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7-6 10:02 編輯
【學習道德經第五十三章心得】
預習時我的理解是: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讓我在兩者之間傳達正確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學問,從事在重要的方法,只有給予事情危險可怕的。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重要的方法極平順,並且人非常急速。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早晨過分去掉或丟棄,可以種植農作物的土地過分田園荒廢,儲藏穀糧、貨品的建築物過分不真實的,衣物文字五彩的絲織品,隨身攜著銳兵器,滿足可以喝的、吃的東西,金錢或寶物商品有所剩、多出來的,事情稱呼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虛張的說大話。
非道也哉!
錯或過失方法並行嗎?
2012年07月03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五十三章。
記錄老師的解釋為: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如果在兩者之間正確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洞悉或了解,可以在重要的方法,只是實行正確害怕。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重要的方法過度平順,並且每個人喜歡平直。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向過度丟掉,土地過度荒廢,儲藏穀糧、貨品的建築物過度空,衣裳優雅五彩的絲織品,隨身攜著銳兵器,嫌棄喝、吃的東西,金錢或寶物商品有所剩、多出來的,事情稱呼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虛張的說大話。
非道也哉!
不善的方法產生悲哀!
前面一些章節提到了堪輿術是駕馭在其他學術之上,威力強大。
本章節開頭就說「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如果有機會讓我知道學術的正常面和反面,施行此術的嚴重後果,那麼就會擔心實行此術的正確與否。
如果您懂得這套天地運行的學術,能掌握運用,就會擔心自己所教育的學生是否能把持自己,是否不會迷失在欲望的迷魂陣裡呢?
如果您是顧問師就是會擔心自己是否會所幫非人,心態不正者在學術的催發下,財富和權力的不斷累積,是否能依然保持浩氣正然呢?
為什麼作者會如此害怕呢?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因為運用此學術,可以讓人處於順境中,並且人人都喜歡。
我想作者也許是怕人固有的慣性作用,凡是都用學術來解決,只要是自己的欲望都想得到;這讓我想起五十一章節提到的「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當作依據卻是不是當作依賴與主導。
如果心態不正者的學生或客戶,知道能運用學術而能實現自己的欲望,就有可能出現「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綵,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一切所擁有的東西都要極品,原本謀生的工作不要了,自然不會有所累積;卻還本著痴心妄想,只要能得到學術或得到學術的幫助便可以像上流社會的人一樣穿好的,吃好的,有名,有權,有財的標準一樣。
試問不勞而獲想法的人是我們應該傳授或幫助的客戶嗎?
運用學術是想讓能控制自己貪、嗔、痴獸性的人更進一層樓,絕對不是為了成全他無限無理的欲望。
所以作者才感嘆這種無法控制自己獸性的學生或客戶的痴心妄想是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虛張的說大話。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同樣也是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一切有其因果;就像達摩說到「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來世果,今生做的事。」
最後作者感嘆如果傳授心態不正的學生或客戶,那麼後果真不堪設想,不善的方法產生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