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4:5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其中,滋脾陰方+化療組NK細胞活性和白細胞介素2活性均高於益氣方+化療組和溫脾陽方+化療組,統計分析顯示P<001。 </STRONG></P>
<P><BR><STRONG>益脾氣+化療組與溫脾陽方+化療組比,僅NK細胞活性增高,統計分析顯示P<005。 </STRONG></P>
<P><BR><STRONG>說明從提高機體的免疫機能角度而言,滋脾陰方+化療>益脾氣方+化療>溫脾陽方+化療。 </STRONG></P>
<P><BR><STRONG>4對活性氧代謝及相關抗氧化酶的影響:脾氣虛證、脾陽虛證和脾陰虛證荷瘤模型各組中的治療組(包括化療配合中藥組、單純化療組及單純中藥組)三種抗氧化酶(Se-GSH-Px、CuZn-SOD、CAT)的活性均高於對照組,並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 </STRONG></P>
<P><BR><STRONG>其中,CAT活性化療配合中藥組均顯著高於單純化療組。 </STRONG></P>
<P><BR><STRONG>Se-GSH-Px活性:化療配合中藥組與單純化療組比,除脾陽虛證荷瘤模型有顯著性差異外(P<001或005),其他兩組無統計學意義。 </STRONG></P>
<P><BR><STRONG>CuZn-SOD活性:化療配合中藥組與單純化療組比,除脾陰虛證荷瘤模型組有顯著性差異外(P<005),其他兩組無統計學意義。 </STRONG></P>
<P><BR><STRONG>脾氣虛證、脾陽虛證和脾陰虛證模型各對照組與其相應的治療各組(即化療配合中藥組、單純化療組、單純中藥組)相比MDA與CD值均明顯升高,差異非常顯著(P<001); </STRONG></P>
<P><BR><STRONG>在各治療組的比較中,單純化療與化療加中藥組、單純中藥組比,MDA與CD的值也明顯升高,差異異常顯著(P<001)。 </STRONG></P>
<P><BR><STRONG>此結果即可說明,經化療可加重機體的脂質過氧化損傷程度,而健脾扶正中藥可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傷的程度。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7:14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5腫瘤細胞電鏡超微結構觀察:對脾陰虛證荷瘤鼠化療配合中藥組治療,其腫瘤細胞游離緣微絨毛明顯小,甚至消失; </STRONG></P>
<P><BR><STRONG>細胞質內腺體豐富,粗面內質網擴張可見新生型高爾基復合體(Golgicomples)及大量的核糖體,可見次級溶酶體(Lysosome),明顯優於對照組、單純中藥組和單純化療組。 </STRONG></P>
<P><BR><STRONG>在中醫藥對腫瘤化療減毒增效作用的研究上,從辨證論治的基本思想出發,確立正確的治療原則是取得滿意療效的前提。 </STRONG></P>
<P><BR><STRONG>目前國內的研究中,所採用的治療原則及相應治療方法不盡一致,是著眼扶正還是著眼祛邪或扶正輔以祛邪、祛邪輔以扶正; </STRONG></P>
<P><BR><STRONG>是應側重於調理脾胃,還是應側重於滋補肝腎,或側重於補脾益腎? </STRONG></P>
<P><BR><STRONG>應從對惡性腫瘤化療病人的病機分析上入手。 </STRONG></P>
<P><BR><STRONG>一般認為,人體正氣虛弱是腫瘤發生的根本原因,所謂「正氣虛則成岩」(《外證醫案》)。 </STRONG></P>
<P><BR><STRONG>而人體患惡性腫瘤並同時接受化療後,其病機是復雜的。 </STRONG></P>
<P><BR><STRONG>它包含著癌之邪氣對人體正氣的損傷,以及作為「驅邪」的化療藥物所造成的正邪共伐的錯綜病機變化。 </STRONG></P>
<P><BR><STRONG>從正邪關係而論:可見,在配合中藥治療惡性腫瘤的問題上,中醫藥療法的根本法則是扶正固本。 </STRONG></P>
<P><BR><STRONG>化療屬於中醫學的祛邪範圍,而且其祛邪作用還強於任何中藥,同時會嚴重損傷人體的正氣。 </STRONG></P>
<P><BR><STRONG>如復以祛邪中藥,往往加重化療作用對人體正氣的損害。 </STRONG></P>
<P><BR><STRONG>因此,以化療藥祛邪,用中醫中藥扶正,可謂具有我國特色的腫瘤治療的可行之路,而健脾扶正乃是中醫藥對惡性腫瘤化療增效減毒作用的根本治療法則。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7:23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研究結果表明,健脾扶正法(包括益脾氣、溫脾陽、滋脾陰)及其相應方藥配合化療,對腫瘤化療具有明顯的增效和減毒效應。 </STRONG></P>
<P><BR><STRONG>其中以滋補脾陰法及其方藥為優。 </STRONG></P>
