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8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6:1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注意飲食調護為要務。


詹氏認為,泄瀉本屬脾胃之病,小兒飲食不知自節,稍有不慎泄瀉常反復發作並易導致疳證。


故臨證強調飲食忌口,注意飲食調護實屬重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6:2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小兒癇證(癲癇)案例一:倪某,男,7歲。


1991年7月15日初診。


患兒出生時不哭,輸氧後才好轉,三年前突然目視神呆,面色發青,四肢抽搐,喉間痰鳴,其後反復發作。


近階段右側抽搐明顯,腦電圖描記為「癲癇」,今年4月開始發作轉頻,經多方醫治無效前來就診。


診查:面色萎黃,精神尚可,苔薄膩,脈弦細。


治法:平肝熄風,鎮痙豁痰。


處方:明天麻9克、鉤藤(後下)9克、辰茯苓9克、制天蟲6克、地龍6克、陳膽星6克、鬱金5克、白蒺藜9克、甘菊6克、炒白芍5克、陳皮5克、炒淡芩2克。


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6:3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7月29日)。


患兒服藥後僅發一次,時間明顯短暫,症狀較輕,且胃納明顯好轉,大便乾,苔薄黃膩,脈弦細,治擬前方出入。


處方:明天麻9克、甘菊9克、白蒺藜9克、鬱金5克、陳膽星6克、炒淡芩2克、炒桑葉9克、佩蘭6克、炒枳殼3克、雞金6克、炒穀芽9克、楂炭6克。


7劑。


三診(8月5日)。


服藥治療後,近階段未見發作。


寢時偶有驚竄不安,喉間有痰,咳不多,胃納尚可,大便如常,溲渾而短,苔薄膩,脈弦滑,治擬前方出入。


處方:明天麻6克、辰茯苓9克、鉤藤(後下)9克、陳膽星6克、鬱金5克、冬瓜子9克、竹瀝半夏6克、浙貝6克、化橘紅5克、甘菊6克、白蒺藜9克、炒白芍5克。


7劑。


四診(8月12日)。


服藥後未見發作,其餘諸症基本消除。


囑其續服「定癇豁痰湯」(詳見經驗方)半月後停藥。


隨訪兩年未見癇證再發,患兒基本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6:4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二,周某,女,8歲,1991年11月11日初診。


患兒出生時剖腹產,生後即哭。


今年7月2日夜突然神昏目視神呆,痰鳴抽搐。


每次發作時自不知覺,曾作腦電圖檢查診為「左中央致癇灶」,曾服用西藥治療無效。


診查:患兒面黃形瘦,反應較差,苔薄膩,脈弦滑。


治法:平肝熄風,豁痰定痙。


處方:明天麻9克、辰茯苓9克、白蒺藜9克、甘菊6克、地龍6克、竹瀝半夏6克、制天蟲6克、陳膽星6克、鬱金5克、陳皮5克、浙貝6克、化橘紅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6:5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11月18日)。


服藥7劑。


昨夜再發一次,痰滯稍松,胃納一般,大便乾,溲黃,苔薄黃膩,脈弦滑,擬前方出入。


處方:明天麻9克、辰茯苓9克、鉤藤(後下)9克、陳膽星6克、竹瀝半夏6克、杏仁6克、制天蟲6克、鬱金5克、炒當歸5克、炒白芍5克、陳皮5克、地龍6克。


7劑。


三診(11月25日)。


服藥治療後,近階段未見發作。


胃納一般,二便尚可,苔薄膩,脈弦滑,囑服「定癇豁痰湯」半月後停藥。


一年後隨訪,未再發作,已基本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7:0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癲癇多發於學齡前後的兒童,多因驚、食、痰、血諸因引起。


