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0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4:0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十、《養老奉親書》我國現存之最早而又系統的老年病學專著,當推宋代陳直所撰之《養老奉親書》,該書大約成書於西元1085年。


《文獻通考》名為《奉親養老書》,《清?欽定四庫全書》「提要」認為:「不應標題有誤,蓋《通考》傳寫倒置也。


(據現藏於北京圖書館之「文津閣本」)陳直此書,言老人食治之方,醫藥之法,攝生之道頗詳,後人稱得此書「如獲隋珠和璧之寶,口之不置」。


明代著名的養生學家高濂所著之《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所列方藥,大都源出此書。


《養老奉親書》曾傳至朝鮮和日本,並相繼刊行。


其元刊本、明刊本及日本寬文刊本皆署稱「居家必讀本」,可見當時已作為老年醫藥飲食保健普及名著,流傳於海內外了。


《養老奉親書》為一卷本,分上、下兩籍,文辭流暢,言簡意賅。


上籍論老年人常見疾患之飲食將養和治法,方藥雖多引自《太平聖惠方》及《食醫心鏡》,但多有陳直個人之心得和體會。


下籍議老年人之形證脈候,性氣好嗜,宴處起居,忌戒保護,四時疾病及備急方藥等等,彌足珍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4:1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為弘揚此名著之理論和經驗,我與李春生教授曾就明萬曆虎林氏文會堂本(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經鈕堂抄本(現藏北京圖書館善本書室),清文津閣飲定四庫全書引元鄒鉉增補之《壽親養老新書?卷一》(現藏北京圖書館)及清道光年間瓶花書屋刊本(現藏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善本書庫)進行校勘、注解和評釋,成《養老奉親書訂正評注》一書,於1988年5月經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養老奉親書》學術特點主要能聯繫老年實際。


首先,認為人為萬物中之一物,不能逃天地之數,進入老年,天癸數窮,體質日衰,是很自然的;


故首先應注重「慎疾」,防重於治。


陳直在本書「自序」中云:「是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


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


子孫應盡力孝養,「以免非橫之虞」。


行住坐臥,「皆須巧立制度」。


衣服不須寬長,「長則多有蹴絆,寬則衣不著身」。


住處方面,認為「敝漏卑濕,不可令居」。


枕宜「制在低長」,「低則寢無罅風,長則轉不落枕」。


坐前設幾,「緣老人多困,坐則成眠,有所攔圍,免閃挫之傷」。


其次,認為老年心理衛生或精神保健至為重要,該書下籍「性氣好嗜第四」云因為「眉壽之人,形氣雖衰,心亦自壯」,故多「咨煎背執,等閒善怒」,「性氣不定,止如小兒」,「縐(才)覺孤寂,便生鬱悶」等等,故應調理。


在「四時攝養」方面,指出春時陽氣初升,天氣燠暖,綿衣宜」一重漸減一重」,不可頓減。


夏時納涼,當防「賊風中人」。


秋時淒風慘雨,老人動多傷感。


冬月天冰地坼,不可輕出觸冒風寒等等,強調法四時而行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4:2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本書的基本特色是注重老人「脾胃」功能,注重食養和食治。


全書貫穿始終。


其在「飲食調治第一」中云:「故脾胃者,五臟之宗也。


四臟之氣,皆稟於脾,故四時皆以胃氣為本。


老人「腸胃虛薄,不能消納,故成疾患」。


出現納食減少,便秘,稀便,脹氣等症狀,因而可影響全身功能,也影響藥物的效用。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由於老年人消化道運動和分泌功能失調,可以出現不少功能性疾患,當然也包括若干器質性疾患。


老年人食道蠕動性收縮減弱,食道下部括約肌對吞咽壓力反應減弱,增加了胃食道之回流。


更由於老年人整個消化道平滑肌神經支配之改變,一些神經節細胞進行性減少,可有排便以及排尿困難,便意不強而不適或便秘;


由於肛門括約肌張力下降,有時則大便失禁;


