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20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2: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總釋象例-78


以柔臨剛以陰主陽。


是六五一爻。


為全卦主位。


陽來輔從。


如眾服主。


而陰柔本下降。


陽上升與陰相接。


剛柔相得。


無往不通。


故主成而得亨用也。


蓋陽爻本乾九。


陰爻本坤六。


九六相孚。


不失其正。


則共成大用。


以亨利天下。


如同人陰在下。


則處境多逆。


未能大用。


故不及利物。


而止于同人。


大有則升降均宜。


進退無礙。


上下相協。


遠近咸從。


故有亨通利物之功。


說者謂大有以陽從陰。


以柔伏剛。


似為未順。


是不明先後天體用之異也。


先天乾為父。


離為女。


女宜從父為正。


後天離為主。


乾為從。


則從宜隨主為當。


乾在後天居西北隅。


而離乃進于正位。


大有離恰得其正。


乾順適其宜。


故在先天為生。


後天為成。


先天為種。


後天為穫。


故乾為金。


為秋氣。


為西方之令。


比于一歲之秋。


而為萬物成熟之象。


若猶執先天之位以言易。


是不明文王之心也。


故離以中女而代父居尊。


恰明後天交互之用。


陰陽配合。


剛柔調濟。


而後生化以見。


功用以明。


是大有大用。


全在離卦之六五一爻。


離以光明。


如火照物。


火在天上。


如日中天。


日雖有光熱。


非燥物使之枯也。


乃溫物使之育也。


日臨乾金。


金能生水。


水以滋潤。


而物得其養。


金主收成。


而物得其時。


故一陰主五陽。


明萬物同遂其生成。


而收穫富有也。


自來爻象。


于物為陰。


以物質不似氣之輕清也。


而大有則以陽象物。


謂其明也。


成用也。


熟也。


有財則有用。


有物則有養。


將以養天下而利萬物。


是物之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3: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總釋象例-79


即生之原。


物亦氣也。


故比于乾金。


乾主大生。


金為堅成。


乃世間最神妙。


最仁慈者。


佛稱西方為佛土。


為極樂世界。


以乾金之體用固然也。


萬物因是以生以成。


以長以歸。


歸真于乾。


而成用于坤。


此神形之兩類。


即天地也。


地返于天為歸。


天降于地為生。


此人物來去之原也。


故大有以乾象物。


象其歸也。


以陽指物。


指其成也。


成則返于氣。


歸則通于神。


故火在天上曰大有。


此有字。


言其真實不虛也。


唯無生有。


唯有還無。


人物生死之途也。


唯明道者知之。


故一陰在上。


比之既濟。


脩成之象也。


物生自成。


人脩乃成。


其成一也。


物成曰用。


人成曰道。


道用一也。


故大有不獨指豐收也。


大有卦象已如前所釋。


其卦辭以大有名者。


言天地萬物之生成。


而具其才用也。


天地生物。


自無入有。


唯無故名有。


言初未嘗有也。


既有矣。


將何屬之。


則名之曰物。


物乃有所屬也。


物之有屬。


如業之有主。


國之有君。


家之有長。


故有者非泛有也。


乃明有之所有地也。


猶天之有日月。


地之有山河。


冬之有寒。


夏之有暑。


宇宙之有生成造化。


凡有名者。


皆有也。


不必有形之物。


而人之淺見者。


執形為有。


是忘其一。


存其一耳。


天地皆有也。


太極既名。


兩儀初判。


有已著矣。


其前者謂之無。


真無者。


無形無象且無名。


故為至無。


今之言無者。


乃乏耳。


非無也。


無乃無可省識。


或謂之空。


空亦非無。


空者對實言。


乃不實。


非無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3:2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彖-80


