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0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消失在海底的遠古三大陸:現有科學無法證實】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11-23 23:11:4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消失在海底的遠古三大陸:現有科學無法證實

 

至少從柏拉圖開始,人類就熱衷於追尋消失的文明。


這種文明,有一部分以大陸為單位,被確信為深深地沉入了大海,人們把它們稱之為消失的遠古三大陸。

 


最早說到,亞特蘭蒂斯大陸的,是柏拉圖。


柏拉圖為什麼要講它的繁榮與毀滅呢?


這和中國史家的傳統一樣,是借古說今,意在鞭策正在衰落的當時的雅典。


這種消失說,在十九世紀時,又一次興起,這一次,人們發現,還有兩塊大陸沉在海底。

一個是藏身印度洋底的雷姆利亞大陸,一個是沉於太平洋的烏托邦帝國姆大陸。


這些關於消失的文明與沉沒的大陸的假說,無不帶有詩意的浪漫和神話的詭秘。


雖然,人們以現有的科學手段無法證明它們的存在,但我們仍無底氣徹底否定它們。


因為,超文明是定義於我們這個文明之上的文明,其真相的復雜程度也有超過發現者和論證者的認知能力的可能,這便是假說給科學帶來尷尬:假說與真實的較量,存在於各自的敘述體系之中。


一個是看得到的,一個是看不到的。


只有時間才有發言權。


1、大西洋裏的亞特蘭蒂斯

 

 

像我們的孔子一樣,柏拉圖也是不可懷疑的聖人。


柏拉圖也有他的“論語”,人們稱它為“對話錄”。所不同的是,參加對話的不是柏拉圖本人,而是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一些賢哲。


與下面我要說的話題有關的兩部“對話錄”是《蒂邁歐》和《克里底亞》,它們描述了一個共同的傳說:在“赫拉克勒斯之柱”(即直布羅陀海峽)之外,有個比非洲和小亞細亞加起來還大的島嶼。


在這個大島之外,有比地中海更大的海,那才是真正的海洋;而被這個大海環繞的陸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陸地。


那個分配給海神波塞冬的島,在後來的洪水與地震中,帶著高度的文明沉入了海底。它就是消失的古大陸——亞特蘭蒂斯。

  
自柏拉圖的“對話錄”描述了亞特蘭蒂斯之後,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找尋它的所在。


如果相信柏拉圖的記述,那麼,亞特蘭蒂斯就應在大西洋海底。


但事實上,考古學和地理學的探索均證明,大西洋底沒有這個“沉沒的大島”。


當然,也有人不依據柏拉圖的記述尋找,迄今為止人們至少推出了1700餘處,亞特蘭蒂斯的所在。


盡管新的發現層出不窮,但仍無法證明傳說的真實存在。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傳說的來源:傳說的講述人,是柏拉圖的表弟,也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克里底亞。


克里底亞的這個傳說是從哪裏聽來的呢?


是從他的爺爺那裏聽來的;而克里底亞的爺爺,又是從哲學家梭倫那裏聽來的;而梭倫又是在埃及訪問時,從祭司那裏聽來的;祭司講的這個傳說是從哪裏聽來的呢?


它的出處相當於說書人的“從前”,是一種可信性的虛擬來源。


也就是說,這個傳說從來源上是不可靠的。


那麼,柏拉圖為何要講這麼個不可靠的故事呢?


回到原著中,我們就能看到答案。柏拉圖在《蒂邁歐》中說,要“考慮這個故事,是否適用於我們的目的”。


如果不適合,“我們應當尋找別的故事來替代它。”很明顯,一心想以哲學治國的柏拉圖筆下的亞特蘭蒂斯,是借傳奇故事,講治國安邦之道理。


柏拉圖當然知道,在一萬年前,根本就沒有希臘和埃及的國家體系。


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只是一個理想中的王國。


為什麼要講它的繁榮與毀滅呢?


是借古說今,意在鞭策正在衰落的當下的雅典。


當然,從地理學的角度講,柏拉圖記錄的這個傳說,也不是毫無價值的。


它至少表明了梭倫(約公元前630-560)時代,或者更早一些,生活在地中海的希臘人,已經對“海外”的世界,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外面有更大的海和真正意義的大陸。


2、藏身印度洋底的雷姆利亞大陸

 

 

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後,地理大發現由此畫上了句號。


大概是沒有什麼新大陸可供發現了。


所以,熱衷於發現的地理學家把目光轉向了海底世界,掀起新一輪尋找消失的遠古大陸熱。


一手製造了“亞特蘭蒂斯消失之謎”的柏拉圖一定想不到,2000多年以後,又有人製造了新的“消失”:印度洋裏有一個沉沒的古大陸——雷姆利亞。


印度旅行時,我對古陸“沉沒”之說沒有什麼感受。


但到了印度南邊的斯里蘭卡,尤其是馬爾地夫,“沉沒”似乎變得觸手可及了。


小小的馬爾地夫,全國的平均海拔高度僅為1.2公尺。


住在島上,感覺就是住在一塊漂浮的草墊子上。


如果真的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首先“沉沒”淹的就它了。


站在馬爾地夫討論,印度洋沉沒的文明古陸,可信性大大增強。


高度文明的古大陸雷姆利亞沉沒於印度洋的學說,是19世紀的英國地質學家菲力浦‧斯科雷特提出的。


最初只是一個假說:即古代印度與馬達加斯加之間的印度洋上曾有一座“地橋”。


8000萬年前,這塊大陸從海底突然崛起,在印度洋上形成東西3500公里、南北4700公里的大陸。它就是比亞特蘭蒂斯更早更高的文明的大陸雷姆利亞,大約在3000萬年前開始沉沒,到300萬年前,完全沉沒在印度洋裏。

