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19:3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七元是指</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精微、血、肉、脂、骨、髓、精等七大物質,其運動規律是以合成、分離(解)從而形成營養與維持著生命活動中精微與糟粕的代謝過程。 </STRONG></P>
<P><BR><STRONG>這是生命運動的基本活動,是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 </STRONG></P>
<P><BR><STRONG>以上七元的運動正常與否取決於三素本身的功能狀態。 </STRONG></P>
<P><BR><STRONG>若三素正常的獨立自主運動受到破壞,那麼,七元的物質代謝過程將不能正常進行。 </STRONG></P>
<P><BR><STRONG>反之,離開了七元的代謝物質的正常營養,三素便失去其自身的功能。 </STRONG></P>
<P><BR><STRONG>所以從生理學而言,三素、七元是在各自的獨立特性運動的基礎上形成統一的,以依存與被依存的相互關係促進和發展著機體的動態平衡,起著調節氣血運行,舒通經絡的作用,從而保證了整個生命活動。 </STRONG></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19:5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在病理學變化方面</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人體三素、七元的相互變化亦是主要根源,即人體兩種稟性的一方失去原有的動態平衡和內部運動的正常規律,致機體於疾病狀態。 </STRONG></P>
<P><BR><STRONG>也就是說:三素、七元內部的正常的相對動態平衡就變為相互破壞與被破壞的相對關係,導致病變狀態。 </STRONG></P>
<P><BR><STRONG>這便是蒙醫整體觀研究人體病理學過程的基本出發點。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0:07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在外緣因素方面</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人體受自然界外五源自身不斷矛盾運動的影響,這在疾病的發生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 </STRONG></P>
<P><BR><STRONG>它作用於人體內部,使三素、七元各自內部所特有的矛盾運動規律受到破壞,相互依靠與被依靠的關係失去平衡,這便是發生疾病的另一個方面的原因。 </STRONG></P>
<P><BR><STRONG>對導致三素、七元失去平衡的因素歸納起來有:季節與氣候的變化; </STRONG></P>
<P><BR><STRONG>飲食起居的變化; </STRONG></P>
<P><BR><STRONG>身體、思維意識、語言(身、心、語)等的變化以及偶然的遭遇等。 </STRONG></P>
<P><BR><STRONG>但是,對三素、七元的正常功能所給予的條件,受影響的三素、七元及器官所遇的季節,病者的年齡、先天個性、體質情況、居住及生活習慣等的不同,是疾病的性質、程度、表現的症狀不同的基本原因,蒙醫學稱這個原因為疾病特有的典型規律。 </STRONG></P>
<P><BR><STRONG>所以在診斷、治療、預防疾病時都要以蒙醫整體觀理論為依據和指導,把握原發疾病的統一規律,結合疾病發生時的病因、外部條件、時辰、發病程度和性質及其發展、衰退的過程等實際情況,進行認真的辨證分析,才可製定出恰當的治療原則與方法。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0:2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二、辨證診病的理論及方法</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蒙醫辨證診病理論是將原發疾病的內在致病原因、致病外緣因素、起居環境、起病時間等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的全部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辨證診病,從而製定出正確有效的治療原則及方法。 </STRONG></P>
<P><BR><STRONG>即在診察疾病時以蒙醫整體觀理論作指導,運用「三診法」及「十要診」對所掌握的全部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判斷出「六基證」中的某一種病證,是單一證還是併合證或聚合證等,最後將疾病的本質歸結為寒證或熱證,進行診斷和治療。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0:4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一)三診法即望診、問診、切診</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1.望診(1)一般狀態:如精神、狀態、體質、外貌等。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1:04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2)診察五官</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眼、耳、鼻、舌、皮膚(特別是舌、眼、耳的特殊症狀)。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1:2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3)診察排泄物</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尿、便、汗、痰、淚、嘔吐物等,其中尿按三時九變規律觀察是蒙醫理論的一大特點。 </STRONG></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1:55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2.問診</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1)詢問病人的自然情況,如姓名、年齡、性別、民族、婚姻情況、家庭住址等。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2:19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2)詢問病史</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如:誘發因素及緩解因素,包括藥物及非藥物療法因素,飲食、身、心、語言活動(舌由心、腦所主)、氣候變化等及其所導致的反應。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2:5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3)詢問飲食</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發病時辰、季節氣候及心理反應、行為以及精神因素(驚、恐、悲、嚇、疑)、偶然事故等四大外緣因素對病症產生的影響。 </STRONG></P>
