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楊籍富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子家語】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4: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11:13 編輯

孔子家語●終記解

 

1終記解:孔子蚤晨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而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既歌而入,當戶而坐。

 

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則吾將安杖?哲人其萎,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

 

遂趨而入。

 

夫子歎而言曰:賜!

 

汝來何遲。

 

予疇昔夢坐奠於兩楹之閒,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

 

殷人殯於兩楹之閒,則與賓主夾之;

 

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

 

而丘也即殷人,夫明王不興,則天下其孰能宗余?

 

余殆將死。

 

遂寢病,七日而終。

 

時年七十二矣。

 

2終記解:哀公誄曰:「昊天不弔,不整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於乎!哀哉!尼父無自律。」

 

子貢曰:「公其不沒於魯乎?夫子有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一人,非名。君兩失之也。」

 

3終記解:既卒,門人疑所以服夫子者。

 

子貢曰:「昔夫子喪顏回也,若喪其子而而無服。喪子路亦然。今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

 

於是弟子皆弔服而加麻。

 

出有所之,則由絰。

 

子夏曰:「入宜絰可也,出則不絰。」

 

子游曰:「吾聞諸夫子,喪朋友,居則絰,出則否;喪所尊,雖絰而出,可也。」

 

4終記解:孔子之喪,公西赤掌殯葬焉。

 

唅以踈米三具,襲衣十有一稱,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珮象環,徑五寸而綨組綬,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飭棺牆,置翣設披,周也;

 

設崇,殷也;

 

綢練設旐,夏也。

 

兼用三王禮,所以尊師,且備古也。

 

5終記解:葬於魯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

 

而封為偃斧之形,高四尺,樹松柏為志焉。

 

弟子皆家于墓,行心喪之禮。

 

既葬,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

 

子貢謂之曰:「吾亦人之葬聖人,非聖人之葬人。子奚觀焉?昔夫子言曰:『吾見封若夏屋者,見若斧矣。從若斧者也。』馬鬣封之謂也。今徒一日三斬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觀乎哉?」

 

6終記解:子三年喪畢,或留或去。

 

惟子貢廬於墓六年。

 

自後群弟子及魯人處墓如家者,百有餘家。

 

因名其居曰「孔里」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4: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11:26 編輯

孔子家語●正論解

 

1正論解:孔子在齊,齊侯出田,招虞人以弓。

 

不進,公使執之。

 

對曰:「昔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見皮冠,故不敢進。」

 

乃舍之。

 

孔子聞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

 

2正論解:齊國書伐魯,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師禦之,樊遲為右。

 

「非不能也,不信乎。請三刻而踰之。」

 

如之,眾從之。

 

師入齊軍。

 

「齊軍遁。」

 

冉有用戈,故能入焉。

 

孔子聞之,曰:「義也。」

 

既戰,季孫謂冉有曰:「子之於戰,學之乎?性達之乎?」

 

對曰:「學之。」

 

季孫曰:「從事孔子,惡乎學?」

 

冉有曰:「即學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聖,無不該,文武竝用兼通。求也適聞其戰法,猶未之詳也。」

 

季孫悅。

 

樊遲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孫於是乎可謂悅人之有能矣。」

 

3正論解:南容說、仲孫何忌既除喪,而昭公在外,未之命也。

 

定公即位,乃命之。

 

辭曰:「先臣有遺命焉,曰:夫禮、人之幹也,非禮則無以立。囑家老,使命二臣必事孔子而學禮,以定其位。」

 

公許之。

 

二子學於孔子,孔子曰:「能補過者,君子也。《詩》云:『君子是則是效。』孟僖子可則傚矣。懲己所病,以誨其嗣。《大雅》所謂『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是類也夫!」

 

4正論解:衛孫文子得罪於獻公,居戚。

 

公卒,未葬,文子擊鐘焉。

 

延陵季子適晉,過戚,聞之,曰:「異哉!夫子之在此,猶燕子巢于幕也,懼猶未也,又何樂焉?君又在殯,可乎?」

 