 


會有巨大的古陸沉沒於印度洋而我們一無所知嗎?


德國生物學家恩勒斯特發現,一種栗鼠與猿雜交的動物“雷姆爾”原來生活在馬達加斯加,但在遠隔大洋的非洲、印度、馬來半島也能見到。


據此,他斷定,馬達加斯加與印度之間的“地橋”直到新生代(距今300萬年前)依然存在。但德國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威格納,在1912年提出了著名的“大陸漂移說”認為:大陸和海洋分別由質地不同的花崗岩和玄武岩構成。


因此,在很長一段地質年代裏,大陸一直在海洋上漂移、分離、結合。即古生代的大陸是一個整體;中生代發生漂移;新生代發生分裂;從而形成今天地球表面陸地與海洋的分布狀況。


依此學說看,分離的陸地之間分布著不同的生物完全是正常的。


所以,用同一物種解釋“地橋”的存在,是靠不住的。


海底問題,終歸要回到海底。


事實上,對於印度洋的海底,科學家們已經做過許多探測,根本不存在傳說中的那麼大的大陸,更沒有證明遠古的石器文明的考古物證。


但在海平面上升的意義上講,許多古大陸消失在理論上是存在的。


3、太平洋的烏托邦帝國姆大陸

 

 

這個假說,也誕生在19世紀。


1868年,年輕的英國陸軍上尉喬治瓦特第一次來到印度,這個英國軍人對山雨欲來的社會亂象並不關心,完全沉醉於秘密的東方文化之中。


一天,他在一所破敗的寺廟裏漫步,無意中發現了一些黏土片,上面鐫刻著奇怪符號,喬治瓦特意識到一扇通向未知文明的大門,為他留出了一道門縫……兩年之後,喬治瓦特宣稱這些奇怪符號已被他解讀。


黏土板的作者叫“神聖兄弟那加爾”,書寫的內容是追思他失去的母國——姆大陸。


人們認為喬治瓦特的姆大陸假說,不是異想天開,就是欺世盜名。


但喬治瓦特為了證明自己,從此踏上了印證假說的漫漫旅程。


他從印度出發,先後到了柬埔寨、泰國,而後進入到太平洋諸島……開始了充滿爭議的姆大陸文明探索之旅。


1931年,喬治瓦特周遊太平洋尋找姆大陸遺存的名著《消逝的大陸》在紐約出版。


此後,他陸續推出了《姆大陸的子孫》、《姆大陸神聖的刻畫符號》、《姆大陸的宇宙力》等一系列專著。


長久以來,這些著作被正統的學術界認為是癡人說夢,而另一部分人,卻可以接受這是一種嚴肅的假說。


5萬年前,姆文明誕生於太平洋中央。

 

 


這個偉大的帝國幅員遼闊,東起現今夏威夷群島,西至馬里亞納群島,南邊是斐濟、大溪地群島和復活節島;東西長7000公里,南北寬5000公里,總面積約為3500萬平方公里。


這個帝國的國君被尊稱為“拉姆”,拉表示太陽,姆表示母親。因此,姆大陸又被稱為“太陽之母的帝國”。


姆大陸崇拜宇宙的創造神──七尾蛇“娜拉亞娜”。


姆大陸在鼎盛時期人口達到6400萬,主導權由白人掌控。


大約在距今12000年前,姆大陸的繁榮最終導致了神的震怒,地震與海嘯吞沒了一切。


以上說的都喬治瓦特的推論,但這些推論都來自喬治瓦特在太平洋考察。


在考察的路上,他看到了土亞摩土群島的金字塔狀祭壇、塔普島的石門、迪安尼島的石柱、雅布島的巨型石幣,還有努克喜巴島的石像,這些超越時代認知的文明遺跡,散落在太平洋洋面上,為喬治瓦特提供了推想的依據。


喬治瓦特確信姆大陸不僅僅是太平洋上漂浮的神話,它的秘密就埋藏在深不可測的太平洋的海底下。

  
自喬治瓦特推出姆大陸沉沒的假說後,已有許多航海家與考古學家在太平洋進行了各種探索,但都沒有找到這個消失的文明的有力證明。


假說依然以夢的形式,在太平洋上漂蕩。

 

 

 

引用:http://blog.xuite.net/s120685327/twblog/149162750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8 收起 理由
巨門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6-29 08:08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