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楊籍富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孔子家語】

 關閉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6: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8:58 編輯

孔子家語●在厄

 

1在厄: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禮焉,路出于陳、蔡。

 

陳、蔡大夫相與謀曰:「孔子聖賢,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於楚,則陳、蔡危矣。」

 

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黎羹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絃歌不衰。

 

乃召子路而問焉,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乎?奚為至於此?」

 

子路慍,作色而對曰:君子無所困。

 

意者夫子未仁與?

 

人之弗吾信也;

 

意者夫子未智與?

 

人之弗吾行也。

 

且由也,昔者聞諸夫子:『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今夫子積德懷義,行之久矣,奚居之窮也?

 

子曰:由未之識也!

 

吾語汝。

 

汝以仁者為必信也,則伯夷、叔齊不餓死首陽;

 

汝以智者為必用也,則王子比干不見剖心;

 

汝以忠者為必報也,則關龍逢不見刑;

 

汝以諫者為必聽也,則伍子胥不見殺。

 

夫遇不遇者,時也;

 

賢不肖者,才也。

 

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

 

何獨丘哉!

 

且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

 

是以晉重耳之有霸心,生於曹、衛;

 

越王句踐之有霸心,生於會稽。

 

故居下而無憂者,則思不遠;

 

處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庸知其終始乎?

 

子路出。

 

召子貢,告如子路。

 

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盍少貶焉?」

 

子曰:賜!

 

良農能稼,不必能穡;

 

良工能巧,不能為順;

 

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不必其能容。

 

今不修其道,而求其容,賜,爾志不廣矣!

 

思不遠矣!

 

子貢出。

 

顏回入,問亦如之。

 

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天下莫能容。

 

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世不我用,有國者之醜也。

 

夫子何病焉!

 

不容然後見君子。

 

孔子欣然歎曰:「有是哉,顏氏之子!吾亦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2在厄: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

 

子曰:無也。

 

君子之修行也,其未得之,則樂其意;

 

既得之,又樂其治。

 

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

 

小人則不然,其未得也,患弗得之;

 

既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3在厄:曾子弊衣而耕於魯,魯君聞之而致邑焉。

 

曾子固辭不受。

 

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辭也?」

 

曾子曰:「吾聞受人施者常畏人,與人者常驕人。縱君有賜,不我驕也。吾豈能勿畏乎?」

 

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4在厄: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

 

子貢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

 

顏回、仲由炊之於壞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

 

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

 

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

 

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

 

子曰:「然。」

 

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

 

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祐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

 

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亦食之。」

 

顏回出。

 

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7: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00 編輯

孔子家語●入官

 

1入官:子張問入官於孔子。

 

孔子曰:「安身取譽為難。」

 

子張曰:「為之如何?」

 

孔子曰:己有善勿專,教不能勿怠,已過勿發,失言勿椅,不善勿遂,行事勿留。

君子入官,自此六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且夫忿數者,官獄所由生也;

 

拒諫者,慮之所以塞也;

 

慢易者,禮之所以失也;

 

怠惰者,時之所以後也;

 

奢侈者,財之所以不足也;

 

專獨者,事之所以不成也。

 

君子入官,除此六者,則身安譽至而政從矣。

 

故君子南面臨官大域之中而公治之,精智而略行之,合是忠信,考是大倫,存是美惡,進是利而除是害,無求其報焉,而民之情可得也。

 

夫臨之無抗民之惡,勝之無犯民之言,量之無佼民之辭,養之無擾於其時,愛之無寬於刑法。

 

若此,則身安譽至而民得也。

 

君子以臨官,所見則邇,故明不可蔽也;

 

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

 

所以治者約,故不用眾而譽立;

 

凡法象在內,故法不遠而源泉不竭。

 

是以天下積而本不寡,短長得其量,人志治而不亂政,德貫乎心,藏乎志,刑乎色,發乎聲。

 

若此,而身安譽至,民咸自治矣。

 

是故臨官不治則亂,亂生則爭之者至,爭之至,又於亂。

 

明君必寬祐以容其民,慈愛優柔之,而民自得矣。

 

行者、政之始也;

 

說者、情之導也。

 

善政行易,則民不怨;

 

言調說和,則民不變;

 

法在身,則民象之;

 

明在己,則民顯之。

 

若乃供己而不節,則財利之生者微矣;

 

貪以不得,則善政必簡矣;

 

苟以亂之,則善言必不聽也;

 

詳以納之,則規諫日至。

 

言之善者,在所日聞;

 

行之善者,在所能為。

 

故君上者、民之儀也;

 

有司執政者,民之表也;

 

邇臣便僻者,群僕之倫也。

 

故儀不正,則民失;

 

表不端,則百姓亂;

 

邇臣便僻,則群臣汙矣。

 

是以人主不可不敬乎三倫。

 

君子脩身反道,察里言而服之,則身安譽至,終始在焉。

 

故夫女子必自擇絲麻,良工必自擇完材,賢君必自擇左右。

 

勞於取人,佚於治事,君子欲譽,則必謹其左右。

 

為上者、譬如緣木焉,務高而畏下玆甚。

 

六馬之乖離,必於四達之交衢;

 

萬民之叛道,必於君上之失政。

 

上者尊嚴而危,民者卑賤而神。

 

愛之則存,惡之則亡。

 

長民者必明此之要。

 

故南面臨官,貴而不驕,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圖末,脩事而能建業,久居而不滯,情近而暢乎遠,察一物而貫乎多,治一物而萬物不能亂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達諸民之情。

 

既知其性,又習其情,然後民乃從命矣。

 

故世舉則民親之,政均則民無怨。

 

故君子莅民,不臨以高,不導以遠,不責民之所不為,不強民之所不能。

 

以明王之功,不因其情,則民嚴而不迎;

 

篤之以累年之業,不因其力,則民引而不從。

 

若責民所不為,強民所不能,則民疾;

 

疾則僻矣。

 

古者聖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

 

紘紞充耳,所以揜聰也。

 

水至清即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枉而直之,使自得之;

 

優而柔之,使自求之;

 

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民有小過,必求其善,以赦其過;

 

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輔化。

 

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則善也。

 

是以上下親而不離;

 

道化流而不蘊。

 

故德者、政之始也。

 

政不和,則民不從其教矣;

 

不從教,則民不習;

 

不習,則不可得而使也。

 

君子欲言之見信也,莫善乎先虛其內;

 

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

 

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

 

故雖服必強,自非忠信,則無可以取親於百姓者矣;

 

內外不相應,則無可以取信於庶民者矣。

 

此治民之至道矣,入官之大統矣。

 

子張既聞孔子斯言,遂退而記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7: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02 編輯

孔子家語●困誓

 

1困誓:子貢問於孔子曰:「賜倦於學,困於道矣。願息而事君,可乎?」

 

孔子曰:「《詩》云:『溫恭朝夕,執事有恪。』事君之難也。焉可息哉?」

 

曰:「然則賜願息而事親。」

 

孔子曰:「《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事親之難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則賜請願息於妻子。」

 

孔子曰:「《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之難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則賜願息於朋友。」

 

孔子曰:「《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朋友之難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則賜願息於耕矣。」

 

孔子曰:「《詩》云:『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耕之難也。焉可以息哉?」

 

曰:「然則賜將無所息者也?」

 

孔子曰:有焉。

 

自望其廣,則睪如也;

 

視其高,則填如也;

 

察其從,則隔如也。

 

此其所以息也矣。

 

子貢曰:大哉乎死也!

 

君子息焉!

 

小人休焉!

 

大哉乎死也!

 

2困誓:孔子自衛將入晉,至河,聞趙簡子殺竇犨鳴犢及舜華,乃臨河而歎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

 

子貢趨而進曰:「敢問何謂也?」

 

孔子曰:竇犨鳴犢、舜華,晉之賢大夫也。

 

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二人而後從政。

 

及其已得志也,而殺之。

 

丘聞之,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其郊;

 

竭澤而漁,則蛟龍不處其淵;

 

覆巢破卵,則鳳凰不翔其邑。

 

何則?

 

君子違傷其類者也。

 

鳥獸之於不義,尚知避之,況於人乎!

 

遂還,息於鄒,作《槃琴》以哀之。

 

3困誓:子路問於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芸樹藝;手足胼胝,以養其親。然而名不稱孝,何也?」

 

孔子曰:「意者身不敬與?辭不順與?色不悅與?古之人有言曰:『人與己與不汝欺。』今盡力養親,而無三者之闕,何謂無孝之名乎?」

 

孔子曰:由!汝志之,吾語汝。

 

雖有國士之力,而不能自舉其身,非力之少,勢不可矣。

 

夫內行不脩,身之罪也;

 

行脩而名不彰,友之罪也;

 

行脩而名自立。

 

故君子入則篤行,出則交賢,何為無孝名乎?