文子於是終身不聽琴瑟。

 

孔子聞之,曰:「季子能以義正人,文子能克己服義,可謂善改矣。」

 

5正論解:孔子覽《晉志》,晉趙穿殺靈公,趙盾亡,未及山而還。

 

史書:「趙盾弒君。」

 

盾曰:「不然。」

 

史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討賊,非子而誰?」

 

盾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乎?」

 

孔子歎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受惡,惜也。越境乃免。」

 

6正論解:鄭伐陳,入之,使子產獻捷于晉。

 

晉人問陳之罪焉,子產對曰:「陳亡周之大德,豕恃楚眾,馮陵弊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命,則又有東門之役。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天誘其衷,啟敝邑心,知其罪,授首于我。用敢獻功。」

 

晉人曰:「何故侵小?」

 

對曰:「先王之命,惟罪所在,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一圻,列國一同,自是以衰,周之制也。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

 

晉人曰:「其辭順。」

 

孔子聞之,謂子貢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

 

7正論解:楚靈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

 

左史倚相趨而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對曰:「夫良史者,記君之過,揚君之善。

 

而此子以潤辭為官,不可為良史。

 

臣又嘗問焉,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將過行天下,使皆有車轍馬迹焉。

 

祭公謀父作《祈昭》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歿於文宮。

 

臣聞其詩焉而弗知。

 

若問遠焉,其焉能知?」

 

王曰:「子能乎?」

 

對曰:「能。其詩曰:『祈昭之愔愔乎,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無有醉飽之心。』」靈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

 

數日,則固不能勝其情,以及其難。

 

孔子讀其志,曰:「剋己復禮為仁。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於乾谿?子革之非左史,所以風也。稱詩以諫,順哉!」

 

8正論解:叔孫穆子避難奔齊,宿於庚宗之邑。

 

庚宗寡婦通焉,而生牛。

 

穆子反魯,以牛為內豎,相家。

 

牛讒叔孫二人,殺之。

 

叔孫有病,牛不通其饋,不食而死。

 

牛遂輔叔孫庶子昭而立之。

 

昭子既立,朝其家眾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以求舍罪。罪莫大焉!必速殺之。」

 

遂殺豎牛。

 

孔子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也。

 

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昭子有焉!」

 

9正論解:晉邢侯與雍子爭田。

 

叔魚攝理,罪在雍子。

 

雍子納其女於叔魚,叔魚弊其邢獄。

 

邢侯怒,殺叔魚與雍子於朝。

 

韓宣子問罪於叔向,叔向曰:「三姦同罪,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置直,鮒也鬻獄。邢侯專殺,其罪一也已。惡而掠美為昏,貪以賂官為默,殺人不忌為賊。

 

《夏書》曰:『昏默賊殺,咎陶之刑也。』請從之。」

 

乃施邢侯,而尸雍子、叔魚於市。

 

孔子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於親,三數叔魚之罪,不為末或,曰義,可謂直矣。平丘之會,數其賄也,以寬衛國,晉不為㬥。歸魯季孫,稱其詐也。以寬魯國,晉不為虐。邢侯之獄,言其貪也,以正刑書,晉不為頗。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由義也夫。」

 

10正論解:鄭有鄉校,鄉校之士,非論執政。

 

鬷明欲毀鄉校。

 

子產曰:何以毀為?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

 

其所否者,吾則改之。

 

若之何其毀也?

