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上 補養門】
【崔氏八味丸】
(金匱)、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泄瀉腹脹。
〔(仲景云:)氣虛有痰,宜腎氣丸補而逐之。)吳茭山云:八味丸,治痰之本也。〕
或元陽虛憊,陽痿精寒,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膝酸腰軟,目昏等證。王冰所謂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尺脈弱者宜之。
(亦有假有力者,服之亦效。)
熟地黃(用懷生地。水洗去砂土,柳木甑砂鍋上蒸一日,晒乾,再蒸再晒,九次為度,臨用搗膏,八兩。)、山萸肉(陳者酒潤)、懷山藥(四兩)、茯苓(乳拌)、丹皮、澤瀉(三兩)、肉桂(去皮)、熟附子(一兩)。
蜜丸。
(洛謂蜜性甘緩,易豬腎煮爛為丸,似更得。)
空心鹽湯下。
吳鶴皋曰:腎中水火俱虧者,此方主之。
加五味鹿茸,名十補丸。
治兩尺微弱,陰陽俱虛。
(景岳)、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
而為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反胃噎膈,或欲寒畏冷,或臍腹疼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水自遺。
虛淋寒疝,或寒侵溪穀,而肢節痛痹。
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
總之真陽不足者,必神疲氣怯。
或心跳不寧,或四肢不收,或眼見邪祟,或陽衰無子等證。
速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
八味丸治之不愈者,宜服此,或用右歸飲。
(凡八味右歸用桂附等方,唯肺陰有餘者宜之,否則助火爍金,反生肺病。)
大懷熟(八兩)、山藥、山萸肉、枸杞、菟絲(制)、杜仲(薑湯炒)、鹿角膠(炒珠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附子(制)、肉桂(二兩)上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
每嚼服二三丸,白湯下,其效尤速。
如陽衰氣虛,必加人參以為之主,或二三兩,或五六兩,隨人虛實以為增減。
蓋人參之功,隨陽藥則入陽分,隨陰藥則入陰分。
欲補命門之陽,非加人參,不能捷效。
如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溏,加補骨脂酒炒三兩。
如飧泄腎泄不止,加五味子三兩,肉豆蔻三兩,面炒去油用。
如飲食減少,或不易化,或嘔惡吞酸,皆脾胃虛寒之證,加乾薑三四兩,炒黃用。
如腹痛不止,加吳茱萸二兩,湯泡半日,炒用。
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連皮四兩。
如陰虛陽痿,加巴戟肉四兩,肉蓯蓉三兩,或加黃狗外腎一二副,以酒煮爛搗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