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傷寒論輯義】

 關閉 [複製鏈接]
18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6:3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此釋上條陽浮陰弱之義也。

 

經曰。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衛為風 入。則發熱。邪風因之而實。 故為衛強。是衛中之邪氣強也。

 

營受邪蒸。則汗出。精氣因之而虛。故為營 弱。是營中之陰氣弱也。

 

所以使發熱汗出也。

 

欲救邪風者。

 

宜桂枝湯。〔喻 〕邪風。即風邪。勿鑿看。〔方〕救者。

 

解救救護之謂。 案方氏曰。

 

不曰風邪。

 

而曰邪風者。

 

以本體言也。

 

喻蓋非之。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或胸中 煩而不嘔。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脅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熱。

 

或咳者。

 

小柴胡湯 主之。

 

(玉函。作中風五六日。傷寒往來寒熱。脈經。作中風往來寒熱。傷 寒五六日以後。全書。錢本。作傷寒中風五六日。脈經。心煩。作煩心。玉 函。脈經。硬。作堅。心下悸。作心中悸。 身。作外。外台。作心下卒悸。成本。嘿嘿。作默默。下同。小柴胡上。有 與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7:0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方〕此少陽之初證。叔和以無少陽明文。故猶類此。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 寒熱。互文也。

 

言傷寒與中風。 當五六日之時。皆有此往來寒熱已下之證也。

 

五六日。大約言也。

 

往來寒熱 者。

 

邪入軀殼之裡。臟腑之外。兩夾界之隙地。所謂半表半裡。少陽所主之 部位。故入而並於陰則寒。出而並於陽則熱。出入無常。所以寒熱間作也。

 

胸脅苦滿者。

 

少陽之脈。循胸絡脅。邪湊其經。伏飲搏聚也。

 

默。靜也。

 

胸 脅既滿。穀不化消。所以靜默不言。不需飲食也。

 

心煩喜嘔者。

 

邪熱伏飲。 搏胸脅者。

 

涌而上溢也。

 

或為諸證者。

 

邪之出入不常。所以變動不一也。

 

〔 成〕五六日。邪氣自表傳裡之時。中風者。

 

或傷寒至五六日也。

 

玉函曰。

 

中 風五六日傷寒。即是或中風或傷寒。非是傷寒再中風。中風復傷寒也。

 

經云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者。

 

正是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7:2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錢〕往來寒熱者。

 

或作或止。

 

或早或 晏。非若瘧之休作有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8:00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程〕少陽脈循脅肋。 在腹陽背陰兩岐間。

 

在表之邪欲入裡。為裡氣所拒。故寒往而熱來。表裡相 拒。

 

而留於岐分。故胸脅苦滿。神識以拒而昏困。故嘿嘿。木受邪則妨土。 故不欲食。膽為陽木。

 

而居清道。為邪所郁。火無從泄。逼炎心分。故心煩 。 清氣鬱而為濁。則成痰滯。故喜嘔。

 

此則少陽定有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8:2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 治中

 

〔鑒〕傷寒中風。見口苦咽乾目眩之證。與弦細之脈。 更見往來寒熱云云證。知邪已傳少陽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8:5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魏〕或 為諸證者。

 

因其人平素氣血偏勝。各有所兼挾。

 

以為病也。

 

明理論曰。

 

傷寒邪氣在表者。

 

必漬形以為汗。邪氣在裡者。

 

必蕩滌以為利。 其於不外不內。半表半裡。既非發汗之所宜。

 

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 可矣。

 

小柴胡為和解表裡之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9:06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醫史呂滄洲傳云。

 

淅東運使曲出。道過鄞。病臥涵虛驛。召翁往視。翁察色 切脈。則面戴陽。氣口皆長而弦。蓋傷寒三陽合病也。

 

以方涉海。為風濤所 驚。遂血菀而神懾。為熱所搏。遂吐血一升許。且脅痛煩渴譫語。 適是年歲運。左尺當不足。其輔行京醫。

 