 

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立威以防怨。

 

防怨,猶防水也。

 

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弗克救也。

 

不如小決使導之,不如吾所聞而藥之。

 

孔子聞是言也,曰:「吾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11正論解:晉平公會諸侯于平丘。

 

齊侯及盟,鄭子產爭貢賦之所承,曰:「昔日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卑而貢,周之制也卑而貢重者甸服。鄭伯南也,而使從公侯之貢,懼弗給也。敢以為請。」

 

自日中諍之,以至于昏。

 

晉人許之,孔子曰:「子產於是行也,是以為國也。《詩》云:『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子產、君子之於樂者。且曰:合諸侯而藝貢事,禮也。」

 

12正論解:鄭子產有疾,謂子太叔曰:我死,子必為政。

 

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

 

水濡弱,民狎而翫之,則多死焉。

 

故寬難。

 

子產卒,子太叔為政。

 

不忍猛、而寬。

 

鄭國多掠盜。

 

太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必不及此。」

 

孔子聞之,曰:善哉!

 

政寬則民慢,慢則糺於猛;

 

猛則民殘,民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政是以和。

 

《詩》云:『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毋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糺之以猛也。

 

『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

 

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政優優,百祿是遒。』和之至也。」

 

子產之卒也,孔子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13正論解:孔子適齊,過泰山之側,有婦人哭於野者而哀。

 

夫子式而聽之,曰:「此哀一似重有憂者。」

 

使子貢往問之。

 

而曰:「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子貢曰:「何不去乎?」

 

婦人曰:「無苛政。」

 

子貢以告孔子。

 

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暴虎。」

 

14正論解:晉魏獻子為政,分祁氏及羊舌氏之田,以賞諸大夫及其子成,皆以賢舉也。

 

又謂賈辛曰:「今汝有力於王室,吾是以舉汝。行乎,敬之哉!毋墮乃力。」

 

孔子聞之,曰:「魏子之舉也,近不失親,遠不失舉,可謂美矣。又聞其命賈辛,以為忠。《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

 

魏子之舉也義,其命也忠,其長有後於晉國乎。」

 

15正論解:趙子賦晉國一鼓鐘,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

 

孔子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經緯其民者也。

 

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遵其道而守其業。

 

貴賤不愆,謂度也。

 

文公是以作執秩之官,為被廬之法,以為盟主。

 

今棄此度也而為刑鼎。

 

民在鼎矣,何以尊貴?

 

何業之守也?

 

貴賤無序,何以為國?

 

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

 

晉國亂制,若之何其為法乎?

 

16正論解: 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 」王弗祭。 大夫請祭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 江、漢、沮、漳,楚之望也。 禍福之至,不是過乎? 不穀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 」遂不祭。

 

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夏書》曰:『維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 今失其行,亂其紀綱,乃滅而亡。 』又曰:『允出玆在玆,由己率常可矣。 』」 17正論解: 衛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以其女妻之。 疾誘其初妻之娣,為之立宮; 與文子女,加二妻之禮。 文子怒,將攻之。 孔子舍璩伯玉之家,文子就而訪焉。 孔子曰:「簠簋之事,則嘗聞學之矣。 兵甲之事,未之聞也。 」退而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乎? 」文子遽自止之,曰:「圉也豈敢度其私哉!亦訪衛國之難也。 」將止,會季康子問冉求之戰,冉求既對之,又曰:「夫子播之百姓,質諸鬼神而無憾,用之則有名。 」康子言於哀公,以幣迎孔子。 曰:「人之於冉求,信之矣,將大用之。 」

18正論解: 齊陳恒弒其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4:5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11:30 編輯

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

 

1曲禮子貢...: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陽。何也?」

 

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

 

2曲禮子貢...: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

 

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杇之愈。」

 

冉子僕,曰:「禮,凶事不豫。此何謂也乎?」

 

夫子曰:「既死而議謚,謚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廟,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屬也。況自為之哉?」

 

南宮敬叔以富得罪於定公,犇衛。

 

衛侯請復之,載其寶以朝。

 

夫子聞之,曰:「若是其貨也,喪不若速貧之愈。」

 

子游侍,曰:「敢問何謂如此?」

 

孔子曰:「富而不好禮,殃也。敬叔以富喪矣,而又弗改。吾懼其將有後患也。」

 

敬叔聞之,驟如孔氏,而後循禮施散焉。

 

3曲禮子貢...:孔子在齊,齊大旱,春饑。

 