 

4困誓:孔子遭厄於陳、蔡之閒,絕糧七日,弟子餒病,孔子絃歌。

 

子路入見曰:「夫子之歌,禮乎?」

 

孔子弗應,曲終而曰:由來!

 

吾語汝。

 

君子好樂,為無驕也;

 

小人好樂,為無懾也。

 

其誰之,子不我知而從我者乎?

 

子路悅,援戚而舞,三終而出。

 

明日,免於厄,子貢執轡,曰:「二三子從夫子而遭此難也,其弗忘矣!」

 

孔子曰:善惡何也?

 

夫陳、蔡之閒,丘之幸也。

 

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也。

 

吾聞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憤厲志之始於是乎在。

 

5困誓:孔子之宋,匡人簡子以甲士圍之。

 

子路怒,奮戟將與戰。

 

孔子止之,曰:惡有脩仁義而不免俗者乎?

 

夫《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是丘之過也;

 

若以述先王好古法而為咎者,則非丘之罪也。

 

命夫!

 

歌!

 

予和汝。

 

子路彈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終,匡人解甲而罷。

 

6困誓:孔子曰:不觀高崖,何以知巔墜之患;

 

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

 

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

 

失之者其不在此乎?

 

士慎此三者,則無累於身矣。

 

7困誓:子貢問於孔子曰:「賜既為人下矣,而未知為人下之道,敢問之。」

 

子曰:為人下者,其猶土乎。

 

汩之深則出泉;

 

樹其壤則百穀滋焉,草木植焉,禽獸育焉。

 

生則出焉,死則入焉。

 

多其功而不意,恢其志而無不容。

 

為人下者以此也。」

 

8困誓: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曰:「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其頭似堯,其頸似皋繇,其肩似子產,然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纍然如喪家之狗。

 

子貢以告。

 

孔子欣然而歎曰:「形狀未也,如喪家之狗,然乎哉!然乎哉!」

 

9困誓:孔子適衛,路出于蒲,會公叔氏以蒲叛衛,而止之。

 

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為人賢長,有勇力,以私車五乘,從夫子行,喟然曰:「昔吾從夫子,遇難于匡,又伐樹於宋。今遇困於此,命也夫!與其見夫子仍遇於難,寧我鬭死。」

 

挺劍而合眾,將與之戰。

 

蒲人懼曰:「苟無適衛,吾則出子。」

 

乃盟孔子,而出之東門。

 

孔子遂適衛。

 

子貢曰:「盟可負乎?」

 

孔子曰:「要我以盟,非義也。」

 

衛侯聞孔子之來,喜而於郊迎之。

 

問伐蒲,對曰:「可哉!」

 

公曰:「吾大夫以為蒲者,衛之所以恃晉楚也,伐之無乃不可乎?」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吾之所伐者,不過四五人矣。」

 

公曰:「善。」

 

卒不果伐。

 

他日,靈公又與夫子語,見飛鴈過,而仰視之,色不悅。

 

孔子乃逝。

 

10困誓:衛蘧伯玉賢,而靈公不用;

 

彌子瑕不肖,反任之。

 

史魚驟諫而不從。

 

史魚病將卒,命其子曰:「吾在衛朝,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是吾為臣不能正君也。生而不能正君,則死無以成禮。我死,汝置屍牖下,於我畢矣。」

 

其子從之。

 

靈公弔焉,怪而問焉。

 

其子以其父言告公。

 

公愕然失容,曰:「是寡人之過也。」

 

於是命之殯於客位,進蘧伯玉而用之,退彌子瑕而遠之。

 

孔子聞之,曰:「古之列諫之者,死則已矣,未有若史魚死而屍諫,忠感其君者也。可不謂直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7: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05 編輯

孔子家語●五帝德

 

1五帝德:宰我問於孔子曰:「昔者吾聞諸榮伊曰:『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能至三百年乎?」

 

孔子曰:「禹、湯、文、武、周公,不可勝以觀也。而上世黃帝之問,將謂先生難言之故乎?」

 

宰我曰:「上世之傳,隱微之說,卒采之辯,闇忽之意,非君子之道者,則子之問也固矣。」

 

孔子曰:可也。

 

吾略聞其說,黃帝者,少典之子,曰軒轅。

 

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齊叡莊,敦敏誠信。

 

長聰明,治五氣,設五量,撫萬民,度四方,服牛乘馬,擾馴猛獸,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而後剋之。

 

始垂衣裳,作為黼黻,治民,以順天地之紀,知幽明之故,達死生存亡之說。

 

播時百穀,嘗味草木,仁厚及於鳥獸昆虫。

 

考日月星辰,勞耳目,勤心力,用水火財物以生民。

 

民賴其利,百年而死;

 

民畏其神,百年而亡;

 

民用其教,百年而移。

 

故曰:黃帝三百年。

 

2五帝德:宰我曰:「請問帝顓頊。」

 

孔子曰:「五帝用說,三王有度。汝欲一日徧聞遠古之說,躁哉予也!」

 

宰我曰:「昔予也聞諸夫子曰:『小子毋或宿。』故敢問。」

 

孔子曰: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曰高陽。

 

淵而有謀,䟽通以知遠,養財以任地,履時以象天,依鬼神而制義,治氣性以教眾,潔誠以祭祀,巡四海以寧民。

 

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扺流沙,東極蟠木,動靜之類,小大之物,日月所照,莫不底屬。

 

3五帝德:宰我曰:「請問帝嚳。」

 

孔子曰:玄枵之孫,喬極之子,曰高辛。

 

生而神異,自言其名。

 

博施厚利,不於其身。

 

聰以知遠,明以察微。

 

仁而威,惠而信,以順天地之義。

 

知民所急,脩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誨利之,歷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動也時,其服也衷。

 

春夏秋冬,育護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化。

 

4五帝德:宰我曰:「請問帝堯。」

 

孔子曰:「高辛氏之子,曰陶唐。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

 

富而不驕,貴而能降。

 

伯夷典禮,龍夔典樂,舜時而仕,趨視四時,務先民始之,流四凶而天下服。

 

其言不忒,其德不回,四海之內,舟轝所及,莫不夷說。」

 

5五帝德:宰我曰:「請問帝舜。」

 

孔子曰:喬牛之孫,瞽瞍之子也,曰有虞。

 

舜孝友聞於四方,陶魰事親,寬裕而溫良,敦敏而知時,畏天而愛民,恤遠而親近。

 

承受大命,依于二女。

 

叡明智通,為天下帝。

 

命二十二臣,率堯舊職,躬己而已。

 

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載一始。

 

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載。

 

陟方岳,死于蒼梧之野而葬焉。

 

6五帝德:宰我曰:「請問禹。」

 

孔子曰:高陽之孫,鯀之子也,曰夏后。

 

敏給克齊,其德不爽,其仁可親,其言可信。

 

聲為律,身為度。

 

亹亹穆穆,為紀為綱。

 

其功為百神主,其惠為民父母。

 

左准繩,右規矩,履四時,據四海,任皋繇、伯益以贊其治,興六師以征不序。

 

四極,民莫敢不服。

 

孔子曰:「予!大者如天,小者如言,民悅至矣。予也非其人也。」

 

宰我曰:「予也不足以戒。敬承矣。」

 

7五帝德:他日,宰我以語子貢,子貢以復孔子。

 

子曰:「吾欲以顏狀取人也,則於滅明改之矣;吾欲以辭言取人也,則於宰我改之矣;吾欲以容貌取人也,則於子張改之矣。」

 

宰我聞之懼,弗敢見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7:4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06 編輯

孔子家語●五帝

 

1五帝:季康子問於孔子曰:「舊聞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實,請問何謂五帝?」

 

孔子曰:「昔丘也聞諸老聃曰:『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而改號,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終始相生,亦象其義。故其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顓頊配水。」

 

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

 

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於木。木、東方。萬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則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其次則以所生之行、轉相承也。」

 

康子曰:「吾聞勾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玄冥為水正,后土為土正。此則五行之主而不亂。稱曰帝者何也?」

 

夫子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五行佐成上帝,而稱五帝,太皞之屬配焉。

 

亦云帝,從其號。

 

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該,曰修,曰熙。

 

實能金木及水,使重為勾芒,該為蓐收,修及熙為玄冥。

 

顓頊氏之子曰黎,為祝融。

 

龔工氏之子曰勾龍,為后土。

 

此五者各以其所能業為官職,生為上公,死為貴神,別稱五祀,不得同帝。

 

康子曰:「如此之言,帝王改號,於五行之德,各所統。則其所以相變者,皆主何事?」

 

孔子曰:所尚則各從其所王之德次焉。

 

夏后氏以金德王而尚黑,大事斂用昏,戎事乘驪,牲用玄。

 

殷人以水德,尚白,大事斂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

 

周人以木德王,尚赤,大事斂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

 

此三代之所以不同。

 

康子曰:「唐、虞二帝,其所尚者何色?」

 

孔子曰:「堯以火德王,色尚黃。舜以土德王,色尚青。」

 

康子曰:「陶唐、有虞、夏后、殷、周獨不得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將有限乎?」

 

孔子曰:「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殖百穀者眾矣,唯勾龍兼食於社,而棄為稷神,易代奉之,無敢益者,明不可與等。故自太皞以降,逮于顓頊,其應五行而王,數非徒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7:5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07 編輯

孔子家語●執轡

 

1執轡:閔子騫為費宰,問政於孔子。

 

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猶御馬之有衘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轡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執其轡策而已。」

 

子騫曰:「敢問古之為政。」

 

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以德法為衘勒,以百官為轡,以刑罰為策,以萬民為馬,故御天下數百年而不失。

 

善御馬者,正衘勒,齊轡策,均馬力,和馬心。

 

故口無聲而馬應,轡策不舉而極千里。

 

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齊民力,和安民心。

 

故令不再而民順從,刑不用而天下治。

 

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懷之。

 

夫天地之所德,兆民之所懷,其政美,其民而稱之。

 

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無偶,威察若存,其故何也?