以為腎已絕。泣告其左右曰。

 

監司 脈病皆逆。不祿在旦夕。家人皆惶惑無措。翁曰。

 

 

此天和脈。無憂也。

 

為投 小柴胡湯。減參。加生地黃半劑。後俟其胃實。

 

以承氣下之。

 

得利愈。 丹溪醫案。治一人。舊有下疳瘡。忽頭疼發熱。自汗。眾作傷寒治。尺劇。 脈弦甚七至。重則澀。丹溪曰。

 

此病在厥陰。

 

而與證不對。

 

以小柴胡湯。加草龍膽胡黃連熱服。四帖而安。 小柴胡湯方柴胡(半斤○千金翼。作八兩)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全書。十三枚。) 甘草(炙) 生 薑(各三兩切)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

 

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參。 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若腹中痛者。

 

去黃芩。加芍藥三兩。 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去黃芩。加茯 苓四兩。若不渴。外有微熱者。

 

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若咳者 。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半升。乾薑二兩。(玉函。七味下。有咀字。 再煎。作再煮。無三服之服。若渴下。有者字。成本亦有。千金翼。無栝蔞 根四兩五字。玉函。千金翼。硬。作堅。下有者字。牡蠣四兩。千金翼。外 台。作六兩。成本。玉函。千金翼。缺桂枝之枝。錢氏不見宋版。故有為桂 枝無疑之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9:1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鑒〕邪傳太陽陽明。曰汗。曰吐。曰下。邪傳少陽。惟宜和解。汗吐下三 法。皆在所禁。

 

以其邪在半表半裡。

 

而角於軀殼之內界。

 

在半表者。

 

是客邪 為病也。

 

在半裡者。

 

是主氣受病也。

 

邪正在兩界之間。各無進退而相持。故 立和解一法。既以柴胡解少陽在經之表寒。黃芩解少陽在腑之裡熱。猶恐在 裡之太陰。正氣一虛。 在經之少陽。邪氣乘之。

 

故以薑棗人參。和中而預壯裡氣。使裡不受邪而和 。還表以作解也。

 

世俗不審邪之所據。果在半表半裡之間。與所以應否和解 之宜。及陰陽疑似之辨。總以小柴胡為套劑。醫家幸其自處無過。病者喜其 藥味平和。殊不知因循誤人。實為不淺。故凡治病者。

 

當識其未然。圖機於 早也。

 

〔程〕至若煩而不嘔者。

 

火氣燥實逼胸也。

 

故去人參半夏。加栝蔞實 也。

 

渴者。

 

燥已耗液逼肺也。

 

故去半夏。加栝蔞根也。

 

腹中痛者。

 

木氣散入 土中。胃腸受困。故去黃芩以安土。加芍藥以戢木也。

 

脅下痞硬者。

 

邪既留 則木氣實。故去大棗之甘而緩。加牡蠣之咸而軟也。

 

心下悸。小便不利者。

 

水邪侵乎心。故去黃芩之苦寒。加茯苓之淡滲也。

 

不渴身有微熱者。

 

半表之 寒。尚滯於肌。故去人參。加桂枝以解之也。

 

咳者。

 

半表之寒。湊入於肺。 故去參棗。加五味子。易生薑為乾薑。

 

以溫之。

 

雖肺寒不減黃芩。恐乾薑助 熱也。

 

又腹痛為太陰證。少陽有此。由邪氣自表之裡。裡氣不利所致。〔錢 〕柴胡湯而有大小之分者。

 

非柴胡有大小之異也。

 

蓋以其用之輕重。力之大 小而言也。

 

牡蠣。名醫別錄云。

 

治心脅下痞熱。加五味子乾薑者。

 

以水寒傷 肺。故以此收肺氣之逆。即小青龍湯之制也。

 

肺熱氣盛者。

 

未可加也。

 

古方選注曰。

 

去滓再煎。恐剛柔不相濟。有礙於和也。

 

七味主治在中。不及下焦。故稱之曰小。 傷寒類方曰。

 

 

