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29|回復: 2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5-2-26 20:55: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①


】:
  
①《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0:56:50 | 只看該作者
001文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

故其氣來緛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①。

反此者病②。』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

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③。』


】:

①言端直而長,狀如弦也。

《新校正》云:『按越人云:「春脈弦者,東方木也,萬物始生,未有枝葉,故其脈來濡弱而長。四時輕。」「輕」作「寬」。』

②反,為反常平之候。

③氣餘,則病形于外;氣少,則病在于中也。

《新校正》云:『按呂廣云:「實強者,陽氣盛也。」少陽當微弱,今更實強,謂之太過。陽處表,故令病在外,厥陰之氣養于筋,其脈弦,今更虛微故曰不及。陰處中,故令病在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0:57:43 | 只看該作者
002文

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其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脇胠滿①。』


】:

①忽忽,不爽也。

眩,謂目眩視如轉也。

冒,謂冒悶也。

胠,謂腋下,脇也。

忘當為怒字之誤也。

《靈樞經》曰:『肝氣實則怒。』肝厥陰脈自足而上入毛中,又上貫鬲布脇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故病如是。
  
《新校正》云:『按《氣交變大論》云:木太過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疾,則忘當作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0:58:40 | 只看該作者
003文

帝曰:『善。

夏脈如鈎,何如而鈎?』
 
岐伯曰:『夏脈者,心也,南方火也,萬物之所以盛長也。

故其氣來盛去衰,故曰鈎①。

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②。

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③。』


【注】:

①言其脈來盛去衰,如鈎之曲也。

《新校正》云:『按越人云:「夏脈鈎者,南方火也,萬物之所盛,垂枝布葉,皆下曲如鈎,故其脈來疾去遲。」

呂廣云:「陽盛,故來疾;陰虛,故去遲。脈從下上至寸口疾,還尺中遲也。」』

②其脈來盛去盛,是陽之盛也。

心氣有餘,是為太過。

③《新校正》云:『詳越人肝、心、肺、腎四藏脈俱以強實為太過,虛微為不及,與素問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0:59:26 | 只看該作者
004文

帝曰:『夏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

其不及則令人煩心,上見欬唾,下為氣泄①。』


】:

①心少陰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鬲絡小腸,又從心系卻上肺,故心太過則身熱、膚痛而浸淫流布于形分,不及則心煩,上見欬唾,下為氣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0:17 | 只看該作者
005文

帝曰:『善。

秋脈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曰:『秋脈者,肺也,西方金也,萬物之所以收成也。

故其氣來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故曰浮①。

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傍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慍慍然;

其不及則令人喘,呼吸少氣而欬,上氣,見血,下聞病音②。』


】:

①脈來輕虛,故名浮也。來急以陽未沈下,去散以陰氣上升也。

《新校正》云:『按越人云:「秋脈毛者,西方金也。萬物之所終,草木華葉,皆秋而落,其枝獨在,若毫毛也。故其脈來輕虛以浮,故曰毛。」』

②肺太陰脈,起于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鬲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復藏氣為欬,主喘息,故氣盛則肩背痛,氣逆不及則喘息變易,呼吸少氣而欬上氣見血也。

下聞病音,謂喘息則肺中有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1:24 | 只看該作者
006文

帝曰:『善。

冬脈如營,何如而營①?』
 
岐伯曰:『冬脈者,腎也,北方水也,萬物之所以合藏也。

故其氣來沈以搏,故曰營②。

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解﹝亻亦﹞③,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其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月少﹞中清,脊中痛,少腹滿,小便變④。』
 
帝曰:『善。』


】:

①脈沈而深,如營動也。

《新校正》云:『詳深一作濡,又作摶,按本經下文云:「其氣來沈以摶。」則「深」字當為「摶」,又按《甲乙經》「摶」字為「濡」,當從《甲乙經》為濡,何以言之。脈沈而濡,濡古軟字,乃冬脈之平調脈,若沈而摶擊于手,則冬脈之太過脈也,故言當從《甲乙經》濡字。』

②言沈而搏擊于手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搏」當作「濡」,義如前說,又越人云:「冬脈石者,北方水也,萬物之所藏,盛冬之時水凝如石,故其脈來沈濡而滑,故曰石也。」』

③《新校正》云:『按解㑊之義具第五卷注。』→【㑊﹝亻亦﹞:音亦,懈惰也。】

④腎少陰脈,自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別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病如是也。

