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遇牧馬童子,問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請問為天下。”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內,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游于六合之外。
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 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為天下。”
小童辭。
黃帝又問。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無凌誶之事則不樂:皆囿于物者也。
招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筋國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戰;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廣治;禮樂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
農夫無草萊之事則不比;商賈無市井之事則不比;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
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夸者悲,勢物之徒樂變。
遭時有所用,不能無為也,此皆順比于歲,不物于易者也。
馳其形性,潛之萬物,終身不反,悲夫!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
惠子曰:“可。”
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也,可乎?”
惠子曰:“可。”
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四,與夫子為五,果孰是邪?
或者若魯遽者邪?
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魯遽曰:‘是直以陽召陽,以陰召陰,非吾所謂道也。
吾示子乎吾道。’于是乎為之調瑟,廢一于堂,廢一于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夫或改調一弦,于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動,未始異于聲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 惠子曰∶“今乎儒墨楊秉,且方與我以辯,相拂以辭,相鎮以聲,而未始吾非也,則奚若矣?”
莊子曰:“齊人囗(左“足”右“商”音zhi2)子于宋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囗(左“金”右“開”音xing2)鐘也以束縛;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夫楚人寄而zhi2閽者;夜半于無人之時而與舟人斗,未始離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人囗(音zhuo2)之。
匠石運斤成風,聽而zhuo2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zhuo2之。
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管仲有病,桓公問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諱云,至于大病,則寡人惡乎屬國而可?”
管仲曰:“公誰欲與?”
公曰:“鮑叔牙。”
曰:“不可。
其為人潔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又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
使之治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
其得罪于君也將弗久矣!” 公曰:“然則孰可?”
對曰:“勿已則隰朋可。
其為人也,上忘而下畔,愧不若黃帝,而哀不己若者。
以德分人謂之圣;以財分人謂之賢。
以賢臨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賢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其于國有不聞也,其于家有不見也。
勿已則隰朋可。”
吳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囗(“搔”字以“爪”代“蟲”音zao3),見巧乎王。
王射之,敏給搏捷矢。
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
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
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
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鋤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
南伯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
顏成子入見曰:“夫子,物之尤也。
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