故無為一切無。


天地尚無。


況其他乎。


而自無一動。


動則變。


變則有。


故有自無出。


如人情也。


喜怒哀樂出于心。


而為有。


以有喜怒哀樂之名也。


若無則心亦無。


何況于情。


故無之入有。


以變動生成。


而後有主以主物。


而後物有其形。


有其名。


有其象。


有其用。


有其變化。


此皆有也。


而非大有。


太極之化。


兩儀之成。


四象之分。


八卦之名。


由少入多。


由寡入眾有矣。


少有矣。


多有矣。


富有矣。


而至于大有。


夫豈一時之績。


一地之功乎。


蓋必經過蕃生厚殖。


廣覆深載。


而後物皆生化。


才皆成育。


而後名曰大有。


傳曰。


日新之謂盛德。


富有之謂大業。


盛德大業至矣哉。


積之匪易。


得之乃艱。


植之未弘。


收之乃僅。


是富有大業乃明其生成之不易。


而收穫之非偶然也。


故曰至矣。


天地覆載之功也。


人物生成之道也。


陰陽推盪之用也。


而後大有著焉。


故大有者。


至富有也。


物之至也。


用之大也。


故曰大有。


時地之宜也。


大有元亨。


宣聖講義此大有彖辭也。


四字表示明顯。


以大有之德用。


本于乾也。


乾之德元亨利貞。


而先元亨。


乾下離上為大有。


離之用隨乾而著。


離以光明通天德。


乾以剛健運離日。


如日之行天。


無物不照。


無生不成。


故曰元亨。


明其通利萬物。


使之自然生育成達也。


同人以利貞為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4: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彖-81


大有以元亨為德。


合之為乾之全德。


以同人發于己。


起于細。


故利貞。


大有達于成。


至于遠。


故元亨。


二者相須以用。


其象往來。


其道主賓。


其功先後。


其果初終。


而大有者。


同人所有也。


同人者。


大有之主也。


故譬之農耕。


先種後穫之謂也。


然大有為一切有。


無偏無爭。


故為無貧。


而非必富也。


蓋貧對富言。


富于天下。


則為均。


均則無貧。


有貧有富。


猶未富也。


故不曰富而曰有。


以有者。


皆有也。


凡有名者。


皆物。


而同人類者。


皆其主也。


故大有以無貧為旨。


而不曰富。


富于彼者貧于此。


富于我者貧于人。


皆獨有也。


而非大有。


獨有雖富。


不足稱也。


必天下無貧。


始為大有。


是即均也。


均業則安。


均用則樂。


均平者大同之世。


大有同人。


乃大同之運會也。


人不私其財。


物不私其力。


天下同用同給。


而無私積。


均安均樂。


而無私爭。


是曰至富。


是為大有。


故名大有。


而德體天。


而元亨。


元者自然。


亨者自通。


言自然亨通。


無不足也。


無一物不得其所。


無一人不遂其生。


乃如天之覆也。


日之照也。


無處不至。


無方不被。


是元亨之真用也。


大有因其富于天下。


用于一切。


利于無盡。


達于無窮。


故曰大有元亨。


亨者享也。


烹也。


古一字而含數義。


有亨即有烹。


有烹即有可享。


故主于盡物之利。


極物之用。


欲明大有元亨之詳義。


當從禮運大同一節中推求之。


此大同所出也。


大同必先有同人之道。


而後成大有之用。


二者失一。


無由大同。


故合之為乾元。


為泰。


為既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5:4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彖辭-82


分之為同人。


為大有。


為大小畜。


以眾陽統于一陰。


既貴且樂。


群而不妒。


孚而自得。


故曰大同。


必基于共生。


必先于共親。


必達于共存。


故大有以物利。


而供同人者也。


彖曰。


大有。


柔得尊位。


大中而上下應之。


曰大有。


其德剛健而文明。


應乎天而時行。


是以元亨。


宣聖講義此申釋彖辭之義。


而明示全卦之大用也。


大有以六五一爻。


居外卦之中。


得全卦之正。


而下與九二相應。


一陰一陽。


一內一外。


以陽從陰。


以柔領剛。


而左右相翕。


上下相同。


與同人相似。


而其體用相反相成。


故曰大有。


夫大之稱以乾。


德如天也。


最大莫過于天。


大有始于乾。


以為基業。


故名大。


有之號以離。


物之麗也。


最能利物而成養之。


莫過于日與火。


大有上合離。


文明光耀。


運行天下。


生物成用。


乘時阜財。


以與乾合。


故名大有。


乾施其生。


而離養之。


乾布其始。


而離成之。


乾立其本。


而離張其枝葉。


乾固其基。


而離發展其功用。


本末相倚。


先後相親。


剛柔相諧。


父子相協。


取離麗之義。


推乾健之道。


猶草本之生育。


而又培護之。


山川之安徐。


而又絢爛之。


以底于大成。


以明其大用。


則大有之取義也。


乾德剛健。


宜乎生建。


陽之動也。


離德文明。


宜乎育成。


陰之榮也。


內動而外榮之。


下動而上榮之。


如春夏之華。


及秋之實。


無不成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6:0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彖辭-83


