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拍到彗星沖向太陽3D畫面】
據美國宇航局太空網報導,太陽物理學家24日宣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太空科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利用美國宇航局日地關係天文台(STEREO)飛船上的儀器追踪一顆彗星,第一次拍到它沿著自殺路線,高速沖向太陽的3D畫面。
一顆彗星沿著自殺路線,高速沖向太陽的3D畫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太陽物理學家克萊爾·拉夫特利說:“我們認為這是第一次以3D畫面的形式追踪到距離太陽日冕如此近的彗星。”
該校的4名博士後研究員利用美國宇航局日地關係天文台(STEREO)飛船上的儀器追踪這顆正迅速沖向太陽的掠日彗星。
他們可以計算出這顆彗星與太陽相撞的大致時間和位置。
美國宇航局日地關係天文台任務在2006年啟動,它實際上由2艘圍繞太陽運行的飛船組成,一艘位於地球前方,另一艘位於地球的後方,它們為人們提供太陽的三維立體畫面。
掠日彗星由塵埃、岩石和冰組成。
這些彗星向太陽方向快速飛去時,人們很難追踪到它們,因為日面的亮度遠遠超過了這些彗星的亮度。
不過偶爾一顆這樣的彗星會在太陽觀測飛船日地關係天文台和“太陽及太陽風層探測器” (SOHO)等的觀測畫面中凸顯出來。
拉夫特利和她的同事們觀測到的這顆彗星,顯然在太陽外層大氣(被稱作日冕)的高溫環境下倖存下來,並在色球裡消失不見了。
色球是一層薄薄的等離子體,位於可以看到的太陽表面和日冕之間。
這顆彗星最終在高達近18萬華氏度(大約是10萬攝氏度)的極高溫度下蒸發掉了。
拉夫特利和她的同事胡安·卡洛斯·馬丁·奧利弗洛斯、塞繆爾·卡魯克和帕斯卡·聖希拉爾總結說,這顆彗星可能來自克魯絲(Kreutz)族彗星,這是2004年在氣體龐然大物木星的影響下,脫離軌道的一群特洛伊或格里克彗星。
研究人員還下結論說,這是這顆掠日彗星第一次圍繞太陽運行,也是它圍繞太陽運行的第一圈,然而這一圈還沒結束,它就撞上太陽,葬身“火海”了。
該科研組24日在美國天文協會第216屆會議上詳細介紹了這項重大發現。
3月,日地關係天文台和“太陽及太陽風層探測器”的觀測總結提到這顆彗星,這是馬丁·奧利弗洛斯首次注意到該彗星。
這顆彗星的由塵埃和離子組成的明亮的長尾巴,顯示它是一顆掠日彗星,如果它將圍繞太陽運行,研究人員決定對它進行監測,看一看他們藉助日地關係天文台的數據,是否可以準確計算出該彗星的運行軌跡。
他們發現,日地關係天文台的數據非常精確,他們藉助這些數據,可以繪製出該彗星與太陽相撞在一起兩天前的運行路徑。
研究人員還能估算出一個直徑大約是620英里(1000公里)的撞擊區域。
然後他們瀏覽了莫納羅亞山太陽天文台上傳到網上的數據,確定他們是否能從光譜的紫外區,在太陽的邊緣處發現該彗星。
結果他們在太陽表面悶熱的日冕和色球裡發現一道很短的明亮軌跡,這條軌跡持續了大約6分鐘,它只有幾千英里長。
因為這顆彗星有一條相對較短的彗尾,長度大約只有186萬英里(300萬公里),因此研究人員認為,該彗星含有很難蒸發的重元素。
這一發現或許還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該彗星在完全蒸發掉以前,能進入到太陽色球裡這麼深的地方,並在極其高溫的環境下和很強的太陽風下倖存下來。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該科研組利用了日地關係天文台上的兩個日冕觀測儀A和B,並使用了“太陽及太陽風層探測器”上的多種儀器,研究人員在相關報告中說:“這證明了非太陽現象的多視觀測的重要性。 ”
研究人員還利用了莫納羅亞山太陽天文台收集的數據,並發現該彗星與太陽相撞的可能的位置的圖片,該天文台位於夏威夷莫納羅亞火山的一側。
這些圖片顯示,有一顆彗星正從日面的後面靠近太陽邊緣。
該科研組的成員都在研究太陽上的爆炸事件,他們表示,他們還沒打算研究這顆彗星的物理學性質。
拉夫特利說: “這只是一次演練,不過它已經控制了我們的生活。”
引自: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detail_2010_05/26/1554953_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