若小腸分節運動減少,有時又可有稀便現象。


這都可以與傳統醫藥學所謂的「脾胃虛弱」相聯繫理解,故該書喜用「補益脾胃之精氣」的食療或食養醫方調理,頗為合理。


老年人唾液量及所含之酶減少,也可能影響食欲及量,養陰方藥及理氣方藥或可有所佐助。


該書對其他老年疾病也強調食療,為一端之見。


全書對老人體力方面之運動扶植和鍛煉缺乏論述,不免失於周全。


但總而論之,《養老奉親書》實為一傳世之佳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4:35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愈梗通瘀湯 組成:生曬人參10~15克,生黃耆15克、紫丹參15克、全當歸10克、玄胡索10克、川芎10克、廣藿香12克、佩蘭10克、陳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黃6~10克。


功能:急性心肌梗塞(以下簡稱心梗)急性期及康復期應用促進癒合,清瘀抗栓,改善心功能,改善生存品質,延長壽命。


用法:水煎服,1日1劑,分2~3次口服。


也可製丸劑供康復期應用,1日3次,1次口服3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4:44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方解:心梗塞為心脈痹阻病證,屬內科急症。


臨床常表現為氣虛氣滯,血瘀濁阻,或氣陰兩虛,氣滯血瘀濁阻,證情復雜而險惡。


通常應採用標本並治、通補兼施的治法,據此以選用扶正益氣生肌、行氣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脈及通腑化濁降逆的方藥。


愈梗通瘀湯為治療心梗之基本方劑。


方中人參、黃耆並用,扶正益氣生肌。


因心梗時心之氣血驟然受阻,需有效應用益氣行氣、活血通瘀、抗栓生肌療法。


人參以用生曬參或紅參為好,津液虧短者可用西洋參。


或謂「人參專於補氣而短於療疾」,我未能苟同。


薛立齋云人參為「氣中血藥」,帥氣之力既強,血之運行當可改善,並言黨參亦可用,但個人經驗以為黨參平補和緩,似不能與生曬參等溫補益氣之效同日而語。


張潔古稱黃耆乃「瘡家聖藥」,《名醫別錄》亦謂可「逐五臟間惡血」,確具補氣生肌之功。


現代研究證明本方具有改善心肌細胞活力,改善心肌微循環,修復損傷心肌,縮小梗塞面積之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4:55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本方當歸、丹參並用,調氣養血活血,使氣血各有所歸,即所謂「歸所當歸」者。


當歸的有效成分阿魏酸鈉更有改善紅細胞變形性能力及清除超氧自由基的功用。


徐靈胎《本經百種錄》稱當歸為「補營之聖藥」,根據「損其心者調其營衛」的理論,血虛當得補,血滯當能通。


丹參補血之力雖遜於當歸,但通瘀之力強於後者,前者宜於偏熱,後者宜於偏寒,而相配伍,可得通治。


玄胡、川芎並用,可增強理氣定痛、化瘀抗栓通脈之功。


玄胡苦辛,性溫無毒,入肝經,兼入心包、腎、脾、肺四經。


《雷公炮炙論》有「心痛欲死,速覓玄胡」之論,李時珍也有「妙不可言」之喻。


川芎為氣中血藥,理氣定痛而活血通瘀,抗血小板功能亢進尤好,玄胡得此,效用更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5:03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心梗時由於氣血驟阻,脾失健運,氣機不暢,升降失司,濕濁上泛,苔膩脈滑,納呆嘔惡,大便乾結。


本方大黃之用,可以通瘀、化濁阻而推陳致新。


或謂心梗已有虛象,不可虛虛;


臨床應用表明,盲瞽不明,則不見秋毫,張仲景於「五勞虛熱羸弱」之用大黃蟲丸的範例足以佐證臨床經驗之科學合理性,蓋胃氣和順則五臟也得以安和。


藿香辛微溫無毒,通常認為係清暑藥,實際上醒脾和胃,辟惡止吐,四時皆可用,《局方》論藿香正氣散時就提出可治「四時不正之氣」。


佩蘭苦辛溫無毒,化濕濁而定痛。


至於方中半夏之用,張仲景早有「嘔加半夏」之古典醫訓;


