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卿子傷寒論】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1:51 | 只看該作者

桂枝去芍藥湯方第六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余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第七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

 

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 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

 

為欲愈也。

 

脈微而惡寒者。

 

此陰陽俱虛。不可更 發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熱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 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傷寒八九日。則邪傳再經。

 

又遍三陽。欲傳三陰之時也。

 

傳經次第。則三日 傳遍三陽。至四日。陽去入陰。不入陰者。

 

為欲解。其傳陰經。第六日。傳 遍三陰。為傳經盡而當解。其不解。傳為再經者。

 

至九日。

 

又遍三陽。陽不 傳陰則解。

 

如瘧發作有時也。

 

寒多者為病進。熱多者為病退。經曰。

 

厥少熱多。其病為愈。寒多熱少。陽 氣退。故為進也。

 

今雖發熱惡寒。

 

而熱多寒少。為陽氣進而邪氣少也。

 

裡不 和者。

 

嘔而利。今不嘔。 清便自調者。

 

裡和也。

 

寒熱間日發者。

 

邪氣深也。

 

日一發者。

 

邪氣復常也。

 

日再發者。

 

邪氣淺也。

 

日二三發者。

 

邪氣微也。

 

內經曰。

 

大則邪至。小則平 。言邪甚則脈大。邪少則脈微。今日數多而脈微緩者。

 

是邪氣微緩也。

 

故云 欲愈。脈微而惡寒者。

 

表裡俱虛也。

 

陽、表也。

 

陰、裡也脈微為裡虛。惡寒為表虛。

 

以表裡俱虛。故不可更發汗 、更下、更吐也。

 

陰陽俱虛。則面色青白。反有熱色者。

 

表未解也。

 

熱色、 為赤色也。

 

得小汗則和。不得汗。則不得邪氣外散皮膚而為癢也。

 

與桂枝麻 黃各半湯。小、發其汗。

 

以除表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2:05 | 只看該作者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第八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 芍藥 生薑(切) 甘草(炙) 麻黃(各一兩 去節) 大棗(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

 

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 滓、溫服六合。 王宇泰云。

 

首一節至寒少。為自初至今之證。下文皆擬病防變之辭。當分作 三截看。 至欲愈也。

 

是不須治。至吐也。

 

是宜溫之。

 

至末。是小汗之。

 

麻黃發。桂枝 止。一發一止。則汗不得大出矣。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

 

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煩者、熱也。

 

服桂枝湯後。當汗出而身涼和。若反煩不解者。

 

風甚而未能散 也。

 

先刺風池風府。

 

以通太陽之經。

 

而泄風氣。卻與桂枝湯解散則愈。 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

 

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如瘧。日再發者。

 

汗 出必解。 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經曰。

 

 

如服一劑。病證猶在者。

 

故當復作本湯服之。

 

服桂枝湯汗出後。脈洪 大者。

 

病猶在也。

 

若形如瘧。日再發者。

 

邪氣客於榮衛之間也。

 

與桂枝二麻黃一湯 。解散榮衛之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2:21 | 只看該作者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第九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薑 (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 枚擘) 上七味。

 

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 服一升。 日再。 服桂枝湯。大汗出後。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大汗出、脈洪大而不渴。邪氣猶在表也。

 

可更與桂枝湯。若大汗出。脈洪大 而煩渴不解者。

 

表裡有熱。不可更與桂枝湯。可與白虎加人參湯。生津止渴 。和表散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2:32 | 只看該作者

白虎加人參湯方第十

 

於白虎湯方內。加人參三兩。余依白虎湯法。 王三陽云。

 

前條脈洪大者。

 

不渴。

 

此條洪大者。

 

煩渴不解。故二湯不同。 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

 

此無陽也。

 

不可更汗。宜桂枝 二越婢一湯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2:48 | 只看該作者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第十一

 

桂枝(去皮) 芍藥 甘草(各十八銖) 生薑(一兩三錢切) 大棗(四 枚擘) 麻黃(十八銖去節) 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上七味。 咀。

 

以五升水。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 滓。溫服一升。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二 越婢一。 胃為十二經之主。脾治水穀。為卑臟。若婢。內經曰。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 是湯所以謂之越脾者。

 

以發越脾氣通行津液。外台方一名越脾湯。即此義也 。 唐不岩云。

 

桂枝、麻黃、越脾或一或二。

 

此即大小奇偶之義。

 

以各半湯詳之 。曰一者。

 

當是一之一。無所用去其半也。

 

曰二者。

 

當是二之一。乃所謂各 半之半也。

 

及考分兩。本論與活人書。參差不一。然以小發其汗為各半湯謂 桂枝止。麻黃發。今在止發之間。故裁為各半。則汗出必解者。

 

