未之嘗言也。
 

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復靈以生。
 

鳴而當律,言而當法。
 

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
 

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囗(上“艸”下“噩”音wu4),立定天下之定。
 

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后仕,三千鍾而不洎,吾心悲。”
 

弟子問于仲尼曰:“若參者,可謂無所縣其罪乎?”
 

曰:“既已縣矣!夫無所縣者,可以有哀乎?
 

彼視三釜、三千鍾,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顏成子游謂東郭子綦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來,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生有為,死也。
 

勸公以其私,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
 

而果然乎?
 

惡乎其所適,惡乎其所不適?
 

天有歷數,地有人據,吾惡乎求之?
 

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無命也?
 

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
 

有以相應也,若之何其無鬼邪?
 

無以相應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眾罔兩問于景曰:“若向也俯而今也仰,向也括撮而今也被發;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3:20 | 只看該作者

景曰:“搜搜也,奚稍問也!予有而不知其所以。
 

予,蜩甲也,蛇蛻也,似之而非也。
 

火與日,吾屯也;陰與夜,吾代也。
 

彼,吾所以有待邪,而況乎以無有待者乎!彼來則我與之來,彼往則我與之往,彼強陽則我與之強陽。
 

強陽者,又何以有問乎!”陽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
 

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
 

老子中道仰天而嘆曰:“始以汝為可教,今不可也。”
 

陽子居不答。
 

至舍,進盥漱巾櫛,脫屨戶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請夫子,夫子行不閑,是以不敢;今閑矣,請問其故。”
 

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
 

陽子居蹴然變容曰:“敬聞命矣!” 其往也,舍者迎將其家,公執席,妻執巾櫛,舍者避席,煬者避灶。
 

其反也,舍者與之爭席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5:00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二十八 讓王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


又讓于子州支父,子州之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
 

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
 

舜讓天下于子州之伯,子州之伯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
 

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囗(左“纟”右“希”)。
 

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遂不受。
 

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
 

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
 

石戶之農曰:“囗囗(左“扌”右“卷”)乎,后之為人,葆力之士也。”
 

以舜之德為未至也。
 

于是夫負妻戴,攜子以入于海,終身不反也。
 

大王囗(“檀”字去“木”音dan4)父居豳,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囗父曰:“與人之兄居而殺其弟,與人之父居而殺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為吾臣與為狄人臣奚以異。
 

且吾聞之:不以所用養害所養。”
 

因杖囗(上“竹”下“夾”)而去之。
 

民相連而從之。
 

遂成國于岐山之下。
 

夫大王囗父可謂能尊生矣。
 

能尊生者,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
 

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
 

見利輕亡其身,豈不惑哉!越人三世弒其君,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而越國無君。
 

求王子搜不得,從之丹穴。
 

王子搜不肯出,越人熏之以艾。
 

乘以王輿。
 

王子搜援綏登車,仰天而呼曰:“君乎,君乎,獨不可以舍我乎!” 王子搜非惡為君也,惡為君之患也。
 

若王子搜者,可謂不以國傷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為君也。
 

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
 

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于君之前,書之言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
 

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6:03 | 只看該作者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子華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于天下也。
 

身亦重于兩臂。
 

韓之輕于天下亦遠矣!今之所爭者,其輕于韓又遠。
 

君固愁身傷生以憂戚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嘗得聞此言也。”
 

子華子可謂知輕重矣!魯君聞顏闔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
 

魯君之使者至,顏闔自對之。
 

使者曰:“此顏闔之家與?”
 

顏闔對曰:“此闔之家也。”
 

使者致幣。
 

顏闔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
 

使者還,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已!故若顏闔者,真惡富貴也。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緒余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
 

由此觀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也。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哉!凡圣人之動作也,必察其所以之與其所以為。
 

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
 

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夫生者豈特隨侯之重哉!子列子窮,容貌有饑色。
 

客有言之于鄭子陽者,曰:“列御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
 

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
 

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
 

今有饑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邪?”
 