<P><BR><STRONG>(4)詢問病症部位及疼痛特點。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3:0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3.切診</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1)體表觸診:主要觸及疼痛部位,赫依、希拉、巴達乾循行穴位、白脈循行穴位、臟腑穴位等。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3:14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2)脈象切診</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以寒證和熱證、六基證等脈象為主詳細診察三十七種脈象。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3:3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二)十要診十要診是指辨證診斷時主要依據的十個綱要</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即:致病外因; </STRONG></P>
<P><BR><STRONG>症狀體徵; </STRONG></P>
<P><BR><STRONG>病症部位; </STRONG></P>
<P><BR><STRONG>發病季節; </STRONG></P>
<P><BR><STRONG>起居環境; </STRONG></P>
<P><BR><STRONG>先天個性; </STRONG></P>
<P><BR><STRONG>年齡; </STRONG></P>
<P><BR><STRONG>生活習慣; </STRONG></P>
<P><BR><STRONG>體質情況; </STRONG></P>
<P><BR><STRONG>起病方式等。 </STRONG></P>
<P><BR><STRONG>診病時依據以上十要診的內容進行辨證分析,辨別原發疾病是單一證還是併合證或聚合證,並正確區別發病時期哪一證占主導作用,以達到辨證診斷的目的。 </STRONG></P>
<P><BR><STRONG>臨症時還要依據具體致病因素靈活運用,在認真進行類症鑒別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辨證診斷,判定出可行的施治原則。 </STRONG></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3:53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1.致病外因</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致病外因在諸多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STRONG></P>
<P><BR><STRONG>古籍醫典中將其分為飲食、起居行為、時辰季節、偶然因素(包括特殊因素)等四個方面。 </STRONG></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4:2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1)飲食方面的因素</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蒙醫學認為飲食的味、能、效與本質功效是促發疾病、引起體質變化的要素之一。 </STRONG></P>
<P><BR><STRONG>因此必須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其偏極作用的實際狀況,觀察是否對人體的三素、七元起著使其偏盛、偏衰或平衡的作用。 </STRONG></P>
<P><BR><STRONG>以食物的味而言:咸、澀、甘三味都有重的功效(但各自所致重效的量不同),若重效偏盛的食物吃的過多,會使巴達乾(土、水生成)偏盛,赫依(氣)衰減; </STRONG></P>
<P><BR><STRONG>鹹味則既有使希拉(火)偏盛的一面,又有使赫依(氣)衰減的一面; </STRONG></P>
<P><BR><STRONG>如食用白糖過多,可致消化之火(熱能)下降直至全身熱能隨之低下,從而使巴達乾(土、水生成)偏盛,產生希拉(火),平息赫依(氣); </STRONG></P>
<P><BR><STRONG>復合味的飲食,因其各種味的成分的交織作用,情況更趨復雜。 </STRONG></P>
<P><BR><STRONG>蒙醫學認為:長期飲用濃茶,食用白菜、小米粥、蕎面、玉米等而不食用富含營養和油性食物,則由於前者的涼、輕、糙功效的偏盛而導致胃火衰減,希拉(火)與巴達乾(火、土生成)不同程度的下降,為赫依(氣)偏盛創造了條件。 </STRONG></P>
<P><BR><STRONG>若長期食用乾羊肉、黃油、紅糖、辣椒等富含油性的銳、熱功效的食物,那麼又將成為赫依(氣)下降,血、希拉(火)旺盛的條件,如此等等其關鍵在於對具體飲食食用的多少和得當與否及食物本質的功效予以具體分析。 </STRONG></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4:37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2)起居行為方面的因素(包括精神因素)</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蒙醫學將起居因素分為身體行為和心理活動兩方面。 </STRONG></P>
<P><BR><STRONG>這兩方面因素的偏盛、偏衰在機體的患病過程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STRONG></P>
<P><BR><STRONG>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人除一些特殊疾病外,適當的參加體力活動是非常有益的,它具有舒通氣血,調節三素、七元之間的動態平衡以及生髮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STRONG></P>
<P><BR><STRONG>但是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倘若體力活動超過適度將會起到相反作用,如生髮赫依(氣),降巴達乾(土、水生志),使血、希拉(火)相搏而耗竭體力等; </STRONG></P>
<P><BR><STRONG>若不參加體力活動或少參加,則會起到使氣血運行減緩或人體火力下降,巴達乾(土、水生成)偏盛等作用。 </STRONG></P>
<P><BR><STRONG>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程度,同時體魄的健康與否也會影響到心理活動狀態。 </STRONG></P>