自應麻黃多 。桂枝少。不可更汗者。

 

自應桂枝少。石膏多也。

 

又云。

 

桂枝麻黃各半湯。即桂枝證藥也。

 

桂枝二麻黃一湯。即麻黃證藥也。

 

桂枝二越婢一湯。即大青龍證藥也。

 

總是一太陽病。病與時日有淺與深。脈 與形證。有應與否。 權衡劑量。不失銖黍。於此見古人立方之妙。 張卿子云。

 

無陽二字宜審。謂脾氣不發越耳。

 

又云。

 

寒少。故桂枝少。熱多 。故石膏多。 服桂枝湯。

 

或下之。

 

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 利者。

 

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頭項強痛。翕翕發熱。雖經汗下。為邪氣仍在表也。

 

心下滿。微痛。小便利 者。

 

則欲成結胸。今外證未罷。無汗。小便不利。則心下滿。微痛。為停飲 也。

 

與桂枝湯以解外。加茯苓白朮。利小便。行留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2:59 | 只看該作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第十二

 

於桂枝湯方內。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則愈。 王宇泰云。

 

 

或問頭項強痛。

 

此邪氣仍在表也。

 

雖經汗下而未解。何故去桂加 茯苓白朮。是無意於表也。

 

曰、此非桂枝證。乃屬飲家也。

 

夫頭項強痛。既 經汗下而不解。心下滿而微痛。小便不利。

 

此為水飲內蓄。邪不在表。故去 桂枝。加茯苓白朮。 若得小便利。水飲行。腹滿減而熱自除。則頭項強痛悉愈矣。

 

且如十棗湯證 。頭亦痛。 乃邪熱內蓄而有伏飲。故頭痛。其飲水頭痛。不須攻表。但宜逐飲。飲盡、 則病安矣。

 

張卿子云。

 

逐飲何不用橘皮半夏。可見此停飲。

 

以胃虛。故無汗耳。與五苓 散近似。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 表。

 

此誤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煩燥。吐逆者。

 

作甘草乾薑湯與之。

 

以復其 陽。若厥愈足溫者。

 

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

 

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

 

少與調胃承氣湯。 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

 

四逆湯主之。

 

脈浮。自汗出。小便數而惡寒者。

 

陽氣不足也。

 

心煩、腳攣急者。

 

陰氣不足 也。

 

陰陽血氣俱虛。則不可發汗。若與桂枝湯攻表。則又損陽氣。故為誤也 。得之便厥。咽中干。 煩燥。吐逆者。

 

先作甘草乾薑湯復其陽氣。得厥愈足溫。乃與芍藥甘草湯。 益其陰血。 則腳 得伸。陰陽雖復。其有胃燥譫語。少與謂胃承氣湯。微溏以和其胃。 重發汗為亡陽。加燒針則損陰。內經曰。

 

榮氣微者。

 

加燒針。則血不流行。 重發汗。復燒針。是陰陽之氣大虛。四逆湯以復陰陽之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3:12 | 只看該作者

甘草乾薑湯方第十三

 

甘草(四兩炙味甘平) 乾薑(二兩炮味辛熱) 上 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內經曰。

 

辛甘發散為陽。甘草乾薑相合。

 

以復陽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3:24 | 只看該作者

芍藥甘草湯方第十四

 

白芍藥(四兩味酸微寒) 甘草(四兩炙甘平) 上二味。 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之。

 

芍藥白補而赤瀉。白收而赤散也。

 

酸以收之。

 

甘以緩之。

 

酸甘相合。用補陰 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3:46 | 只看該作者

調胃承氣湯方第十五

 

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浸)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芒硝(半斤味鹹苦大寒 ) 上三味。 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 少少溫服。 內經曰。

 

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苦甘。芒硝鹹寒以除熱。大黃苦寒以蕩 實。甘草甘平。助二物。推陳而緩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4:03 | 只看該作者

四逆湯方第十六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乾薑(一兩半味辛熱)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 片辛大熱) 上三味。 咀。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 一枚。 乾薑三兩。 內經曰。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

 

又曰。

 

寒淫所勝。平以辛熱甘草薑附相合。 為甘辛大熱之劑。乃可發散陰陽之氣。 問曰。

 

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劇。厥逆、咽中干。兩脛拘急而譫語。師曰 。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後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

 

寸口脈浮而大 。浮則為風。大則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證象桂枝。因加附子 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

 

厥逆。咽中干。煩躁。陽明 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乾薑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 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

 

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陽旦。桂枝湯別名也。

 

前證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 。與桂枝湯證相似。是證象陽旦也。

 

