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世界之謎/古地中海之謎】
【標題】:古地中海之謎
【內容】:在距今100年前,德國地質學家諾伊瑪爾,根劇中生代侏羅紀(1.95億年前至1.37億年前)海的形成層次的分佈及其化石,認為從中美洲直到印度,曾有一個東西延伸的海,這個海被稱為“中央地中海”。
按照他繪的古地圖,中央地中海的南側有巴西、埃塞俄比亞大陸,以及由此分出的印度半島和馬達加斯加島。
北側是包括北美,格陵蘭在內的尼亞庫蒂克大陸和斯堪的納維亞及丘朗的島嶼,東側是被太平洋隔著的印度支那、澳大利亞。
他的岳父奧地利著名的學者修斯則認為,這個地中海東邊還經過雲南、蘇門答臘而延長到帝汶島·修斯把這個海取名為特提斯海,並將北側大陸命名為安哥拉古陸,南側是有名的岡瓦納大陸。
所說的特提斯是出於希臘神話中的海神俄刻阿諾斯的妻子之名。
修斯認為,特提斯海是從古生代末二疊紀(2.85億年前至2.3億年前)開始,中生代繼續存在,到新生代第三紀(0.67億年前至0.025億年前)因阿爾卑斯造山運動陸地化。
現在的地中海,僅是古地中海的殘餘部分。
自那以來,古地中海的古地理及生物相,被許多學者探討著。
大陸漂移學說的創立者魏格納認為,古地中海是橫穿聯合古陸東西的淺海。
到本世紀50年代,根據古地磁學的研究,使大陸漂移學說帶來復活。
而且,關於大陸分裂漂移前的古地理的復原也不少。
一般認為,古地中海是包圍聯合古陸的超大洋——泛大洋,從古太平洋方向,以楔形插入聯合古陸的海洋。
可是,現在的大陸內部,存在著被稱之為蛇綠岩帶的超基性、基性岩或燧石等遠洋沉積岩的雜岩,並有帶狀或線狀分佈的地帶。
若根據板塊構造學說,這是海洋地殼的一部分,它原是寬闊的洋底的岩石,是在大陸的漂移、碰撞時突入的部分。
所以,蛇綠岩帶相當於兩個大陸的“縫合線”。
最近,根據這樣的觀點,探討了古地中海的變遷。
例如,形成喜馬拉雅山脈北緣的印度河——圖安波縫合線的蛇綠岩帶是中生代(2.3億年前至0.67億年前)的古地中海。
但因印度次大陸以岡瓦納大陸分離北上縮小,而在第三紀與亞洲大陸碰撞時,留下古地中海的殘片。
這個縫合線它經俾路支(在巴基斯坦西部)延至阿爾卑斯山脈,被認為是阿爾卑斯造山時形成的。
一方面,在北側有與這縫合線大致相平行的蛇綠岩帶,它從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高原,穿過高加索、埃爾布魯土山,橫穿西藏,延伸到印度支那地塊兩側。
在地質學上,這個縫合線的形成時期,是從三疊紀(2.3億年前至1.37億年前)經過侏羅紀中期,相當於金梅利亞造山前期(東亞印度支那運動)且更加古老。
根據這事實,實在這兩個縫合線間的陸地,是岡瓦納大陸分裂之前的古地中海,它區別於由於分裂漂移而新產生的古地中海。
總之,相當於俄刻阿諾斯的前妻和後妻。
如果這樣,那追尋蛇綠岩帶的形成時間,要追溯到哪兒呢?
借1985年森凱爾先生的話來說,俄刻阿諾斯果真佔有幾個妻子嗎?
聯合古陸是在石炭紀(3.5億年前至2.85億年前)後期,即似乎是在赫爾西尼亞造山期,由歐亞大陸和岡瓦納大陸合成一體形成的,好象是在泥盆紀(4億年前至3.5億年前)至石炭紀兩者分開而成了寬闊的海洋。
其形狀、方向接近修斯所認為的形象。
事實上,也有人把在石炭紀以前的古地中海叫“古地中海”。
不過,它與本來定義的從二疊紀至中生代的古地中海是很不一樣的。
1977年有個叫阿賓傑的學者稱它為“赫爾西尼亞海”。
在自由奔放的希臘神話世界中,即使曾是何人的妻子,好象也無關係的。
而我們則願意保留前妻、後妻的規戒。
另外,在地球膨脹論中,古地中海是被大陸圍著狹窄的地中海。
但根據神話,古地中海是那樣狹窄的半身是不存在的。
【序號】:69
引用:http://tw.18dao.net/%E4%B8%96%E7 ... 7%E4%B9%8B%E8%AC%8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