<P><BR><STRONG>健脾扶正法對惡性腫瘤化療增效減毒作用機制可能是:第一,在腫瘤化療藥物抗癌中,健脾扶正方藥可視為「溶酶體活化劑」,促進腫瘤細胞內溶酶體(Lysosome)酶的釋放,加速癌細胞的溶解、崩潰,同時可使白細胞介素-2(IL-2)及過氧化氫酶(CAT)的活力升高,增強NK細胞活性,殺傷腫瘤細胞,從而起到增效作用; </STRONG></P>
<P><BR><STRONG>第二,扶正健脾方藥可調節腫瘤化療機體內抗氧化系統,提高體內潛在的抗氧化能力(以抗氧化能力參數Se-GSH-Px/MDA為代表),清除過剩的活性氧自由基,保護機體正常細胞免遭損害,從而起到減毒作用。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7:31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二)滋補脾陰法對Lewis肺癌脾虛證荷瘤小鼠化療增效減毒作用的實驗研究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STRONG></P>
<P><BR><STRONG>近20年來,全世界範圍肺癌的發病率、死亡率成倍增長。 </STRONG></P>
<P><BR><STRONG>我國肺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上升也很快,1992年城市中肺癌的死亡率已居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占2442%)。 </STRONG></P>
<P><BR><STRONG>因此,努力加快肺癌防治工作的步伐,將是目前乃至今後的主要任務之一。 </STRONG></P>
<P><BR><STRONG>但是,由於肺癌早期診斷比較困難,約80%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屆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時機,只能採取化療和放療等手段,而手術治療後也往往需要進行化療、放療的配合。 </STRONG></P>
<P><BR><STRONG>然而,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傷正常細胞,從而引起較為嚴重的毒副反應,直接影響患者機體功能狀態和生存品質,故常常被迫中止治療。 </STRONG></P>
<P><BR><STRONG>因此,本項研究以中醫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思想為指導,運用中醫藥配合化療進行增效減毒作用的研究。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7:39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實驗研究從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多學科入手,選用了與腫瘤以及機體機能狀態密切相關的若干指標進行觀察。 </STRONG></P>
<P><BR><STRONG>如對天然殺傷(NK)細胞與白細胞介素-2(IL-2); </STRONG></P>
<P><BR><STRONG>硒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eGSH-Px)、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過氧化氫酶(CAT)、共軛雙烯(CD)、丙二醛(MDA); </STRONG></P>
<P><BR><STRONG>骨髓造血機能(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和外周血象變化; </STRONG></P>
<P><BR><STRONG>腫瘤抑制率及腫瘤細胞超微結構等多項指標。 </STRONG></P>
<P><BR><STRONG>研究結果表明,滋補脾陰方藥能明顯增強Lewis肺癌脾氣陰兩虛證荷瘤小鼠化療的抑瘤作用,拮抗化療藥物對小鼠骨髓造血系統的抑制,維護外周血象的正常與穩定。 </STRONG></P>
<P><BR><STRONG>該方藥能改善免疫機能,拮抗化療藥物對免疫器官———胸腺的抑製作用,提高與抗腫瘤有直接關係的NK細胞、IL-2的活性。 </STRONG></P>
<P><BR><STRONG>此外,滋補脾陰方藥亦能通過調節Lewis肺癌脾氣陰兩虛證荷瘤小鼠化療後機體的超氧化作用與相關抗氧化酶的水準,保護機體正常組織細胞不受過氧化的損傷。 </STRONG></P>
<P><BR><STRONG>提示滋補脾陰法及方藥對Lewis肺癌脾氣陰兩虛證荷瘤小鼠化療具有較明顯的增效減毒作用。 </STRONG></P>
