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2-5-13 08:11 編輯
【學習道德經第四十五章心得】
預習時我的理解是: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重要的或偉大的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假如應到而未到,他的功能或效果非欺詐作假的不法行為。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重要的或偉大的充滿假如謙和,他的功能或效果非極或盡。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重要的或偉大的公正無私、有理的好像理虧,重要的或偉大的靈敏的好像愚笨或不靈活,重要的或偉大的能言善道的好言語遲鈍。 躁勝塞,靜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
擾動盡阻隔不通,無聲盡應時,寂靜無聲當作時間裡合規矩的或合常理的。
2012年05月08日19點,老師講述道德經第四十五章。
記錄老師的解釋為: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差不多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狀態好像應到未到,他的效果非欺詐作假的不法行為。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差不多充滿好像抵觸,他的效果未徹底追究。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差不多坦白的好像委屈,差不多技術的好像不靈活,差不多能言善道的好像言語遲鈍。
躁勝塞,靜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
擾動盡阻隔不通,無聲動盡溫度升高,寂靜用當作時間裡面不偏斜。
道德經第四十三章節提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說明了只要能掌握時間的程序法則,則能處於順境中,感覺它的溫和,可以在時間裡面遨遊。
如果說這是得道者的結果,那麼本章節描述的是沒有得道者的窘態。
第一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現實生活中,不難看到一些擺攤的或是開有店鋪江湖術士。
看相,算命,八字,命理等等。
他們的收費一般多是低廉的,或是免費,或是打著所收取的費用是用於捐獻的。
當他們給別人斷論會出現什麼結果的時候,但是呢?
當結果不是他們所斷論的時候,卻又不能拿他們怎麼辦。
首先是低廉的收費,或是他們打著捐獻的旗號,或是免費的形式,無法說他們是違法、欺騙、作假行為。
具體剖析這類江湖術士,他們是出於什麼情況收費低廉或免費等等呢?
一類是看看了風水書籍就認為自己懂的比別人多,而想要混口飯吃。
一類是想用別人來當白老鼠,想用實例實戰的方式來看看自己的功力如何並且希望從實例提高自己。
第二句,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當江湖術士所斷論的結果與現實呈現的結果有抵觸,也就是不準確的的情況下,他們當然找藉口了。
藉口多了:
九宮要平衡15數,但是單它要飛的是歐就不用管它平衡與否啦!
這次的斷論有點小出入是因為疏忽了一個小問題。
這次的斷論是其中發生的結果之一,只是您不是屬於這種,個人見解不同。
我都做風水幾十年了,你還不相信啊?
反正說了一些平常人不懂的專業名詞胡亂吹噓搪塞過去。
第三句,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是描述江湖術士在為自己斷論的結果不靈而狡辯具體的描述。
大直若屈,江湖術士會認為自己學識那麼豐富跟外行人講也不會懂,有如自己是牛刀殺雞一樣委屈。
大巧若拙,江湖術士在解釋自己的理論是沒有根據的,只用一般的,自古傳下來之類的,根本無法解釋其源、理、義,無論怎麼說好像並不具備說服力,顯得笨拙。
大辯若訥,江湖術士即使給別人斷論時是多麼的振振有詞,但是當不準確的時候就會找藉口,找理由推脫。
第四句,躁勝塞,靜勝熱,清靜以為天下正.
這是描述江湖術士在辯解時候的心理及個人外表的變化描寫。
躁勝塞,江湖術士辯解的時候該說的也說到盡頭了,卻還是沒有說服力,自己也覺得不通,所以就會有按耐不住的“躁”。
靜勝熱,當為自己辯解完後,雙方處於安靜狀態時,因為自己的理虧,心虛而導致的汗流浹背,體溫升高。
清靜以為天下正,處於尷尬的局面,該說的都說完了,寂靜無語時候,心理卻是複雜的:
別人的沒那麼離譜的不準呢?
怎麼那麼倒霉遇到這個人?
下次不要見面好了。
招牌又多了一刀等等。
第四句的描述我想起道德經第十五章節描述的窘態: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若朴,混若濁,曠若谷.
這些描述也類似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尷尬局面:
當一個人說謊給戳穿的時候;
所謂的大師給駁倒的時候;
小偷給當場抓住的時候;
大人物在公眾說錯話而為此道歉等等。
學習本章節,我看到一些對自己及對別人不負責任的行為的人,結果一定不會好的,能隱瞞一時並不代表能隱瞞一世;讓我更清楚明白,堪輿這套學術,一定要懂得其源、理、義、法、竅,才能掌握萬事的興衰,才能處於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