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6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28:57 | 只看該作者

腐渣苔


苔雖白厚,浮於舌面,似積粉,如顆粒,而無水濕,屬胃中食濕積滯,為邪氣所蒸騰,拭之即去。


故此種白苔,舌質多偏紅,乃邪雖盛,正氣亦強之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29:06 | 只看該作者

(2)黃苔


亦與白苔之成因有相似之處,同屬絲狀乳頭增生而緻密所致,其異點則為舌面黏膜上皮表層有彌漫性過度角化,乳頭上角質突起增粗肥大,在上皮角化層內,可有炎性細胞之浸潤,上皮下之結締組織內有圓形細胞浸潤及血管擴張。


故苔之變黃顯係有炎性病理之蒸熏所致。


況舌苔呈黃多半伴有脾胃積濕蘊熱,紊亂及消化的病理,腸胃向上薰蒸,則舌上之苔變黃亦所必見。


尤以發熱病和濕溫病的熱盛,黃苔更為易成。


因此苔之成黃為熱邪所蒸無疑。


由於濕熱之邪在不同疾病之中,有輕有重,則又可分為薄黃而濕,薄黃而乾,黃厚而濕,黃厚而乾,黃厚而膩五種:薄黃而濕:屬胃濕蘊阻,積久化熱之象。


一般舌質不變,乃邪輕,胃尚無傷,或為風邪入裡化熱,與胃濕搏結而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29:56 | 只看該作者

薄黃而乾


為熱勝於濕,漸傷胃津之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30:07 | 只看該作者

黃厚而濕


黃厚苔上罩有水漬之濕,為脾胃久蘊濕積,已形化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30:22 | 只看該作者

黃厚而乾


熱盛津傷,必屬病久惡化,若繼續發展則乳頭之角化,必越變越硬而豎起,成為芒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30:35 | 只看該作者

黃厚而膩


為積濕蘊熱,濕熱並盛,且久延不已之象,故厚膩埋沒舌面。


乃濕痰壅阻有形,雖有化熱趨勢,終熱不敵濕,是以熱與濕同等。


總屬濕熱蘊聚於脾胃之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30:43 | 只看該作者

(3)褐苔


較黃苔深而帶黑,常與吸煙和食物染色相混淆,然真正褐苔多為黃苔老化而來。


黃膩厚苔繼續發展,就必漸漸變為褐膩;


黃厚乾苔發展則變為乾褐;


由於厚苔,舌中心尤厚,因此褐色多先見於中心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30:54 | 只看該作者

(4)黑苔


苔黑為腎臟受病,若高熱蒸耗,熱發過久,津液枯涸,非惟舌苔變黑,而且口咽乾燥,神昏譫語,焦躁甚時即如芒刺,近代稱之為黑毛苔,必是久病發展,由黃變褐,變灰再變黑,其病理同屬絲狀乳頭增長所致。


機體因有長期高熱,其炎性病理作用於舌者,亦必較黃苔或褐苔為甚,而乳頭之角化程度,更必突出。


故乾黑苔轉成芒刺之機會多。


因此這種黑苔形成,無疑是炎性病灶所引起。


許氏從實踐中認識到,高熱傷津,終必涸及腎中陰津,因而有高熱灼津,腎色外現的說法,其理則仍與炎性發展津液涸竭,舌黏膜失其潤澤所致之增生角化是一致的。


至於病未發熱,舌質如常,舌苔突然黑膩如漆,治之即去,屬於寒濕困阻腎陽,與近代認為是黴菌所形成者相吻合,尚有薄黑薄灰的病理亦相同,應知灰為黑之漸,此種苔多不與重證並見,有時竟無症狀,這一點是許氏臨床經驗之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31:32 | 只看該作者

(二)舌的分部


根據以上許氏所談之舌形、舌色、舌苔各種病理變異情況,雖可說明舌診之理論,但是臨床實際應用時,不是僅此幾種單純的認識就可以起到用舌診病的作用。


許氏認為,恰恰是中醫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舌面部分變化與內在臟腑某種特定病理有關聯,他通過長期驗證,總結出一整套規律,主要是以舌之色質和苔之有無來區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32:28 | 只看該作者

舌尖


屬心,浮火上炎則舌尖紅,每見於失眠、煩躁、口乾、納呆等病;


心陰虧損則舌尖光淨無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0:19 | 只看該作者

舌前


屬肺,在舌前端1/3部位光而無苔,乃肺虛氣陰並虧之象,久咳無痰,或痰少,短氣息促,二便欠爽等形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0:27 | 只看該作者

