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城強震 土壤液化 處處「陷」阱】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11-12-24 06:00
〔編譯俞智敏/綜合威靈頓二十三日外電報導〕紐西蘭南島大城基督城二十三日連遭規模五.八與五.九的淺層強震襲擊,其後又發生連串餘震;
對今年二月致命強震仍心有餘悸的民眾,紛紛驚慌逃離建築物,基督城機場與全市各購物商場也一度關閉,所幸未傳出重大災情。
基督城市中心區二十三日下午兩點左右發生第一起規模五.八的地震,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表示,這場地震的震源深度不到五公里;
數分鐘後再發生規模五.三的餘震;
一小時後又發生一起規模五.九的強震,這些餘震的深度同樣不到五公里。
由於地震發生在耶誕節前夕的熱門購物時段,市區的熱鬧節慶氣氛瞬間化為恐慌,購物民眾紛紛驚慌地逃到街道上避難。
基督城機場在第一起強震發生後暫時關閉,市區多數建築物也撤離所有人員以策安全,許多地方的電話通訊也一度中斷。
據當地救護車業者表示,大約有六十人因為骨折或摔倒等輕傷送醫,但並無人在地震中受重傷。
不過,強震也導致基督城先前遭強震襲擊的地區再度出現落石、土壤液化及淹水等災情。
土壤液化是指地震導致土壤顆粒間的連結鬆動,使得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地面形成泥沼。
基督城自去年九月四日發生規模七.○的強震至今,已發生過逾七千次地震。
今年二月二十二日發生規模六.三的強震更造成一百八十一人死亡,市中心區大批建築物全毀,郊區數千戶民宅受損或倒塌,重建市區的代價預估將高達紐幣兩百億元(約台幣四千六百九十餘億元)。
基督城市長派克強調,大家不能低估連續強震對基督城市民造成的持續壓力,總理基伊也在二十三日地震後強調,重建基督城的決心不會改變。
餘震不斷 市民受夠了
自去年九月以來,基督城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規模三到四的地震,但在全城約三十五萬人口中,只有數千人選擇離開。
副市長巴頓女士表示,二十三日的地震發生在基督城最艱困一年的盡頭,可能會促使更多人考慮搬家,不過基督城總是會復原。
但一位接受當地媒體訪問的女士表示,這十六個月來她已是第四度收拾地震殘局,她對地震不斷、家園屢遭威脅真的受夠了。
引用:http://n.yam.com/tlt/international/201112/201112242340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