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楚昭王失國,屠羊說走而從于昭王。
 

昭王反國,將賞從者。
 

及屠羊說。
 

屠羊說曰:“大王失國,說失屠羊。
 

大王反國,說亦反屠羊。
 

臣之爵祿已復矣,又何賞之有。”
 

王曰:“強之。”
 

屠羊說曰:“大王失國,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誅;大王反國,非臣之功,故不敢當其賞。”
 

王曰:“見之。”
 

屠羊說曰:“楚國之法,必有重賞大功而后得見。
 

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國,而勇不足以死寇。
 

吳軍入郢,說畏難而避寇,非故隨大王也。
 

今大王欲廢法毀約而見說,此非臣之所以聞于天下也。”
 

王謂司馬子綦曰:“屠羊說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子綦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屠羊說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貴于屠羊之肆也;萬鍾之祿,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
 

然豈可以貪爵祿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
 

說不敢當,愿復反吾屠羊之肆。”
 

遂不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6:58 | 只看該作者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
 

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
 

原憲華冠囗(左“纟”右“徙”音xi1)履,杖藜而應門。
 

子貢曰:“嘻!先生何病?”
 

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
 

今憲貧也,非病也。”
 

子貢逡巡而有愧色。
 

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
 

曾子居衛,囗(“溫”字以“纟”代“氵”音yun4)袍無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
 

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曳縱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
 

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
 

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顏回對曰:“不愿仕。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囗(左“饣”右“干”音zhan1)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
 

回不愿仕。”
 

孔子愀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于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見之,是丘之得也。”
 

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
 

瞻子曰:“重生。
 

重生則利輕。”
 

中山公子牟曰:“雖知之,未能自勝也。”
 

瞻子曰:“不能自勝則從,神無惡乎!不能自勝而強不從者,此之謂重傷。
 

重傷之人,無壽類矣!” 魏牟,萬乘之公子也,其隱巖穴也,難為于布衣之士,雖未至乎道,可謂有其意矣!孔子窮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顏色甚憊,而弦歌于室。
 

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逐于魯,削跡于衛,伐樹于宋,窮于商周,圍于陳蔡。
 

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
 

弦歌鼓琴,未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
 

顏回無以應,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嘆曰:“由與賜,細人也。
 

召而來,吾語之。”
 

子路、子貢入。
 

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謂通,窮于道之謂窮。
 

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
 

故內省而不窮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
 

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陳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27:36 | 只看該作者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囗(左“扌”右“乞”音xi4)然執干而舞。
 

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
 

道德于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
 

故許由娛于穎陽,而共伯得乎丘首。
 

舜以天下讓其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曰:“異哉,后之為人也,居于畎畝之中,而游堯之門。
 

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
 

吾羞見之。”
 

因自投清泠之淵。
 

湯將伐桀,因卞隨而謀,卞隨曰:“非吾事也。”
 

湯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湯又因瞀光而謀,瞀光曰:“非吾事也。”
 

湯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
 

湯曰:“伊尹何如?”
 

曰:“強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湯遂與伊尹謀伐桀,克之。
 

以讓卞隨,卞隨辭曰:“后之伐桀也謀乎我,必以我為賊也;勝桀而讓我,必以我為貪也。
 

吾生乎亂世,而無道之人再來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數聞也!” 乃自投囗(左“木”右“周”音zhou1)水而死。
 

湯又讓瞀光,曰:“知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
 

吾子胡不立乎?”
 

瞀光辭曰:“廢上,非義也;殺民,非仁也;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
 

吾聞之曰:‘非其義者,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土。
 

’況尊我乎!吾不忍久見也。”
 

乃負石而自沈于廬水。
 

昔周之興,有士二人處于孤竹,曰伯夷、叔齊。
 

二人相謂曰:“吾聞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試往觀焉。”
 

至于岐陽,武王聞之,使叔旦往見之。
 

與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
 

血牲而埋之。
 

二人相視而笑,曰:“嘻,異哉!此非吾所謂道也。
 

昔者神農之有天下也,時祀盡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盡治而無求焉。
 

樂與政為政,樂與治為治。
 

不以人之壞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時自利也。
 

今周見殷之亂而遽為政,上謀而下行貨,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為信,揚行以說眾,殺伐以要利。
 