此湯除大棗。共二十八兩。較今秤亦五兩六錢零。雖分三服。 已為重劑。蓋少陽介於兩陽之間。須兼顧三經。故藥不宜輕。去渣再煎者。

 

此方乃和解之劑。再煎則藥性和合。能使經氣相融。不復往來出入。古聖不 但用藥之妙。其煎法俱有精義。古方治嗽。五味乾薑必同用。一以散寒邪。 一以斂正氣。從無單用五味治嗽之法。後人不知。用必有害。況傷熱勞怯火 嗆。與此處寒飲犯肺之症不同。乃獨用五味。收斂風火痰涎。深入肺臟。永 難救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9:2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案錢氏曰。

 

五味子半升者。

 

非今升斗之升也。

 

古之所謂升者。

 

其大如方寸匕 。

 

以銅為之。

 

上口方各一寸。 下底各六分。深僅八分。狀如小熨斗而方形。嘗於舊器中見之。

 

而人疑其為 香爐中之器用。

 

而不知即古人用藥之升也。

 

與陶隱居名醫別錄之形像分寸皆 同。但多一柄。想亦所以便用耳。

 

如以此升之半作一劑。

 

而分三次服之。

 

亦 理之所有。無足怪也。

 

考本草序例。

 

凡方云半夏一升者。

 

秤五兩為正。所謂 一升。豈方一寸者哉。

 

半夏之半升。與五味之半升。其升必同。錢說難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9:4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蘇沈良方曰。

 

 

此藥。傷寒論。雖主數十證。大要其間有五證。最的當。服之 必愈。一者。

 

身熱心中逆。 或嘔吐者。

 

可服。若因渴飲水而嘔者。

 

不可服。身體不溫熱者。

 

不可服。二 旨。寒熱往來者。

 

可服。三者。

 

發潮熱者可服。四者。

 

心煩脅下滿。

 

或渴或 不渴。皆可服。五者。

 

傷寒已瘥後。更發熱者。

 

可服。

 

此五證。但有一證。 更勿疑。便可服。若有三兩證以上。更的當也。

 

世人但知小柴胡湯治傷寒。 不問何證。便服之。

 

不徒無效。兼有所害。緣此藥瘥寒故也。

 

元 二年。時 行無少長皆咳。本方去人參大棗生薑。加五味子乾薑各半兩。服此皆愈。常 時上壅痰實。只依本方。食後臥時服。甚妙。赤白痢尤效。痢藥中無知此妙 。蓋痢多因伏暑。 此藥極解暑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1#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39:5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徐春甫古今醫統曰。

 

張仲景著傷寒論。專以外傷為法。其中顧 脾胃元氣之 秘。世醫鮮有知之。

 

觀其少陽證小柴胡湯。用人參。則防邪氣之入三陰。

 

或 恐脾胃稍虛。邪乘而入。必用人參甘草。固脾胃以充中氣。是外傷未嘗不內 因也。

 

可見仲景公之立方。神化莫測。

 

或者只以外傷是其所長。

 

而內傷非所 知也。

 

此誠不知公之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2#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0:04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氏曰。

 

本方為脾家虛熱。四時瘧疾之聖藥。 千金方。婦人在蓐得風。蓋四肢苦煩熱。皆自發露所為。若頭不痛。但煩熱 。與三物黃芩湯。頭痛。與小柴胡湯。

 