 

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稱其人,朝夕祝之,升聞於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豐其年。

 

不能御民者,棄其德法,專用刑辟。

 

譬猶御馬,棄其衘勒而專用箠策,其不制也可必矣。

 

夫無衘勒而用箠策,馬必傷,車必敗;

 

無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國必亡。

 

治國而無德法,則民無脩;

 

民無脩,則迷惑失道。

 

如此,上帝必以其為亂天道也。

 

苟亂天道,則刑罰㬥,上下相諛,莫知念患,俱無道故也。

 

今人言惡者,必比之於桀、紂,其故何也?

 

其法不聽,其德不厚。

 

故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朝夕祝之,升聞於天,上帝不蠲,降之以禍罰,災害竝生,用殄厥世。

 

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

 

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揔治焉。

 

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寇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

 

六官在手以為轡,司會均仁以為納。

 

故曰:御四馬者執六轡,御天下者正六官。

 

是故善御馬者,正身以揔轡,均馬力,齊馬心,廻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長道,可赴急疾,此聖人所以御天地與人事之法則也。

 

天子以內史為左右手,以六官為轡已,而與三公為執六官,均五教,齊五法,故亦唯其所引,無不如志。

 

以之道,則國治;

 

以之德,則國安;

 

以之仁,則國和;

 

以之聖,則國平;

 

以之禮,則國定;

 

以之義,則國義。

 

此御政之術。

 

過失,人情莫不有焉;

 

過而改之,是謂不過。

 

故屬不理,分職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紀,曰亂。

 

亂則飭冢宰。

 

地而不殖,財物不蕃,萬民飢寒,教訓不行,風俗淫僻,人民流散,曰危。

 

危則飭司徒。

 

父子不親,長幼失序,君臣上下,乖離異志,曰不和。

 

不和則飭宗伯。

 

賢能而失官爵,功勞而失賞祿,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

 

不平則飭司馬。

 

刑罰㬥亂,姦邪不勝,曰不義。

 

不義則飭司寇。

 

度量不審,舉事失理,都鄙不脩,財物失所,曰貧。

 

貧則飭司空。

 

故御者同是車馬,或以取千里,或不及數百里;

 

其所謂進退緩急異也。

 

夫治者同是官法,或以致平,或以致亂者,亦其所以為進退緩急異也。

 

古者,天子常以季冬考德正法,以觀治亂。

 

德盛者、治也。

 

德薄者、亂也。

 

故天子考德,則天下之治亂,可坐廟堂之上而知之。

 

夫德盛則法脩,德不盛則飭法與政,咸德而不衰。

 

故曰:王者又以孟春論吏之德及功能。

 

能德法者為有德,能行德法者為有行,能成德法者為有功,能治德法者為有智。

 

故天子論吏而德法行,事治而功成。

 

夫季冬正法,孟春論吏,治國之要。

 

2執轡:子夏問於孔子曰:「商聞易之生人,及萬物鳥獸昆虫,各有奇偶,氣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達道德者能原其本焉。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

 

一主日,日數十,故人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偶以從奇,奇主辰,辰為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

 

六九五十四,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五九四十五,五為音,音主猨,故猨五月而生。

 

四九三十六,六為律,律主鹿,故鹿六月而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二九一十八,八主風,風為虫,故虫八月而生。

 

其餘各從其類矣。

 

鳥魚生陰,而屬於陽,故皆卵生。

 

魚遊於水,鳥遊於雲,故立冬則鷰雀入海化為蛤。

 

蠶食而不飲,蟬飲而不食,蜉蝣不飲不食,萬物之所以不同。

 

介鱗夏食而冬蟄,齕吞者八竅而獸生,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8: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09 編輯

孔子家語●本命解

 

1本命解:魯哀公問於孔子曰:「人之命與性何謂也?」

 

孔子對曰:分於道,謂之命;

形於一,謂之性;

 

化於陰陽,象形而發,謂之生;

 

化窮數盡,謂之死。

 

故命者,性之始也;

 

死者,生之終也。

 

有始則必有終矣。

 

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無見,不能食,行,不能言,不能化。

 

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後有見;

 

八月生齒,然後能食;

 

三年顋合,然後能言;

 

十有六而精通,然後能化。

 

陰窮反陽,故陰以陽變;

 

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

 

是以男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齓。

 

女子七月生齒,七歲而齓,十有四而化。

 

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成。

 

性命之端,形於此也。」

 

公曰:「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則可以生民矣。

 

而禮、男必三十而有室,女必二十而有夫也。

 

豈不晚哉?

 

孔子曰:夫禮言其極不是過也。

 

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

 

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

 

於此而往,則自婚矣。

 

群生閉藏乎陰,而為化育之始。

 

故聖人因時以合耦。

 

男子窮天數也。

 

霜降而婦功成,嫁娵者行焉。

 

冰泮而農桑起,婚禮而殺於此。

 

男子者,任天道而長萬物者也。

 

知可為,知不可為;

 

知可言,知不可言;

 

知可行,知不可行者也。

 

是故審其倫而明其別,謂之知,所以效疋夫之聽也。

 

女子者,順男子之教而長其理者也。

 

是故無專制之義,而有三從之道;

 

幼從父兄,既嫁從夫,死從子,言無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閨門,事在供酒食而已,無閫外之非義也,不越境而奔喪,事無擅為,行無獨成,參知而後動,可驗而後言,晝不遊庭,夜行以火,所以效疋婦之德也。

 

孔子遂言曰: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亂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惡疾子者,喪父長子者。

 

婦有七出、三不去;

 

七出者:不順父母出者,無子者,婬僻者,嫉妬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

 

三不去者:謂有所取無所歸一也,與共更三年之喪二也,先貧賤後富貴者三也。

 

凡此聖人所以順男女之際,重婚姻之始也。

 

2本命解:孔子曰:「禮之所以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故喪禮有舉焉。

 

有恩有義,有節有權,其恩厚者其服重。

 

故為父母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

 

門內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掩恩。

 

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貴尊貴尊,義之大也。

 

故為君亦服衰三年,以義制者也。

 

三日而浴,三月而沐,期而練,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墳不脩,除服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終也。

 

凡此以節制者也。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治之。

 

故父在為母齊衰朞者,見無二尊也。

 

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

 

言而後事行者,杖而起;

 

身自執事行者,面垢而已;

 

此以權制者也。

 

親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朞悲號,三年憂,哀之殺也。

 

聖人因殺以制節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8: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11 編輯

孔子家語●論禮

 

1論禮:孔子閒居,子張、子貢、言游侍。

 

論及於禮,孔子曰:「居!汝三人者。吾語汝以禮周流無不遍也。」

 

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如何?」

 

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

 

子曰:「給奪慈仁。」

 

子貢曰:「敢問何以為中禮者?」

 

子曰:「禮乎!夫禮所以制中也。」

 

子貢退。

 

言游進曰:「敢問禮也,領惡而全好者與?」

 

子曰:「然。」

 

子貢問:「何也?」

 

子曰:郊社之禮,所以仁鬼神也;

 

禘嘗之禮,所以仁昭穆也;

 

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

 

射饗之禮,所以仁鄉黨也;

 

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

 

明乎郊社之義、禘嘗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

 

是故居家有禮,故長幼辯;

 

以之閨門有禮,故三族和;

 

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敘;

 

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

 

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

 

是以宮室得其度,鼎俎得其象,物得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軾,鬼神得其享,喪紀得其哀,辯說得其黨,百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

 

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也。

 

言游退。

 

子張進曰:「敢問禮何謂也?」

 

子曰:禮者,即事之治也。

 

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

 

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倀倀乎何所之?