䏚者,季脇之下,俠脊兩傍空軟處也。

腎外當,故䏚中清冷也。→【䏚﹝月少﹞:音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2:19 | 只看該作者
007文

帝曰:『四時之序,逆從之變異也①。

然脾脈獨何主②?』
 
岐伯曰:『脾脈者,土也,孤藏以灌四傍者也③。』
 
帝曰:『然則脾善惡可得見之乎!』
 
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見,惡者可見④。』
 
帝曰:『惡者何如可見?』
 
岐伯曰:『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

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病在中⑤。』


】:

①脈春弦、夏鈎、秋浮、冬營,為逆順之變見異狀也。

②主謂主時月。

③納水榖,化津液,溉灌于肝、心、肺、腎也,以不正主四時,故謂之孤藏。

④不正主時,寄王于四季,故善不可見,惡可見也。

⑤《新校正》云:『按《平人氣象論》云:「如鳥之喙。」又別本「喙」作「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3:19 | 只看該作者
008文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①;

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②。』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

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②。

神轉不迴,迴則不轉,乃失其機③。

至數之要,迫近以微④。

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讀之,名曰玉機⑤。


】:

①以主四支,故病不舉。

②脾之孤藏以灌四傍,今病則五藏不和,故九竅不通也。

《八十一難經》曰:「五藏不和則九竅不通。」重,謂藏氣重疊。

強,謂氣不和順。

③瞿然,忙貌也,言乙太過不及而一貫之,揆度奇恒皆通也。

④五氣循環不愆時敘,是為神氣流轉不迴,若卻行衰王,反天之常氣,是則卻迴而不轉,由是卻迴不轉,乃失生氣之機矣。

⑤得至數之要道,則應用切近以微妙也。

迫,切也。

⑥著之玉版,故以為名言,是玉版生氣之機。

《新校正》云:『詳至數至,名曰玉機,與前《玉版論要》文相重,彼注頗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4:14 | 只看該作者
009文

五藏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①。

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②。

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

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

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

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

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

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③。


】:

①受氣所生者,謂受病氣于己之所生者也;

傳所勝者,謂傳于己之所剋者也;

氣舍所生者,謂舍于生己者也;

死所不勝者,謂死于剋己者之分位也。

所傳不順故必死焉。

②所為逆者,次如下說。

③肝死于肺位秋庚辛,餘四倣此。

然朝主甲乙,晝主丙丁,四季上主戊已,晡主庚辛,夜主壬癸,由此則死生之早暮可知也。

《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生」作「者」字,云:「占死者之早暮。」詳此經文專為言氣之逆行也,故死即不言生之早暮,王氏改者作生,義不若《甲乙經》中素問本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5:30 | 只看該作者
010文

黃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則各傳其所勝①。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藏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②。

故曰:「別于陽者,知病從來;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③。」言知至其所困而死④。


】:

①以上文逆傳而死,故言是逆傳所勝之次也。

《新校正》云:『詳逆傳所勝之次。「逆」當作「順」,上文既言逆傳,下文所言乃順傳之次也。』

②三月者,謂一藏氣之遷移;

六月者,謂至其所勝之位;

三日者,三陽之數以合日也;

六日者,謂兼三陰以數之爾。

《熱論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二日陽明受,三日少陽受,四日太陰受,五日少陰受,六日厥陰受。』則義也。

《新校正》云:『詳上文是順傳所勝之次,七字乃是次前注誤在此經文之下,不惟無義,兼校之《全元起本》素問及《甲乙經》并無此七字,直去之,慮未達者致疑,今存于注。』

③主辨三陰三陽之候,則知中風邪氣之所不勝矣。

《新校正》云:『詳舊此段注寫作經,合改為注。

又按《陰陽別論》云:「別于陽者知病處也;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

又云:「別于陽者,知病忌時;別于陰者,知死生之期。」義同此。』

④困,謂至所不勝也。

上文曰:『死于其所不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6:48 | 只看該作者
011文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①。

今風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②,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③。

或痺不仁、腫痛④,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剌而去之⑤。

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⑥。


】:

①言先百病而有之。

《新校正》云:『按《生氣通天論》云:「風者,百病之始。」』

②客,謂客止于人形也。

風擊皮膚,寒勝腠理,故毫毛畢直,玄府閉密而熱生也。

③邪在皮毛,故可汗泄也。

《陰陽應象大論》曰:『善治者,治皮毛。此之謂也。』

④病生而變,故如是也。

熱中血氣則痺不仁,寒氣傷形故為腫痛。

《陰陽應象大論》云:『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

⑤皆謂釋散寒邪,宣揚正氣。

⑥邪入諸陰則病而為痺,故入于肺,名曰痺焉。

《宣明五氣》論曰:『邪入于陽則狂,邪入于陰則痺。』肺在變動為欬,故欬則氣上,故上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8:01 | 只看該作者
012文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脇痛,出食①,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②。