無不繁美。


無不豐盈。


無不具備。


此物之所由孳息蕃殖也。


故曰大有。


離象火與日。


乾象天。


合而言之。


象歲時。


剛柔相濟。


內外交孚。


象四時之應天。


溫涼寒燠之得其序。


故曰應天時行。


蓋天之德。


依時而見。


時之令。


依日而行。


大有既載天德。


又循日光。


周行無已。


以生長萬物。


以化育一切。


以達于成。


故曰元亨。


言其順也。


天日之功也。


凡天地之物。


莫不如是生。


如是成也。


不假他力。


故曰順。


元者順之至也。


亨者通也。


順而推之。


無不適宜也。


如春之生。


夏之長。


秋之收。


冬之藏。


其序至順。


時使然也。


未有反于此也。


固皆天之道也。


日之功也。


而萬有以為利焉。


故元亨者。


無不亨也。


古字皆有深意。


如元無二字。


實由一字變出。


在先為無。


上中斷則成元。


以元出于無。


本來之象。


即無一動成元。


而一變二。


遂成天。


如元亨之元。


其初為無。


至無動。


生有。


始名元。


元即最初之氣。


亦即有之始也。


故凡最始者名元。


後人或名玄。


玄亦無之化境。


唯玄乃虛。


唯虛乃無。


唯元乃天。


唯天乃大。


無生元。


元生天。


天成大。


大有者。


無所生。


天所化。


元所運也。


大化為火。


火化為人。


皆此一氣嬗化而來。


道書名氣曰?。


乃無火。


言當無生有時。


一氣所動。


乃陽也。


非如後世之火。


至有火時。


已合陰同化。


故火從二點。


象陰也。


然最初之陽。


亦火也。


不名火。


名元陽。


故曰?。


今大有以離火在天上為象。


所用雖後天之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6: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彖辭-84


所本實先天之陽。


蓋日之光熱。


與火究別也。


以其與天同出。


則曰同人。


與天同用。


則曰大有。


因天為元氣之本營。


亦元氣最大之結合處。


故得吸運離日。


而不墜散。


若非天非先天之火。


必墜散矣。


故離火雖在後天。


而實能代乾元以行天道。


先天為乾坤。


後天即離坎。


以離坎秉乾坤二元也。


視為水火可。


視為天地亦可。


蓋乾之用在離。


坤之用在坎。


以體言為四。


以用言止二。


水火陰陽。


即二氣之所代行者。


而同人大有。


尤見其運用之妙。


天火同氣。


而日行于天空。


凡日之功用。


皆天之功用。


如風雨。


雷電。


霧露。


明暗寒燠。


溫涼。


莫非天道。


亦莫非日之德也。


故大有因天日之合德。


而生成萬有。


有指一切有名言。


則凡天地間者。


皆由此生成。


由此以昭其用。


著其才。


則凡善惡優劣利害。


莫不由此以辨之析之。


以全天道。


天道雖大。


生殺二字可以括之。


而皆假于日。


春生秋殺。


熱生寒殺。


此大較也。


故成用者。


不盡在生而在殺。


不在生之無殺。


而在生殺之得其時。


栽者培之。


傾者覆之。


天道之常也。


而在如其才用以為生殺耳。


善者揚之。


惡者遏之。


利者推之。


害者止之。


乃天道也。


去莠所以安良。


祛邪所以全正。


故利物者。


必辨物。


培物者。


必審物。


天道以生殺成物之用。


人道以賞罰全人之生。


此天下不易之則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7: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彖辭-85