 

譬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以見?

 

故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

 

是以其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失其勢,宮室失其度,鼎俎失其象,物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軾,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辯說失其黨,百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

 

加於身而措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

 

如此則無以祖祫四海。

 

子曰:慎聽之!

 

汝三人者。

 

吾語汝。

 

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

 

苟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矣。

 

兩軍相見,揖讓而入,入門懸興;

 

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

 

下管象舞,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後君子知仁焉。

 

行中規,旋中矩,鑾和中采齊,客出於雍,徹以振羽。

 

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於禮焉。

 

入門而金作,示情也;

 

升歌《清廟》,示德也;

 

下管象舞,示事也。

 

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

 

夫禮者、理也;

 

樂者、節也。

 

無理不動,無節不作。

 

不能詩,於禮謬;

 

不能樂,於禮素;

 

薄於德,於禮虛。

 

子貢作而問曰:「然則夔其窮與?」

 

子曰:古之人與?

 

上古之人也。

 

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

 

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

 

夫夔達於樂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

 

古之人也。

 

凡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也!

 

三子者、既得聞此論於夫子也,煥若發矇焉。

 

2論禮:子夏侍坐於孔子,曰:「敢問《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

 

孔子曰:「夫民之父母,必達於禮樂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子夏曰:「敢問何謂五至?」

 

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

 

《詩》之所至,禮亦至焉;

 

禮之所至,樂亦至焉;

 

樂之所至,哀亦至焉。

 

《詩》、禮相成,哀樂相生,是以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

 

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

 

志氣塞于天地,行之充于四海。

 

此之謂五至矣。

 

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

 

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子夏曰:「敢問三無,何詩近之?」

 

孔子曰:「『夙夜基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扶伏救之』,無服之喪也。」

 

子夏曰:「言則美矣、大矣!言盡於此而已乎?」

 

孔子曰:「何謂其然!吾語汝,其義猶有五起焉。」

 

子夏曰:「何如?」

 

孔子曰:無聲之樂,氣至不違;

 

無體之禮,威儀遲遲;

 

無服之喪,內恕孔哀;

 

無聲之樂,所願必從;

 

無體之禮,上下和同;

 

無服之喪,施及萬邦。

 

既然,而又奉之以三無私而勞天下,此之謂五起。

 

子夏曰:「何謂三無私?」

 

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于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躋。昭假遲遲,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圍。』是湯之德也。」

 

子夏蹶然而起,負墻而立,曰:「弟子敢不志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8: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13 編輯

孔子家語●觀鄉射

 

1觀鄉射:孔子觀於鄉射,喟然歎曰:「射之以樂也。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將安能以求飲。《詩》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所中以辭爵。酒者、所以養老,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辭其養也。是故士使之射而弗能,則辭以病,懸弧之義。」

 

於是退而與門人習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牆堵焉。

 

試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列,延謂射之者曰:「奔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不得入。其餘皆入。」

 

蓋去者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老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在此位。」

 

蓋去者半。

 

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耄期稱道而不亂者,則在此位。」

 

蓋僅有存焉。

 

射既闋,子路進曰:「由與二三子者之為司馬,何如?」

 

孔子曰:「能用命矣。」

 

2觀鄉射: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皆從之,至於正門之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

 

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

 

及介升,則省矣。

 

至于眾賓,升而受爵、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辨矣。

 

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賓;

 

笙入三終,主人又獻之。

 

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

 

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

 

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

 

降,脫履升座,脩爵無算。

 

飲酒之節,旰不廢朝,暮不廢夕。

 

賓出,主人迎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

 

貴賤既明,降殺既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

 

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國矣。

 

彼國安而天下安矣。

 

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3觀鄉射:子貢觀於蜡。

 

孔子曰:「賜也樂乎?」

 

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為樂也。」

 

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8: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14 編輯

孔子家語●郊問

 

1郊問:定公問於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

 

孔子對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公曰:「寡人聞郊而莫同何也?」

 

孔子曰: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故周之始郊,其月以日至,其日用上辛;

 

至於啟蟄之月,則又祈穀于上帝。

 

此二者,天子之禮也。

 

魯無冬至大郊之事,降殺於天子,是以不同也。

 

公曰:「其言郊何也?」

 

孔子曰:「兆丘於南,所以就陽位也,於郊,故謂之郊焉。」

 

曰:「其牲器何如?」

 

孔子曰:上帝之牛角繭栗,必在滌三月。

 

后稷之牛唯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

 

牲用騂,尚赤也;

 

用犢,貴誠也。

 

掃地而祭,貴其質也。

 

器用陶匏,以象天地性也。

 

萬物無可以稱之者,故因其自然之體也。

 

公曰:「天子之郊,其禮儀可得聞乎?」

 

孔子對曰:臣聞天子卜郊,則受命于祖廟,而作龜于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

 

卜之日,王親立于澤宮,以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

 

既卜,獻命庫門之內,所以戒百官也。

 

將郊,則供天子皮弁以聽報,示民嚴上也。

 

郊之日,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氾掃清路,行者畢止,弗命而民聽,敬之至也。

 

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裘象天,乘素車,貴其質也。

 

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所以法天也。

 

既至泰壇,王脫裘矣,服袞以臨燔柴,戴冕藻十有二旒,則天數也。

 

臣聞之: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

 

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

 

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

 

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

 

是以君子無敢輕議於禮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9: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15 編輯

孔子家語●五刑解

 

1五刑解:冉有問於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

 

孔子曰:聖人之設防,貴其不犯也;

 

制五刑而不用,所以為至治也。

 

凡民之為姦邪、竊盜、靡法、妄行者,生於不足,不足生於無度。

 

無度,則小者偷惰,大者侈靡,各不知節。

 

是以上有制度,則民知所止,民知所止則不犯。

 

故雖有姦邪、賊盜、靡法、妄行之獄,而無陷刑之民。

 

不孝者、生於不仁,不仁者、生於喪祭之禮也,明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

 

能致仁愛,則服喪思慕。

 

祭祀不解人子饋養之道。

 

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

 

故雖有不孝之獄,而無陷刑之民。

 

殺上者、生於不義。

 

義所以別貴賤,明尊卑也。

 

貴賤有別,尊卑有序,則民莫不尊上而敬長。

 

朝聘之禮者,所以明義也。

 

義必明,則民不犯。

 

故雖有殺上之獄,而無陷民之刑。

 

鬭變者、生於相陵;

 

相陵者、生於長幼無序而遺敬讓。

 

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而崇敬讓也。

 

長幼必序,民懷敬讓。

 

故雖有變鬭之獄,而無陷刑之民。

 

淫亂者、生於男女無別;

 

男女無別,則夫婦失義。

 

婚姻聘享者,所以別男女、明夫婦之義也。

 

男女既別,夫婦既明,故雖有淫亂之獄,而無陷刑之民。

 

此五者、刑罰之所從生,各有源焉。

 

不豫塞其源,而輒繩之以刑,是謂為民設穽而陷之也。

 

刑罰之源,生於嗜慾不節。

 

夫禮度者,所以禦民之嗜慾而明好惡,順天道。

 

禮度既陳,五教畢修,而民猶或未化,尚必明其法典,以申固之。

 

其犯姦邪、靡法、妄行之獄者,則飭制量之度;

 

有犯不孝之獄者,則飭喪祭之禮;

 

有犯殺上之獄者,則飭朝覲之禮;

 

有犯鬭變之獄者,則飭鄉飲酒之禮;

 

有犯婬亂之獄者,則飭婚聘之禮。

 

三皇、五帝之所化民者如此。

 

雖有五刑之用,不亦可乎?

