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林森國民小學】 嘉義市林森國民小學,位於嘉義市東區的一所小學,學區有嘉義市太平里、王田里、中山里、東川里、圳頭里、新店里、後庄里。
校址為嘉義市東區新店里林森東路346號。
一、學校沿革1939年4月1日成立,校名為嘉義市新高公學校,校址設於嘉義市新高町(現嘉義大學林森校區),班級數15班,學生1,123人。
1945年(民國34年)12月6日改為嘉義市林森國民學校,校名為紀念國民政府前主席林森。
學制由每年三學期的春季班開學改為每年二學期的秋季班開學,教學科目為國父遺教、三字經、人生必讀、漢文讀本等。
1946年11月13日改為嘉義市新東區林森國民學校。
1950年10月25日改為嘉義縣新東鎮林森國民學校1951年11月29日改為嘉義縣嘉義市林森國民學校。
1957年9月1日校地讓予新成立的嘉義師範學校。
1958年2月4日設和平分校。
1960年1月23日遷入現址,和平分校獨立設校。
1968年9月1日改稱嘉義縣嘉義市林森國民小學。
1972年9月6日設置特殊教育實驗班一班。
1973年9月1日接收和平國小校舍,改為林森國小和平分校(並將本部部分班級調遷分校)。
1974年9月1日設立精忠分校於圳頭里精忠一村東側。
1975年9月1日撤銷和平分校(學生重回本校上課)。
1977年9月成立附屬幼稚園。
1978年8月1日精忠分校獨立為精忠國民小學。
1975年全校學生數有48班2,507人,1976年畢業班數為7班361人。
1977年全校學生數有49班2,588人,1979年畢業班數為7班479人(學生達最多數)。
1982年7月1日改為嘉義市林森國民小學,並消除二部制上課方式。
1994年學生活動中心落成。
1996年校門遷移至活動中心前。
2000年新建教學大樓(同馨樓)完工。
二、學校環境林森校舍於1960年建成時,係三棟二層樓建築並列,北面第一棟為五、六年級生上課教室,中間第二棟為三、四年級生教室,南面第三棟為一、二年級生教室。
後經改建至2000年教學大樓落成,近校門為學生活動中心,中間為第一棟大樓(同馨樓),功能為教學大樓,南面第二棟大樓為一年級及幼稚園之教學大樓,靠操場及遊戲區。
北面綠色隧道之稱的鐵花棚架,為靠車水馬龍的林森東路及教學大樓之間。
西側停車場兼資源回收場,是放學之安親班接送區,與花圃之健康步道結合,並改成家長接送區,並將學校綠帶與社區結合。
三、林森校歌林森林森,萬里鵬程。
紀念前哲,與有光榮。
巍峨宏舍,錦繡園庭。
平施五育,德智體群美。
莘莘學子,模範國民。
校友盈邑,輩出才能。
服務社會,聲著桃城。
開來既往,勿落後塵。
四、歷任校長第一任:金子一二(1939年4月1日-1945年9月)第二任:黃茂興(1945年10月-1949年7月31日)第三任:蕭再枝(1949年8月1日-1950年1月31日)第四任:黃茂興(1950年2月1日-1951年7月31日)第五任:方維垣(1951年8月1日-1957年8月31日)第六任:蔡順(1957年9月1日-1971年9月30日)第七任:邱水標(1971年10月1日-1980年7月31日)第八任:劉長友(1980年8月1日-1999年7月31日)第九任:黃明哲(1987年8月1日-1990年7月31日)第十任:莊幸男(1990年8月1日-1994年7月31日)第十一任:林芳雄(1994年8月1日-2000年2月18日)第十二任:陳火川(2000年2月19日-2007年7月31日)第十三任:陳文瑜(2007年8月1日-)五、林森之光林森國小的學校社團有民族舞蹈隊、古箏社、交趾陶社。
民族舞蹈隊成立於1991年,由楊惠珠負責指導與編舞,並積極投入校外的表演活動。
古箏社成立於1993年,由沈秋秀指導,1995年於嘉義市文化中心作成果演出。
交趾陶社成立於1995年,由呂勝南指導,投入交趾陶的探源與創作。
林森國小於2007年獲得教育部96學年度推動書包減重第3名、教育部96學年度性別平等教育績優學校;
2008年獲得嘉義市卓越教學-發展學校教學特色銅質獎;
2009年教育部98學年度教學卓越銀質獎、教育部98學年度口腔衛生教育績優學校;
2010年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
六、林森願景林森國小以建構專業、堅持教育理想的學校團隊;
豁達開朗、氣質優雅的學生;
支持配合積極參與的家長;
使三者結合成為具向心力,不斷激勵成長的理想團隊。
為因應新世紀以人為中心的時代來臨,林森國小時時刻刻在營造一個以孩子為中心的學習樂園,透過豐富多元的課程、優質校園環境、專業敬業的師資、充實的軟硬體設施加上親師生的共同努力,期使林森人擁有豐富學校生活、探索知識、追求進步與創新,攜手邁向卓越。
學校願景為(一)溫馨關懷、尊重包容:主動探索,了解自我,發展個人潛能,實現自我。
能尊重分享與欣賞多元文化價值。
發展具鄉土情、愛眾心、國際觀的胸懷。
善於溝通表達,合作互助,涵養民主素養。
(二)開放創新、卓越進步:充實外語資訊與網路運用能力;
統整資訊,有效運用科技解決問題。
主動觀察探索,不斷研究創新。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8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