宗主附注大有以有名。


而不曰富者。


明物之屬公也。


富以人言。


有以物言。


實則有即富。


物多不可勝用。


非富而何。


然富以天下。


不專于私人。


故曰大有。


即無處無不富有也。


一國之境皆豐收。


曰大有年。


或南稻。


或北麥。


或旱梁。


或水種。


莫不豐收。


方名大有。


若有一歉。


非大有也。


故大有為同人之富。


富字從同田。


同人之田也。


同人言凡人類也。


非指何人何地之民。


人類皆得以其力。


收其財物。


即大有。


故大有為太平之世。


必基于生產之富也。


田指一切土地。


無論山水寒煖。


地面土中。


一切產物。


皆富之源。


皆可名田。


皆人類所憑以生以養者也。


故曰同田為富。


同人以田產大有而致富也。


故禮運大同。


必及于財貨與物力之分取。


以盡地利。


地利盡。


天時宜。


而後人以安居。


世以治平。


無論何人治國。


必先此道也。


人之群處。


為求生之全。


而避害之至。


故同人之于大有。


性情之所應也。


唯能同人。


始能大有。


唯有大有。


始養同人。


此天地生物。


為人類之養也。


豈為一二人之富哉。


故大有本乾德。


如天之無不覆也。


推離用。


如日之無不照也。


人之應之。


亦當如是。


彖曰。


應天時行。


是以元亨。


大哉此言。


世人知之者蓋鮮矣。


又曰。


大有卦。


有字音與酉同。


係八月之令。


同人人字與寅近。


係正月之卦。


正月春生。


萬物正啟發之時。


八月秋收。


萬物值成熟之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7:4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象辭-86


凡收穫皆在秋季。


麥之熟在四月。


亦名麥秋。


以秋主收也。


故酉月為有。


言萬物皆豐盈成熟。


而天下富有也。


在卦象。


火在天上。


七月流火。


其時物正將熟。


至八月則收成矣。


農夫一年辛勞。


唯望秋收。


以慰其所欲。


有者足也。


足其欲也。


古人生活簡樸。


得食則足。


故八月秋收。


天下同富。


無論貴賤。


莫不欣然自足。


蓋古者計民受田。


耕以得食。


苟非荒年。


則家家皆有收穫。


皆有富足之象。


此大有必以天年為準也。


天年豐歉。


多關政令。


仁人在位。


水旱以時。


蟲害不生。


史書大有年以紀之。


明其德被民生。


功參化育也。


故大有繫于天。


而致于人。


人事不齊。


天道乃變。


荒歉之歲。


必國無賢君。


故民貧。


咎在政治。


而非歲之罪。


物之有。


乃常也。


不收。


變也。


聖人之世。


歲無不豐。


人無不富。


未有民貧而國治者。


故治國必先民生。


傳曰國以民為本。


民以食為天。


此易以同人大有二卦。


喻治世之則。


而推其極。


則為大同之運。


大同豈有他哉。


亦唯人人安樂富足而已。


故讀易必先求聖人命名之旨。


象曰。


火在天上。


大有。


君子以遏惡揚善。


順天休命。


宣聖講義此釋大有卦象之用。


體天道而位人則也。


天指吉言。


命指凶言。


善指利言。


惡指害言。


順者推之使廣。


休者止之使退。


揚者舉之使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48:2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87


遏者抑之使下。


皆本天之生殺予奪也。


此即阜物利用之大道。


而為大有生成之大則。


人者天之所委以行道者也。


能本天之行。


以成物之才用。


斯為君子。


故大有不藉人力。


而唯以人順天功。


書曰。


天功人其代之。


此之謂也。


天所生者生之。


殺者殺之。


予者予之。


奪者奪之。


即代天也。


即大有之人道也。


宏教附注此節含義至深微。


昔人註釋。


均未能透發其蘊。


不知大有乃世治最高之則。


大同之道。


其所述多關治道。


而文王又不便直說。


委曲立辭。


實為儒家明治要義。


所謂人治本乎天治。


堯舜性之也。


皆在此卦所演述。


以五陽尊一陰。


陽化同陰。


乃性命之間。


有無之際。


上通玄微。


下覆萬物。


以大平等。


大公道。


樹立人生準則。


而解決一切糾紛。


以安治天下。


保全人類。


其取象至妙。


三代以下無知之者。


故夫子特為闡發之。


初九。


無交害。


匪咎。


艱則無咎。


宣聖講義此大有初九爻辭。


明初爻之用。


及其吉凶也。


大有初九。


乃乾之初爻。


而其上卦為離。


初爻之地。


居潛龍之位。


為勿用之時。


上應離之九四。


離本附麗之義。


而其名為離。


皆取交互之用。


初九既主勿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0:1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88


