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舉人公廟】 舉人公廟位於台南縣(註1)白河鎮(註2)秀祐里4鄰80號,肇建於清道光9年(1829)。
當時舉人公廟四周都是荒地,因為經常出現靈氣,後來由白河店仔口人蓋一座小廟,稱之為「聖公媽」。
由於其具有「鯉魚潛水」之地理,所以有位發起人將文舉人許逸的祿位牌攜至「聖公媽」內供俸。
至於舉人公身分的傳說,除了說是在清道光年間,白河地區有文、武兩位舉人出差到台南公幹,結果文舉人「糞箕湖」許逸不幸被埋伏在樹叢間的盜匪狙殺,後人在該處修廟奉祀文舉人,文舉人才因此得道成神。
另一說則是清代當地居民見身著清舉人服飾的屍體隨河水漂流,於是撿拾屍骸加以禮葬,並且立祠紀念。
無論如何,舉人公僅可說是為小區域內奉祀的神明,至於其神像造型則為著清官服羽翮頂帽、手持文昌筆的舉人形象。
清光緒30年(1904年)「聖公媽」遭受祝融肆虐,於是草鞋庒(今台南縣(註1)白河鎮(註2)秀祐里之舊名)庒民葉柱、林瑞兩人發起募款第一次重建。
昭和年間,又因受風雨侵蝕,由庒民吳兵發起募款修復。
到了昭和24年(民國24年,1935年)庒民葉海、廖喜等人進行第二次重建,並雕奉神像稱「舉人公」,從此廟名從「聖公媽」改為「舉人公廟」。
民國59年(1970年)則由里民葉以文、吳墻等發起募款增建後殿。
民國84年(1995年)4月管理委員會提議重修廟宇,經信徒大會決議通過後,舉人公廟進行第三次的重建。
同年10月建築藍圖由建築師蘇龍源先生設計完成。
並於民國85年2月破土興建。
民國87年(1998年)工程圓滿完成。
相傳舉人公的硃砂神筆揮灑,可以決定考生前途,因此,包括創業、謀職、應考、甚至參加大小選舉等求取功名者,常是聞名前來膜拜。
其駕前神桌常是放滿淮考證,每年聯考期,更有希望子女高中的家長,準備牲禮虔誠祭拜。
也正因為舉人公是讀書人,廟方還特地在民國70年(1981年)創設「舉人公廟獎助基金會」,藉此獎勵優秀清寒學生。
而每到農曆8月18日舉人公千秋日,則會有接連幾天平安戲酬謝神恩。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