<P><BR><STRONG>滋補脾陰方藥對Lewis肺癌小鼠化療的增效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以下兩個途徑進行的。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7:47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①提高小鼠機體免疫NK細胞的活性,促進淋巴細胞分泌IL-2因數及IL-2活性的提高,促進NK細胞對腫瘤細胞的直接作用。 </STRONG></P>
<P><BR><STRONG>②直接破壞腫瘤的細胞代謝,致使胞質變性。 </STRONG></P>
<P><BR><STRONG>滋補脾陰方藥對Lewis肺癌小鼠化療的減毒作用可能在於阻斷機體脂質過氧化反應,活化機體抗氧化酶系統,提高機體的抗氧化能力,清除過剩活性氧自由基,保護機體正常組織細胞,增強機體組織細胞對化療藥物的耐受力; </STRONG></P>
<P><BR><STRONG>保護和促進骨髓造血系統的機能,提高外周血象水準等。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7:5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三)滋補脾陰法對Lewis肺癌脾虛證荷瘤小鼠放療增效減毒的實驗研究本項研究根據中醫理論,以中醫辨證論治思想為指導,「病證相參」的原則,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模擬臨床病因病機,建立了「病證結合」的Lewis肺癌脾氣陰兩虛證荷瘤小鼠動物模型,採用60Cor-射線照射,並進一步通過滋補脾陰法及其方藥對肺癌放療增效減毒作用及機制的實驗研究。 </STRONG></P>
<P><BR><STRONG>本研究觀察了滋補脾陰法對Lewis肺癌氣陰兩虛證荷瘤受照小鼠抑瘤率、血液系統(包括骨髓造血功能及外周血象)和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NK細胞、IL-2及抗體產生能力)以及脂質過氧化物及相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並通過透射電鏡,觀察了荷瘤受照小鼠腫瘤組織形態學改變,從而反映出滋補脾陰法對Lewis肺癌脾氣陰兩虛證荷瘤受照小鼠腫瘤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 </STRONG></P>
<P><BR><STRONG>旨在探討滋補脾陰法對肺癌放療增效減毒機制,為提高肺癌放療的敏感性,減輕射線對機體的損傷,最大限度地發揮放射對肺癌的治療作用提供有效的方藥。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8:0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本研究以NK細胞及IL-2活性、抗體產生能力、硒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Se-GSH-Px)、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過氧化氫酶(CAT)、共軛雙烯(CD)、丙二醛(MDA)及Lewis肺癌細胞超微結構等為指標,從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及細胞生物學角度進行了探討。 </STRONG></P>
<P><BR><STRONG>研究結果表明,滋補脾陰法能顯著增強Lewis肺癌脾氣陰兩虛證荷瘤受照小鼠的抑瘤作用,抑制放療對造血功能的毒性作用,保護外周血象並能拮抗放療對免疫器官的損傷作用,改善和促進荷瘤受照小鼠的免疫機能,增強NK細胞及IL-2活性,提高抗體產生能力,對肺癌放療具有較強的增效減毒作用。 </STRONG></P>
<P><BR><STRONG>根據實驗結果,其作用機制可能是:1滋補脾陰法可能是通過調節機體免疫機制以增強NK細胞活性而殺傷腫瘤細胞。 </STRONG></P>
<P><BR><STRONG>同時,某些中藥有效成分可能直接作用於生物膜或線粒體等細胞器並活化溶酶體,以加速癌細胞的溶解、崩潰而發揮增效作用。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8:13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2滋補脾陰法可能是通過改善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調節放療後機體內部抗氧化系統,提高抗氧化能力,清除過剩的氧自由基,降低脂質過氧化反應,以保護正常組織細胞免受損害而發揮減毒作用。 </STRONG></P>
<P><BR><STRONG>本項研究仍在繼續深入進行。 </STRONG></P>
<P><BR><STRONG>研究利用中、西醫綜合造模因素所建立的病證結合動物模型,既符合中醫學證候的基本特點,又能體現出惡性腫瘤的病理特徵。 </STRONG></P>
