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法第二十】
《內經》曰:感於寒,則受病。
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
肺感微寒為咳,則脈亦微也。
下之,氣下咳雖止,而因利不休,利不休則奪正氣,而成危惡。
胸中如蟲嚙,粥入則出,小便不利,兩脅拘急,喘息為難者,裡氣損也。
頸背相引,臂為不仁,極寒反汗出,身冷如冰者,表氣損也。
表裡損極,至陰陽俱脫,眼睛不慧,語言不休。
《難經》曰: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陰陽脫者,應不能食,而穀多入者,此為除中,是胃氣除去也,口雖欲言,舌不得前,氣已衰脫,不能運也。
脈濡而弱,弱反在關,濡反在巔;
浮反在上,數反在下。
浮為陽虛,數為無(醫統本作「亡」)血,浮為虛,數為(趙本作「生」)熱。
浮為虛,自汗出而惡寒;
數為痛,振寒而(趙本作「而寒」)栗。
微弱在關,胸下為急,喘汗而不得呼吸,呼吸之中,痛在於脅,振寒相搏,形如瘧狀,醫反下之,故令脈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為痞,小便淋瀝,(趙本作「漓」)小(趙本作「少」)腹甚硬,小便則尿血也。
弱在關,則陰氣內弱;
濡在巔,則陽氣外弱。
浮為虛,浮在上,則衛不足也,故云陽虛。
陽虛不固,故腠理汗出、惡寒;
數亦為虛,數在下則榮不及,故云亡血。
亡血則不能溫潤腑臟,脈數而痛,振而寒栗。
微弱在關,邪氣傳裡也,裡虛遇邪,胸下為急,喘而汗出,脅下引痛,振寒如瘧。
此裡邪未實,表邪未解,醫反下之,裡氣益虛,邪熱內陷,故脈數、發熱、狂走見鬼,心下為痞,此熱陷於中焦者也。
若熱氣深陷,則客於下焦,使小便淋瀝,小腹甚硬,小便尿血也。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104&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