 

孔子曰:「大罪有五,而殺人為下。逆天地者罪及五世,誣文武者罪及四世,逆人倫者罪及三世,謀鬼神者罪及二世,手殺人者罪止其身。故曰:大罪有五,而殺人為下矣。」

 

2五刑解:冉有問於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於大夫,禮不下於庶人。然則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於禮乎?」

 

孔子曰:不然。

 

凡治君子,以禮御其心,所以屬之以廉恥之節也。

 

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汙穢而退放之者,不謂之不廉汙穢,而退放,則曰:簠簋不飭。

 

有坐婬亂、男女無別者,不謂之婬亂、男女無別,則曰:帷幕不修也。

 

有坐罔上不忠者,不謂之罔上不忠,則曰:臣節未著。

 

有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之罷軟不勝任,則曰:下官不職。

 

有坐干國之紀者,不謂之干國之紀,則曰:行事不請。

 

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猶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

 

既而為之諱,所以媿恥之。

 

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聞而譴發,則白冠釐纓,盤水加劍,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縛牽掣而加之也。

 

其有大罪者,聞命則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殺之也,曰:子大夫自取之耳。

 

吾遇子有禮矣。

 

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

 

凡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以備禮也。

 

冉求跪然免席曰:「言則美矣!求未之聞。」

 

退而記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9:1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16 編輯

孔子家語●刑政

 

1刑政:仲弓問於孔子曰:「雍問至刑無所用政,至政無所用刑。至刑無所用政,桀、紂之世是也;至政無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

 

孔子曰:聖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參焉。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禮齊之。

 

其次以政言導民,以刑禁之,刑不刑也。

 

化之弗變,導之弗從,傷義以敗俗,於是乎用刑矣。

 

顓五刑必即天倫,行刑罰則輕無赦。

 

刑、侀也;

 

侀、成也。

 

壹成而不可更,故君子盡心焉。

 

仲弓曰:「古之聽訟,尤罰麗於事,不以其心,可得聞乎?」

 

孔子曰: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情,立君臣之義以權之;

 

意論輕重之序,慎深淺之量以別之;

 

悉其聰明,正其忠愛以盡。

 

大司寇正刑明辟以察獄,獄必三訊焉。

 

有旨無簡,則不聽也。

 

附從輕,赦從重,疑獄則泛與眾共之,疑則赦之,皆以小大之比成之。

 

是故爵人必於朝,與眾共之也;

 

刑人必於市,與眾棄之也。

 

古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其。

 

士遇之塗,弗與之言,屏諸四方,唯其所之,弗及與政,弗欲生之也。

 

仲弓曰:「聽獄,獄之成成何官?」

 

孔子曰:成獄於吏,吏以獄之成告於正;

 

正既聽之,乃告大司寇;

 

大司寇聽之,乃奉於王;

 

王命三公卿士,參聽棘木之下,然後乃以獄之成疑于王。

 

王三宥之,以聽命而制刑焉。

 

所以重之也。

 

仲弓曰:「其禁何禁?」

 

孔子曰:巧言破律,遁名改作,執左道與亂政者,殺;

 

作婬聲,造異服,設伎奇器以蕩上心者,殺;

 

行偽而堅,言詐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惑眾者,殺;

 

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者,殺。

 

此四誅者,不以聽。


仲弓曰:「其禁盡於此而已?」

 

孔子曰:「此其急者。

 

其餘禁者十有四焉。

 

命服命車不粥於市;

 

珪璋璧琮不粥於市;

 

宗廟之器不粥於市;

 

兵軍旍旗不粥於市;

 

犧牲秬鬯不粥於市;

 

戎器兵甲不粥於市;

 

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

 

布帛精麤不中數,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

 

姦色亂正色,不粥於市;

 

文錦珠玉之器,雕飾靡麗,不粥於市;

 

衣服飲食不粥於市;

 

果食不時,不粥於市;

 

五木不中伐,不粥於市;

 

鳥獸魚鱉不中殺,不粥於市。

 

凡執此禁以齊眾者,不赦過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9:3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17 編輯

孔子家語●禮運

 

1禮運:孔子為魯司寇,與於蜡。

 

既賓,事畢,乃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

 

言偃侍,曰:「夫子何歎也?」

 

孔子曰:昔大道之行,與三代之英,吾未之逮,而有記焉。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矜寡孤疾皆有所養。

 

貨惡其棄於地,必不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不必為人。

 

是以姦謀閉而弗興,盜竊亂賊不作,故外戶而不閉。

 

謂之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貨則為己,力則為人。

 

大人世及以為常,城郭溝池以為固。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而選,未有不謹於禮。

 

禮之所興,與天地竝。

 

如有不由禮而在位者,則以為殃。

 

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其急也?」

 

孔子曰:「夫禮、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列其鬼神,達於喪、祭、鄉、射、冠、婚、朝、聘。故聖人以禮示之,則天下國家可得以禮正矣。」

 

言偃曰:「今之在位,莫知由禮,何也?」

 

孔子曰:嗚呼!

 

哀哉!

 

我觀周道,幽、厲傷也。

 

吾捨魯何適?

 

夫魯之郊及禘皆非禮。

 

周公其已衰矣,杞之郊也禹,宋之郊也契,是天子之事守也。

 

天子杞宋以二王之後。

 

周公攝政,致太平,而與天子同是禮也。

 

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

 

今使祝嘏辭說徒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

 

醆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僭君。

 

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

 

故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

 

三年之喪,與新有婚者,朞不使也。

 

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臣與君共國。

 

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

 

天子適諸侯,必舍其宗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

 

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

 

故夫禮者、君之柄,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立政教,安君臣上下也。

 

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

 

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則禮無別,禮無別則士不事、民不歸。

 

是謂疵國。

 

是故夫政者,君之所以藏身。

 

必本之天,郊以降命。

 

命教於社之謂效地,降於祖廟之謂仁義,降于山川之謂興作,降于五祀之謂制度。

 

此聖人所以藏身固也。

 

聖人參於天地,竝於鬼神,以治政也。

 

處其所存,禮之序也。

 

翫其所樂,民之治也。

 

天生時,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政用之,所以立於無過之地。

 

君者、人所則,非則人者也;

 

人所養,非養人者也;

 

人所事,非事人者也。

 

夫君者、明人則有過,養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

 

故百姓則君以自治,養君以自安,事君以自顯。

 

是以禮達而分定,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

 

是故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

 

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

 

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凡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非意之,必知其情,從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

 

何謂人情?

 

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何謂人義?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

 

講信修睦,謂之人利;

 

爭奪相殺,謂之人患。

 

聖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義,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

 

欲惡者,人之大端。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

 

欲以一窮之,舍禮何以哉?

 

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

 

天秉陽,垂日星;

 

地秉陰,載山川;

 

播五行於四時,和四氣而後月生。

 

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缺。

 

五行之動,共相竭也。

 

五行、四氣、十二月,還相為本;

 

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

 

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

 

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

 

故人者,天地之心而五行之端。

 

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日星為紀,月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

 

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

 

以陰陽為端,故人情可睹;

 

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

 

以日星為紀,故業可別;

 

以月為量,故功有藝;

 

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

 

五行以為質,故事可復;

 

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

 

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

 

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

 

何謂四靈?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故龍以為畜,而魚鮪不諗;

 

鳳以為畜,而鳥不翅;

 

麟以為畜,而獸不●;

 

龜以為畜,而人情不失。

 

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

 

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

 

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故饗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

 

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

 

禘祖廟,所以本仁也。

 

旅山川,所以儐鬼神也。

 

祭五祀,所以本事也。

 

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王前巫而後史,卜筮鼓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違也,以守至正。

 

是以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

 

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

 

禮行於祖廟,而慈孝服焉;

 

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

 

故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脩而禮之藏。

 

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

 

其降曰命。

 

其官於天也,恊於分藝,其居於人也曰養。

 

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

 

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

 

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

 

唯聖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

 

故破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

 

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蘖也。

 

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聖王脩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

 

人情者,聖王之田也;

 

脩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

 

故禮者、義之實也。

 

恊諸義而恊,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焉。

 

義者、藝之分、仁之節。

 

恊諸藝,講於仁,得之者強,失之者喪。

 

仁者、義之本、順之體,得之者尊。

 

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

 

為禮而不本於義,猶耕而不種;

 

為義而不講於學,猶種而不耨;

 

講之以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不穫;

 

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而不食;

 

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不肥。

 

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

 

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而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

 

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

 

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

 

故事大積焉而不苑,竝行而不謬,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不閒,連而不相及,動而不相害,此順之至也。

 

明於順,然後乃能守危。

 

夫禮之不同、不豐、不殺,所以持情而合危也。

 

山者不使居川,渚者不使居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冬合男女,春頒爵位,必當年、德,皆所謂順也。

 

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飢妖孽之疾,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是以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近郊,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及卵胎,皆可俯而窺也。

 

則是無故,先王能循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

 

此順之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9: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19 編輯

孔子家語●冠頌

 

1冠頌:邾隱公既即位,將冠,使大夫因孟懿子問禮於孔子。

 

子曰:其禮如世子之冠。

 

冠於阼者,以著代也。

 

醮於客位,加其有成,三加彌尊,導喻其志。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雖天子之元子,猶士也。

 

其禮無變,天下無生而貴者故也。

 

行冠事必於祖廟,以祼享之禮以將之,以金石之樂節也;

 

所以自卑而尊先祖,示不敢擅。

 

懿子曰:「天子未冠即位,長亦冠也。」

 

孔子曰:「古者,王世子雖幼,其即位則尊為人君。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何冠之有?」

 

懿子曰:「然則諸侯之冠異天子與?」

 

孔子曰:「君薨而世子主喪,是亦冠也已。人君無所殊也。」

 

懿子曰:「今邾君之冠非禮也?」

 

孔子曰:諸侯之有冠禮也,夏之末造也,有自來矣。

 

今無譏焉。

 

天子冠者,武王崩,成王年十有三而嗣立。

 

周公居冢宰,攝政以治天下。

 