是不可交也。


故曰無交。


乾以剛往。


離以柔來。


既成相交。


則宜以誠相接。


今爻以無交為用。


是所值有害也。


害而曰交。


言妄交也。


不宜交而交之。


其害必至。


故無交者免害。


而交者遂害矣。


匪咎者。


無交害。


自非咎也。


交而被害。


其咎奚辭。


然咎在自己。


果處之艱貞。


不圖進取。


則無咎矣。


故曰艱則無咎。


又按卦爻之情言。


剛喜交柔。


下喜交上。


內喜交外。


大有初爻。


居喜交之地。


自易涉輕交之嫌。


是其有咎在意中。


唯能回省乾之潛龍勿用之訓。


重察乾惕之義。


而防九四之躍淵。


以艱貞自持。


以交害為戒。


則免于咎。


蓋大有本欲交。


而初九又受離之內附。


最易成阿比之咎。


阿則為姦。


比則為匪。


皆忘身徇欲之害也。


君子所必慎焉。


故艱貞自勵。


乃免咎之道。


或曰無交害匪為一句。


以害于身之匪也。


即比附之小人。


離急于求容。


而自外來比。


初九在內應之。


則成引匪自附之象。


爻辭戒之。


故曰無交害匪。


以有咎也。


或曰害古通曷。


義即何也。


言無交何非咎戾。


果交而未審。


則咎戾不能幸免。


故無交二字。


乃聖人垂戒之辭。


此二解義均通。


大抵以初九居勿用之地。


有潛退之思。


履剛險之途。


唯艱貞之尚也。


故無交者。


明其自潔不比于物也。


害匪咎者。


明其易于咎戾也。


艱則無咎。


語意最顯。


艱言自知艱難。


不輕率妄動。


而守貞弗失也。


大有卦原與比對。


交害匪三字。


皆取比與師義。


比之匪人以輕交也。


大有以物之盈。


易動于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1: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89


或因外誘而失其內貞。


或因勢迫而違其守節。


皆咎戾自召也。


故以艱免咎。


乃君子處物之要道。


又按九四爻辭匪其彭匪字。


正與此匪字對。


亦含有盜匪之義。


蓋慢藏誨盜。


玩物喪志。


徇財失節。


好貨亡身。


乃情欲之害。


凡人所易犯者。


大有以物豐而用足。


恆易引起爭奪之謀。


材良而穫多。


恆至淪于敗覆之禍。


故初九無交害匪四字。


實寓警惕之訓誡也。


害指物言。


匪指人言。


皆禍也。


皆以有而生之禍也。


匹夫懷璧。


貪夫殉財。


罪及其身。


咎將誰任。


故大有不難致。


而處大有之難也。


知其難。


則免焉。


夫害之于我。


以物聚也。


匪之加我。


以欲役也。


而咎戾似非在我。


卻由我可免也。


故仁人不專富。


智士不貪多。


今初九以乾交離之未可也。


正如人之于其財物。


尚未接觸。


雖將來集。


而不宜直取之。


雖欲附從。


而必須慎擇焉。


此艱之謂也。


若以時之未至。


而進求之。


位之非宜。


而過謀之。


是貪也欲也。


害匪相偕。


不期至而至。


不亦危乎。


是無交害。


明其交則有害也。


交猶受也納也。


財物害匪。


皆自外來故也。


初九內之至也。


外來者無受納之。


則咎亦無矣。


象曰。


大有初九。


無交害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害字已括一切禍亂咎戾言。


無交接其害。


乃初九中正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2:0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0