又黃龍湯。治傷寒瘥後。更頭痛壯熱 煩悶方。仲景名小柴胡湯。(活人書。黃龍湯。不用半夏。) 聖惠方。治陽毒傷寒。四肢壯熱。心膈煩躁。嘔吐不定方。 於本方。去大棗。加麥門冬竹葉。(十便良方。名人參飲子。) 又治傷寒乾嘔不止。心胸煩躁四肢熱。柴胡散方。 於本方。加麥門冬枳殼枇杷葉。 又治傷寒十余日。熱氣結於胸中。往來寒熱。柴胡散方。 於本方。去人參。加枳殼赤芍藥桔梗。 又治妊娠傷寒微嘔。心下支滿。外證未去。柴胡散方。 於本方。加芍藥犀角屑麥門冬。 小兒直訣。地骨皮散。治虛熱。 於本方。加知母茯苓地骨皮。 直指方。小柴胡湯。治男女諸熱出血。血熱蘊隆。 於本方。加烏梅。 又治傷暑外熱內渴。於內更加生薑。為妙。 保命集。治上焦吐。頭發痛。有汗脈弦。鎮青丸。 於本方。去棗。加青黛。為細末。薑汁浸蒸餅為丸。 又治產後經水適斷。感於異證。手足牽搐。切牙昏冒。宜增損柴胡湯。 於本方。加石膏知母黃 。 又治產後日久。雖日久。

 

而脈浮疾者。

 

宜服三元湯。 本方合四物湯。(又名柴胡四物湯。醫壘元戎。名調經湯。) 又產後日久虛勞。針灸小藥俱不效者。

 

宜服三分湯。 本方合四物湯。加白朮茯苓黃 。 得效方小柴胡湯。治挾嵐嶂溪源蒸毒之氣。自嶺以南。地毒苦炎。燥濕不常 。人多患此狀。血乘上焦。 病欲來時。令人迷困。甚則發躁狂忘。

 

亦有啞不能言者。

 

皆由敗毒瘀心。毒 涎聚於脾所致。於此藥中。加大黃枳殼各五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3#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0:1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傷寒蘊要。近代名醫加減法。若胸膈痞滿不寬。

 

或胸中痛。

 

或脅下痞滿。

 

或 脅下痛。去人參。加枳殼桔梗各二錢。名柴胡枳殼湯。若胸中痞滿。按之痛 者。

 

去人參。加栝蔞仁三錢。枳殼桔梗各二錢五分。黃連二錢。 名柴胡陷胸湯。若脈弱虛發熱。口渴不飲水者。

 

人參倍用。加麥門冬一錢五 分。五味子十五個。名參胡清熱飲。 又名清熱生脈湯。若脈弦虛發熱。

 

或兩尺且浮無力。

 

此必有先因房事。

 

或曾 夢遺走精。

 

或病中還不固者。

 

宜加知母黃柏各二錢。牡蠣粉一錢。名滋陰清 熱飲。

 

如有咳嗽者。

 

更加五味子十一個。若脈弦虛。發熱口乾。

 

或大便不實 。胃弱不食者。

 

加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錢五分。名參胡三白湯。若發熱煩 渴。脈浮弦而數。小便不利。 大便泄利者。

 

加四苓散用之。

 

名柴苓湯。內熱多者。

 

此名協熱而利。加炒黃 連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五分。腹痛倍用。若腹疼惡寒者。

 

去黃芩。加炒白 芍藥二錢。桂一錢。名柴胡建中湯。若自汗惡風。腹痛發熱者。

 

亦主之。

 

若心下痞滿。發熱者。

 

加枳實二錢。黃連一錢五分。若血虛發熱。至夜尤甚 者。

 

加當歸身川芎白芍藥各一錢五分。生地黃一錢。若口燥舌乾。津液不足 者。

 

去半夏。加栝蔞根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分。五味子十五個。 若內熱甚者。

 

錯語心煩。不得眠者。

 

加黃連黃柏山梔仁各一錢。名柴胡解毒 湯。若脈弦長。少陽與陽明合病。

 

而熱者。

 

加葛根三錢。白芍藥二錢。名柴 葛解肌湯。若脈洪數無外症。惡熱內熱甚。煩渴飲水者。

 

合白虎湯主之。

 

名 參胡石膏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4#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0:2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醫方考。瘧發時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者。

 

名曰濕瘧。柴平 湯主之。

 

本方。合平胃散。 內台方議曰。

 

 

如發熱小便不利者。

 

和五苓散。嘔惡者。

 

加橘紅。胸中痞結者 。加枳實。咳逆而發熱者。

 