<P><BR><STRONG>從肉瘤s-180到Lewis肺癌脾虛荷瘤小鼠放、化療所表現出的基本病理,以脾虛特別是脾氣陰兩虛為主,對腫瘤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有了明確認識,從而為補益脾胃法對腫瘤增效減毒作用及其機制提供了客觀依據,體現了「病、證、藥」線性研究模式,不僅發揚了「脾為後天之本」,「治脾可安五臟」的傳統中醫理論,而且也為更好的發揮中醫藥防治腫瘤的優勢奠定了基礎。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8:2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臨證特色</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一、中醫辨證的基本規律(一)辨證的基本規律1臨床資料翔實可靠:辨證過程是一個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過程。 </STRONG></P>
<P><BR><STRONG>全面的、確切的臨床資料,是全面分析病情,取得正確辨證和診斷的客觀依據。 </STRONG></P>
<P><BR><STRONG>臨床資料包括宏觀資料和微觀資料兩部分。 </STRONG></P>
<P><BR><STRONG>宏觀資料:宏觀資料是根據望、聞、問、切等傳統的四診手段或借助於現代技術裝備所獲得的臨床資料,諸如症狀、體徵、舌苔、脈象及病史等。 </STRONG></P>
<P><BR><STRONG>中醫學的整體觀是全面分析病情,指導臨床辨證的重要思想方法,其在辨證上的應用,實際上就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 </STRONG></P>
<P><BR><STRONG>因人制宜,就是要求在辨證時,不能孤立地只看到疾病的變化,還必須重視病人的整體和不同病人的特點,如病人的體質、年齡、性別、職業、工作條件等。 </STRONG></P>
<P><BR><STRONG>因時、因地制宜就是說辨證不僅注意個體差異,還要看到自然環境對人體疾病的影響。 </STRONG></P>
<P><BR><STRONG>因此,必須從整體觀念出發,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管道,去獲得關於病人病情的儘量全面的第一手材料,作為分析判斷的完整可靠的依據。 </STRONG></P>
<P><BR><STRONG>材料越豐富、越可靠,診斷的準確性越高。 </STRONG></P>
<P><BR><STRONG>根據宏觀資料進行辨證,我們稱之為宏觀辨證。 </STRONG></P>
<P><BR><STRONG>宏觀辨證是通過分析病人外表的徵象,探察病變內在的本質,即所謂「司外揣內」。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8:3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微觀資料:中醫辨證的任務主要不是把握人體的器質性病變,而是要瞭解患病機體在功能上的異常反應,並根據功能上的變化來把握疾病的本質。 </STRONG></P>
<P><BR><STRONG>其思維方法僅僅是辯證思維方法,因為「司外揣內」,是「直觀的和從事物的外部聯繫解釋事物之間的辯證關係」的一種思維方法,這正是朴素辯證思想的顯著標誌,也是辨證論治的局限性之一。 </STRONG></P>
<P><BR><STRONG>在無外可司的患者中,因無證可辨,辨證論治的運用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STRONG></P>
<P><BR><STRONG>在「無證可辨」的亞臨床階段,如水腫病人,如果水腫消失了,過去就認為病已痊癒,勿須治療。 </STRONG></P>
<P><BR><STRONG>實際上水腫消失並不意味著腎臟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STRONG></P>
<P><BR><STRONG>腎臟功能沒有完全恢復,雖無水腫存在,仍然屬於病態,應繼續治療。 </STRONG></P>
<P><BR><STRONG>現代運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以至量子生物化學的研究,在更深層次上探索生命活動的奧秘,探索某些疾病發展過程中尚未形之於外的隱性證候的微觀變化,為尋找構成證的宏觀改變的微觀指標創造了有利條件。 </STRONG></P>
<P><BR><STRONG>在證的本質的研究中,已初步建立了一些辨證的微觀指標,如內分泌測定、血液流變學測定等等。 </STRONG></P>
<P><BR><STRONG>這些與某些證候相關的實驗資料,就是所謂辨證的微觀材料。 </STRONG></P>
<P><BR><STRONG>在臨床上試用這些微觀指標來認識和辨別證候,便稱之為微觀辨證。 </STRONG></P>
<P><BR><STRONG>所謂微觀辨證是在細胞、分子、量子更深入的層次上,微觀地認識機體結構、代謝和功能的特點,更完整、更準確、更本質的闡明證的物質基礎,從而為辨證微觀化奠定基礎。 </STRONG></P>
<P><BR><STRONG>隨著中醫現代化研究的進展,辨證的微觀資料也會越來越豐富,越有規律性。 </STRONG></P>
