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天搖地動!盆地+土質鬆軟效應 台北震度放大】
記者黃憬真/綜合報導
昨(20)天早上發生規模6.3地震,震央在台灣東部海域,深度只有17.5公里,為一個淺層地震,造成原因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擠壓,大約為1.4顆原子彈爆發的能量。
雖然大台北地區只有3級,卻感受到強烈的搖晃,甚至比花蓮的感受還要明顯,感受程度不只3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根據多年的觀察發現,震央在花蓮外海的地震,影響大台北的程度會明顯高於震央在宜蘭外海,或是在台東外海的地震,而且由於台北是盆地,會產生共振效應,還有地質鬆軟,再加上地下水位比較高,震波則出現放大效應。而且有板橋的土壤沈積物較為厚軟,更有放大效果,地震波也會在台北盆地內四處遊走,也因此讓大台北地區的震度感覺更明顯。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李憲忠博士說,台北盆地是一個沈積盆地,當地震波進入時,會受到裡頭沈積物的影響,能量會在裡頭來回的震盪,如同去搖晃一個布丁時,當不搖晃它時,布丁還是會持續晃動很久,台北盆地就很類似這個狀況,所以在台北市或是台北地區的人,會覺得這次的地震比花蓮地區的人感受來得明顯。
昨天的地震是今(2015)年第3起規模6以上強震,但屬於正常能量釋放,郭鎧紋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已釋放出3.8顆原子彈的能量,相較於去年規模6以上強震,共約釋放出約8顆原子彈的能量,因此不排除未來還會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
引用:http://n.yam.com/nownews/life/20150421/201504219874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