是推亂以易暴也。

吾聞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亂世不為茍存。
 

今天下囗(外“門”內“音”),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潔吾行。”
 

二子北至于首陽之山,遂餓而死焉。
 

若伯夷、叔齊者,其于富貴也,茍可得已,則必不賴高節戾行,獨樂其志,不事于世。
 

此二士之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2:33:00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二十九 盜跖


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


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
 

穴室樞戶,驅人牛馬,取人婦女。
 

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
 

孔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
 

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貴父子兄弟之親矣。
 

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
 

丘請為先生往說之。”
 

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教,雖今先生之辯,將奈之何哉?
 

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
 

順其心則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
 

先生必無往。”
 

孔子不聽,顏回為馭,子貢為右,往見盜跖。
 

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膾人肝而囗(左“饣”右“甫”音bu3)之。
 

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
 

謁者入通。
 

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
 

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于封侯富貴者也。
 

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囗(左“饣”右“甫”)之膳。”
 

孔子復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
 

謁者復通。
 

盜跖曰:使來前!” 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
 

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囗(左“目”右“真”)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也;知維天地,能辯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
 

今將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取焉。
 

將軍有意聽臣,臣請南使吳越,北使齊魯,東使宋衛,西使晉楚,使為將軍造大城數百里,立數十萬戶之邑,尊將軍為諸侯,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收養昆弟,共祭先祖。
 

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3:02:56 | 只看該作者

盜跖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謂耳。
 

今長大美好,人見而悅之者,此吾父母之遺德也,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
 

且吾聞之,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今丘告我以大城眾民,是欲規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長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湯、武立為天子,而后世絕滅。
 

非以其利大故邪?
 

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神農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
 

此至德之隆也。
 

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由戰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
 

自是之后,以強陵弱,以眾暴寡。
 

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
 

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
 

盜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
 

子以甘辭說子路而使從之。
 

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
 

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其卒之也,子路欲殺衛君而事不成,身菹于衛東門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
 

子自謂才士圣人邪,則再逐于魯,削跡于衛,窮于齊,圍于陳蔡,不容身于天下。
 

子教子路菹。
 

此患,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
 

子之道豈足貴邪?
 

世之所高,莫若黃帝。
 

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王拘囗(“美”字以“久”代“大”音you3)里。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
 

孰論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強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世之所謂賢士:伯夷、叔齊。
 

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于首陽之山,骨肉不葬。
 

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
 

申徒狄諫而不聽,負石自投于河,為魚鱉所食。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
 

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此六子者,無異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
 

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
 

子胥沉江,比干剖心。
 

此二子者,世謂忠臣也,然卒為天下笑。
 

自上觀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貴也。
 

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
 

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
 

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
 

不能說其志意、養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
 

亟去走歸,無復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
 

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
 

柳下季曰:“今者闕然,數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3:04:48 | 只看該作者

孔子仰天而嘆曰:“然!” 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
 

孔子曰:“然。
 

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
 

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子張問于滿茍得曰:“盍不為行?
 

無行則不信,不信則不任,不任則不利。
 

故觀之名,計之利,而義真是也。
 

若棄名利,反之于心,則夫士之為行,不可一日不為乎!” 滿茍得曰:“無恥者富,多信者顯。
 

夫名利之大者,幾在無恥而信。
 

故觀之名,計之利,而信真是也。
 

若棄名利,反之于心,則夫士之為行,抱其天乎!” 子張曰:“昔者桀、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
 

今謂臧聚曰:‘汝行如桀、紂。’則有怍色,有不服之心者,小人所賤也。
 

仲尼、墨翟,窮為匹夫,今謂宰相曰‘子行如仲尼、墨翟。’則變容易色,稱不足者,士誠貴也。
 

故勢為天子,未必貴也;窮為匹夫,未必賤也。
 

貴賤之分,在行之美惡。”
 

滿茍得曰:“小盜者拘,大盜者為諸侯。
 

諸侯之門,義士存焉。
 

昔者桓公小白殺兄入嫂,而管仲為臣;田成子常殺君竊國,而孔子受幣。
 

論則賤之,行則下之,則是言行之情悖戰于胸中也,不亦拂乎!