<P><BR><STRONG>當然,微觀辨證並不能取代宏觀辨證,而是彌補宏觀辨證用肉眼來觀察事物之不足,因此,也屬於宏觀辨證的範疇。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8:41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2分清主次去偽存真分清主次:疾病在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中所表現出來的復雜的症狀有的是主症,有的是次症。 </STRONG></P>
<P><BR><STRONG>辨證時,主症和次症不能相提並論,處於同等地位。 </STRONG></P>
<P><BR><STRONG>辨明主症是辨證中的技術關鍵。 </STRONG></P>
<P><BR><STRONG>什麼是主症呢? </STRONG></P>
<P><BR><STRONG>主症是規定或影響其他症狀存在和發展的症狀。 </STRONG></P>
<P><BR><STRONG>隨著主症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主症的轉變而轉變的症狀,都屬於次要症狀。 </STRONG></P>
<P><BR><STRONG>如肝氣鬱結的臨床表現中,脅肋脹痛,精神抑鬱或性情急燥易怒便是它的主症,余者即為次症。 </STRONG></P>
<P><BR><STRONG>在復雜的症狀中怎樣確定何者為主、何者居次呢? </STRONG></P>
<P><BR><STRONG>主症決定其他次症的存在和發展,這是辨證時分清主次的惟一標準。 </STRONG></P>
<P><BR><STRONG>具體來說,就是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對發病的前因後果,病情的輕重緩急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抓住與疾病本質有密切聯繫的主要症狀。 </STRONG></P>
<P><BR><STRONG>因此,主症是確定證候診斷的主要依據。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8:5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去偽存真:疾病的現象和本質是相互對立、相互區別的,又是辯證統一的。 </STRONG></P>
<P><BR><STRONG>疾病的現象是疾病的表面特徵,是疾病本質的外部表現,而疾病的本質則是構成疾病的各必要要素的內在聯繫。 </STRONG></P>
<P><BR><STRONG>一般來說,疾病的現象和本質是一致的。 </STRONG></P>
<P><BR><STRONG>但是,有時候疾病恰恰表現出來一些與疾病本質相反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假像」,如陰寒之證,有時可現「身反不惡寒」、「顴紅如妝」等。 </STRONG></P>
<P><BR><STRONG>本質為寒,而現象為熱,故身反不惡寒、顴紅如妝是假像。 </STRONG></P>
<P><BR><STRONG>在辨證過程中,以寒熱虛實的真假最為常見,即「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真虛假實」、「真實假虛」等。 </STRONG></P>
<P><BR><STRONG>辨別疾病現象與疾病本質真偽的基本方法是:其一,反映疾病假像的症狀常常是個別的、多變的、易逝的。 </STRONG></P>
<P><BR><STRONG>反映疾病本質的症狀則是全面的,相對穩定的。 </STRONG></P>
<P><BR><STRONG>如真寒假熱證中手足厥逆,畏寒神疲,下利清穀,舌淡苔白,脈微欲絕等是反映疾病本質———陰寒內盛,這些症狀的出現是必然的,是相對穩定的。 </STRONG></P>
<P><BR><STRONG>反之,反映假熱的症狀,如身反不惡寒、顴紅如妝等,都不是寒證必然要出現的症狀。 </STRONG></P>
<P><BR><STRONG>它們表現出或身反不惡寒,或顴紅如妝的多變性,其存在又有轉瞬即逝的特徵。 </STRONG></P>
<P><BR><STRONG>其二,有時反映假像的症狀較多,而反映疾病本質的症狀只有一二,但卻是診斷的依據。 </STRONG></P>
<P><BR><STRONG>因此,要抓住關鍵性的症狀,不為假像所迷惑。 </STRONG></P>
<P><BR><STRONG>如喻嘉言治療徐園珍一案,患者表現為身熱目赤,異常大躁,門牖洞啟,身臥地上,輾轉不快,要求入井,索水,脈亦洪大,表面看來一派熱象。 </STRONG></P>
<P><BR><STRONG>但喻氏抓住索水到手又置而不飲,脈象洪大而重按無力這二點便正確判斷為真寒假熱證。 </STRONG></P>
<P><BR><STRONG>一般地說,舌象和脈象是辨別真假的重要指徵。 </STRONG></P>