明年夏六月,既葬,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見諸侯,示有君也。

 

周公命祝雍作頌,曰:『祝王達而未幼。』祝雍辭曰:『使王近於民,遠於年,嗇於時,惠於財,親賢而任能。』其頌曰:『令月吉日,王始加元服。去王幼志,心袞職,欽若昊天,六合是式,率爾祖考,永永無極。』此周公之制也。

 

懿子曰:「諸侯之冠,其所以為賓主何也?」

 

孔子曰:公冠則以卿為賓,無介,公自為主,迎賓揖,升自阼,立于席北。

 

其醴也,則如士,饗之以三獻之禮。

 

既醴,降自阼。

 

諸侯非公而自為主者,其所以異,皆降自西階,玄端與皮弁異。

 

朝服素畢,公冠四加,玄冕祭。

 

其酬幣于賓,則束帛乘馬。

 

王太子庶子之冠擬焉,皆天子自為主。

 

其禮與士無變,饗食賓也,皆同。

 

懿子曰:「始冠必加緇布之冠,何也?」

 

孔子曰:「示不亡古。太古冠布,齋則緇之。其緌也,吾未之聞。今則冠而幣之,可也。」

 

懿子曰:「三王之冠,其異何也?」

 

孔子曰:「周弁,殷冔,夏收,一也。三王共皮弁素績,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8:59: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20 編輯

孔子家語●廟制

 

1廟制:衛將軍文子將立先君之廟於其家,使子羔訪於孔子。

 

子曰:「公廟設於私家,非古禮之所及,吾弗知。」

 

子羔曰:「敢問尊卑上下立廟之制,可得而聞乎?」

 

孔子曰:天下有王,分地建國,設祖宗,乃為親踈貴賤多少之數。

 

是故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太祖近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焉,享嘗乃止。

 

諸侯立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祖考廟,享嘗乃止。

 

大夫立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享嘗乃止。

 

士立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合而享嘗乃止。

 

庶人無廟,四時祭於寢。

 

此自有虞以至于周之所不變也。

 

凡四代帝王之所謂郊者,皆以配天;

 

其所謂禘者,皆五年大祭之所及也。

 

應為太祖者,則其廟不毀;

 

不及太祖,雖在禘郊,其廟則毀矣。

 

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諸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2廟制:子羔問曰:「祭典云:『虞氏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湯;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此四祖四宗,或乃異代,或其考祖之有功德,其廟可也。若有虞宗堯,夏祖顓頊,皆異代之有功德者也。亦可以存其廟乎?」

 

孔子曰:「善,如汝所問也。如殷周之祖宗,其廟可以不毀。其他祖宗者,功德不殊,雖在殊代,亦可以無疑矣。《詩》云:『蔽茀甘棠,勿翦勿伐。』邵伯所憩,周人之於邵公也,愛其人,猶敬其所舍之樹。況祖宗其功德而可以不尊奉其廟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00: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09:23 編輯

孔子家語●辯樂解

 

1辯樂解:孔子學琴於師襄子。

 

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為官,然能於琴。今子於琴已習,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已習其數,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

 

有閒,曰。

 

孔子有所繆然思焉,有所睪然高望而遠眺,曰:「丘迨得其為人矣。黮而黑,頎然長,曠如望羊,掩有四方,非文王其孰能為此?」

 

師襄子避席葉拱而對曰:「君子聖人也!其傳曰:《文王操》。」

 

2辯樂解:子路鼓琴,孔子聞之,謂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聲以為節,入於南,不歸於北。夫南者、生育之鄉,北者、殺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溫柔居中,以養生育之氣。憂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厲之動,不在于體也。夫然者、乃所謂治安之風也。小人之音則不然,亢麗微末,以象殺伐之氣;中和之感,不載於心;溫和之動,不存于體。夫然者,乃所以為亂之風。昔者,舜彈五絃之琴,造《南風》之詩,其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民之財兮。』唯脩此化,故其興也勃焉」。

 

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

 

殷紂好為北鄙之聲,其廢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舉以為誡。

 

夫舜起布衣,積德含和,而終以帝。

 

紂為天子,荒淫暴亂,而終以亡。

 

非各所脩之致乎?

 

由,今也匹夫之徒,曾無意于先王之制,而習亡國之聲,豈能保其六七尺之體哉?」

 

冉有以告子路。

 

子路懼而自悔,靜思不食,以至骨立。

 

夫子曰:「過而能改,其進矣乎!

 

3辯樂解:周賓牟賈侍坐於孔子。

 

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以久,何也?」

 

對曰:「病不得其眾。」

 

「詠歎之,淫液之,何也?」

 

對曰:「恐不逮事。」

 

「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

 

對曰:「及時事。」

 

「《武》坐,致右而軒左,何也?」

 

對曰:「非《武》坐。」

 

「聲淫及商,何也?」

 

對曰:「非《武》音也。」

 

孔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

 

對曰:「有司失其傳也。」

 

孔子曰:「唯,丘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王之志荒矣。」

 

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以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遟矣而又久立於綴,何也?」

 

子曰:「居,吾語爾。夫樂者,象成者也。揔干而山立,武王之事。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邵之治。且夫《武》、始成而北出,再成而滅啇,三成而南反,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陜,周公左,邵公右,六成而復綴,以崇其天子焉」。

 

眾夾振之而四伐,所以盛威於中國。

 

分郟而進,所以事蚤濟。

 

久立於綴,所以待諸侯之至也。

 

今汝獨未聞牧野之語乎?

 

武王克殷而反啇之政。

 

未及下車,則封黃帝之後於葪,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

 

下車,又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殷之後於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人行商容之舊,以復其位。

 

庶民弛政。

 

既濟河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

 

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

 

車甲則釁之而藏諸府庫,以示弗復用;

 

倒載干戈而包之以虎皮;

 

將率之士,使為諸侯;

 

命之鞬橐,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

 

散軍而修郊射,左射以《狸首》,右射以《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

 

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脫劍。

 

郊配后稷,而民知尊父焉。

 

配明堂,而民知孝焉。

 

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

 

耕籍,然後民知所以敬親。

 

六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揔干,所以教諸侯之弟。

 

如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

 

夫《武》之遟久,不亦宜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3:23 | 只看該作者

孔子家語●問玉

 

1問玉: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玉貴而珉賤,何也?

 

為玉之寡而珉之多歟?」

 

孔子曰:「非為玉之寡故貴之,珉之多故賤之,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溫潤而澤,仁也;

 

縝密以栗,智也;

 

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墜,禮也;

 

叩之,其聲清越而長,其終則絀然,樂矣;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達,信也;

 

氣如白虹,天也;

 

精神見于山川,地也;

 

珪璋特達,德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故君子貴之也。」

 

2問玉: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䟽通知遠,《書》教也;

 

廣博易良,《樂》教也;

 

潔靜精微,《易》教也;

 

恭儉莊敬,《禮》教也;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

 

《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

 

其為人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矣;

 

䟽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矣;

 

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矣;

 

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矣;

 

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矣;

 

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矣。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無非教也。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

 

是故天地之教,與聖人相參。

 

其在《詩》曰:『嵩高惟嶽,峻極于天。

 

惟嶽降神,生甫及申。

 

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此文武之德也。

 

矢其文德,恊此四國,此文王之德也。

 

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問。

 

《詩》云:『明明天子,令問不已。

 

』三代之德也。」

 

3問玉:子張問聖人之所以教。

 

孔子曰:「師乎!

 

吾語汝。

 

聖人明於禮樂,舉而措之而已。」

 

子張又問。

 

孔子曰:「師,爾以為必布几、筵,揖讓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

 

爾以為必行綴兆,執羽籥,作鍾鼓,然後謂之樂乎?