景公問於孔子曰:「如之何?」

 

孔子曰:「凶年則乘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脩,祈以幣玉,祭事不懸,祀以下牲。此則賢君自貶以救民之禮也。」

 

4曲禮子貢...: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內寢。

 

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之。

 

言終,孔子退。

 

子貢問曰:「季孫不疾,而問諸疾,禮與?」

 

孔子曰:「夫禮,君子不有大故,則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則不晝處於內。是故夜居外,雖弔之可也;晝居於內,雖問其疾可也。」

 

5曲禮子貢...:孔子為大司寇。

 

國廄焚,子退朝,而之火所。

 

鄉人有自為火來者,則拜之,士一,大夫再。

 

子貢曰:「敢問何也?」

 

孔子曰:「其來者,亦相弔之道也。吾為有司,故拜之。」

 

6曲禮子貢...:子貢問曰:「管仲失於奢,晏子失於儉。

 

與其俱失也,二者孰賢?」

 

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旅樹而反玷,山節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一狐裘三十年,賢大夫也,而難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

 

7曲禮子貢...:冉求曰:「臧文仲知魯國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可亡,可謂知禮者矣。」

 

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忌逆祀,而不止,燔柴於竈以祀焉。夫竈者,老婦之所祭。盛於甕,尊於瓶,非所祭也。故曰: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

 

8曲禮子貢...: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于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

 

孔子曰:「凡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古之道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

 

9曲禮子貢...:晉將伐宋,使人覘之。

 

宋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哭之哀。

 

覘者反,言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咸悅。宋殆未可伐也。」

 

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云:『凡民有喪,匍匐救之。』子罕有焉。雖非晉國,天下其孰能當之?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悅其愛者,弗可敵也。』」

10曲禮子貢...:楚伐吳,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

 

及之,棄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商陽手弓。

 

棄疾曰:「子射諸。」

 

射之,斃一人,韔其弓。

 

又及,棄疾謂之,又斃二人。

 

每斃一人,輒掩其目,止其御,曰:「吾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

 

孔子聞之,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

 

子路怫然進曰:「人臣之節,當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

 

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

 

11曲禮子貢...:孔子在衛,司徒敬之卒,夫子弔焉。

 

主人不哀,夫子哭不盡聲而退。

 

蘧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禮。煩吾子辱相焉。」

 

孔子許之。

 

掘中霤而浴,毀竈而綴足,襲於床;

 

及葬,毀宗而躐行;

 

出于大門,及墓,男子西面,婦人東面,既封而歸,殷道也。

 

孔子行之。

 

子游問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夫子變之矣。」

 

孔子曰:「非此之謂也。喪事則從其質而矣。」

 

12曲禮子貢...: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廟,而東門襄仲卒,壬午猶繹。

 

子由見其故,以問孔子曰:「禮與?」

 

孔子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13曲禮子貢...:季桓子喪康子,練而無衰。

 

子游問於孔子曰:「既服練服,可以除衰乎?」

 

孔子曰:「無衰衣者不以見賓,何以除焉!」

 

14曲禮子貢...:邾人以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將為之服,因顏克而問禮於孔子。

 

子曰:「繼父同居者,則異父昆弟從為之服;不同居,繼父且猶不服,況其子乎?」

 

15曲禮子貢...:齊師侵魯,公叔務人遇人入保,負杖而息。

 

務人泣曰:「使之雖病,任之雖重,君子弗能謀,士弗能死,不可也。我則既言之矣,敢不勉乎?」

 

與其鄰嬖童汪錡乘往,犇敵死焉。

 

皆殯。

 

魯人欲勿殤童汪錡,問於孔子。

 

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乎?」

 

16曲禮子貢...:魯昭公夫人吳孟子卒,不赴於諸侯。

 

孔子既致仕,而往弔焉。

 

適于季氏,季氏不絰,孔子投絰而不拜。

 

子游問曰:「禮與?」

 

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則弔者不絰焉,禮也。」

 

