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巴布亞】
巴布亞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其中巴布亞(亦稱伊裏安島或新幾內亞島)的面積為78. 5萬平方千米。
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
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
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
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海拔達4000米以上。
南部的裏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澤和紅樹林。
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海拔1000米以上地區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
高山地區終年積雪。
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
1-4月受熱帶颶風影響。
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
主要產椰子、可哥、咖啡、天然橡膠等。
全國劃分為國家首都區和19個省,其中布幹維爾省是自治省。
歷史沿革:
在1900年,新幾內亞島new guinea 被分成西面的荷蘭殖民地,西北的德國殖民地和西南的英國保護國三部分。
1904:
布幹維爾島和布卡島從英屬所羅門群島轉到德屬新幾內亞。
1905.11:
澳大利亞接管了英屬新幾內亞。
1906.9:
英屬新幾內亞改稱“巴布亞領地”。
1920.12:
德屬新幾內亞在國聯決議下由英國委任統治。
1946.12:
英國委任統治地又在聯合國下成為澳大利亞的託管地。
1949.7:
澳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新磯內亞領地”。
1950.3:
恩伯島umbo、薩卡爾島sakar和托洛基瓦島tolokiwa 從新不列顛區改歸莫羅貝區,東中央區併入中央區,東部區和東南區合併組成米爾恩灣區。
1950.11: 基埃塔區更名為布幹維爾區。
1951.9:
巴布亞的行政地位由分區轉為區;
中部高地區(兼跨巴布亞地區和新幾內亞地區)在劃入塞皮克、西部和馬當區的部分土地的同時分裂為東部高地、南部高地和西部高地3個區;
三角洲區併入海灣區。
1966.6:
欽布區設立,由東部高地區、海灣區、南部高地區和西部高地區4區的部分地區析置;
塞皮克區分成東塞皮克區和西塞皮克區;
新不列顛區分成東新不列顛區和西新不列顛區。
1975.9:
巴布亞新磯內亞獨立,原有的區全部改為省。
1973:
恩加省設立,由南部高地省和西部高地省的部分地區合併成。
1974:
國家首都區從中央區中分離出來。
1975:
布幹維爾省更名為北所羅門省。
1978:
米爾恩灣省省會從薩馬萊遷往阿洛陶,北所羅門省省會從索哈拉遷往阿拉瓦。
1989:
西塞皮克省west sepik 更名為桑道恩省。
1996:
北所羅門省恢復原名布幹維爾省,隨後省會從阿拉瓦(arawa)遷到布卡(buka)。
2002.3:
巴布亞新磯內亞議會通過一系列有關布幹維爾省的法案,布幹維爾省走向自治,12年戰爭結束。
布幹維爾島“革命軍”1990年宣佈脫離巴新,成立“布幹維爾共和國”,並得到所羅門群島政府的支援。
另外,1993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行政區劃圖冊》稱“西塞皮克省建於1981年,北所羅門省建於1976年,恩加省建於1973年,東新不列顛省建於1977年”。
引用: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316/334/2007/20071009566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