與桂枝湯而增劇。得寸口脈浮大。浮為 風邪。大為血虛。即於桂枝湯。加附子溫經以補虛。增桂令汗出以祛風。其 有治之之逆而增厥者。

 

與甘草乾薑湯。陽復而足溫。更與芍藥甘草湯。陰和 而脛伸。表邪已解。陰陽已復。

 

而有陽明內結譫語煩亂。少與調胃承氣湯。 微溏泄以和其胃。則陰陽之氣皆和。內外之邪悉去。 故知病可愈。 張卿子云。

 

 

此二條見傷寒隨症用藥。

 

如轉圜法也。

 

表裡寒熱。意盡於此。則 昔賢所云。

 

用藥宜寒者為傳邪。宜溫者為直中。未為確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4:16 | 只看該作者

卷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第六

 

太陽病。項背強。KT KT 。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太陽病。項背強。KT KT 。汗出。惡風者。

 

中風表虛也。

 

項背強。KT KT  。無汗。惡風者。

 

中風表實也。

 

表虛宜解肌。表實宜發汗。是以葛根湯發 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4:30 | 只看該作者

葛根湯方第十七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芍藥(二兩切)  甘草(二兩炙) 生薑(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 咀。

 

以水一斗。先煮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本草云。

 

輕可去實。麻黃葛根之屬是也。

 

此以中風表實。故加二物於桂枝湯 中也。

 

張卿子云。

 

按前桂枝葛根湯。則此葛根湯上。似失麻黃二字。蓋二葛根。即 桂枝麻黃變例也。

 

故二證項背強KT KT 、惡風、一也。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

 

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傷寒有合病。有並病。本太陽病不解。並於陽明者。

 

謂之並病。二經俱受邪 。相合病者。

 

謂之合病。合病者。

 

邪氣甚也。

 

太陽陽明合病者。

 

與太陽少陽 合病。陽明少陽合病。皆言必自下利者。

 

以邪氣並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邪 氣並於陽。則陽實而陰虛。寒邪氣甚。客於二陽。二陽方外實而不主裡。則 裡氣虛。故必下利。與葛根湯。

 

以散經中甚邪。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

 

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邪氣外甚。陽不主裡。裡氣不和。氣下而不上者。

 

但下利而不嘔。裡氣上逆 而不下者。

 

但嘔而不下利。與葛根湯以散其邪。加半夏。

 

以下逆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4:45 | 只看該作者

葛根加半夏湯方第十八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稱) 生薑(三兩切) 甘 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大棗(十二枚擘) 半 夏(半斤洗) 上八味。

 

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

 

利遂不止。脈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

 

經曰。

 

不宜下而便攻之。

 

內虛熱入。協熱遂利。桂枝證者。

 

邪在表也。

 

而反 下之。

 

虛其腸胃。為熱所乘。遂利不止。邪在表則見陽脈。邪在裡。則見陰 脈。下利脈微遲。邪在裡也。

 

促為陽盛。雖下利。

 

而脈促者。

 

知表未解也。

 

病有汗出而喘者。

 

為自汗出而喘也。

 

即邪氣外甚所致。喘而汗出者。

 

為因喘 而汗出也。

 

即裡熱氣逆所致。與葛根黃芩黃連湯。散表邪。除裡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4:55 | 只看該作者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第十九

 

葛根(半斤)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黃芩(二兩味苦寒) 黃連(三兩 味苦寒) 上四味。

 

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入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 、再服。 內經曰。

 

甘發散為陽。表未解者。

 

散以葛根甘草之甘。苦以堅裡氣弱者。

 

堅 以黃連黃芩之苦。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 之。

 

此太陽傷寒也。

 

寒則傷榮。頭痛、身疼、腰痛以至牽連骨節疼痛者。

 

太陽經 榮血不利也。

 

內經曰。

 

風寒客於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者。

 

寒在 表也。

 

風並於衛。 衛實而榮虛者。

 

自汗出而惡風寒也。

 

寒並於榮。榮實而衛虛者。

 

無汗而惡風 也。

 

以榮強衛弱故氣逆而喘。與麻黃湯。

 

以發其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5:13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湯方第二十

 

麻黃(三兩去節味甘溫) 桂枝(二兩去皮味辛熱) 甘草(一兩炙味甘平 ) 杏仁(七十個湯炮去皮尖味辛溫) 上四味。

 

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 。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內經曰。

 

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麻黃甘草。開肌發汗。桂枝杏仁 。散寒下氣。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

 

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

 

陽受氣於胸中。喘而胸滿者。

 

陽氣不宣發。壅而逆也。

 