故《書》曰:‘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

子張曰:“子不為行,即將疏戚無倫,貴賤無義,長幼無序。
 

五紀六位,將何以為別乎?”
 

滿茍得曰:“堯殺長子,舜流母弟,疏戚有倫乎?
 

湯放桀,武王殺紂,貴賤有義乎?
 

王季為適,周公殺兄,長幼有序乎?
 

儒者偽辭,墨子兼愛,五紀六位,將有別乎?
 

且子正為名,我正為利。
 

名利之實,不順于理,不監于道。
 

吾日與子訟于無約,曰‘小人殉財,君子殉名,其所以變其情、易其性則異矣;乃至于棄其所為而殉其所不為則一也。’故曰:無為小人,反殉而天;無為君子,從天之理。
 

若枉若直,相而天極。
 

面觀四方,與時消息。
 

若是若非,執而圓機。
 

獨成而意,與道徘徊。
 

無轉而行,無成而義,將失而所為。
 

無赴而富,無殉而成,將棄而天。
 

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禍也;直躬證父,尾生溺死,信之患也;鮑子立干,申子不自理,廉之害也;孔子不見母,匡子不見父,義之失也。
 

此上世之所傳、下世之所語以為士者,正其言,必其行,故服其殃、離其患也。”
 

無足問于知和曰:“人卒未有不興名就利者。
 

彼富則人歸之,歸則下之,下則貴之。
 

夫見下貴者,所以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也。
 

今子獨無意焉,知不足邪?
 

意知而力不能行邪?
 

故推正不妄邪?”
 

知和曰:“今夫此人,以為與己同時而生,同鄉而處者,以為夫絕俗過世之士焉,是專無主正,所以覽古今之時、是非之分也。
 

與俗化世,去至重,棄至尊,以為其所為也。
 

此其所以論長生安體樂意之道,不亦遠乎!慘怛之疾,恬愉之安,不監于體;怵惕之恐,欣欣之喜,不監于心。
 

知為為而不知所以為。
 

是以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而不免于患也。”
 

無足曰:“夫富之于人,無所不利。
 

窮美究勢,至人之所不得逮,賢人之所不能及。
 

俠人之勇力而以為威強,秉人之知謀以為明察,因人之德以為賢良,非享國而嚴若君父。
 

且夫聲色滋味權勢之于人,心不待學而樂之,體不待象而安之。
 

夫欲惡避就,固不待師,此人之性也。
 

天下雖非我,孰能辭之!” 知和曰:“知者之為,故動以百姓,不違其度,是以足而不爭,無以為故不求。
 

不足故求之,爭四處而不自以為貪;有余故辭之,棄天下而不自以為廉。
 

廉貪之實,非以迫外也,反監之度。
 

勢為天子,而不以貴驕人;富有天下,而不以財戲人。
 

計其患,慮其反,以為害于性,故辭而不受也,非以要名譽也。
 

堯、舜為帝而雍,非仁天下也,不以美害生;善卷、許由得帝而不受,非虛辭讓也,不以事害己。
 

此皆就其利、辭其害,而天下稱賢焉,則可以有之,彼非以興名譽也。”
 

無足曰:“必持其名,苦體絕甘,約養以持生,則亦久病長厄而不死者也。”
 

知和曰:“平為福,有余為害者,物莫不然,而財其甚者也。
 

今富人,耳營鐘鼓管囗(上“竹”下“龠”音yue4)之聲,口愜于芻豢醪醴之味,以感其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囗(左“亻”右“亥”音gai1)溺于馮氣,若負重行而上阪,可謂苦矣;

貪財而取慰,貪權而取竭,靜居則溺,體澤則馮,可謂疾矣;

為欲富就利,故滿若堵耳而不知避,且馮而不舍,可謂辱矣;

財積而無用,服膺而不舍,滿心戚醮,求益而不止,可謂憂矣;

