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1 11:08 編輯
【孔子家語●屈節解】
1屈節解:子路問於孔子曰:「由聞丈夫居世,富貴不能有益於物,處貧賤之地,而不能屈節以求伸,則不足以論乎人之域矣。」
孔子曰:「君子之行己,其於必達於己。可以屈則屈,可以伸則伸。故屈節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時。是以雖受屈而不毀其節,志達而不犯於義。」
2屈節解:孔子在衛,聞齊國田常將欲為亂,而憚鮑晏,因欲移其兵以伐魯。
孔子會諸弟子而告之曰:「魯、父母之國,不可不救,不忍視其受敵今吾欲屈節於田常以救魯,二三子誰為使?」
於是子路請往焉,孔子弗許。
子張請往,又弗許。
子石請往,又弗許。
三子退,謂子貢曰:「今夫子欲屈節以救父母之國,吾三人請使而不獲往,此則吾子用辯之時也,吾子盍請行焉?」
子貢請使,夫子許之。
遂如齊,說田常曰:「今子欲收功於魯,實難。不若移兵於吳,則易。」
田常不悅。
子貢曰:夫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
吾聞子三封而三不成,是則大臣不聽令。
戰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子之功不與焉,則交日䟽於主,而與大臣爭。
如此,則子之位危矣。
田常曰:「善。然兵業已加魯矣,不可更。如何?」
子貢曰:「緩師。吾請救於吳,令救魯而伐齊。子因以兵迎之。」
田常許諾。
子貢遂南說吳王曰:王者不滅國,霸者無強敵;
千鈞之重,加銖兩而移。
今以齊國而私千乘之魯,與吳爭強,甚為王患之。
且夫救魯以顯名,以撫泗上諸侯,誅暴齊以服晉,利莫大焉。
名存亡魯,實困強齊,智者不疑。
吳王曰:「善。然吳常困越,越王今苦身養士,有報吳之心。子待我伐越,然後乃可。」
子貢曰:越之勁不過魯,吳之強不過齊,而王置齊而伐越,則齊以私魯矣。
王方以存亡繼絕之名,棄強齊而伐小越,非勇也。
勇者不避難,仁者不窮約,智者不失時,義者不絕世。
今存越,示天下以仁;
救魯伐齊,威加晉國;
諸侯必相率而朝,霸業盛矣。
且王必惡越,臣請見越君,令出兵以從。
此則實害越而名從諸侯以伐齊。
吳王悅,乃遣子貢之越。
越王郊迎,而自為子貢御,曰:「此蠻夷之國,大夫何足儼然辱而臨之?」
子貢曰:今者吾說吳王以救魯伐齊,其志欲之;
而心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此則破越必矣。
且無報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矣;
有報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矣;
事未發而先聞者,危矣。
三者舉事之患也。
勾踐頓首曰:「孤嘗不料力而興吳難,受困會稽,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與吳王接踵而死,孤之願也。今大夫幸告以利害。」
子貢曰:吳王為人猛暴,群臣不堪,國家疲弊,百姓怨上,大臣內變,申胥以諫死,大宰嚭用事,此則報吳之時也。
王誠能發卒佐之,以邀射其志,而重寶以悅其心,卑辭以尊其禮。
則其伐齊必矣,此聖人所謂屈節求其達者也。
彼戰不勝,王之福;
若勝,則必以兵臨晉。
臣還北請見晉君共攻之,其弱吳必矣。
銳兵盡於齊,重甲困於晉,而王制其弊焉。
越王頓首許諾。
子貢反,五日,越使大夫文種,頓首言於吳王曰:「越悉境內之士三千人以事吳。」
吳王告子貢曰:「越王欲身從寡人,可乎?」
子貢曰:「悉人之眾,又從其君,非義也。」
吳王乃受越王卒,謝留勾踐。
遂自發國內之兵以伐齊,敗之。
子貢遂北見晉君,令承其弊。
吳、晉遂遇於黃池。
越王襲吳之國,吳王歸與越戰,滅焉。
孔子曰:「夫其亂齊存魯,吾之始願。若能強晉以弊吳,使吳亡而越霸者,賜之說也。美言傷信,慎言哉!」
3屈節解:孔子弟子有宓子賤者,仕於魯,為單父宰,恐魯君聽讒言,使己不得行其政。
於是辭行,故請君之近史二人,與之俱至官。
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書,方書,輒掣其肘,書不善,則從而怒之。
二史患之,辭請歸魯。
宓子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而歸矣。」
二史歸報於君曰:「宓子使臣書而掣臣肘,書惡而又怒臣,邑吏皆笑之。此臣所以去之而來也。」
魯君以問孔子,子曰:「宓不齊、君子也。其才任霸王之佐,屈節治單父,將以自試也。意者以此為諫乎?」
公寤,太息而歎曰:「此寡人之不肖,寡人亂宓子之政而責其善者,數矣。微二吏,寡人無以知其過;夫子,寡人無以自寤。」
遽發所愛之使,告宓子曰:「自今已往,單父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
宓子敬奉詔,遂得行其政。
於是單父治焉。
躬敦厚,明親親,尚篤敬,施至仁,加懇誠,致忠信,百姓化之。
齊人攻魯,道由單父。
單父之老請曰:「麥已熟矣。今齊寇至,不及人人自收其麥,請放民出,皆穫傅郭之麥,可以益糧,且不資於寇。」
三請而宓子不聽。
俄而齊寇逮于麥。
季孫聞之,怒,使人以讓宓子曰:「民寒耕熱芸,曾不得食,豈不哀哉?不知猶可,以告者而子不聽,非所以為民。」
宓子蹙然曰:「今玆無麥,明年可樹;若使不耕者穫,是使民樂有寇。且得單父一歲之麥,於魯不加強,喪之不加弱。若使民有自取之心,其創必數世不息。」
季孫聞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