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耆那教】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22:12: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耆那教

 

耆那教(Jainalism),是印度古老宗教之一。

 

其第一位祖師,名叫阿夕巴德婆(abhadeva),最後一位祖師名叫瓦哈瑪那(Vardhamana),習慣地稱他為馬哈維那(Mahvra),意思是:偉大的英雄。

 

其中各祖師名字均不詳。

 

耆那(Jaina)一字,意為征服者,就是征服了情欲,而獲得解脫。

 

馬哈維那較佛教教主釋迦約早三至五十年,同為西元前六世紀中人物。

 

兩者同是反傳統、反神觀、反社會階級,主眾生平等之自力宗教。

 

不過,耆那教與佛教最大差異約有三點:耆那主靈魂說;

 

佛教主佛性說。

 

因此,耆那修靈魂可得解脫;

 

佛教修佛性可得解脫。

 

耆那重苦行;

 

佛教重人文道德。

 

佛教與耆那教,在印度阿善塔(Ajanta)石窟寺中,均保存著印度最早期之石刻、壁畫,允為藝術寶。

 

耆那教有兩大派:一為白衣派(Svetambaras),著白衣,較為迎合群眾,承認女人可以得到解脫。

 

二為天衣派(Digambaras),係裸體,重苦行,認為女人不能裸體,故不能得到解脫。

 

耆那教之戒律極為嚴格,以五戒規範其他小小戒:不傷害生命,不虛偽,不偷竊,不放逸,不執於聲色。

 

尤其耆那教在不殺生一戒,遵行十方嚴說。

 

行走緩慢,以防踐踏螻蟻,口鼻罩布,以防細生物被吸入。

 

故耆那特重大悲心。

 

耆那僧侶禁獨自外出,必以結伴同行,以免放逸、墮落、破戒。

 

因耆那教是最悲天憫入之宗教,所以他的知識論不是獨斷的,稱之為相對知識論。

 

因之,其每一命題均予以條件化:如「在某種情形下S是P」,「在某種情形下S不是P」。

 

例如:「今天較昨天是很熱的。」

 

「火柴之火較鍋爐中之火不是很熱的。」

 

在耆那們看來,沒有條件化之句子是沒有意義的。

 

例如說:今天很熱、火不熱等。

 

因為沒有比較,「熱」便沒有標準。

 

也由此可見,由條件化之語言是相對地真,也同時可知,人由語言文字所表現之知識也是相對地真。

 

人的知識既只是相對真,所以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容忍、砥礪品德、刻苦、勤修,到了解脫以後,人的靈魂成為無所不知大靈魂。

 

唯有大靈魂啟示之知識,才是絕對真知識。

 

耆那相信,過去不好的行為所留下之業,唯有賴與其相反之慈悲、善行才能加以抑制,至於宗教儀式,只是培養善心善行之方法;

 

並非是禮拜大靈魂,即可得到大靈魂之加被。

 

意識是靈魂之本質,靈魂是意識之本體。

 

意識賴感官表現,感官愈完全者,其靈魂愈純。

 

人有五種感官,故人高於其他生物。

 

螻蟻只有兩種感官,故其靈魂受業力束縛愈重,其意識之表現也不完全。

 

因耆那肯定低等動物亦有靈魂,所以認為眾生平等。

 

(李志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46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5:09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