然常人恆易犯之。


貪其利而忽其害。


徇其欲而忘其咎。


是以易辭特垂戒焉。


首句明揭大有者。


正見害之所由至也。


若非大有。


害亦不生。


而處之者。


則貴在無交。


即艱也。


艱猶乾惕之義。


以艱得之乃無害。


如農工辛勤所得。


自無禍殃。


不勞而獲。


非有而取。


皆違艱之義。


即不免于咎矣。


辭以示教。


因爻象而垂戒。


乃聖人之深心。


亦君子之正道也。


大凡大有卦。


本物之富有。


為用之豐盈。


乃人生最亨樂之時。


而禍害亦滋伏焉。


故各爻多曰咎害。


言無咎者正有咎也。


以富易驕。


以貨易淫。


以物引欲。


以亨樂忘性。


即不為盜匪覬覦。


亦足以毀道敗德。


故君子于此必慎之又慎也。


公之則安治。


私之則害。


遠之則亨樂。


近之則咎也。


此以後各爻之義大略也。


讀者宜細味之。


宗主附注大有初九爻辭。


無交害句。


昔人釋之。


謂初九爻位在下。


不得與上交。


遂受無交之害。


以卦爻象言。


此未當也。


蓋卦名大有。


而上為離。


離本附麗之義。


其意最親近。


初九主升。


九四相應。


正易相協。


非無交也。


而大有以物之豐富。


為眾所樂從。


亦非難于交友者。


釋象曰大有初九。


無交害也。


特揭出大有卦名。


即為使人知富有之交易濫。


而禍患之來無窮也。


苟以無交為害。


則下文不當曰艱則無咎。


艱者指交之難。


謂宜慎交而守艱貞。


勿悅人逢迎。


而濫與附和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3: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1


財之所聚。


人亦趨之。


利之所在。


眾必慕焉。


大有初九。


居富以行于世。


因財以接于外。


恆易為小人覬覦。


而多方趨奉。


巧言令色。


引誘為非。


設一未慎。


身陷為匪。


先受其害。


故聖人因象示警。


立辭明教。


使人知濫交之害。


不如無交。


逐物之禍。


不如棄物。


不以有而忘艱苦。


不以富而失貞潔。


則雖居大有之地。


行豐裕之時。


仍保其本來。


悠悠自得。


人無妒其富。


匪弗生其心。


則禍害不侵。


咎斯免矣。


此無交害句。


實指不交其為吾害者。


如盜匪小人之類也。


且害字包舉一切為害者言。


或人或物。


或友或仇。


或損其身家。


或毀其名節。


凡足以為害者。


皆是也。


皆宜遠之避之。


毋與交近耳。


誠以物欲易召其害。


財富易傷其德。


而人情忽焉。


恆自履于險而不悟。


故申之曰艱則無咎。


蓋處初九之際。


本可特立獨行之時。


善于附麗之離。


尚遠而未即近。


果能素位而行。


自免流污之合。


曰無交。


明其本無可交也。


非僅毋交而已。


夫子分句釋之。


最符爻辭原義。


讀者當細審之。


九二。


大車以載。


有攸往。


無咎。


宣聖講義此大有九二爻辭。


言本爻之用。


與其吉凶也。


九二居內卦之中。


值富有之時。


本乾之周覆。


得離之推進。


故有車載之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3:5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2


乾主生物而利天下。


既有其載。


自有所往。


因物以利人。


因利以成用。


利用既時。


攸往咸宜。


故無咎也。


夫九二居正位。


主內藏。


猶人掌倉庫之主。


司出納之官。


財物既孟。


利用孔亟。


則所納者出之。


積者散之。


物之利。


為人之用。


我之有。


濟人之無。


此全依乾德周流。


動變不居。


天道普覆。


生生不已之義。


而克成大有之用者也。


物之為物。


厚人之生。


濟人之急。


成人之用。


廣人之德。


天所畀也。


財貨之于天下也。


不私于一人。


功用之及于眾也。


不止于一時。


居中御外。


揮之役之。


使無留滯。


轉之運之。


使得平均。


天道之所宜。


人道之所仰也。


故有物必有財。


有財必有用。


主政者物之司命。


地無棄貨。


田無棄材。


倉無棄糧。


庫無棄幣。


凡為人所需者。


即人之利也。


人之不足。


我則補之。


人之有餘。


我則取之。


調其虛盈。


劑其通滯。


一歸于均。


而天下無貧。


此大有之政也。


而九二司其守。


掌其職。


故大車以載。


運輸之事也。


有攸往。


調劑之事也。


皆在位之責也。


無咎二字。


亦如初九。


以能聚能散。


善出善納。


乃免咎耳。


天之豐物。


不獨富也。


物之成用。


不獨利也。


利之厚生。


不獨享也。


人皆有生。


皆有所需。


皆待于物。


則物之所集者。


眾情之所慕。


財之所歸者。


眾望之所依。


富之所在者。


眾志之所懷。


為恩為怨。


為友為仇。


皆此介之。


故君子主物而不私。


盡利而不擅。


致富而不專。


理財而不侈。


成用而不費。


為恐其負咎也。


私則害至。


擅則姤生。


專則惡歸。


侈則行毀。


費則信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4:27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3