在《嬰童百問》中有「神氣怫鬱,瞪眼直視,面目牽引,口噤流涎,肚腹膨緊,手足抽搐,似生似死,或聲或默,或項背反張,或腰脊強直」的記載。


而詹氏認為,痰阻氣道,氣機壅滯又為本病發作之病理所係。


正如《幼科釋謎》中言:「然諸癇證,莫不有痰,咽喉梗塞,聲出多般。


致痰之由,驚食風寒,血滯心竅,邪犯心宮」。


故癲癇一證其位在心、肝、脾三臟。


蓋心藏神,驚則傷神,小兒神志怯弱,若有所驚恐,則神失所守,邪阻心竅,神明內亂,竄擾經絡。


肝氣鬱滯,肝風內動,目視神呆,四肢抽搐。


脾失健運之職,水穀滯而釀痰,阻於膈上,脈道閉塞,孔竅不通,臟腑氣機升降之路痹阻,陰陽不能順接,清陽受蒙,則神識迷糊。


更由於痰阻氣道,時有聚散,故癲癇之作,多為時發時止。


詹氏根據以上的病機見解,製定了以熄風定癇、豁痰通竅活血的治療大法。


並自擬「定癇豁痰湯」。


從上述病例評析,方中明天麻、鉤藤有平肝熄風,定癇止痙之效;


制天蟲、地龍有祛風通絡,化痰定癇之力;


陳膽星、竹瀝半夏清熱化痰;


當歸、白芍活血祛瘀和血;


鬱金清心解鬱,行氣破瘀;


辰茯苓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並隨症加用白蒺藜、桑葉、甘菊等以加強平肝作用。


又脾虛生痰,痰隨氣逆,可致癇證反復不愈,故方中多配有朴花、藿香、炒白朮、炒枳殼、神麯、炒穀芽等健脾燥濕,化痰理氣之品,妙在清除內生痰濁之因。


臨床上除用上述藥物根據具體病情加減治療外,詹氏還常配以單方。


以朱砂、兒茶兩藥納入豬心燉熟,量患兒胃口給服,提高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7:1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在治療中,詹氏還指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患兒多數為大發作,所發時間多短暫且有逐漸增長趨勢,發作次數亦逐漸增多,故應抓緊時機儘早治療,其療效亦較顯著。


2家庭護理關係很大,若經常情緒緊張,疲勞或經常外感,飲食失調則容易誘發,即使未見大發作,亦往往出現小發作或夜寢不寧,喉間痰鳴或兩腿肌肉拘急不舒。


3對較大患兒平時生活應多加照顧,注意安全,儘量避免到火旁水邊及公路上去遊玩,以免發生意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7:2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反復嘔吐六年案魯某某,女,12歲。


1991年11月20日初診。


患兒反復嘔吐六年餘,約二周左右發作一次,每次嘔吐時伴頭暈、頭痛,吐出物為胃內容物及清水,吐前有上腹部不適,吐後緩解。


平時常有噁心、噯氣、頭暈、胸悶,肢倦乏力,長期胃納不思,大便粗糙氣穢,有時食後即便。


轉輾中西醫治療,雖能暫且緩解,但未能根治。


患兒痛苦不堪,家長焦急萬分。


西醫懷疑植物神經性癲癇及神經纖維瘤而住院檢查。


經三大常規、肝功能及血液有關生化檢查,除血色素偏低外均屬正常,聽力、前庭功能、頭顱攝片及胸片均無異常,CT檢查亦無殊。


出院時診斷為「週期性嘔吐」前來診治。


症見: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嘔吐又作,昨日嘔吐四次,吐出多為酸臭食物,頭昏胸悶,脘腹不舒;


胃納不思,肢倦乏力。


苔白膩微黃,脈弦細。


證屬:脾虛濕蘊,食滯不運所致。


治法:理脾化濕,和胃運滯。


處方:薑半夏6克、茯苓9克、陳皮5克、炒竹茹6克、炒枳殼2克、炒淡芩2克、鬱金5克、明天麻6克、神麯9克、炒穀芽9克、炒苡仁9克、川朴花5克。


7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7:3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11月27日):患兒服藥後,嘔吐已止,頭昏胸悶亦減,胃納稍增,大便成形氣穢,有時食後即便,苔白膩,脈弦細,治擬前方出入。