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③,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

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寃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④,當此之時,可按可藥。

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⑤,當此之時,可灸可藥。

弗治,滿十日法當死⑥。

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嵗死⑦。

此病之次也⑧。


】:
  
①肺金伐木氣,下入肝,故曰弗治行之肝也。

肝氣通膽,膽善為怒,怒者氣逆,故一名厥也。

肝厥陰脈,從少腹屬肝,絡膽上貫鬲,布脇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故脇痛,而食入腹則出,故曰出食。

②肝氣應風木,勝脾土,土受風氣故曰脾風。

蓋為風氣通肝而為名也。

脾之為病,善發黃癉,故發癉也。

脾太陰脈,入腹屬脾,絡胃上鬲,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鬲注心中,故腹中熱而煩心,出黃色于便瀉之所也。
  
③腎少陰脈,自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故少腹寃熱而痛,溲出白液也。

寃熱內結,消鑠脂肉,如蟲之食,日內損削,故一名曰蠱。

④腎不足則水不生,水不生則筋燥急,故相引也。

陰氣內弱,陽氣外燔,筋脈受熱而自跳掣,故名曰瘛。

⑤至心而氣極,則如是矣。

若復傳行,當如下說。

⑥因腎傳心,心不受病,即而復反傳與肺金,肺已再傷,故寒熱也。

三嵗者,肺至腎一嵗,腎至肝一嵗,肝至心一嵗,火又乘肺,故云三嵗死。

⑦謂傳勝之次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08:41 | 只看該作者
013文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于傳①,或其傳化有不以次。

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②。

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③。

怒則肝氣乘矣④。

悲則肺氣乘矣⑤。

恐則脾氣乘矣⑥。

憂則心氣乘矣⑦。

此其道也⑧。


】:

①不必依傳之次,故不必以傳治之。

②憂、恐、悲、喜、怒,發無常分,觸遇則發,故令病氣亦不次而生。

③喜則心氣移于肺,心氣不守,故腎氣乘矣。

《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于心則喜。』

④怒則氣逆,故肝氣乘脾。

⑤悲則肺氣移于肝,肝氣受邪,故肺氣乘矣。

《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于肺則悲。』

⑥恐則腎氣移于心,腎氣不守,故脾氣乘矣。

《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于腎則恐。』

⑦憂則肝氣移于脾,肝氣不守,故心氣乘矣。

《宣明五氣篇》曰:『精氣并于肝則憂。』

⑧此其不次之常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10:26 | 只看該作者
014文

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①,傳乘之名也②。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藏脈見,乃予之期日③。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

真藏見,乃予之期日④。


】:
  
①五藏相并而各五之,五而乘之,則二十五變也。

然其變化以勝相傳,傳而不次,變化多端。
  
《新校正》云:『按《陰陽別論》云:「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義與此通。』
  
②言傳者何,相乘之異名爾。
  
③皮膚乾著,骨間肉陷,謂大骨枯藳,大肉陷下也。

諸附骨際及空窳處,亦同其類也。

胸中氣滿,喘息不便,是肺無主也。

肺司治節,氣息由之,其氣動形,為無氣相接,故聳舉肩背,以遠求報氣矣。

夫如是,皆形藏已敗,神藏亦傷,見是證者,期後一百八十日內死矣。

候見真藏之脈,乃與死日之期爾。

真藏脈診,下經備矣,此肺之藏也。
  
④火精外出,陽氣上燔,金受火災,故內痛,肩項如是者,期後三十日內死,此心之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11:39 | 只看該作者
015文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月囷﹞,真藏見,十月之內死①。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藏來見,期一嵗死。

見其真藏,乃予之期日②。

大骨枯藳,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月囷﹞脫肉,目匡陷,真藏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③。

急虛身中,卒至五藏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于墮溺,不可為期④。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藏雖不見,猶死也⑤。


【注】:

→【䐃﹝月囷﹞:音窘】
  
①陰氣微弱,陽氣內燔,故身熱也。

䐃者,肉之標,脾主肉,故肉如脫盡,䐃如破敗也。

見斯證者,期後三百日內死。

䐃,謂肘膝後,如塊者,此脾之藏也。→【䐃﹝月囷﹞:音窘】
  
②肩髓內消,謂缺盆深也。

衰于動作,謂交接漸微,以餘藏尚全,故期後三百六十五日內死,此腎之藏也。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經》真藏未見作來見,「來」當作「未」,字之誤也。』

③木生其火,肝氣通心,脈抵少腹,上布脇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故腹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也。

肝主目,故目匡陷,及不見人,立死也。

不勝之時,謂于庚辛之月,此肝之藏也。→【䐃﹝月囷﹞:音窘】

④言五藏相移傳其不勝,則可待真藏脈見乃與死日之期。

卒急虛邪中于身內,則五藏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于墮墜沒溺,不可與為死日之期也。

⑤是則急虛卒至之脈。

《新校正》云:『按人一息脈五六至,何得為死,必息字誤,「息」當作「呼」乃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12:29 | 只看該作者
016文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

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

諸真藏脈見者,皆死不治也①。』


】:
  
①《新校正》云:『按楊上善云:「無餘物和雜,故名真也。」五藏之氣皆胃氣和之,不得獨用,如至剛不得獨用,獨用則折,和柔用之即固也。

五藏之氣和于胃氣,即得長生,若真獨見必死。

欲知五藏,真見為死,和胃為生者,于寸口診即可知。

見者如弦是肝脈也,微弦為平和。

微弦,謂二分胃氣,一分肝氣俱動,為微弦。

三分并是弦而無胃氣,為見真藏。

餘四藏準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13:14 | 只看該作者
017文

黃帝曰:『見真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藏者皆稟氣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①。

藏氣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陰,必因于胃氣,乃至于手太陰也②。

故五藏各以其時,自為而至于手太陰也③。

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于手太陰,故真藏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曰死④。』

帝曰:『善⑤。』


】:

①胃為水榖之海,故五藏稟焉。

②平人之常,稟氣于胃,胃氣者平人之常氣,故藏氣因胃乃能至于手太陰也。
  
《新校正》云:『詳平人之常至下平人之常氣,本《平人氣象論》文,王氏引注此經。

按《甲乙經》云:「人常稟氣于胃脈,以胃氣為本。」與此小異,然甲乙之義為得。』

③自為其狀至于手太陰也。

④是所謂脈無胃氣也。

《平人氣象論》曰:『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

⑤《新校正》云:『詳自黃帝問至此,一段《全元起本》在第四卷太陰陽明表裏篇中,王冰移于此處,必言此者,欲明王氏之功于素問多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14:25 | 只看該作者
018文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①。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②。

色澤以浮,謂之易已③。

脈從四時,謂之可治④。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⑤。

形氣相失,謂之難治⑥。

色夭不澤,謂之難已⑦。

脈實以堅,謂之益甚⑧。

脈逆四時,為不可治⑨。

必察四難而明告之⑩。


】:

①欲必先時而取之。

②氣盛形盛,氣虛形虛,是相得也。

③氣色浮潤,血氣相營,故易已。

④脈春弦、夏鈎、秋浮、冬營,謂順四時從順也。

⑤候可取之時而取之,則萬舉萬全。

當以四時血氣所在而為療爾。

《新校正》云:『詳取之以時,《甲乙經》作治之趨之無後其時,與王氏之義兩通。』

⑥形盛氣虛,氣盛形虛,皆相失也。

⑦夭,謂不明而惡。

不澤,謂枯燥也。

⑧脈實以堅,是邪氣盛,故益甚也。

⑨以氣逆故疾,上四句是謂四難。

⑩此四,粗之所易語,工之所難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5-2-26 21:15:22 | 只看該作者
019文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沈濇者,命曰逆四時①。

未有藏形于春夏而脈沈濇②。

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③。

病熱脈靜;

泄而脈大;

脫血而脈實;

病在中,脈實堅;

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④。』


】:

①春得肺脈,秋來見也。

夏得腎脈,冬來見也。

秋得心脈,夏來見也。

冬得脾脈,春來見也。

懸絕,謂如懸物之絕去也。

②《新校正》云:『按《平人氣象論》云:「而脈瘦。」義與此同。』

③末有,謂未有藏脈之形狀也。

④皆難治者,以其與證不相應也。

《新校正》云:『按《平人氣象論》云:「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濇堅。」與此相反,此經誤,彼論為得。自未有藏形春夏至此與《平人氣象論》相重注,義備于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1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