 

言而可履,禮也;

 

行而可樂,樂也。

 

聖人力此二者,以躬己南面。

 

是故天下太平,萬民順伏,百官承事,上下有禮也。

 

夫禮之所以興,眾之所以治也;

 

禮之所以廢,眾之所以亂也。

 

目巧之室,則有隩、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竝隨,立則有列序;

 

古之義也。

 

室而無隩、阼,則亂於堂室矣;

 

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次矣;

 

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上矣;

 

行而無竝隨,則亂於階塗矣;

 

列而無次序,則亂於著矣。

 

昔者,明王聖人,辯貴賤長幼,正男女內外,序親踈遠近,莫敢相踰越者,皆由此塗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3: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11:08 編輯

孔子家語●屈節解

 

1屈節解:子路問於孔子曰:「由聞丈夫居世,富貴不能有益於物,處貧賤之地,而不能屈節以求伸,則不足以論乎人之域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其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志達而不犯於義。」

 

2屈節解:孔子在衛,聞齊國田常將欲為亂,而憚鮑晏,因欲移其兵以伐魯。

 

孔子會諸弟子而告之曰:「魯、父母之國,不可不救,不忍視其受敵今吾欲屈節於田常以救魯,二三子誰為使?」

 

於是子路請往焉,孔子弗許。

 

子張請往,又弗許。

 

子石請往,又弗許。

 

三子退,謂子貢曰:「今夫子欲屈節以救父母之國,吾三人請使而不獲往,此則吾子用辯之時也,吾子盍請行焉?」

 

子貢請使,夫子許之。

 

遂如齊,說田常曰:「今子欲收功於魯,實難。不若移兵於吳,則易。」

 

田常不悅。

 

子貢曰:夫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

 

吾聞子三封而三不成,是則大臣不聽令。

 

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子之功不與焉,則交日䟽於主,而與大臣爭。

 

如此,則子之位危矣。

 

田常曰:「善。然兵業已加魯矣,不可更。如何?」

 

子貢曰:「緩師。吾請救於吳,令救魯而伐齊。子因以兵迎之。」

 

田常許諾。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

 

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

 

今以齊國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甚為王患之。

 

且夫救魯以顯名,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晉,利莫大焉。

 

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

 

吳王曰:「善。然吳常困越,越王今苦身養士,有報吳之心。子待我伐越,然後乃可。」

 

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而王置齊而伐越,則齊以私魯矣。

 

王方以存亡繼絕之名,棄強齊而伐小越,非勇也。

 

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

 

今存越,示天下以仁;

 

救魯伐齊,威加晉國;

 

諸侯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

 

且王必惡越,臣請見越君,令出兵以從。

 

此則實害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

 

吳王悅,乃遣子貢之越。

 

越王郊迎,而自為子貢御,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足儼然辱而臨之?」

 

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

 

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此則破越必矣。

 

且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矣;

 

有報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矣;

 

事未發而先聞者,危矣。

 

三者舉事之患也。

 

勾踐頓首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

 

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疲弊,百姓怨上,大臣內變,申胥以諫死,大宰嚭用事,此則報吳之時也。

 

王誠能發卒佐之,以邀射其志,而重寶以悅其心,卑辭以尊其禮。

 

則其伐齊必矣,此聖人所謂屈節求其達者也。

 

彼戰不勝,王之福;

 

若勝,則必以兵臨晉。

 

臣還北請見晉君共攻之,其弱吳必矣。

 

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弊焉。

 

越王頓首許諾。

 

子貢反,五日,越使大夫文種,頓首言於吳王曰:「越悉境內之士三千人以事吳。」

 

吳王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可乎?」

 

子貢曰:「悉人之眾,又從其君,非義也。」

 

吳王乃受越王卒,謝留勾踐。

 

遂自發國內之兵以伐齊,敗之。

 

子貢遂北見晉君,令承其弊。

 

吳、晉遂遇於黃池。

 

越王襲吳之國,吳王歸與越戰,滅焉。

 

孔子曰:「夫其亂齊存魯,吾之始願。若能強晉以弊吳,使吳亡而越霸者,賜之說也。美言傷信,慎言哉!」

 

3屈節解:孔子弟子有宓子賤者,仕於魯,為單父宰,恐魯君聽讒言,使己不得行其政。

 

於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史二人,與之俱至官。

 

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書,方書,輒掣其肘,書不善,則從而怒之。

 

二史患之,辭請歸魯。

 

宓子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而歸矣。」

 

二史歸報於君曰:「宓子使臣書而掣臣肘,書惡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來也。」

 

魯君以問孔子,子曰:「宓不齊、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將以自試也。意者以此為諫乎?」

 

公寤,太息而歎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亂宓子之政而責其善者,數矣。微二吏,寡人無以知其過;夫子,寡人無以自寤。」

 

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

 

宓子敬奉詔,遂得行其政。

 

於是單父治焉。

 

躬敦厚,明親親,尚篤敬,施至仁,加懇誠,致忠信,百姓化之。

 

齊人攻魯,道由單父。

 

單父之老請曰:「麥已熟矣。今齊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麥,請放民出,皆穫傅郭之麥,可以益糧,且不資於寇。」

 

三請而宓子不聽。

 

俄而齊寇逮于麥。

 

季孫聞之,怒,使人以讓宓子曰:「民寒耕熱芸,曾不得食,豈不哀哉?不知猶可,以告者而子不聽,非所以為民。」

 

宓子蹙然曰:「今玆無麥,明年可樹;若使不耕者穫,是使民樂有寇。且得單父一歲之麥,於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若使民有自取之心,其創必數世不息。」

 

季孫聞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3: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11:11 編輯

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

 

1七十二弟...:顏回,魯人,字子淵。

 

少孔子三十歲,年二十九而髮白,三十一,早死。

 

孔子曰:「自吾有回,門人日益。」

 

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仁焉。

 

2七十二弟...:閔損,魯人,字子騫。

 

少孔子五十歲,以德行著名,孔子稱其孝焉。

 

3七十二弟...:冉有,魯人,字伯牛。

 

以德著名,有惡疾。

 

孔子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1」1.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舊脫。

 

據《史記》增。

 

4七十二弟...: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

 

生於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

 

5七十二弟...:宰予,字子我,魯人。

 

有口才,以言語著名。

 

仕齊,為臨蕢大夫,與田常為亂,夷其三族。

 

孔子恥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

 

6七十二弟...:端木賜,字子貢,衛人。

 

少孔子三十一歲,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詘其辯。

 

家富累千金,常結駟連騎,以造原憲。

 

憲居蒿廬蓬戶之中,與之言先王之義,原憲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衎然有自得之志。

 

子貢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

 

原憲曰:「吾聞無財者謂之貧,學道不能行者謂之病。吾貧也,非病也。」

 

子貢慚。

 

終身恥其言之過。

 

子貢好販,與時轉貨,歷相魯衛而終齊。

 

7七十二弟...: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

 

少孔子二十九歲,有才藝,以政事著名。

 

仕為季氏宰,進則理其官職,退則受教聖師,為性多謙退。

 

故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8七十二弟...: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

 

少孔子九歲,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

 

為人果烈而剛直,性鄙而不達於變通,仕衛為大夫,遇蒯●與其子輒爭國,子路遂死輒難。

 

孔子痛之曰:「自吾有由,而惡言不入於耳。」

 

9七十二弟...:言偃,魯人,字子游。

 

少孔子三十五歲,時習於《禮》,以文學著名。

 

仕為武城宰,嘗從孔子適衛,與將軍之子蘭相善,使之受學於夫子。

 

10七十二弟...:卜商,衛人,字子夏。

 

少孔子四十四歲,習於《詩》,能通其義,以文學著名。

 

為人性不弘,好論精微,時人無以尚之。

 

嘗返衛,見讀史志者云:「晉師伐秦,三豕渡河。」

 

子夏曰:「非也,己亥耳。」

 

讀史志曰問諸晉史,果曰己亥。

 

於是衛以子夏為聖。

 

孔子卒後,教於西河之上。

 

魏文侯師事之,而諮國政焉。

 

11七十二弟...:顓孫師,陳人,字子張。

 

少孔子四十八歲,為人有容貌資質,寬沖博接,從容自務,居不務立於仁義之行。

 

孔子門人友之而弗敬。

 

12七十二弟...: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與。

 

少孔子四十六歲,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經》。

 

齊嘗聘,欲以為卿而不就。

 

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祿,則憂人之事。故吾不忍遠親而為人役。」

 

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衰。

 

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之。

 

人曰:「非七出也。」

 

荅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

 

遂出之,終身不娶妻。

 

其子元請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後妻殺孝己,尹吉甫以後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於非乎?」

 

13七十二弟...: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

 

少孔子四十九歲,有君子之資,孔子嘗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

 

然其為人公正無私,以取與去就以諾為名。

 

仕魯為大夫。

 

14七十二弟...:高柴,齊人,高氏之別族,字子羔。

 

少孔子四十歲,長不過六尺,狀貌甚惡,為人篤孝而有法正。

 

少居魯,見知名於孔子之門,仕為武城宰。

 

15七十二弟...:密不齊,魯人,字子賤。

 

少孔子四十歲,仕為單父宰,有才智,仁愛,百姓不忍欺。

 

孔子美之。

 

16七十二弟...:樊須,魯人,字子遲。

 

少孔子四十六歲,弱仕於季氏。

 

17七十二弟...:有若,魯人,字子有。

 

少孔子三十六歲,為人強識,好古道。

 

18七十二弟...:公西赤,魯人,字子華。

 

少孔子四十二歲,束帶立於朝,閑賓主之儀。

 

19七十二弟...:原憲,宋人,字子思。

 

少孔子三十六歲,清淨守節,貧而樂道。

 

孔子為魯司寇,原憲嘗為孔子宰。

 

孔子卒後,原憲退隱,居于衛。

 