內則疑劫請之賊,外則畏寇盜之害,內周樓疏,外不敢獨行,可謂畏矣。
 

此六者,天下之至害也,皆遺忘而不知察。
 

及其患至,求盡性竭財單以反一日之無故而不可得也。
 

故觀之名則不見,求之利則不得。
 

繚意絕體而爭此,不亦惑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3:14:35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三十 說劍

 

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


好之不厭。
 

如是三年,國衰。
 

諸侯謀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
 

太子曰:“聞夫子明圣,謹奉千金以幣從者。
 

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
 

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 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
 

莊子曰:“諾。
 

周善為劍。”
 

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囗(左“目”右“真”)目而語難,王乃說之。
 

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莊子曰:“請治劍服。”
 

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
 

王脫白刃待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2-9-23 23:16:07 | 只看該作者

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
 

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先之以至。
 

愿得試之。”
 

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
 

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
 

曰:“臣之所奉皆可。
 

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
 

請先言而后試。”
 

王曰:“愿聞三劍。”
 

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
 

曰:“天子之劍,以燕囗(左“奚”右“谷”)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
 

上決浮云,下絕地紀。
 

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此天子之劍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
 

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
 

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
 

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
 

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此諸侯之劍也。”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
 

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囗(左“目”右“真”)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
 

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之。
 

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2-9-24 00:26:32 | 只看該作者

莊子.雜篇.第三十一 漁父

 

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


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奏曲未半,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揄袂,行原以上,距陸而止,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曲終而招子貢、子路二人俱對。
 

客指孔子曰:“彼何為者也?”
 

子路對曰:“魯之君子也。”
 

客問其族。
 

子路對曰:“族孔氏。”
 

客曰:“孔氏者何治也?”
 

子路未應,子貢對曰:“孔氏者,性服忠信,身行仁義,飾禮樂,選人倫。
 

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齊民,將以利天下。
 

此孔氏之所治也。”
 

又問曰:“有土之君與?”
 

子貢曰:“非也。”
 

“侯王之佐與?”
 

子貢曰:“非也。”
 

客乃笑而還行,言曰:“仁則仁矣,恐不免其身。
 

苦心勞形以危其真。
 

嗚呼!遠哉,其分于道也。”
 

子貢還,報孔子。
 

孔子推琴而起,曰:“其圣人與?”
 

乃下求之,至于澤畔,方將杖囗(上“奴”下“手”音yu2)而引其船,顧見孔子,還鄉而立。
 

孔子反走,再拜而進。
 

客曰:“子將何求?”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丘不肖,未知所謂,竊待于下風,幸聞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曰:“嘻!甚矣,子之好學也!”

孔子再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學,以至于今,六十九歲矣,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客曰:“同類相從,同聲相應,固天之理也。
 

吾請釋吾之所有而經子之所以。
 

子之所以者,人事也。
 

天子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離位而亂莫大焉。
 

官治其職,人憂其事,乃無所陵。
 

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賦不屬,妻妾不和,長少無序,庶人之憂也;

能不勝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祿不持,大夫之憂也;

廷無忠臣,國家昏亂,工技不巧,貢職不美,春秋后倫,不順天子,諸侯之憂也;

陰陽不和,寒暑不時,以傷庶物,諸侯暴亂,擅相攘伐,以殘民人,禮樂不節,財用窮匱,人倫不飭,百姓淫亂,天子有司之憂也。
 

今子既上無君侯有司之勢,而下無大臣職事之官,而擅飾禮樂,選人倫,以化齊民,不泰多事乎?
 

且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非其事而事之,謂之總;莫之顧而進之,謂之佞;希意道言,謂之諂;

不擇是非而言,謂之諛;好言人之惡,謂之讒;

析交離親,謂之賊;稱譽詐偽以敗惡人,謂之慝;不擇善否,兩容頰適,偷拔其所欲,謂之險。
 

此八疵者,外以亂人,內以傷身,君子不友,明君不臣。
 

所謂四患者: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掛功名,謂之叨;專知擅事,侵人自用,謂之貪;

見過不更,聞諫愈甚,謂之很;

人同于己則可,不同于己,雖善不善,謂之矜。
 

此四患也。
 

能去八疵,無行四患,而始可教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5 22:51 , Processed in 0.781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