配以陳皮理氣和中,治療濁阻尤好,況且《本草綱目》對陳皮本有可治「途中心痛」之語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5:12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加減運用:低血壓狀態甚而休克陽脫者,可同時服用生脈四逆湯加肉桂;


舌紅口乾五心煩熱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參15克、麥冬12克、沙參10克、生地10克;


汗出較多者可加山萸肉2克、五味子10克,黃耆加至30克;


七情不暢、胸悶脅脹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進退應用;


心痛劇時,可噙服蘇合香丸,或於方中加細辛3~6克,三七粉3克沖服;


大便不暢或乾結者,可加桃仁泥10克、大麻仁10克,已通暢者,可改用番瀉葉10克泡當茶飲;


舌暗瘀血重者,可加莪朮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


脈結代者,可與復脈湯或保元湯進退;


心功能不全者,可溫陽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


臥不安者,可加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


按語:愈梗通瘀湯是陳氏的多年經驗效方。


曾以本方為主治療數以百計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表明對於嚴重症者,用本方化裁即可控制病情而獲康復。


有嚴重併發症者,於常規中西醫治療中加用本方,較之不用本方者,病死率顯著降低,在7%~10%以下。


若能早期用藥,更可降低早期病死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5:2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溫通復脈湯 組成:黨參10~15克,黃耆10~15克,柴胡10克、乾薑10克、升麻10克,肉桂15~3克(後下),白朮10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淨麻黃3克,細辛3~6克,制附子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益氣補陽,溫經散寒,提高脈率。


主治:緩慢性心律失常,包括以心動過緩為表現的病態竇房結綜合徵,可以加速傳導,提高脈率,改善虛寒證候。


用法:水煎法,1日1劑。


也可製成丸劑緩圖,1日3次,1次口服3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5:3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方解:緩慢性心律失常和以心動過緩為主要表現的病態竇房結綜合證,實屬「脈遲證」範疇,多由冠心病、各類心肌炎或心肌病等導致竇房結供血不足,或竇房結動脈血栓形成,竇房結的激動形成或傳出發生障礙所致。


脈象多遲而無力,舌以淡居多,常見肢體發涼、喜暖惡風之虛證、寒證特點。


重者感足心如有風吹,夏仍厚衣重被,背腹亦涼,以「陰盛則寒」、「陽虛則陽氣不達四末」而遇寒骨節酸痛。


平素則乏力肢重,胸悶氣短,時作眩暈,甚則暈厥。


本方由保元湯、補中益氣湯及麻黃附子細辛湯三方合方組成,旨在針對上述心、脾、腎之氣虛、陽虛特點,溫通心陽,溫運脾陽,溫補腎陽以使臟腑陽氣及血脈運行復常,起到勞者溫之、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功效。


保元湯出《景岳全書》,由參、耆、桂、草組成,溫補陽氣。


重者可用人參,輕者可用黨參。


參、耆補肺脾之氣,甘草補胃氣,肉桂溫腎氣,補命門,四藥相伍,可使內外上下之氣皆得溫補,對於虛勞損怯,自是好方。


補中益氣湯出李東垣之《脾胃論》及《內外傷辨惑論》,本方補氣升陽,對於脈遲亦佳,方中參、耆、草固在保元湯中亦備,方中又有升麻、柴胡,升騰清陽之氣;


當歸補血,陳皮理氣,白朮健脾,配伍應用,對於乏力肢重懶倦和中氣不足尤好。


麻黃附子細辛湯出《傷寒論》,原治少陰病初起而脈沉或脈微細但欲寐者,此等患者平素腎陽虛,附子助陽溫腎,細辛溫經散寒,麻黃原為散表寒,此則借助其辛苦溫藥性,鼓動心脈,提高脈率。


