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智者低語 於 2014-6-29 17:52 編輯
【中國土壤地理 栗鈣土系列】
摘錄自1993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地理》
【栗鈣土系列】包括栗鈣土、棕鈣土和灰鈣土,是中國北方分布範圍極廣的壹些草原土壤。
這類土壤均具有較明顯的腐殖質累積和石灰的淋溶壹澱積過程,並多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鹽化過程。
【栗鈣土】 濕帶半幹旱地區幹草原下形成的土壤,表層爲栗色或暗栗色的腐殖質量,厚度爲25~45厘米,有機質含量多在1.5~4.0%;腐殖質層以下爲含有多量灰白色斑狀或粉狀石灰的鈣積層,石灰含量達10~30%。中國栗鈣土土壤性質表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
東部內蒙古高原的栗鈣土具少腐殖質、少鹽化、少堿化和無石膏或深位石膏及弱粘化特點,而西部新疆地區在底土有數量不等的石膏和鹽分聚積,腐殖質的含量也相對較高,但土壤無堿化和粘化現象。
【棕鈣土】 與栗鈣土相比較,其腐殖質累積過程更弱,而石灰的聚積過程則大爲增強,鈣積層的位置在剖面中普遍升高,形成于溫帶荒漠草原環境,主要分布于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的西部和准噶爾盆地的北部,是草原向荒漠過渡的地帶性土壤。
【灰鈣土】 其形成常與黃土母質相聯系,分布面積以黃土高原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東段和新疆的伊犁河谷最爲集中,土壤剖面分化弱,發生層次不及栗鈣土、棕鈣土清晰,腐殖質層的基本色調爲淺黃棕帶灰色,鈣積層不明顯,表層有機質含量0.5~3.0%,且下延較深,壹般可達50~70厘米。
【栗鈣土系列】土壤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也是重要的旱作農業區,需因地制宜實行農牧結合,改良草場和建立人工飼草料基地。
(原編制:席承藩 黃榮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