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父變星」與它們的 「繭」】
【2006年03月11日】最近一組法國與北美的天文學家發現了隱藏在三個造父變星周圍的秘密。
原來這些巨大的恆星周圍存在著很厚的物質,足有恆星本身的2~3倍大,就像是蠶外面包的繭。
造父變星在天文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們是天文學家測量距離的標尺。
造父變星有個有趣的特點,就是它的半徑會週期性的脹縮,使得它的亮度也發生週期性的變化。
而它的亮度變化週期和它的發光能力成比,所以量測造父變星的亮度變化週期,就可以得到恆星的絕對亮度。
再將其和表觀亮度加以對比就可以得到星體的距離。
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巨大望遠鏡干涉儀和位於加州威爾森山的查拉(CHARA)干涉儀,研究人員揭開了包括北極星在內的三個造父變星周圍之謎。
研究人員稱,通常對大多數星體用干涉儀觀測到的結果應當和理論完全吻合。
但是這三個星體的觀測結果卻有微小的偏離,表明星體有包層存在。
研究人員之一的皮耶.凱爾維拉(Pierre Kervella)說:「事實上,三個具有不同特質的星體都發現到如此的偏離,似乎說明了造父變星周圍有包層存在是個普遍現象。」
包層約是星體本身大小的2到3倍。
儘管這些星體相當大,約是太陽半徑的50到數百倍,但是距離遙遠,以致於無法利用單一望遠鏡來分辨。
星空中最大的造父變星的角寬度也只有0.003角秒(arc second)的範圍。
觀測這個角寬度就好比觀測一座在月球上的兩層樓房屋。
天文學家因此必須結合2個或是更多個望遠鏡進行觀測,採用干涉技術獲得所需要的分辨率。
研究者之一的梅蘭德(Antoine Merand)說:「造成這些包層的物理過程目前尚未得 知,但是對照其他星體(的情況),極有可能是該星本身的排出物造成的此種現象。」
Credit: ESO/VINCI/MIDI/VL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