以上三方,均有助陽益氣、消散陰寒、補虛糾偏之功用,故療陽氣不足,脈遲不及,可以取效。


本方加乾薑者,蓋取乾薑辛熱之性,入心、肺、脾、腎諸經,加強溫中逐寒、回陽通脈力量,治療脈遲、脈沉、脈微及肢冷、喜暖等症均有佐助。


《醫學入門》保元湯中有生薑,以其溫裡力弱而改取乾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5:4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加減運用:溫而化燥,口乾者可伍石斛30克、知母、黃柏各6~10克,以制其燥,欲其溫陽益氣而不助火;


有血瘀症象者,可加雞血藤30克、川芎10克以活血通瘀;


有咽乾、牙痛「上火」症象,不宜用大辛大熱藥者,藥量酌減。


或以巴戟天10克、仙靈脾30克、補骨脂12克溫潤藥取代肉桂、附子及麻黃。


尤其久服者,更應注意陰陽寒熱消長情況。


眩暈或暈厥發作,心率減慢,可以「生脈四逆濃縮煎劑」30ml服用(相當於常用量中藥一劑);


畏冷明顯,脈沉者,肉桂末15克沖服,1日2~3次;


噁心、心悸等痰飲現象,可伍用苓桂朮甘湯;


血壓高且有頭暈、頭痛、肢麻症狀者,可酌加珍珠母30克、葛根12克、菊花12克;


心悸、腹脹者,可配合灸上脘、中脘、足三里、三陰交等穴。


按語:溫通復脈湯為陳氏所常用之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醫方,效驗明確。


曾以此方系統治療觀察33例,提高心率療效可達87%,半數患者原需依賴異丙基腎上腺素、阿托品、654-2維持生活者,可以減量或停用。


表現為慢快交替心律者,效果略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5:4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在這一類脈遲證患者常用溫熱類藥物方面,可依其程度強弱分一、二、三類,依病情不同酌加選用為宜。


溫經助陽藥:①鹿茸、韭菜子、烏頭、附子、肉桂;


②仙茅、仙靈脾、巴戟天、胡蘆巴、覆盆子、金毛狗脊、補骨脂、陽起石、益智仁、鎖陽;


③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金櫻子、骨碎補、鹿角膠、沙苑子、杜仲、續斷。


溫中回陽藥:①吳萸、丁香、乾薑、蓽撥;


②川椒、烏藥、高良薑、小茴香、檀香;


③艾葉。


溫經升陽藥:①麻黃、細辛;


②升麻;


③柴胡。


(邱德文編) 中藥動物藥學家鄧明魯 張輝李健平王淑敏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5:58 | 只看該作者

編者按


鄧明魯,遼寧省瀋陽市人,我國著名中藥動物藥學家。


1961年7月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係,畢業後在長春中醫學院從事中藥教學和科研工作。


現任長春中醫學院終身教授,中國藥學會理事、中藥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動物藥專業組組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動物藥專業組組長,中國中醫藥學會中藥鑒定專業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所名譽教授,日本大阪文化教育研究所名譽顧問。


鄧氏從事中醫藥教育近40年,學術精湛、治學嚴謹,創立了全國唯一的中藥動物藥學科和碩士學位授權點,為國家輸送了一批中藥動物藥研究的高等人才,推動了中藥動物藥學術理論的發展。


而這一切又得益於他以現代生物分類學耕耘於中醫傳統醫學,對中藥動物藥的資源進行的深入、系統、全面的考察和研究,整理考證出歷代本草及近代研究報導中的中藥動物藥混亂品種,對中藥動物藥的正本清源,保證人類的身體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為我國中藥動物藥的繼承與整理建立了豐厚的底蘊。


鄧氏虛懷若穀、廣納博引,在一系列的工作基礎上提出了完整、科學、系統的中藥動物藥三級資源的學術觀點。


更將中藥動物藥研究領域以藥學、藥效學手段推向應用與開發的新階段。


鄧氏曾多次應邀赴韓國、日本、俄羅斯、香港、泰國等地講學,弘揚祖國中醫藥文化,因其淵博的學識和卓著的成就而深獲讚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6:06 | 只看該作者