心下滿。腹滿。皆為 實。當下之。

 

此以為胸滿。非裡實。故不可下。雖有陽明。然與太陽合病。 為屬表。是與麻黃湯發汗。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

 

外已解也。

 

設胸滿脅痛者。

 

與小柴胡 湯。脈但浮者。

 

與麻黃湯。 十日以去。向解之時也。

 

脈浮細而嗜臥者。

 

表邪已罷也。

 

病雖已和解之。

 

若 脈但浮而不細者。

 

則邪氣但在表也。

 

與麻黃湯發散之。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

 

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 汗出、惡風者。

 

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 、此為逆也。

 

此中風見寒脈也。

 

浮則為風。風則傷衛。緊則為寒。寒則傷榮。榮衛俱病。 故發熱、惡寒。身疼痛也。

 

風並於衛者。

 

為榮弱衛強。寒並於榮者。

 

為榮強 衛弱。今風寒兩傷則榮衛俱實。故不汗出而煩躁也。

 

與大青龍湯發汗。

 

以除 榮衛風寒。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

 

為榮衛俱虛。反服青龍湯。則必亡陽。

 

或 生厥逆、筋惕、肉 。

 

此治之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5:28 | 只看該作者

大青龍湯方第二十一

 

麻黃(六兩去節味甘溫) 桂枝(二兩去皮味辛熱) 甘草(二兩炙味甘平 ) 杏仁(四十個去皮尖味苦甘溫) 生薑(三兩切味辛溫) 大棗(十二 枚擘味甘溫) 石膏如雞子大(碎味甘微寒) 上七味。

 

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

 

溫粉撲之。

 

一服汗者。

 

停後服。汗多亡 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辛甘均為發散。然風宜辛散。寒宜甘發。辛甘相合。乃能發散榮衛之風寒。 麻黃、甘草、石膏、杏仁。

 

以發散榮中之寒。桂枝、薑棗。

 

以解除衛中之風 。 王文祿云。

 

大青龍、麻黃湯之變。小青龍、桂枝湯之變。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

 

大青龍湯發之。

 

此傷寒見風脈也。

 

傷寒者身疼。

 

此以風勝。故身不疼。中風者身重。

 

此以兼 風。故乍有輕時。不發厥吐利。無少陰裡證者。

 

為風寒外甚也。

 

與大青龍湯 以發散表中風寒。 許氏云。

 

仲景治傷寒。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三方鼎立。若證候 與脈相對。無不應手而愈。 王文祿云。

 

大青龍。治風寒外壅而閉熱於經者。

 

故加石膏於發汗藥中。尤為 峻劑。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

 

或渴、或利、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滿。

 

或喘者。

 

小青龍湯主之。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飲。則水寒相搏。肺寒氣逆。故乾嘔發熱而咳。針經 曰。

 

形寒飲冷則傷肺。

 

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

 

此之謂也 。與小青龍湯。發汗散水。水氣內漬則所傳不一。故有或為之證。隨證增損 以解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5:42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方第二十二

 

麻黃(三兩去節味甘溫) 芍藥(三兩味酸微寒) 五味子(半升味酸溫)  乾薑(三兩味辛熱) 甘草(三兩炙味甘平) 桂枝(三兩去皮味辛熱)  半夏(半升湯洗味辛微溫) 細辛(三兩味辛溫) 上八味。

 

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寒邪在表。非甘辛不能散之。

 

麻黃桂枝甘草之辛甘。

 

以發散表邪。水停心下 而不行。 則腎氣燥。內經曰。

 

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

 

乾薑細辛半夏之辛。

 

以行水氣 而潤腎。咳逆而喘。則肺氣逆。內經曰。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芍藥五味 子之酸。

 

以收逆氣而安肺。 加減法若微利者。

 

去麻黃。加蕘花。

 

如雞子大。熬、令赤色。下利者不可攻 其表。汗出必脹滿。麻黃發其陽。水漬入胃。必作利。蕘花下十二水。水去 。利則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5:52 | 只看該作者

若渴者

 

去半夏。加栝蔞根三兩。辛燥而苦潤。半夏辛而燥津液。非渴者 所宜。故去之。

 

栝蔞味苦而生津液。故加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6:05 | 只看該作者

若噎者

 

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經曰。

 

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 KT 。加附子。溫散水寒。病患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蛔。去麻黃。 惡發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0 10:36:25 | 只看該作者

若小便不利

 

少腹滿。去麻黃。加茯苓四兩。水蓄下焦不行。為小便不利 。少腹滿。 麻黃發津液於外。非所宜也。

 

茯苓泄蓄水於下。加所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9:16 , Processed in 0.09375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