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案評析】
一、肝硬化腹水案肝硬化腹水,多因七情內傷,六淫外襲,疫毒水邪所致,或飲食不節,酒色過度,導致肝脾腎功能失調,轉輸之官失職,氣血不和,清濁相混,隧道壅塞,形成氣滯、血瘀、水停的復雜證候。
該病本虛而標實,腹水一旦大量出現,其病根深固,已屬晚期。
腹水作為突出之主證,雖係標證,但其障礙氣血運行,危害臟腑功能,是重要的病理因素,然邪氣久羈,戕賊臟器,正虛邪實,攻補兩難,治療十分棘手。
李氏積50餘年之臨床經驗,明辨虛實,緩急分明,攻補適時,切合病機,治療多有良效。
如:王某,男,40歲,1992年10月7日初診。
因腹水五月住院,西藥療效不顯。
疲乏納差,兩脅時有刺痛,腹水膨大,口乾喜飲,小便黃少,大便乾燥,日漸消瘦。
查:肝大肋下1.5cm,脾大肋下1cm,均為中度硬而邊銳,光滑,輕度觸痛。
肝功檢查:SGPT120u,II:40u,TTT:22u,TFT:+++,TD:7g%,A:3.2g%,G:3.8g%。
西醫診為壞死性肝硬化,失代償期。
20多年前有急性黃疸型肝炎史。
李氏會診證見:精神不佳,慢性病容,形體消瘦,面色晦滯,色素斑累累,目膚發黃,腹大如甕,臍心突起,腹筋怒張,按之堅硬,肝脾觸診不滿意,腹圍102cm,頸後及胸前各見蜘蛛痣一顆。
肝掌紅甚,小便黃如濃茶,每日約250ml,大便二三日一行,乾黑量少,堅澀難下,舌紫邊有瘀斑,脈細澀。
此瘀血阻滯,氣結水停之證,擬活血化瘀,行氣逐水法。
與消水丹,每日早、晚各吞2粒,並投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加減:當歸10克、川芎15克、赤芍2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豬苓10克、茯苓20克、澤瀉10克、桂枝6克、丹參20克、鬱金15克、莪朮10克、鱉甲10克、川朴15克、茵陳15克、大腹皮20克、車前仁20克、田基黃20克。
2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