17曲禮子貢...:公父穆伯之喪,敬姜晝哭;

 

文伯之喪,晝夜哭。

 

孔子曰:「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私,上下有章。」

 

18曲禮子貢...:南宮縚之妻,孔子之兄女,喪其姑,夫子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毋扈扈爾。」

 

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總八寸。

 

19曲禮子貢...:子張有父之喪,公明儀相焉。

 

問啟顙於孔子,孔子曰:「拜而後啟顙,頹乎其順也;啟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者。」

 

20曲禮子貢...:孔子在衛,衛之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也。小子識之。」

 

子貢問曰:「夫子何善爾也?」

 

曰:「其往也如慕,其返也如疑。」

 

子貢曰:「豈若速返而虞哉?」

 

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識之!我未之能也。」

 

21曲禮子貢...: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

 

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踊有節,而變除有期。」

 

22曲禮子貢...:孟獻子禫,懸而不樂,可御而不處內。

 

子游問於孔子曰:「若是則過禮也?」

 

孔子曰:「獻子可謂加於人一等矣。」

 

23曲禮子貢...: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

 

孔子曰:「由!爾責於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已久矣。」

 

子路出。

 

孔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

 

24曲禮子貢...:子路問於孔子曰:「傷哉,貧也!生而無以供養,死則無以為禮也?」

 

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心,斯謂之孝。歛手足形,旋葬而無椁,稱其財,斯謂之禮,貧何傷乎?」

 

25曲禮子貢...:吳延陵季子聘于上國,適齊。

 

於其返也,其長子死於嬴、博之閒。

 

孔子聞之,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

 

其歛以時服而已,其壙揜坎,深不至於泉,其葬無明器之贈。

 

既葬,其封廣輪揜坎,其高可肘隱也。

 

既封,則季子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所不之,無所不之而遂行。」

 

孔子曰:「延陵季子之於禮,其合矣。」

 

26曲禮子貢...:子游問喪之具,孔子曰:「稱家之有亡焉。」

 

子游曰:「有亡惡乎齊?」

 

孔子曰:有也,則無過禮;

 

苟亡矣,則歛手足形。

 

還葬,懸棺而封。

 

人豈有非之者哉?

 

故夫喪亡,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

 

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27曲禮子貢...: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

 

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之寢;朋友、吾哭之寢門之外;所知、吾哭之諸野,今於野則已踈,於寢則已重。夫由賜也而見我,吾哭於賜氏。」

 

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汝拜之。知伯高而來者,汝勿拜。」

 

既哭,使子張往弔焉。

 

未至,冉求在衛,攝束帛乘馬而以將之。

 

孔子聞之,曰:「異哉!徒使我不成禮於伯高者,是冉求也。」

 

28曲禮子貢...: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

 

孔子曰:「何不除也?」

 

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

 

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禮,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望之。」

 

子路聞之,遂除之。

 

29曲禮子貢...:伯魚之喪母也,期而猶哭。

 

夫子聞之,曰:「誰也?」

 

門人曰:「鯉也。」

 

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禮也!」

 

伯魚聞之,遂除之。

 

30曲禮子貢...:衛公使其大夫求婚於季氏。

 

桓子問禮於孔子,子曰:「同姓為宗,有合族之義。

 

故繫之以姓而弗別,啜之以食而弗殊。

 

雖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

 

桓子曰:「魯衛之先,雖寡兄弟,今已絕遠矣。可乎?」

 

孔子曰:固非禮也。

 

夫上祖禰,以尊尊之;

 

下治子孫,以親親之;

 

旁治昆弟,所以敦睦也。

 

此先王不易之教也。

 

31曲禮子貢...:有若問於孔子曰:「國君之於同姓,如之何?」

 

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雖國君之尊,猶百世不廢其親,所以崇愛也。雖於族人之親,而不敢戚君,所以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5:12 | 只看該作者

孔子家語●子貢問

 

1子貢問: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孔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

 

遇於朝市,不返兵而鬭。」

 

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

 

孔子曰:「仕弗與同國,御國命而使,雖遇之不鬭。」

 

曰:「請問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

 

曰:「不為魁,主人能報之,則執兵而陪其後。」

 

2子貢問:子夏問:「三年之喪既卒哭,金革之事無避,禮與?