鄧氏著述甚豐


主要著作有《中國藥用動物志》第1、2、3冊、《中國動物藥》、《東北動物藥》、《蘇頌及〈本草圖經〉的研究》、《中華食療精品》、《漢英拉韓動物藥名稱對照手冊》、《吉林藥材圖志》等18部著作,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00余篇。


總之,鄧氏不愧為是我國當代著名的中藥動物藥學家。


一分汗水,一分收穫。


勤可補拙,儉以養廉。


勇於探索,勤於耕耘。


勵精圖治,庠序千秋。


———鄧明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6:14 | 只看該作者

鄧明魯


1936年7月24日生,遼寧省瀋陽市人。


1961年7月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生物學係。


畢業後在長春中醫學院一直從事中草藥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


先後在第一基礎教研室、中藥教研室、動物藥教研室任教師、講師、副教授、教授;


室副主任、主任、係副主任、學院院長。


由於他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認真負責,教學及科技成果卓著,多次被評為省、市勞動模範、省首批拔尖人才、省「六五」以來在發展醫藥工業上有突出貢獻者,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吉林英才獎章,1994年又被評為吉林省中藥終身教授。


鄧明魯非常重視人才培養,近40年來,一直站在教學第一線。


他基礎知識扎實,專業面寬,學術專長精湛,實際經驗豐富,治學嚴謹,要求嚴格,講授生動,受到學生的好評。


現為動物藥資源學與本草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已培養碩士研究生20多名。


這些學生大都成為我國動物藥教學、科研、開發等領域的骨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6:23 | 只看該作者

鄧氏十分重視研究工作


一直致力於中草藥資源學與本草學的研究,尤其是動物藥資源與本草的研究。


曾發起組織、主持和參加了多個中草藥資源研究、本草學研究課題,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為突出的是在動物學和中藥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開創了我國動物藥研究的新局面。


1962~1969年進行了「吉林省中藥資源的調查研究」,編著了《吉林省藥用動物圖說》,出版了《吉林中草藥》,發表了《吉林省的藥用動物》等12篇論文,編寫了《吉林省藥用植物分佈名錄》。


1962~1976年進行了「東北動物藥資源的研究」,考察了遼、吉、黑三省藥用動物的種類、動物藥的生產情況、民間使用情況,對主要藥用動物的分佈區、蘊藏量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


編輯並出版了《東北動物藥》及其增訂本,發表了《東北藥用動物的調查研究》、《吉林省動物藥新資源》等5篇論文。


1962~1983年進行了「吉林省中藥材品種的調查研究」。


出版了《吉林省常見易混中草藥鑒別》,發表了《應該區別使用的中藥》等22篇論文,為澄清混亂品種,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提供了可靠的資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6:32 | 只看該作者

1972~1990年


進行了「中國藥用動物資源的研究」。


親自深入到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寧夏、青海、安徽、江蘇、江西、四川、雲南、陝西、湖北、廣東、甘肅、北京、天津、上海等20余省、市、自治區調查研究,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經過整理分析、研究鑒定,先後編輯、出版了《中國動物藥》、《中國藥用動物志》第1、2、3冊,發表論文20余篇,為開發利用我國動物藥資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填補了我國動物資源研究的空白。


1979年第1冊出版後就獲得了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1984~1992年進行了「長白山動物藥資源的研究」、「吉林省中藥材的研究」。


編輯、出版了《吉林藥材圖志》,編寫了《長白山動物藥志》,發表了《長白山中藥材資源開發的研究》等20余篇論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6:43 | 只看該作者

1989~1993年


進行了「俄羅斯貝加爾湖中草藥資源的研究」,考察了貝加爾湖部分地區中草藥資源情況,對主要種類進行了數量、分佈研究,提出了開發建議。


與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布裡亞特生物研究院合作完成了《布裡亞特動物藥》。


1989~1997年進行了《本草圖經》中動物藥的研究。


出版了《蘇頌及〈本草圖經〉的研究》。


此間又編著出版了《中華食療精品》、《吉林藥材圖志》續集、《漢英拉韓動物藥名稱對照手冊》等多部著作,發表《中國動物藥資源研究與開發現狀和展望》、《〈本草圖經〉中藥用鳥類、藥用軟體動物的研究》等10余篇論文。


