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天柱】
拼音
tiānzhù
英文參考
t’ienchu;Tianzhu(BL10)
人體部位名·天柱
鼻柱骨之別名。
即鼻中膈。
詳鼻條。
經穴名·天柱
天柱出《靈樞·本輸》。
屬足太陽膀胱經。
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約當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
布有枕大神經干和枕動、靜脈干。
主治頭痛,項強,目赤痛,咽喉腫痛,鼻塞,肩背痛,小兒驚癲等。
直刺0.5-1寸。
艾炷灸3壯;
或艾條灸5-10分鐘。
定位天柱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約當后發際正中旁開1.3寸。
取法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在啞門(督脈)旁1.3寸,當頂后發際內斜方肌之外側取穴。
穴位解剖天柱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項筋膜、斜方肌、頭夾肌、頭半棘肌、頭后大直肌。
有枕動、靜脈干。
分布著枕大神經干。
皮膚厚而堅韌,由枕下神經皮支分布。
皮下筋膜致密,富有脂肪,有纖維束連于皮膚與項筋膜,斜方肌由副神經支配,該肌上部深面有枕動、靜脈經過。
頭夾肌、頭半棘肌由第二頸神經后支的外側支支配。
頭后大直肌則由枕下神經支配。
在肌肉深層,寰椎側塊與第二頸椎橫突之間有椎動脈經過,所以針刺不宜盲目過深。
功用清頭明目,強筋骨。
主治病癥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后頭痛,癔病,神經衰弱,失眠;
2.五官科系統疾病:慢性鼻炎,鼻出血,咽喉炎;
3.運動系統疾病:頸椎病,腰扭傷;
4.其它:感冒等。
刺灸法刺法:1.直刺0.5~1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整個后頭部;
2.不可向上斜刺,以防造成延髓損傷。
配伍天柱配列缺、后溪,有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天柱配合谷、太陽,有清熱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
文獻摘要《甲乙經》:熱病汗不出,天柱主之。
《銅人》:治足不任身體。
《大成》:主項強不可回顧。
推拿部位名·天柱
見《幼科推拿秘書》。
位于項部正中線,自枕骨下方至第七頸椎棘突一線。
《幼科推拿秘書》:“天柱,即頸骨也。”
治發熱等癥。
引用:http://big5.wiki8.com/tianzhu_7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