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岩基】
岩基是巨大的岩體(一般大於100km^2,甚至可超過數萬km^2),處於山脈的核部,它們是由於大規模的深位運動而形成的,所以大片岩漿緩慢地冷卻,形成結晶體大的岩石(如花崗岩)。
後來,它們由於長期剝蝕作用而出露,成為廣大的高地。
岩基的邊緣陡削地下降到未知的深度,而侵入體與之接觸的圍岩常常由於熱力接觸而變質。
岩基的例子很多——西南半島和錫利群島的花崗岩體、愛爾蘭的威克洛山,布列塔尼高地形成了突出的地形。
後者大致由東到西沿老褶皺山走向線延伸,並且已經受剝蝕而出露,形成急劇下降到較低古沉積岩地區的平頂高地。
已知最大的岩基,過去認為是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但是現在認識到,這個岩體是由從下侏羅紀到新生代的幾個不同時期侵入的一系列單個岩體構成,這些單個岩體有時甚至曾相互侵入。
它們形成長條形,主要為石英閃長岩的岩體,稱為沿海侵入體。
岩瘤或岩株是兩種類似的小侵入體:
岩瘤是平面上多少呈圓形的岩體,例如沙普花崗岩地區和阿倫島北部花崗岩地區;
岩株比較不規則。
與岩基邊緣有關聯的是稱為偉晶岩的小侵入體,它們是特別粗的火成岩,特點是晶體非常大。
它們大概代表岩漿固化的後期階段,也許岩漿裏面有極熱的水,使其曾保持活動狀態。
岩基形成的機制尚未完全搞清楚。
一個理論,是火成岩的底辟約沿著“板塊邊緣”向上擠入了較脆弱的地層。
另一個理論是“火口沉陷”或“吞沒”的理論,一大塊圍岩以這種方式陷落和下沉到下伏的岩漿之中。
小規模的這種過程稱為岩漿頂蝕作用。
圍岩可能已被花崗岩岩化過程吸收,或者甚至被這個過程轉化為岩漿。
有時,在岩基上部有變質的圍岩碎片(捕虜岩)。
引用: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34/2007/200710095665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