 

初有司為之乎?」

 

孔子曰:「夏后氏之喪三年,既殯而致事;

 

殷人既葬而致事;

 

周人既卒哭而致事。

 

《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奪故也。」

 

子夏曰:「金革之事無避者,非與?」

 

孔子曰:「吾聞老聃曰: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

 

今以三年之喪從利者,吾弗知也。」

 

3子貢問:子夏問於孔子曰:「《記》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禮。

 

有諸?」

 

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阼。

 

周公攝政而治,抗世子之法於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

 

夫知為子者,然後可以為父;

 

知為人臣者,然後可以為人君;

 

知事人者,然後可以使人。

 

是故抗世子法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焉。

 

凡君之於世子,親則父也,尊則君也。

 

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

 

行一物而善者,唯世子齒於學之謂也。

 

世子齒於學,則國人觀之,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有父在,則禮然。

 

』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

 

其二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有臣在,則禮然。

 

』然而眾知君臣之義矣。

 

其三曰:『此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長長也,則禮然。

 

』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

 

故父在斯為子,君在則為臣。

 

居子與臣之位,所以尊君而親親也。

 

在學,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

 

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後國治。

 

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

 

』世子之謂。

 

聞之曰:為人臣者曰: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之。

 

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

 

周公優為之。」

 

4子貢問:子夏問於孔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如之何?」

 

孔子曰:「居處、言語、飲食衎爾,於喪所則稱其服而已。」

 

「敢問伯母之喪如之何?」

 

孔子曰:「伯母叔母䟽衰期,而踊不絕地;

 

姑、姊妹之大功,踊絕於地。

 

若知此者,由文矣哉!」

 

5子貢問:子夏問於夫子曰:「凡喪,小功已上,虞祔練祥之祭,皆沐浴,於三年之喪,子則盡其情矣。」

 

孔子曰:「豈徒祭而已哉!

 

三年之喪,身有瘍則浴,首有瘡則沐,病則飲酒食肉。

 

毀瘠而為病,君子不為也。

 

毀則死者,君子為之,且祭之沐浴,為齊潔也,非為飾也。」

 

6子貢問:子夏問於孔子曰:「客至,無所舍,而夫子曰:『生於我乎館。

 

』客死,無所殯,夫子曰:『於我乎殯。

 

』敢問禮與?

 

仁者之心與?」

 

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館人,使若有之,惡有有之而不得殯乎?

 

』夫仁者、制禮者也,故禮者不可不省也。

 

禮不同不異,不豐不殺,稱其義以為之宜。

 

故曰:『我戰則剋,祭則受福。

 

』蓋得其道矣。」

 

7子貢問:孔子食於季氏。

 

食祭,主人不辭,不食,客不飲,而餐。

 

子夏問曰:「禮與?」

 

孔子曰:「非禮也,從主人也。

 

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食祭,作而辭曰:『䟽食不足祭也。

 

』吾餐,而作辭曰:『䟽食,不敢以傷吾子之性』。

 

主人不以禮,客不敢盡禮;

 

主人盡禮,則客不敢不盡禮也。」

 

8子貢問:子夏問曰:「官於大夫,既外於公,而反為之服,禮與?」

 

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之為臣,曰:『所以遊辟者,可人也。

 

』公許。

 

管仲卒,桓公使為之服。

 

官於大夫者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

 

9子貢問:子貢問居父母喪,孔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情,戚容稱服。」

 

曰:「請問居兄弟之喪?」

 

孔子曰:「,則存乎書筴矣。」

 

10子貢問:子貢問於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弔於壙,周人反哭而弔於家,如之何?」

 