處方:薑半夏6克、茯苓9克、炒竹茹5克、陳皮5克、炒枳殼2克、佩蘭9克、明天麻6克、鬱金5克、炒苡仁9克、神麯6克、炒穀芽9克、朴花5克,7劑。


三診(12月3日):經半月服藥治療後,患兒胃納正常,精神好轉,苔薄白,脈細。


治擬前方出入,佐以調理脾胃以善後。


處方:炒黨參5克、茯苓9克、炒白朮5克、陳皮5克、薑半夏6克、炒枳殼2克、鬱金5克、神麯9克、炒穀芽9克、炒苡仁9克、川朴花5克,7劑。


隨訪至今兩年餘,患兒未再發生嘔吐,胃納增加,面色紅潤,體重由原來29千克增加到355千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7:4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患兒素體脾虛,健運失職,濕蘊食滯不運,蘊阻中焦,氣機不利,胃失和降,時有上逆嘔吐。


濕蘊則清陽不得上升,痰濁反而上擾,則頭昏胸悶,食滯不運,納差脘腹不舒,大便粗糙氣穢,脾虛食則即便。


詹氏抓住脾虛失運,濕蘊中焦,氣機不利之病機關鍵,提出了以理脾化濕,清泄痰熱之溫膽湯加味治之,使反復發作之頑疾,服藥三周後得愈。


溫膽湯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等組成。


以薑半夏燥濕祛痰,和胃止嘔為主;


陳皮、茯苓理脾化濕祛痰;


竹茹清熱和胃止嘔;


枳實改枳殼以行氣導滯;


去方中甘草以防中滿。


另加明天麻平肝止暈眩;


鬱金、佩蘭寬胸開鬱;


朴花助陳皮行氣;


黃芩清濕熱;


苡仁、神麯、穀芽健脾和中運滯。


全方共奏理脾化濕,和胃運滯之功。


繼則以六君子湯加減善其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7:5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化膿性腦膜炎後遺症案沈某某,男,5個月。


1978年6月27日初診。


患兒化膿性腦膜炎住院治療後,仍見喉間痰鳴,時有驚竄,四肢抽動不寧,兩眼呆滯,胃納稍可,便乾溲清。


診查:苔薄膩,指紋淡紫。


治法:清肺豁痰,鎮驚安神。


處方:制天蟲6克、甘菊6克、鉤藤(後下)6克、浙貝6克、炒桑葉9克、紫貝齒9克、辰茯苓9克、竹瀝半夏5克、化橘紅5克、蟬衣3克、燈芯1束。


3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8:0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6月30日):服藥後,痰鳴聲漸緩,寢時四肢抽動驚竄不寧,胃納一般,兩目呆滯,大便乾,苔薄白,指紋淡紫,治擬前方出入。


處方:制天蟲6克、甘菊6克、辰茯苓9克、鉤藤(後下)6克、生打牡蠣12克、炒桑葉9克、紫貝齒9克、絲瓜絡9克、炒穀芽9克、竹瀝半夏5克、蟬衣3克。


4劑。


三診(7月4日):痰鳴已除,驚竄漸輕,兩目呆滯,視物欠靈,胃納一般,大便黏稠,溲多,苔薄膩,指紋淡紫,治擬平肝熄風安神。


處方:制天蟲6克、鉤藤(後下)6克、焦六曲6克、炒桑葉6克、地龍5克、甘菊5克、紫貝齒9克、辰茯苓9克、炒穀芽9克、蟬衣3克、燈芯1束。


4劑。


四診(7月8日):續服上方(略)。


五診(7月12日):經服藥治療後,驚竄已解,痰鳴亦除,唯兩眼尚欠靈敏,胃納一般,二便如常,苔薄白,指紋淡紫。


治擬前法佐以益氣健脾。


處方:辰茯苓9克、紫貝齒9克、炒苡仁9克、炒桑葉9克、炒穀芽9克、杞子5克、炒黨參5克、鉤藤(後下)6克、炒白朮6克、焦六曲6克、蟬衣3克、木香2克。


5劑後症除病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8:1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化膿性腦膜炎屬小兒急驚風範疇,多為外感時邪,內蘊痰熱,引動肝風,導致高熱、神昏、抽搐,病情多為嚴重。