舌中


屬脾胃,苔膩厚是脾胃濕積中阻,或痰濁內蘊;


乾厚黃褐灰黑,則又為積久化熱之象;


若中心光而無苔為脾胃陰津虧損,潰瘍病多見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3:37 | 只看該作者

舌根


屬腎,胖脹有紅球隆起,多為扁桃體發炎,為腎陰不足之象;


若有厚膩之白苔覆蓋,則為腎氣不足,久為濕濁蘊聚不去情況,俱屬久病脾肺不復所衍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3:50 | 只看該作者

舌兩側


屬肝膽,舌尖紅與兩側相連,為肝膽之火上炎;


兩側有瘀斑,則為肝氣滯鬱,全身有瘀血情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4:03 | 只看該作者

三、中醫的論治


正確的診斷不等於正確的治療,中醫的辨證論治是一個整體的、系列的思維過程。


許氏正確地運用了整體觀念,治病求本,扶正與驅邪,主次與緩急,局部與整體,審時度勢,正治反治,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等中醫與疾病作鬥爭的論治規律,臨床中取得較好的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4:23 | 只看該作者

(一)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是中醫論治疾病的主要特點,也是論治規律中最重要的規律之一。


是祖國醫學與現代醫學在診斷和治療疾病中認識論上的主要區別和不同之處。


許氏論治時注重整體觀念,如曾治梁某某,女,學生,16歲,患病毒性感冒,高燒一周,經中西藥作退熱處理,不僅高熱未退,反而增加吐逆痞滿,大便秘結如球,舌瘦質淡,苔滿白膩中厚,脈細滑數等症。


許氏認為,其病雖有新感,但從舌脈及吐逆等症看,尚有寒濕痞結之內傷,實屬患者高熱本質,應把高熱看成是機體本身的抗邪措施,用藥以助體力出發,萬不能退燒以挫傷它的驅邪能力。


應該從舌脈及主訴的真實病理作全盤治療。


所以在服用溫通的附子瀉心湯加減方藥後,體溫立即正常。


不退燒而熱除,這是許氏辨證論治,從整體觀念和方法出發的具體表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4:56 | 只看該作者

(二)治病求本本就是本質


也就是病變的內在病理。


疾病在臨床所表現的證候,儘管復雜多樣,應該從它的本質方面尋找出所以能成為這些證候的病機病理。


許氏特別強調治病求本,認為這樣不僅可以瞭解成病的規律,而且能得到正確的論治方法。


他曾治張某某,工人,患手麻及腰硬四年,經治罔效。


從證形看,顯係氣血受阻所致。


究其氣血造成阻滯失暢的原因,不外乎氣血不足難為流暢及實邪壅塞不能流暢兩種,這是核實病理的明顯判斷。


病理雖是如此,如果不分虛實,治療就不能有效。


判斷虛實的方法,應該從其他兼證和舌脈上找依據。


患者除主證外,納食不香,便溏不渴的脾胃失健明顯,從舌暗脹尖紅苔滿白膩厚,脈弦滑數有力來看,一派標虛本實病理已明確點明,由於積濕成滯,阻及氣血,而濕積又來源於脾胃受阻的難運,追根尋源乃中醫辨證的核心,遂得出驅逐濕積的可靠治法。


這就是許氏治病求本的基本精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5:09 | 只看該作者

(三)扶正與驅邪疾病的呈現乃正邪鬥爭的局面


也是病邪傷正的問題,治療則是驅邪復正的措施。


應該明確治療最終目的是將病邪驅除,來恢復機體健康。


但是有時在具體治療上,驅邪往往傷正,扶正反而助邪,這就需要妥善安排了。


本來正邪鬥爭,雙方的勢力是有強弱的差別,《內經》有「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經文,實際既成病後,雖說正虛的情況不能一致,總是在難以即時驅除病邪的局面。


所以具體治療時,就必須以扶助正氣為本,遵照這個原則,隨時在精確辨證下,查看疾病發展過程中正邪消長情況,來定出確切的扶正驅邪具體措施。


如治北京電子管廠工人賈某某,女,34歲,1978年4月發病,先由胃脘有刺痛感,漸覺飲食噎塞難下,體重原為515千克,月餘後竟下降了10余千克,經查,排除食道腫瘤可能,但仍疑有局部器質性改變。