孔子曰:「反哭之弔也,喪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

 

於斯為甚,故弔之。

 

死、人卒事也,殷以愨,吾從周。

 

殷人既練之明日而祔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而祔于祖。

 

祔、祭神之始事也。

 

周以戚,吾從殷。」

 

11子貢問:子貢問曰:「聞諸晏子,少連大連善居喪,其有異稱乎?」

 

孔子曰:「父母之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達於禮者也。」

 

12子貢問:子游問曰:「諸侯之世子,喪慈母如母,禮與?」

 

孔子曰:「非禮也。

 

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

 

何服之有?

 

昔魯孝公少喪其母,其慈母良。

 

及其死也,公弗忍,欲喪之,有司曰:『禮,國君慈母無服。

 

今也君為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

 

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示後世,無乃不可乎?

 

』公曰:『古者天子喪慈母,練冠以燕居。

 

』遂練冠以喪慈母。

 

喪慈母如母,始則魯孝公之為也。」

 

13子貢問:孔子適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

 

出,使子貢脫驂以贈之。

 

子貢曰:「於所識之喪,不能有所贈。

 

贈於舊館,不已多乎?」

 

孔子曰:「吾向入哭之,遇一哀而出涕,吾惡夫涕而無以將之。

 

小子行焉。」

 

14子貢問:子路問於孔子曰:「魯大夫練而杖,禮與?」

 

孔子曰:「吾不知也。」

 

子路出,謂子貢曰:「吾以為夫子無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

 

子貢曰:「子所問何哉?」

 

子路曰:「,?

 

:『。

 

』」:「止,吾將為子問之。」

 

遂趨而進,曰:「練而杖,禮與?」

 

孔子曰:「非禮也。」

 

子貢出,謂子路曰:「子謂夫子而弗知之乎?

 

夫子徒無所不知也。

 

子問非也。

 

禮,居是邦,則不非其大夫。」

 

15子貢問:叔孫武叔之母死,既小歛,舉尸者出戶。

 

武孫從之,出戶,乃袒,投其冠而括髮。

 

子路歎之。

 

孔子曰:「是禮也。」

 

子路問曰:「將小歛,則變服。

 

今乃出戶,而夫子以為知禮,何也?」

 

孔子曰:「汝問非也。

 

君子不舉人以質事。」

 

16子貢問:齊晏桓子卒。

 

平仲麤衰斬,苴絰帶,杖,以菅屨,食粥,居傍廬,寢苫枕草。

 

其老曰:「非大夫喪父之禮也。」

 

晏子曰:「唯卿大夫。」

 

曾子以問孔子。

 

孔子曰:「晏平仲可謂能遠害矣。

 

不以己之是駮人之非,愻辭以避咎,義也夫!」

 

17子貢問:季平子卒,將以君之璵璠歛,贈以珠玉。

 

孔子初為中都宰,聞之,歷級而救焉,曰:「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尸於中原也。

 

其示民以姦利之端,而有害於死者,安用之?

 

且孝子不順情以危親,忠臣不兆姦以陷君。」

 

乃止。

 

18子貢問:孔子之弟子琴張,與宗友。

 

衛齊豹見宗魯於公子孟縶,孟縶以為參乘焉。

 

及齊豹將煞孟縶,告宗魯使行。

 

宗魯曰:「吾由子而事之,今聞難而逃,是僭子也。

 

子行事乎?

 

吾將死以事周子,而歸死於公孟,可也。」

 

齊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斷肱,中公孟,宗魯皆死。

 

琴張聞宗魯死,將往弔之,孔子曰:「齊豹之盜,孟縶之賊也。

 

汝何弔焉?