皆咎之所由集也。


故君子戒之。


以天下之物。


利天下之人。


成天下之用。


然後咎戾免。


而功業大。


信譽成。


而道德過人矣。


此大有之大義。


九二爻辭之微旨也。


象曰。


大車以載。


積中不敗也。


宣聖講義此申明爻辭之義也。


積同集。


聚也。


物集中而富有也。


藏于府庫者。


謂之積也。


言收獲之物藏于中也。


然藏者將以用也。


積者。


將以散也。


大車以載。


明其來去之道。


而能用能散也。


故曰不敗。


久藏必腐。


久積必潰。


是敗也。


大有之富。


在能不敗。


是積之不厭多。


藏之不厭深也。


蓋始終成物之用。


供民之需。


而不自私也。


物之藏于家者曰私。


藏于國者曰富。


藏于地者曰棄。


藏于民者曰利。


視其所藏耳。


聖人不諱居積。


而惡私藏。


不彊取與。


而求平均。


雖大車以載。


民無姤其富也。


利及于眾。


雖取之至精。


不為貪。


用及于公。


雖積之至盈不為賄。


故富以天下。


財成一切。


此小畜之所以貴有蓄也。


天之生物。


無論巨細。


皆有其用。


能遂其用者。


聖人之治也。


若貪多而不公于民。


賄入而不推于眾。


是雖藏之至密。


猶無異棄于地。


積之至盈。


猶無異貧無所有。


徒喪物之用。


而悖天地生物之心。


是敗之也。


物敗由人。


用得其宜。


為物之功用。


失其宜。


為物之敗。


故物以用為利。


失物之用。


反利為害。


此九二爻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5:0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4


規規于積中不敗一語。


見利之成敗在人也。


而大有之義。


亦視此為辨。


獨富如桀紂。


雖積財如山。


積物成阜。


非有也。


終不免棄擲。


是徒敗之也。


故大有必人人皆有。


必凡物皆得盡其用。


此大同之旨也。


貨不藏于己。


力不藏于身。


物盡其利。


民得其生。


此誠大有之世。


唯堯舜之治至焉。


故大有必本于天下為公。


苟有一私。


是非大有。


苟有一夫之貧。


是非富也。


苟有一物之敗。


是非積也。


此聖人均財之大則也。


大抵古人制度。


以公產均財為極則。


而不以貧富姤爭為法。


必使天下無貧民。


不欲天下有富者。


必使物力皆得其用。


不使田有曠土。


人有閒夫。


故井田之制。


以田分授于民。


而稅收之制。


取民不過十一。


君不私貨。


庫不私財。


民無獨利。


物無廢用。


天下乃長治久安。


觀大有爻辭之義。


當可得其成治之要道矣。


九三。


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弗克。


宣聖講義此大有九三爻辭。


指九三爻之用。


明其利害也。


大有九三處下卦之末。


為中爻之始。


緊接上卦。


介乾離之際。


乃內外之樞。


中為人爻。


合九四為用。


亦居內外之間。


象交際之事。


在下卦。


乾為先天主位。


上卦離為後天主位。


而皆迭為賓主。


先天離當旁位。


後天乾居隅坐。


是分列主從。


而合先後天言之。


又同居尊位。


則在卦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5:2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5