加丁香柿蒂。嘔吐者。

 

加竹茹。 醫經會解曰。

 

脅下痞悶。去棗。加牡蠣枳實。名小柴胡加枳實湯。鼻衄。加 生地茅花。痰盛喘。加桑白皮烏梅。口乾舌燥。去半夏。加天花粉貝母。自 汗惡熱。譫語煩渴。去半夏。合白虎湯正方。血虛夜發熱。有小柴胡一二證 。加當歸芍藥麥門冬熟地。壞證。加鱉甲。 本草權度曰。

 

玉莖挺長。

 

亦濕熱。小柴胡東加連。有塊。青皮。外用絲瓜汁 。調五倍子敷。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 。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 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

 

([原注]一云。

 

臟腑相違。 其病必下。脅膈中痛。)小柴胡湯主之。

 

(玉函。飲食。作食飲。千金翼同 。結作在。使下。有其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5#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0:35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成〕人之氣血。隨時盛衰。當月郭空之時。則為血弱氣盡。腠理開疏之時 也。

 

邪氣乘虛。傷人則深。針經曰。

 

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血氣虛。衛氣去 。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緩。腠理開。毛髮殘。焦理薄。垢落。 當是時遇賊風。則其入深者。

 

是矣。

 

邪因正虛。自表之裡。

 

而結於脅下。與 正分爭。作往來寒熱。默默不欲飲食。下為自外之內。經絡與臟腑相連。氣 隨經必傳於裡。故曰其痛下。痛一作病。邪在上焦為邪高。邪漸傳裡為痛下 。裡氣與邪氣相搏。逆而上行。故使嘔也。

 

與小柴胡湯。

 

以解半表半裡之邪 。〔王〕血弱氣盡。至結於脅下。是釋胸脅苦滿句。正邪分爭三句。是釋往 來寒熱句。倒裝法也。

 

默默不欲飲食。兼上文滿痛而言。臟腑相連四句。釋 心煩喜嘔也。

 

〔柯〕此仲景自注柴胡證首五句。釋胸脅苦滿之因。正邪三句 。釋往來寒熱之義。

 

此下多有闕文。故文理不連屬也。

 

案方氏喻氏程氏張氏魏氏錢氏及金鑒。皆以為申明熱入血室之由。似於經旨 不相葉。故不敢從也。

 

服柴胡湯已渴者。

 

屬陽明。

 

以法治之。

 

(千金翼。已。作而。玉函。屬上。 有此字。成本。明下。有也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6#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0:47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方〕已。畢也。

 

渴亦柴胡或為之一證。然非津液不足。水飲停逆。則不渴 。

 

或為之渴。寒熱往來之暫渴也。

 

今服柴胡湯。已畢而渴。則非暫渴。其為熱已入胃。亡津液而渴。可知。故 曰屬陽明也。

 

〔錢〕但云以法治之。

 

而不言法者。

 

蓋法無定法也。

 

假令無形之熱邪在胃。爍其津液。則有白虎湯 之法以解之。

 

若津竭胃虛。

 

又有白虎加人參之法以救之。

 

若有形之實邪。則 有小承氣。及調胃承氣湯和胃之法。若大實滿。

 

而潮熱譫語。大便硬者。

 

則 有大承氣攻下之法。若胃氣已實。

 

而身熱未除者。

 

則有大柴胡湯兩解之法。 若此之類。當隨時應變。因證便宜耳。〔鄭〕 少陽陽明之病機。

 

在嘔渴中分。渴則轉屬陽明。嘔則仍在少陽。

 

如嘔多。雖 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因病未離少陽也。

 

服柴胡湯渴當止。若服柴胡湯已加 渴者。

 

是熱入胃腑。耗津消水。

 

此屬陽明胃病也。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

 

不能食。

 

而脅下滿 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黃者。

 

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 者。

 

柴胡不中與也。

 

食穀者噦。(玉函。脈經。上而字。作其人。 小便黃。作小便難。千金翼。成本。

 