患兒經住院治療後,邪熱抽搐稍有好轉,惟病邪仍羈留不解,痰熱內蘊,肝風擾動,目視神呆,四肢時有驚竄抽動。


詹氏認為患兒其病在心肝兩臟,痰熱又蘊鬱肺經,病勢尚屬鴟張。


古人云:「熱則生風,風生痰,痰熱客於心膈之間,則風火相搏,故抽搐發動。


在選方中,詹氏根據清肺豁痰鎮驚安神的治則,選用天蟲、浙貝、竹瀝半夏、化橘紅、桑葉以清內蘊之痰熱;


甘菊、紫貝齒、辰茯苓、蟬衣、地龍、燈芯以平肝熄風,安神鎮驚,連服11劑後,使痰熱得清,肝風漸熄,心神得寧。


最後以益氣健脾,養肝寧心之品而告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8:2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哮喘案孫某,女,7歲。


1987年10月17日初診。


患兒肺氣素虛,有哮喘病史已五年,經常外感引發。


日前新感引發,痰鳴喘逆,夜間不得平臥,咳嗽不爽,伴有嘔惡,胃納不思,時有脘腹不舒,大便乾。


診查: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清宣豁痰降逆。


處方:旋覆花(包)6克、代赭石(先煎)12克、竹瀝半夏6克、杏仁6克、前胡5克、制天蟲6克、炒蘇子5克、化橘紅5克、浙貝6克、神麯6克、地龍6克、炒竹茹5克。


4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8:3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10月21日):服藥後,喘逆漸平,能平臥,痰鳴咳嗽轉松,嘔惡已少,胃納不思,脘腹不舒已減,大便乾,苔薄膩,脈弦滑,擬前方出入。


處方:旋覆花(包)6克、杏仁6克、化橘紅5克、浙貝6克、竹瀝半夏6克、蘇子4克、前胡5克、代赭石(先煎)12克、制天蟲6克、淡芩2克、神麯6克、炒穀芽9克。


3劑。


三診(10月24日):患兒喘逆已平,咳嗽漸緩,唯胃納欠佳,大便乾,苔薄膩,脈弦滑,治擬前方出入。


處方:旋覆花(包)6克、杏仁6克、化橘紅5克、浙貝5克、竹瀝半夏6克、蘇子4克、楂炭6克、炒桑葉9克、制天蟲6克、淡芩2克、炒白朮5克、炒枳殼2克。


服藥4劑後,諸症悉平。


後又續服「脾肺雙補衝劑」(詹氏經驗方)一月。


隨訪兩年,哮喘未見發作,得以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8:4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本案素有喘咳,常染外邪而作,脾肺不足,痰濕內停為其內因,外感引動伏痰,以致痰阻氣道,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不行,肺氣上逆而哮喘發作。


詹氏的治法要點是不要見哮治哮,見喘治喘,而應在取旋覆代赭湯之意降逆平喘之同時,重視宣通肺氣,使氣道通暢,痰得豁達;


另又強調指出,患兒脾土素虛,健運失職,水穀不化精微,反釀痰濁,上貯於肺,為喘痰重要之源,故方中加入神麯、穀芽、楂炭等健脾消食助運之品,以適應小兒「脾胃不足」的特點,杜絕痰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8:5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厭食案方某某,男,6歲。


1987年10月21日初診。


患兒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寢時有汗,長期胃納不思,時有胸悶,大便間日一行,氣穢,溲短,時感肢倦乏力,時有微熱,診屬脾虛濕蘊,健運失職。


診查:苔薄白膩,脈細。


治法:健脾化濕運滯。


處方:廣鬱金5克、佩蘭6克、炒淡芩2克、陳蒿梗6克、川朴花5克、陳皮5克、大腹皮6克、炒枳殼2克、炒苡仁9克、神麯6克、焦楂炭6克、燈芯2束。


3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9:0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10月24日):服藥後,胃納稍思,微熱已退,夜汗已減。