有比于天子之于群公。


天王之與侯國。


雖有君臣之分。


卻如賓主之交。


九三以人事為本。


故比之宴享重典。


公言其來賓之象。


享言其賜宴之情。


而取喻于賞有勳勞。


嘉其成績。


非平日宴會可比。


古制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


為告成也。


必其境內安和。


田土豐穰。


物產饒益。


人民樂育。


上孚天時之令。


下徵草木之祥。


民生無虞。


國用不匱。


于是信無怠其職。


無廢其事。


可以告成于天王。


而以慰其心焉。


故按時入朝。


為受命後最重之典。


天子乃因而勞之。


為人民答其勤勉之意。


並召百官而告之。


以為他國勸。


以宴享之禮。


非為酬酢也。


實考成之舉。


果不及者。


享不與焉。


其有過失者。


責之罰之。


是凡受享者。


必其國之治。


民之安。


而時和年豐。


物用有餘。


百官供命。


不違于王制者也。


故天子享之。


享其大有也。


小人弗克者。


小人自私其國土。


自利其物產。


不恤人民。


不和于內外。


上悖天時。


而荒歉自至。


下拂民志。


而叛貳時聞。


則天子怒之。


必獲誅譴。


尚安得享。


曰弗克。


言不得受享也。


此不以一人之富有為貴。


而重在能利民也。


故名之曰公。


公。


爵也。


以其能公其國。


公其物。


公其利與用也。


唯公乃能稱公。


乃得錫享。


唯君子乃公。


唯公乃大乃有。


乃孚大有之義。


皆小人所弗能也。


故九三爻辭。


舉享于天子之典。


明大有中正之義。


以見大有必基于政治。


必由于君子能治其國者。


必得享于天子。


為天下所同贊美者也。


雖富有勝人。


而民物不康。


非大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1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6: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6


雖祿位過人。


而政教不逮。


不足以致大有。


故享不妄與。


朝必有告。


職不妄授。


賞必有功。


此古時王者之制也。


古亨享二字一也。


而享亦含亨義。


以亨為物之成。


享為物之用。


亨為功之通。


享為功之果。


在乾坤元亨之德。


亨以合禮為嘉會。


即指宴享。


蓋古人宴享。


必有所慶。


或因功之成。


或因物之獲。


或因勞之至。


或因貨之積。


故積德積功。


與積物同。


物之成熟。


與事功之成果同。


其取義皆在亨也。


唯亨能通利一切。


乾坤之大。


在能通利天下萬物。


故稱為亨。


王者因物之亨。


而及人之功。


因民之亨。


而及上之功。


故有賞功之享也。


舊有仍釋為亨者。


究未明享之與亨。


一字二義。


假借者也。


或有謂公非指人。


乃指大眾。


意義亦通。


公即大眾所服之人。


以得大眾擁戴。


故曰公。


公用用字亦包二義。


以公因功而得享。


一也。


公眾所用之物。


以備天子之享。


一也。


蓋公之得享。


在平日。


因物之成。


而敘其功。


是享由功來。


即物之利用也。


在宴會。


因物之備。


而著其禮。


是享由禮出。


亦物之利用也。


皆不外乎物。


不離乎用。


故曰公用。


明大有之重在用也。


重在善用也。


唯至公者。


為最善用物。


雖多不為糜費。


雖少不為棄置。


以其本于道。


孚于理。


宜于事。


洽于情。


得物之真用。


而克全其利也。


故小人弗克。


不獨為不能得享。


且以其不能成物之用。


全物之利。


是害物也。


害物者大有之害。


與初爻意義相應。


初爻以無交害。


為大有之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5:57:1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7-經文講義-大有卦-釋爻辭-97


因物之不得其用。


為物之害。


成人之害。


此爻以小人不得成物之用。


為人之害。


及物之害。


正相對。


象曰。


公用亨于天子。


小人害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以見小人之害。


不但為人之禍。


而物亦被其災。


小人以貪為能。


以欲為功。


以多藏為富。


以濫費為利。


是其害于人民者已明。


而由物之廢與費。


更為其利用之害。


亦可見矣。


其終也。


因罪受譴。


因貨賈禍。


則又自受其害矣。


故釋文申明其義。


意謂唯君子乃免害耳。


此爻尚有最要一義。


在文字外。


向無人解及之。


茲述其大略如下。


夫天之生物為人用。


乃以獎有德。


勸有功也。


勤者得之。


善者享之。


仁義者利之用之。


非可以私干也。


故名曰天祿。


凡衣食日用一切之供給。


無一非祿。


無一非生前所定。


不得多或少也。


故凡用物者。


必惜物。


有之必成其用。


無之必安其分。


王者制爵祿。


仿于此義。


非德不予。


非功不錫。


此本天道栽培傾覆之例。


不得任意增減之也。


九三爻引天子宴享之制。


明人與物至中至正之道。


人之于物。


物之于人。


恰有相宜。


不過乎中。


不失其節。


乃為大有之真象。


亦即大同之大則也。


故貧富不相懸殊。


出納不相乖舛。


生息相及。


利用相衡。


一如天之命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 03:13 , Processed in 0.10155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