診見形體消瘦,面目晦暗,氣短懶言,無噁心不嘔吐,思食但咽間難下,便乾如球,已數日未解,由於喉舌乾燥,不渴而飲多。


素嗜冰冷食物,今仍思涼飲。


舌如常,右脈細弦有力,左脈沉滯不起,許氏依據四診辨證精細,不受病名的迷惑,毅然以疏導阻塞的病理治療,扶正驅邪的措施以病情的更易和舌脈的變化為依歸,隨時修改,共予八方,將此寒濕傷陽的重證,最後得以完全恢復。


所謂的扶正驅邪是在機體抗邪和寒濕的消長情況下變換運用。


固然病久正虛,立法應留意扶正。


在邪盛病急,論治時也不能忽略氣血的損耗,這就與主觀的經言補泄,有原則的區別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5:30 | 只看該作者

(四)主次與緩急主次是症狀在證候群裡的表現


緩急有二義,病情和證候在程度上的輕重,以及治療所採取的手段,總屬於疾病形成後其發展過程中矛盾所占的位置問題。


疾病形成往往是極其復雜,因而出現了成群的證候,也就是正邪鬥爭所表現的矛盾局面。


儘管矛盾眾多,可是它們內部都有彼此一定的聯繫,也具有一定的條件。


但是在證候群裡許多矛盾是不平衡的,所謂的主要,當然在前進發展過程中是起著病情變化的領導作用。


治療就要迎頭控制,不使惡化。


不受病名的局限,更不能按照常規用藥,就要抓住急勢優先處理,把次要的矛盾暫時擱置。


許氏曾治何某某咳喘久延不愈一案,就能體現出在治療上的緩急問題。


該女患者僅37歲,病程已有37年,來診時除早晚咳喘,痰如白沫外,面色蒼黃無華,語聲低弱,行動乏力,心悸頭暈疼,便溏日三行,素嗜茶,喜生冷。


舌暗淡脹,苔膩微黃,脈沉細滑弦動。


明顯因久延而心脾大損,波及於肺,肺虛腎亦不足,一派虛損情況,萬不可只從患者要求的咳喘為治。


由於四臟的陽氣大傷難以維持生理上的正常功能,此階段應居首要地位,遂立予溫補脾腎方藥。


服後不但機體的虛損情況改善,而且咳喘全除。


本例論治是將病理上的矛盾,主次剖明後,把咳喘和傷陽兩大形證的治療緩急擺正的情況下進行,因而獲得療效。


許氏要求我們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並具體運用在實際的立法處方上,就自然符合病理的主次緩急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0:48:07 | 只看該作者

(五)局部與整體中醫辨證論治從整體出發


是要避免片面性。


可是一病之成,往往從局部甚至一個小小的部位開始,這就又應該對原始病變的起點多作考慮。


其目的則仍是精詳辨證的過程,不能誤解為「頭痛治頭」不顧一切的論治措施。


應知所謂的局部證候與整體的病理關係,是要反復探討分析,務將它們中間的聯繫以及互相影響的病理研究明白,從中尋出它們的前因後果來,才能更好地扶助機體,消滅證候,否則不顧病理矛盾的發展,單純看重整體的改善,有時就可能放任了局部惡化;


或只注視局部病情的進退,忽略整體對局部症狀變化的支配作用,同樣是錯誤的。


前人論治的「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兩法的運用,正是從整體與局部雙方的關係上肯定的。


如:患者喬某某,口瘡反復發作已20餘年。


以前所接受的治療,都是以口瘡為火論治,因而造成反復發作,久延難愈局面。


接診之初其唇舌口喉潰瘍甚多,痛苦難以言狀,但無明顯兼證,僅便乾三日一行,納食如常,惟不知味。


然延久頻發,必有其內在病理。


許氏主要從其舌苔滿薄濕膩,舌尖紅,脈滑動,右較細弦,寸部尤甚作研究。


進一步考查其內在病理,瞭解到苔滿薄濕膩為能食難運之象,左脈滑動乃積濕制陽,右脈細弦寸甚,明顯屬嗜飲涼水脾胃受傷的標誌,舌尖紅,右寸細弦甚,即浮火上擾,口舌潰破的主因,也就是整體病變所支配的局部頻發的實質。


故採取辛甘化陽法,以益水源,使其達到消除陰翳的作用,並佐以癒合創面之味,充分突出既以整體為重點,更未忽略局部之治療。


一藥而能使潰破痊癒,就是整體與局部問題得到妥善安排取得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6 00:00 , Processed in 0.140623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