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調經論】
又必切中其疾。
而後出針則大邪之氣屈伏。真氣亦無攢也)
補虛奈何。持針勿置。
以定其意候呼內針氣出針入。針空四塞。精無從去(針下氣實則真氣聚而不散也)
方實。
而疾出針。氣入針出(方其氣至而針下實當即候吸出針也)
熱不得還閉塞其門邪氣布散。精氣乃得存。(熱針下之氣熱也)
動氣候時。近氣不失。遠氣乃來是謂追之(追而濟之是補法)
五臟者。
故得六府與為表裡經絡支節各生虛實其病所居隨而調之。
(臟腑相為表裡。故為十二經經絡各生支節。故為三百六十五節。氣脈貫通故皆合於五臟其間各生虛實則病有所在。調之之義如下文)
病在脈。調之血。(脈者血之府。)
病在血。調之絡(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脈。故血病者。
當調絡也。
病在氣。調之衛(衛主陽氣)
病在肉調之分肉(隨所在而取於分肉之間)
病在筋調之筋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病在骨。調之骨淬針藥熨(燔針者。
內針之後以火燔之暖淬針者用火先赤其針而後刺不但暖也若寒毒固結非此不可。今名火針。即此藥熨者。
以辛熱之藥熨而散之。
病有淺深故用分微甚耳。)
病不知所痛兩蹺為上(濕痹為患當取足太陽之申脈)
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則繆刺之(病不在經而在絡。當刺絡脈也。
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
巨刺之。
(刺大經也。
必謹察其九候(諸經之九候。)
針道備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30207&pid=444852&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