 

君不食姦,不受亂,不為利病於回,不以回事人,不蓋非義,不犯非禮。

 

汝何弔焉?」

 

琴張乃止。

 

19子貢問:郕人子蒲卒,哭之呼滅。

 

子游曰:「若哭其野,孔子惡野哭者。」

 

哭者聞之,遂改之。

 

20子貢問: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聲。

 

敬姜戒之曰:「吾聞好外者,士死之;

 

好內者,女死之。

 

今吾子早夭,吾惡其以好內聞也。

 

二三婦人之欲供先祀者,請無瘠色,無揮涕,無拊膺,無哀容,無加服,有降服,從禮而靜,是昭吾子也。」

 

孔子聞之,曰:「女智無若婦,男智莫若夫。

 

公文氏之婦,智矣。

 

剖情損禮,欲以明其子為令德也。」

 

21子貢問:子路與子羔仕於衛,衛有蒯聵之難。

 

孔子在魯,聞之,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

 

既而衛使至,曰:「子路死焉。」

 

夫子哭之於中庭。

 

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

 

已哭,進使者而問故。

 

使者曰:「醢之矣。」

 

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

 

22子貢問:季桓子死,魯大夫朝服而弔。

 

子游問於孔子曰:「禮乎?」

 

夫子不荅。

 

他日,又問,夫子曰:「始死則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汝何疑焉?」

 

23子貢問:子睪問於孔子曰:「始死之設重也,何為?」

 

孔子曰:「重、主道也。

 

殷主綴重焉,周人徹重焉。」

 

「請問喪朝?」

 

子曰:「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故至於祖考廟而後行。

 

殷朝而後殯於祖,周朝而後遂葬。」

 

24子貢問:孔子之守狗死。

 

謂子貢曰:「路馬死則藏之以帷,狗則藏之以蓋。

 

汝往埋之。

 

吾聞弊帷不棄,為埋馬也;

 

弊蓋不棄,為埋狗也。

 

今吾貧無蓋,於其封也,與之席,無使其首陷於土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5: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11:32 編輯

孔子家語●公西赤問

 

1公西赤問:公西赤問於孔子曰:「大夫以罪免卒,其葬也,如之何?」

 

孔子曰:「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則葬之以士禮。老而致事者,死則從其列。」

 

2公西赤問:公儀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

 

檀弓謂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

 

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之道。昔者文王捨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捨其孫腯立其弟衍。」

 

子游以問諸孔子。

 

子曰:「否。周制立孫。」

 

3公西赤問:孔子之母既喪,將合葬焉。

 

曰:「古者不祔葬,為不忍先死者之復見也。《詩》云:『死則同穴。』自周公已來,祔葬矣。故衛人之祔也,離之,有以閒焉。魯人之祔也,合之,美夫!吾從魯。」

 

遂合葬於防。

 

曰:「吾聞之,古者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識也。吾見封之若堂者矣,又見若坊者矣,又見若覆夏屋者矣,又見若斧形者矣。吾從斧者焉。」

 

於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虞,門人後,雨甚至;

 

墓崩,脩之。

 

而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

 

對曰:「防墓崩。」

 

孔子不應。

 

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

 

及二十五月而祥,五日而彈琴不成聲,十日過禫,而成笙歌。

 

4公西赤問:孔子有母之喪,既練,陽虎弔焉。

 

私於孔子曰:「今季氏將大饗境內之士,子聞諸?」

 

孔子曰:「丘弗聞也。若聞之,雖在衰絰,亦欲與往。」

 

陽虎曰:「子謂不然乎?季氏饗士,不及子也。」

 

陽虎出。

 

曾參問曰:「語之何謂也?」

 

孔子曰:「己則喪服,猶應其言,示所以不非也。」

 

5公西赤問:顏回死,魯定公弔焉,使人訪於孔子。

 

孔子對曰:「凡在封內,皆臣子也。禮:君弔其臣,升自東階,向尸而哭,其恩賜之施,不有笇也。」

 

6公西赤問:原思言於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

 

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也?」

 

子游問於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為也。凡為明器者,知喪道矣,備物而不可用也。

 

是故竹不成用而瓦不成膝,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11:32:50 | 只看該作者
【發表完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6-29 07:59 , Processed in 0.18749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