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七十二變】
作者:水菱
若仔細觀察婆媳問題的形成原因,就發現是婆媳兩方面都只想到自己,套成公式如下:
媳婦有所求,就高喊婆婆是她的母親,媳婦不想付出,就會說自己只是媳婦而已。
婆婆有所求,就高喊媳婦是她的女兒,婆婆不想付出,就會說自己只是婆婆而已。
母女的愛是無私且不求回報的,因此每當有所求時,婆媳似母女;
發生利害衝突時,若有人稱她們似母女,雙方都會說:“不敢當嘍!”
難怪很多男人會說:“女人真善變,比孫悟空還厲害!”
雖說“愛屋及烏”,但是“烏”到底不是“屋”,誰喜歡家中的房頂突然飛來一隻黑烏鴉?
那可是象徵要觸黴頭的。
若有個大石塊,一定扔上屋頂去,非嚇走它不可,只是烏鴉還是好好的,房頂卻很可能會撞出一個大窟窿。
婆婆不是真娘,媳婦不是真女兒,最好別去想把讓婆媳變成母女,即使有少數人辦得到,一般來說也不要去妄想,你會發現簡直難於上青天!
水菱每當聽到有人正經八百地說“做婆婆呀,要無微不至地把媳婦當女兒來疼。
做媳婦呀!
要任勞任怨地把婆婆當母親來愛”,就全身起雞皮疙瘩,且緊張得汗流浹背,猜想那傢夥也許是個電影小導演,為了電影賣座,非把婆媳弄得雞飛狗跳才快樂。
想想看,如果婆婆是母親,媳婦是女兒,那豈不變成了婆媳不像婆媳啦?
那麼公公成了啥?
兒子又成了啥?
再想下去豈不要神經錯亂了?
當然,並非要婆媳交惡,雙方打得頭破血流,只不過兩個生長環境差異那麼大的人,不得不住在一起,卻在一開始就能立刻好到“婆是娘,媳是女”這種熱絡的程度,恐怕誰私下都會有一點憂心或發毛,很難不把對方當成“笑面虎”來看。
過分神經質的人恐怕還會彼此猜測,是不是有啥詭計,甚至擔心,會不會被謀財害命。
婆媳之間各有本分與職責,若過分干涉或逾越,遲早會天下大亂。
例如:小芳剛結婚,往昔在娘家總被父母叮嚀:要把未來的婆婆當成親娘那樣來看待。
小芳就想:自己的媽一向理解與心疼女兒,若婆婆也像媽該有多好!
於是小芳決定真的要把婆婆當做親娘來相處。
婆婆也一心要把媳婦當女兒,經常探問彼此的喜好與口味,透露雙方愛吃的甜點與糕餅,且給媳婦看自己新買的綠色洋裝,說是缺乏一條配色的絲圍巾,媳婦記得幫她找找。
於是小芳下班後,常會特地跑去買婆婆喜歡吃的甜點或糕餅回來,有一次還跑了老遠去買了一條橘綠相間的絲巾。
結果小芳聽到婆婆跟丈夫說:媳婦下班逛店鋪卻不直接回家,弄得晚餐的時間都遲了。
那條買來的綠色的絲巾雖好,可惜夾帶橘色。
小芳知道了很不高興,覺得婆婆非但沒有對她有相同的回報,還在背後說她壞話。
小芳雖然心裡不好受,但記得自己母親有時也會數落自己,想想就算了。
可是也因為她還在把婆婆當媽媽,不知不覺,膽子也大了,常常像對自己母親一樣地跟婆婆開始鬧情緒,動不動就拉下臉,跑開去找自己的老公。
婆婆想大家都是自己人,就沒去計較,但卻開始懷疑媳婦可能在兒子面前咬耳朵,數落自己,於是婆媳彼此爭吵……而且,兩人還都跑去跟那個弄不清楚狀況的中間男人訴苦,於是奇迹發生啦!
這媳婦與婆婆,竟然從口中一致出現了下面這段相同的話:“我那麼把她當自己人,想不到她竟這樣待我,為什麼?”
既然女人善變,那麼就變回原來的樣,各自歸位,婆是婆,媳是媳。
石頭丟進水裡,水面當然會有漣漪,若不想激起漣漪,就不要丟石頭。
小芳的父母叮嚀,把婆婆當成親生的媽媽那樣來看待,用意雖好,但也造成了誤導。
下班後,除非有急需的東西才去買,不需要特地去為婆婆買甜食、衣飾。
如需要買這些東西,婆婆應自己處理,不麻煩媳婦。
每個人做事都應盡力,但是也要有原則。
“貼心”不是濫情,何況即使不做上面那些事,同樣也能成為一個好媳婦。
引用:http://books.sina.com.tw/books/love/barticle/521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