亦作難。成本。本渴飲水而嘔者。

 

作本 渴而飲水嘔者。

 

玉函不中間。有復字。喻氏。周氏。魏氏。張氏本。並缺此 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7#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0:58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柯〕浮弱為桂枝脈。惡風寒。為桂枝症。然手足溫而身不熱。脈遲為寒。 為無陽。為在臟。是表裡虛寒也。

 

法當溫中散寒。

 

而反二三下之。

 

胃陽喪亡 。不能食矣。

 

食穀則噦。飲水則嘔。虛陽外走。故一身面目悉黃。 肺氣不化。故小便難而渴。營血不足。故頸項強。少陽之樞機無主。故脅下 滿痛。

 

此太陽中風。誤下之壞病。 非柴胡症矣。

 

與小柴胡湯。後必下利者。

 

雖有參甘。不禁柴芩之苦寒也。

 

〔 程〕後必下重者。

 

脾孤而五液注下。 液欲下。

 

而已無液可下。則虛虛之禍。因裡寒而益甚耳。遇此之證。無論無 裡熱證。即有裡熱證。

 

亦屬假熱。 柴胡湯不中與也。

 

〔錢〕後。謂大便也。

 

下重者。

 

非下體沉重。即大便後重 也。

 

若再誤犯穀氣。必至噦而不治矣。

 

噦者。

 

即呃逆也。

 

素問寶命全形論云 。病深者其聲噦。仲景陽明中風。即有加噦者不治之語。方氏疑末後尚有脫 落。不知仲景以不治之證作結。彼竟茫然不知。何哉。

 

尚論並棄而不載。

 

又 不知何意。前輩用心。終莫知其意指也。

 

〔錫〕柴胡湯之害非小。今人不明 是理。輒以小柴胡。為和解之劑。不問表裡之虛實。

 

而亂投之。

 

且去人參。 止用柴芩等輩。殺人更猛。學人能三復斯言。實蒼生之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1:09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知〕後言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

 

此更言脅下滿痛。

 

亦有不宜柴胡者。

 

以為 戒也。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

 

小柴胡湯主之。

 

(脈經。千金翼。作身體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9#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1:21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錢〕身熱惡風項強。皆太陽表證也。

 

脅下滿。邪傳少陽也。

 

手足溫而渴。 知其邪未入陰也。

 

以太陽表證言之。

 

似當汗解。然脅下已滿。是邪氣已入少 陽。仲景原云。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故雖有太陽未罷之證。汗之則犯禁例。故仍以小柴胡湯主之。

 

但小柴胡湯。 當從加減例用之。

 

太陽表證未除。 宜去人參加桂枝。脅下滿。當加牡蠣。渴則去半夏加栝蔞根。為是。〔志〕 陸氏曰。

 

手足溫者。

 

手足熱也。

 

乃病患自覺其熱。非按而得之也。

 

(案金鑒 引。作手足溫者。

 

手足不冷也。

 

非病患自覺其溫。乃診者按之而得也。

 

與原本左矣。

 

不然。何以本論既云身熱。

 

而復云手足溫。有謂身發熱。

 

而 手足溫和者。

 

非也。

 

凡靈素中言溫者。

 

皆謂熱也。

 

非謂不熱也。

 

案參前條考之。

 

不身熱而手足溫者。

 

非柴胡證。身熱而手足溫者。

 

乃柴胡證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0#
 樓主| 發表於 2014-9-2 13:41:32 | 只看該作者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案方氏喻氏。依頸項強之一證。為三陽合病。非也。

 

頸項強。乃太陽證。

 

而 非陽明證。詳義見於葛根湯。 ○又案外台。引仲景傷寒論。本條亦云。

 

小柴胡湯主之。

 

而其方則柴胡桂枝 乾薑湯也。

 

蓋從加減例。

 

而改易者。

 

與錢氏之意符矣。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瘥者。

 

小柴胡湯主之 。(成本。痛下。有者字。 者小間。有與字。玉函。者字。作即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15 , Processed in 0.34375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