20七十二弟...:公冶長,魯人,字子長。

 

為人能忍恥,孔子以女妻之。

 

21七十二弟...:南宮韜,魯人,字子容。

 

以智自將,世清不廢,世濁不污。

 

孔子以兄子妻之。

 

22七十二弟...:公析哀,齊人,字季沉。

 

鄙天下多仕於大夫家者,是故未嘗屈節人臣。

 

孔子特歎貴之。

 

23七十二弟...:曾點,曾參父,字子晳。

 

疾時禮教不行,欲修之。

 

孔子善焉,《論語》所謂「浴乎沂,風乎舞雩之下。」

 

24七十二弟...:顏由,顏回父,字季路。

 

孔子始教學於閭里,而受學,少孔子六歲。

 

25七十二弟...:商瞿,魯人,字子木。

 

少孔子二十九歲,特好《易》,孔子傳之,志焉。

 

26七十二弟...:漆雕開,蔡人,字子若。

 

少孔子十一歲,習《尚書》,不樂仕。

 

孔子曰:「子之齒可以仕矣。」

 

時將過,子若報其書曰:「吾斯之未能信。」

 

孔子悅焉。

 

27七十二弟...:公良孺,陳人,字子正。

 

賢而有勇。

 

孔子周行,常以家車五乘從。

 

28七十二弟...:秦商,魯人,字不慈。

 

少孔子四歲,其父堇父,與孔子父叔梁紇俱以力聞。

 

29七十二弟...:顏刻,魯人,字子驕。

 

少孔子五十歲,孔子適衛,子驕為僕。

 

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同車出,而令宦者雍渠參乘,使孔子為次乘,遊過市,孔子恥之。

 

顏刻曰:「夫子何恥之?」

 

孔子曰:「《詩》云:『覯爾新婚,以慰我心。』」乃歎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30七十二弟...:司馬耕,宋人,字子牛。

 

牛為性躁,好言語,見兄桓魋行惡,牛常憂之。

 

31七十二弟...:巫馬施,陳人,字子期。

 

少孔子三十歲,孔子將近行,命從者皆持蓋。

 

已而果雨,巫馬期問曰:「旦無雲,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問何以知之?」

 

孔子曰:「昨暮月宿于畢。《詩》不云乎?『月離於畢,俾滂沱矣。』以此知之。」

 

32七十二弟...:梁鱣,齊人,字叔魚。

 

少孔子三十九歲,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

 

商瞿謂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無子,吾母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齊,母欲請留吾。夫子曰:『無憂也。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過。」

 

從之,二年而有子。

 

33七十二弟...:琴牢,衛人,字子開,一字張。

 

與宗魯友,聞宗魯死,欲往弔焉。

 

孔子弗許,曰:「非義也。」

 

34七十二弟...:冉孺,魯人,字子魚。

 

少孔子五十歲。

 

35七十二弟...:顏幸,魯人,字子柳。

 

少孔子四十六歲。

 

36七十二弟...:伯虔,字揩。

 

少孔子五十歲。

 

37七十二弟...:公孫龍,衛人,字子石。

 

少孔子五十三歲。

 

38七十二弟...:曹䘏,少孔子五十歲。

 

39七十二弟...:陳亢,陳人,字子元,一字子禽。

 

少孔子四十歲。

 

40七十二弟...:叔仲會,魯人,字子期。

 

少孔子五十歲,與孔璇年相比,每孺子之。

 

執筆記事於夫子,二人迭侍左右。

 

孟武伯見孔子而問曰:「此二孺子之幼也於學,豈能識於壯哉?」

 

孔子曰:「然。少成則若性也,習慣若自然也。」

 

41七十二弟...:秦祖,字子南。

 

42七十二弟...:奚箴,字子楷。

 

43七十二弟...:公祖玆,字子之。

 

44七十二弟...:廉潔,字子曹。

 

45七十二弟...:公西與,字子上。

 

46七十二弟...:宰父黑,字子索。

 

47七十二弟...:公西減,字子尚。

 

48七十二弟...:穰駟赤,字子從。

 

49七十二弟...:冉季,字子產。

 

50七十二弟...:薛邦,字子從。

 

51七十二弟...:石處,字子里。

 

52七十二弟...:懸亶,字子象。

 

53七十二弟...:左郢,字子行。

 

54七十二弟...:狄黑,字哲之。

 

55七十二弟...:商澤,字子秀。

 

56七十二弟...:任不齊,字子選。

 

57七十二弟...:榮祈,字子祺。

 

58七十二弟...:顏噲,字子聲。

 

59七十二弟...:原抗,字子藉。

 

60七十二弟...:公賓,字子仲。

 

61七十二弟...:秦非,字子之。

 

62七十二弟...:漆雕從,字子文。

 

63七十二弟...:燕伋,字子思。

 

64七十二弟...:公夏守,字子乘。

 

65七十二弟...:勾井疆。

 

66七十二弟...:步叔乘,字子車。

 

右作蜀,字子明。

 

67七十二弟...:邽巽,字子歛。

 

68七十二弟...:施之常,字子恒。

 

69七十二弟...:申繢,字子周。

 

70七十二弟...:樂欬,字子聲。

 

71七十二弟...:顏之僕,字子叔。

 

72七十二弟...:孔忠,字子蔑。

 

73七十二弟...:漆雕哆,字子歛。

 

74七十二弟...:懸成,字子橫。

 

75七十二弟...:顏相,字子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1 09:24:08 | 只看該作者

孔子家語●本姓解

 

1本姓解:孔子之先,宋之後也。

 

微子啟、帝乙之元子,紂之庶兄。

 

以圻內諸侯,入為王卿士。

 

微、國名,子爵。

 

初,武王克殷,封紂之子武庚於朝歌,使奉湯祀。

 

武王崩,而與管、蔡、霍三叔作難。

 

周公相成王東征之。

 

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於殷後,作《微子之命》由之,與國于宋,徙殷之子孫。

 

唯微子先往仕周,故封之賢。

 

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

 

嗣微子後,故號微仲。

 

生宋公稽。

 

冑子雖遷爵易位,而班級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為稱。

 

故二微雖為宋公,而猶以微之號自終,至于稽乃稱公焉。

 

宋公生丁公申。

 

申公生緡公共及襄公熙。

 

熙生弗父何及厲公方祀。

 

方祀以下,世為宋卿。

 

弗父何生送父周。

 

周生世子勝。

 

勝生正考甫。

 

考甫生孔父嘉。

 

五世親盡,別為公族。

 

故後以孔為氏焉。

 

一曰:孔父者,生時所賜號也,是以子孫遂以氏族。

 

孔父生子木金父。

 

金父生睪夷。

 

睪夷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犇魯。

 

防叔生伯夏。

 

夏生叔梁紇。

 

曰:「雖有九女,是無子。」

 

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於是乃求婚於顏氏。

 

顏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

 

顏父問三女曰:「陬大夫雖父祖為士,然其先聖王之裔。

 

今其人身長十尺,武力絕倫,吾甚貪之,雖年大性嚴,不足為疑。

 

三子孰能為之妻?」

 

二女莫對。

 

徵在進曰:「從父所制,將何問焉?」

 

父曰:「即爾能矣。」

 

遂以妻之。

 

徵在既往,廟見,以夫之年大,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山以祈焉。

 

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而叔梁紇卒,葬於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上官氏。

 

生伯魚。

 

魚之生也,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榮君之貺。

 

故因以名鯉,而字伯魚。

 

魚年五十,先孔子卒。

 

2本姓解:齊太史子與適魯,見孔子。

 

孔子與之言道,子與悅,曰:「吾鄙人也,聞子之名,不覩子之形,久矣!

 

而未知寶貴也。

 

乃今而後知泰山之為高,淵海為大。

 

惜乎夫子之不逢明王,道德不加于民,而將垂寶以貽後世。」

 

遂退而謂南宮敬叔曰:「今孔子先聖之嗣,自弗父何以來,世有德讓,天所祚也。

 

成湯以武德王天下,其配在文。

 

殷宗已下,未始有也。

 

孔子生於衰周,先王典籍,錯亂無紀;

 

而乃論百家之遺記,考正其義,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述《書》,定禮理樂,制作《春秋》,讚明《易》道,垂訓後嗣,以為法式,其文德著矣。

 

然凡所教誨,束脩已上,三千餘人。

 

或者天將欲與素王之乎?

 

夫何其盛也。」

 

敬叔曰:「殆如吾子之言。

 

夫物莫能兩大。

 

吾聞聖人之後,而非繼世之統,其必有興者焉。

 

今孔子之道至矣,乃將施乎無窮,雖欲辭天之祚,故未得耳。」

 

子貢聞之,以二子告孔子。

 

子曰:「豈若是哉?

 

亂而治之,滯而起之,自吾志。

 

天何與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9 05:47 , Processed in 0.12499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