<P><BR><STRONG>人的心理活動是由外界給予人思維器官的綜合刺激引起的反應,外部世界的各種變化,決定著人的思維活動。 </STRONG></P>
<P><BR><STRONG>蒙醫學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具有與赫依(氣)的本質「浮」相同的特點,所以對病人的各種語言刺激、意外遭遇等都會對患者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有的產生積極的作用,有的則產生消極的效果,人在患病後心理上出現不同的復雜的甚至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和痛苦是必然的,這些又對機體本身產生一定的影響。 </STRONG></P>
<P><BR><STRONG>例如:患者遇到心理上的沉重打擊或強烈刺激,引起極度悲哀、傷心等情況,會造成心理活動的不平衡,使三素內部固有的關係(固有規律)失常,機體赫依(氣)大增,因而引發赫依(氣)病; </STRONG></P>
<P><BR><STRONG>若發怒等突如其來的心理因素,會使血、希拉(火)偏盛,造成二者相搏而生發熱證; </STRONG></P>
<P><BR><STRONG>若遇不善思考或遲鈍等心理活動欠缺者,則招致氣血運行減緩,機體熱能下降,從而使巴達乾(土、水生成)偏盛產生寒性病證。 </STRONG></P>
<P><BR><STRONG>蒙醫經典著作中對起居因素有較詳細的記載。 </STRONG></P>
<P><BR><STRONG>如饑餓、口渴、呵欠、噴嚏、呼吸、痰、唾沫、眼淚、瞌睡、嘔吐、大便、打屁、射精等生理現象,要求既不要有意阻止或抑制,又不要硬擠、硬壓或採取其他手段強制發生,否則會引發各種疾病。 </STRONG></P>
<P><BR><STRONG>此外,對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等五種感覺的正常與否也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STRONG></P>
<P><BR><STRONG>如一些尖、刺耳的聲響、各種刺激性味道、刺眼的光線,觸覺粗糙堅硬物及遠近的感覺等。 </STRONG></P>
<P><BR><STRONG>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原發疾病的體質變化,加重病情,促進併合證的出現。 </STRONG></P>
<P><BR><STRONG>因此,這些情況都屬於需要認真分析辨別的外部環境。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4:50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3)季節方面的因素</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對季節方面的因素一定要以整體觀理論來觀察: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對立統一的整體。 </STRONG></P>
<P><BR><STRONG>時辰季節與自然界的變化以及氣候的突變等情況對人體生理活動、機體協調功能和三素、七元的動態平衡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STRONG></P>
<P><BR><STRONG>如春暖、夏熱、秋涼、冬冷的正常氣候變化過極或不足或向相反方向發展。 </STRONG></P>
<P><BR><STRONG>夏季不熱而變冷; </STRONG></P>
<P><BR><STRONG>冬季不冷而變暖; </STRONG></P>
<P><BR><STRONG>雪、雨季節過盛或不足等都是致人體內五行發生變化的因素,因而可以造成三素、七元的動態平衡失調,發生相應的病理變化。 </STRONG></P>
<P><BR><STRONG>為此,需要應用整體觀理論為指導,進行認真分析辨別。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5:06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4)偶然因素(包括特殊因素)方面</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偶然因素是指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突然發生的致病因素。 </STRONG></P>
<P><BR><STRONG>對此,蒙醫學是比較重視的,尤其對心理方面的突發性因素是非常重視的。 </STRONG></P>
<P><BR><STRONG>如情緒上突然受到強烈的刺激以及精神、意識方面的驚嚇等原因,對赫依的偏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STRONG></P>
<P><BR><STRONG>因此,對突發性因素臨證時一定要認真對待,詳細辨別。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5:22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2.症狀體徵</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症狀體徵是反應疾病當時本質的實際表現。 </STRONG></P>
<P><BR><STRONG>對此蒙醫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從三素的稟性方面; </STRONG></P>
<P><BR><STRONG>二是從疾病的益、害診方面; </STRONG></P>
<P><BR><STRONG>三是從疾病形成部位方面。 </STRONG></P>
<P><BR><STRONG>然後通過「三診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綜合、分析、歸納後,歸結為「六基證」、「寒熱證二本質」,達到辨證診斷的目的。 </STRONG></P>
<P><STRONG></STRONG> </P>
tan2818
發表於 2013-9-1 12:25:58
<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FONT color=red>(1)從三素的稟性分析</FONT>】 </FONT></STRONG></P>
<P><BR><STRONG>蒙醫學首先將疾病的致病根基分為基本病因(赫依、希拉、巴達乾)、專門病因(血、希拉烏素)和致病的特殊病因(黏)等三個稟性,對它們各自的偏盛或耗竭而引發的症狀體徵,臨診時要求進行認真細緻的綜合分析。 </STRONG></P>
<P><BR><STRONG>如:疾病本質是赫依(氣)、血合併,且赫依(氣)占主導時,其症狀、體徵主要表現為疼痛部位相對遊走不定,疼痛性質時強時弱並有心悸、手足顫抖、骨關節發痛、神經感覺遲鈍、多呵欠、懶活動、乾嘔、頭痛、陣陣發熱、顏面失去光澤或發紅、眼睛紅赤充血,空腹或黎明、日暮時易發病,脈虛、數或粗大不齊,尿黃紅色,沫多或微白色並有沉澱物,口渴、易煩躁等。 </STRONG></P>
<P><BR><STRONG>為此,從以上三個方面予以綜合分析對疾病的診斷是非常重要的。 </STRONG></P>
<P><STRONG></STRONG>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