<P><BR><STRONG>其三,應全面分析各種因素,包括體質、年齡、病史、病程、飲食、情志、服藥史等,從中尋找線索,進行詳細地比較,切忌片面性和表面性。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8:58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總之,為了認識疾病的本質,我們必須深入實踐,調查研究,全面佔有豐富的臨床資料,從研究大量的現象和現象各方面的關係著手。 </STRONG></P>
<P><BR><STRONG>只有經過盡可能全面觀察,並對大量現象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透過現象抓住疾病的本質。 </STRONG></P>
<P><BR><STRONG>必須指出,現象能為我們的感官所感知,而本質只能靠抽象思維才能把握。 </STRONG></P>
<P><BR><STRONG>就是說,必須對疾病的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才能去偽存真,揭示出疾病的本質。 </STRONG></P>
<P><BR><STRONG>隨著現代科學向中醫學的不斷滲透,我們應當借助現代科學手段,補充直接感官之不足,更加深刻地理解現象,區分真假,把握本質。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9:08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欲辨別真假,除了應十分重視本質和現象範疇中的真象和假像問題外,還必須注意疾病發展過程中的矛盾轉化和品質互變的問題。 </STRONG></P>
<P><BR><STRONG>在臨床實踐中,常可見到陽病轉陰,陰病轉陽的情況,在這個轉折過程中,特別是在陰陽勝復階段裡,症狀復雜,陰陽症狀錯雜並見,此時辨別陰陽較為困難。 </STRONG></P>
<P><BR><STRONG>但是,只要注意陰陽矛盾運動中的量變和質變的關係,常常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 </STRONG></P>
<P><BR><STRONG>如氣分證(陽證)發展到一定程度,即使其熱仍甚,汗渴猶存,氣分之症非常明顯,只要患者舌質轉為紅絳,便預示著病情由氣分(陽)向營(陰)分發展,此為陰陽的消長和轉化的反映。 </STRONG></P>
<P><BR><STRONG>如不認清這一點,便會發生新舊不分,因而也導致真假不清。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9:17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3詳審因果掌握標本:在辨證中,除了本質與現象之外,還有原因與結果的聯繫。 </STRONG></P>
<P><BR><STRONG>一個或一些現象的產生,會引起另一個或另一些現象的產生,後一個或後一些現象就是前一個或前一些現象的結果,因果聯繫的特點是原因在前,結果在後,而且二者的聯繫具有必然性。 </STRONG></P>
<P><BR><STRONG>因果聯繫是復雜的,多種多樣的。 </STRONG></P>
<P><BR><STRONG>一個原因可以引起一種結果,也可以導致多種結果。 </STRONG></P>
<P><BR><STRONG>一種結果可以由一種原因所引起,也可以由多種原因所引起。 </STRONG></P>
<P><BR><STRONG>在臨床實踐中,把握了疾病發展過程中的因果關係,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STRONG></P>
<P><BR><STRONG>中醫學提出標本的概念來闡述疾病的本質與現象、原因與結果、原發與繼發等方面的矛盾關係。 </STRONG></P>
<P><BR><STRONG>一般來說,從病因而論,引起疾病發生的原因為本,所表現於外的各種臨床徵象為標; </STRONG></P>
<P><BR><STRONG>從病變部位而論,原發病變部位為本,繼發症狀部位為標; </STRONG></P>
<P><BR><STRONG>從病之新舊而論,舊病為本,新病為標。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9:2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臨床徵象雖多,但總不離標本。 </STRONG></P>
<P><BR><STRONG>分析出標本,找出因果聯繫,就能透過紛繁多變的症狀抓住疾病的本質,從而得出確切的辨證結論。 </STRONG></P>
<P><BR><STRONG>總之,辨證必須以通過四診所獲得的疾病外部現象的感性材料為依據,再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應用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思維方法,才能達到對疾病本質的理論認識,做出正確的辨證結論來。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9:34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二)辨證的基本方法中醫辨證的目的是弄清致病因素侵入人體後所引起的整體功能的病變反應。 </STRONG></P>
