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文】
帝曰:『其間日而作者,何也①?』 岐伯曰:『其氣之舍深,內薄于陰,陽氣獨發,陰邪內著,陰與陽爭不得出,是以間日而作也②。』 帝曰:『善。
其作日晏與其日早者,何氣使然③?』 岐伯曰:『邪氣客于風府,循膂而下④。
衛氣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于脊背也。
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以此日作稍益晏也⑤。
其出于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內,注于伏膂之脈⑥。
其氣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⑦。
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于五藏,橫連募原也。
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⑧。』
【注】: ①間日,謂隔日也。 ②不與衞氣相逢會,故隔日發也。 ③晏,猶日暮也。 ④風府,穴名,在頂上入髮際,同身寸之二寸,大筋內宛宛中也。
膂,謂脊兩傍。 ⑤節,謂脊骨之節。
然邪氣遠則逢會遲,故發暮也。 ⑥項已下至尾骶,凡二十四節,故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于脊內,注于伏膂之脈也。
伏膂之脈者,謂膂筋之間,腎脈之伏行者也。
腎之脈循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以其貫脊又不正應行穴,但循膂伏行,故謂之伏膂脈。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二十五日」作「二十一日」,「二十六日」作「二十二日」,《甲乙經》、《太素》并同,「伏膂之脈」《甲乙經》作「太衝之脈」,巢元方作「伏衝」。』 ⑦以腎脈貫脊屬腎,上入肺中。
肺者,缺盆為之道,陰氣之行速,故其氣上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 ⑧募原,謂鬲募之原系。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募」作「膜」,《太素》巢元方并同《舉痛論》亦作「膜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