時感胸悶,大便氣穢,溲短,肢倦乏力,苔薄黃膩,脈濡細,治擬前方出入。


處方:廣鬱金5克、茯苓9克、大腹皮6克、藿香5克、炒白朮5克、神麯6克、炒枳殼2克、楂炭6克、川朴花5克、炒穀、麥芽(各)9克、炒苡仁9克。


3劑。


三診(10月27日):患兒胸悶已漸舒,胃納明顯增加,溲稍長,大便氣穢,肢倦乏力漸除,苔薄膩,脈弦細。


處方:改服「理脾化濕湯」(詹氏經驗方)5劑,服後小兒康復痊癒,經一年隨訪,家長反映未見上述症狀再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9:1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脾為濕土,喜燥而惡濕,六淫外邪及飲食內傷均可傷脾,脾不健運則濕自內生。


詹氏經驗說,小兒脾胃不足,飲食不能自節,加之家長嬌寵,餵養不當,恣啖肥甘生冷,故臨床以「脾虛濕蘊」患兒較為多見。


本案濕滯中州,脾土困頓,運化轉輸失職,故胃納不思,大便不調;


濕阻氣滯,則胸悶;


濕困肢體致肢倦乏力;


脾虛水穀精微無以化生,氣血不得充肌潤膚,則面黃形瘦;


肺氣之強弱有賴於脾氣,脾虛則肺氣弱,衛外不固,故外感易受,寢時有汗;


時有微熱,苔薄白膩,脈細或濡細均脾虛之象。


對此類病證,詹氏認為治擬從健運脾胃,芳香化濕,調理氣機幾方面入手,使中州活潑健運,升降轉輸自如,中無氣滯濕蘊之害。


故本案以佩蘭、朴花、蒿梗、藿香芳香化濕,鼓舞脾胃之氣;


陳皮、大腹皮、炒枳殼、鬱金健脾行氣寬胸;


淡芩清熱燥濕;


燈芯清熱利濕;


苡仁、茯苓健脾滲濕;


神麯、山楂、穀芽消食以助脾運。


數味合用而見功效。


由此可窺詹氏調治脾胃之一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19:2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六、右下肺炎伴膿瘍案周某某,男,3歲。


1992年11月11日初診。


患兒於1992年7月30日因咳嗽三天入院,為第二次住院。


第一次是因「反復咳嗽月餘,加劇一周」而於1992年6月19日至7月22日住院,咳嗽呈陣發性,夜間為甚,並有發熱。


T39℃~40℃,偶見痰中鮮紅血絲,經醫大兒童醫院治療體溫漸退而出院,但咳嗽未愈,轉入杭州市第一醫院。


胸片示:節段性肺不張。


考慮為支氣管異物。


五官科行支氣管鏡檢查,未見異物,朮後咳少熱退,予以出院,本次於三天前又咳,陣發性,劇烈時持續一小時,夜間為甚,始有發熱,曾用丁胺卡那黴素靜滴,體溫退,仍見咳嗽,再去市一院住院。


查體:T371℃,R20次/分,律齊,未聞及雜音,腹平軟,肝脾均未觸及,神經系統檢查無陽性發現,實驗室檢查亦均屬正常,後給予止咳、抗感染(氨苄青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新青黴素、慶大黴素、滅滴靈等先後治療)、支持療法(輸血2次,共200毫升)。


8月3日,胸片(片號812721)報告:右肺下野感染伴膿瘍形成。


8月14日、8月24日及9月7日胸片複查,報告同前,大小與前相仿,約15cm×15×3cm。


住院期間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兩次,體溫上升到396℃,控制後轉入非感染病房,並給予大劑量青黴素和慶大黴素靜滴。


近10天來體溫正常,咳嗽明顯減少,兩肺聽診:呼吸音粗糙,乾、濕羅音減少。


精神好轉,但營養狀況較差。


曾請中醫、理療配合治療;


請胸外科會診,認為膿瘍不能縮小,並提出感染在控制中,膿瘍存在,建議手術。


家長暫不接受,要求出院來詹氏處診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5-14 03:58 , Processed in 0.14062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