<P><BR><STRONG>辨證的過程體現了「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過程,其方法似屬層次分析方法。 </STRONG></P>
<P><BR><STRONG>「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STRONG></P>
<P><BR><STRONG>辨別陰陽是中醫辨證的總綱和基礎。 </STRONG></P>
<P><BR><STRONG>陰陽辨證是辨證的起點,具備了抽象到具體這種研究方法的起點的主要特徵。 </STRONG></P>
<P><BR><STRONG>陰證陽證在辨證系統中是最基本的概念,說明了整體功能病變的最單純、最抽象的關係。 </STRONG></P>
<P><BR><STRONG>陰陽辨證與其他辨證的關係是上屬關係,陰證陽證概念的外延大於其他證概念的外延。 </STRONG></P>
<P><BR><STRONG>或者說,陰陽辨證是其他辨證的上位概念,陰陽辨證可以看作是辨證的第一層次。 </STRONG></P>
<P><BR><STRONG>辨別陰證和陽證之後,辨證的認識過程就要上升到第二個層次,即辨別表裡、寒熱、虛實。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9:43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表裡、寒熱、虛實這六個概念的內容比陰陽概念豐富、充實,使我們對病位、病性、病勢等有個大概的瞭解。 </STRONG></P>
<P><BR><STRONG>表裡、寒熱、虛實的辨證如果不落實到氣血津液、臟腑經絡上來,就還是抽象的,尚不能說明具體的病機。 </STRONG></P>
<P><BR><STRONG>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稱之為八綱辨證。 </STRONG></P>
<P><BR><STRONG>我們的認識不能僅停留在八綱辨證階段,為了準確具體地把握疾病的變化,還必須作更深一層的辨證,即氣血津液辨證和臟腑辨證,以及經絡辨證等。 </STRONG></P>
<P><BR><STRONG>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和經絡辨證屬於辨證過程的第三個層次。 </STRONG></P>
<P><BR><STRONG>這三種辨證是相互聯繫、相互補充的。 </STRONG></P>
<P><BR><STRONG>氣血津液辨證與臟腑辨證和經絡辨證相比,前者較為抽象,後者則更為具體一些。 </STRONG></P>
<P><BR><STRONG>氣血津液的病變,不屬於何臟何腑,其症狀基本相同。 </STRONG></P>
<P><BR><STRONG>而各臟腑因其生理功能不同,病變所在臟腑不同,其症狀也就不盡一致。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6 19:19:53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學術精華</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對於內傷雜病來說,經過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到臟腑辨證的認識過程,基本上就可以作出較為具體的辨證結論來了。 </STRONG></P>
<P><BR><STRONG>但是,對於外感疾病還嫌不夠。 </STRONG></P>
<P><BR><STRONG>我們還必須以臟腑辨證為基礎,深入到更為具體的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階段。 </STRONG></P>
<P><BR><STRONG>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既包括了臟腑經絡、氣血津液辨證的基本內容,又反映出外感病邪侵入人體不同層次的特點及其相互關係。 </STRONG></P>
<P><BR><STRONG>六經辨證是用來辨風寒外感熱病的,衛氣營血辨證則是以溫熱病為主要對象,三焦辨證則是針對濕熱病而設的,這三種辨證方法較之臟腑辨證,內容更為豐富具體。 </STRONG></P>
<P><BR><STRONG>上述辨證方法體現了具體———抽象———具體的認識過程,體現了對病變認識的多樣性的統一,這個認識順序與疾病的客觀發展有著某種一致性。 </STRONG></P>
<P><STRONG></STRONG>&nbsp;</P>
頁: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查看完整版本: 【名老中醫經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