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來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4-14 22:4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來米

 

日治時期,日本人稱台灣本地種的稻米為在來米。

 

根據科學的分類,當時的在來米多屬於秈稻,它們是從明朝洪武年間,由來自大陸沿海閩粵的移民陸續自原鄉引進的。

 

日人領台之初,這些在來米的品種混雜,產量不高,品質也不好。

 

1906年,日本人對台灣全島的在來米展開調查並進行去除劣質品種的工作,最後從1365個品種中挑出優良者390種,再將它們系統歸類成175個品種群,以此做為推廣的品種。

 

稻米的澱粉依其化學結構分成直鏈與支鏈兩種。

 

直鏈的含量越多,煮成的米飯越不粘。

 

在來所屬的秈稻即因直鏈含量高,煮熟後吃起來不粘而乾鬆。

 

日本人不喜這種口感的米,便從家鄉引來直鏈澱粉含量較低,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的稉稻,此種稻米煮成的米飯,較黏且吃來柔軟有彈性。

 

隨著日本稉稻在台的種植成功,在來米的產量終於被超越了,台灣人的口味也被改造了。

 

不過不管如何,在來米仍是台灣人做像菜頭粿或碗粿之類的粿不能缺少的材料。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600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3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3 02:23 , Processed in 0.2031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