自1962~1997年先後出版中草藥專著18部,在國內外期刊雜誌發表論文100余篇。


鄧氏在繁忙的教學、科研和行政工作過程中,還兼任中國藥學會理事、中藥天然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動物藥專業組組長;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天然藥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動物藥專業組組長;


中國中醫藥學會中藥鑒定專業委員會委員;


吉林省藥學會副理事長;


吉林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


吉林省專家協會常務理事;


吉林省長白山資源研究與開發研究會理事;


長春市藥學會理事長;


長春市科學技術協會常委,長春市醫藥聯合會副會長;


長春市抗癌協會副會長;


吉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


日本大阪文化教育研究所名譽顧問;


香港國際中醫藥研究所名譽教授;


《時珍國家研究》雜誌編委;


《長白山中藥研究與開發》雜誌編委;


《長春中醫學院學報》編委會主任委員等職。


他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凡是兼任單位或部門分配給他的工作,他都一絲不苟地認真負責去完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6:5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鄧氏熟讀本草、勤於實踐,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善於總結,終於創新論、立新說,發展了中醫藥理論,培養了大批人才,其學術精華可分為四大部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6 15:57:3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融會古今,繼承創新鄧氏1961年7月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生物係,到長春中醫學院中藥教研室任教,從那時起他就抱定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特長,利用現代生物分類學對植根於人民大眾中的祖國醫藥學寶貴財富品種整理的研究,以為中醫臨床準確用藥提供科學的依據。


為此,他首先對傳統的祖國醫學進行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研究,掌握了中醫理論的陰陽五行、八綱辨證、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採收加工、功能主治、配伍禁忌、用法用量的學術精華,1986年在第二屆亞細亞中醫藥學術大會上發表了《中國動物藥本草學研究的進展》的論文。


該文從漢代《神農本草經》,到明代《本草綱目》,再到現代的《中藥志》、《中藥大辭典》、《中國藥用動物》,涉獵了《圖經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本草》、《本草衍義》、《日用本草》、《本草蒙荃》、《陸川本草》、《滇南本草》、《醫林纂要》、《本草從新》、《本草求原》、《本草逢原》、《湯液本草》、《藥材學》、《中國藥學大辭典》、《國藥提要》、《動物學大辭典》、《現代實用中藥》、《中藥鑒別手冊》、《中國海洋藥用生物》30余部論著中740余味動物藥的原動物的本草研究,指出中國藥用動物種屬繁多,資源極為豐富,應用歷史悠久,在挖掘、整理、推廣動物藥寶庫中首先應解決的是品種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必須結合現代生物分類學來實現,並指出本世紀30年代Read曾對《本草綱目》一書中的獸、鳥、蛇、龜、鱉、魚、貝類昆蟲等標記了拉丁文學名,其中絕大多數是對的,也有不少是錯誤的,尤其對五靈脂的考證錯誤影響甚大,致使中國各主要醫藥著作錯誤地引用。


為此,鄧氏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五靈脂來源混雜,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鼯鼠糞便,為正品;


其他兩類鼠兔與金龜子幼蟲的糞便是錯用的混亂品,或偽品。


如正品中的河北靈脂類為鼯鼠科動物復齒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Milne-Edwards的乾燥糞粒、湖北靈脂類為同科紅白鼯鼠PetauristaarborufusMilne-Edwards的乾燥糞粒、吉林靈脂類為同科小飛鼠PteromysvolansLinnaeus的乾燥糞粒,混淆品甘肅靈脂類為鼠兔科紅耳鼠兔OchotonaerythritisBuechen,偽品川東靈脂類為金龜子科昆蟲DicranoviapotaniniKr.幼蟲的乾燥糞便。


澄清了五靈脂的入藥品種問題,明確了拉丁文學名、產銷情況、藥材性狀及顯微特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23 07:03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