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濕脈證第四】
濕家病,身上疼痛,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而煩,其脈大,自能飲食,腹中經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身熱脈微弱者, 也。
身體疼重者,水也。
夏時暑熱,以水灌洗而得之。
一物瓜蒂散主之,見《金匱要略》中方。
太陽中 者,發熱惡寒,身重而疼痛,其脈弦細芤遲,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小有勞,身即熱,口開,前板齒燥。
若發汗,則惡寒甚;
加溫針,則發熱甚;
數下之,則淋甚。
病有在表、有在裡者,有表裡俱病者。
此則表裡俱病者也。
發熱惡寒,身重疼痛者,表中 也;
脈弦細芤遲者,中暑脈虛也;
小便已,洒洒然毛聳,手足逆冷者,太陽經氣不足也;
小有勞,身即熱者,謂勞動其陽,而 即發也;
口開,前板齒燥者,重(醫統本作「裡」)有熱也。
《內經》曰:因於暑汗,煩則喘喝。
口開,謂喘喝也,以喘喝不止,故前板齒乾燥。
若發汗以去表邪,則外虛陽氣,故惡寒甚;
若以溫針助陽,則火熱內攻,故發熱甚;
若下之,以除裡熱則內虛,而膀胱燥,故淋甚。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931&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