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鬲關穴圖】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0-18 11:3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鬲關穴圖

 

附子湯方


附子(二枚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兩) 人參(二兩) 白朮(四兩) 芍藥(三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成注云。辛以散之。


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緩之。


茯苓人參白朮之甘。以補陽。酸以收之。


芍藥之酸。以扶陰。所以然者。偏陰偏陽。則為病。火欲實。水當平之。


不欲偏勝也。?上七字甚晦。


內台方議曰。少陰之氣。上通於舌下。若有病。則口燥舌乾。今口中和者。


是無熱也。


背為陽。陽虛陰盛。則背惡寒也。


經曰。無熱惡寒者。


發於陰也。


當灸之。宜灸背俞。與附子湯服之。


以附子為君溫經散寒。茯苓為臣。


而泄水寒之氣。以白朮芍藥為佐而益燥其中。以人參為使。而補其陽。以益其元氣。散其陰邪也。


武陵陳氏曰。四逆諸方。皆有附子。於此獨名附子湯。其義重在附子。他方皆附子一枚。此方兩枚可見也。


附子之用不多。則其力豈能兼散表裡之寒哉。二枚生用。生則辛烈善走不獨溫少陰之經。而又走衛氣。以治背惡寒也。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參朮茯苓。皆甘溫益氣。以補衛氣之虛。辛熱與溫補相合。則氣可益而邪可散矣。


既用生附之辛烈。而又用芍藥者。


以斂陰氣。使衛中之邪。不遽全進於陰耳。


琥按上三注。成氏云芍藥之酸以扶陰云云。其意甚晦。內台以芍藥與白朮。同為佐而益燥其中。其義於芍藥未確。惟陳注。實為曉暢。或疑芍藥酸寒。恐非中寒所宜。然方中用附子二枚。則過於溫發。不妨用芍藥以少斂。但不必三兩之多耳。


琥又按最前條。少陰病始得之。


反發熱。此裡寒正氣與之相爭。故以發熱為表實。方用熟附子。合麻黃細辛。以溫散之。


此條少陰病一二日。亦始得之。


口中和。其背惡寒。此裡寒而正氣大虛。不能與邪相爭。故不發熱。及表裡皆虛也。


故用生附配參苓白朮。以溫補而發之。


方中用芍藥者蓋氣虛。血必隨之而亦虛。故用芍藥以扶陰也。


或問背惡寒。焉知非太陽病。未發熱之證。余答云。太陽病未發熱之時。口中亦和。要其證。當通身惡寒。而寒在皮表。今者。


少陰病。但背惡寒。而寒在脊之裡。如遇此候。問病患當自言之。


況太陽病頭項強痛。與少陰病但欲寐迥別。無待辯也。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此條亦少陰中寒。宜溫補之證。成注云。少陰腎水而主骨節。寒傷營。先著。肢體而後入骨節。今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者。營氣為寒所折而不行也。加之脈沉。沉為在裡。乃少陰臟虛受寒。故其所過之經。皆作痛也。與附子湯。以溫經補虛散寒。○武陵陳氏云。太陽麻黃證中之痛與此相同。但太陽則頭痛發熱。此無頭痛發熱。而手足寒為異也。愚以此身體痛。當是身體以前。連背脊以內骨節痛。故其脈見沉。若渾身骨節痛。全是太陽表實熱證。何敢用附子湯。作裡虛寒證治邪。據上病用附子湯者。以附子散少陰之真寒。參朮得茯苓引用。補下焦元氣。加芍藥者。謂其能和營止痛也。或問和營止痛何以不用當歸。余答云。當歸治中寒。非不勝於芍藥。奈本方中既用生附子為君。其性辛熱。過於走竄。使不用芍藥斂而和之。恐反耗其營氣。而痛無收攝矣。古方配合之妙。難以言傳。學人能神而明之。庶可以加減而無誤矣。)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此條乃少陰中寒。即成下利之證。下利便膿血。協熱者多。今言少陰病下利。必脈微細。但欲寐。而復下利也。下利日久。至便膿血。乃裡寒而滑脫也。武陵陳氏云。少陰下利。是少陰初病。即下利。並非傳經之利。則是先利為寒。後便膿血。為滑脫明矣。與桃花湯者。固下而散寒也。)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8918&pid=377343&fromuid=77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4:31 , Processed in 0.07812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