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4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三次結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21:47: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三次結集

 

「結集」為梵語Sagiti之漢譯,又譯作「合誦」、「等誦」。

 

意指佛教教團共同誦讀佛陀遺教而審定其是否為純正佛法。

 

有關佛教史之結集,傳說紛紜。

 

較著名之結集有三次,然以最初之二次較為治史者所信。

 

第一次結集,又稱王舍城結集,或五百結集。

 

相傳釋迦牟尼逝世之當年,五百位比丘在摩揭陀國國王阿闍世的支持下,集合於該國首都王舍城南方的七葉窟,以舉行結集。

 

主持人是大迦葉,會中由阿難誦出修多羅(經),優波離誦出毗奈耶(律),並由五百比丘共同審訂編次。

 

這是原始聖典之第一次結集,由此而大體消弭了當時教團內部某些佛法與戒律上的歧見。

 

傳說此次結集除了經律之外,也包含論藏;

 

又謂另有一千比丘在七葉窟外舉行結集,凡此皆不甚為現代佛學界所採信。

 

第二次結集,又稱毘舍離結集,或七百結集。

 

釋迦牟尼逝世後約一百年,由於當時僧團對持戒方面有兩派不同意見,乃舉行此次結集,用以公開討論與審訂教團的戒律。

 

此次戒律之爭端,即佛教史上著名之「十事非法」抑「合法」的問題。

 

所謂十事,係指比丘在日常生活上與持戒有關之十件小事。

 

例如可否接受金銀,可否各別舉行布薩等等。

 

當時之保守派認為此十事是非法的(即不合佛教戒律),而革新派則主張十事合法。

 

為解決此一爭端,乃由七百比丘集合於毘舍離城共同討論與審訂戒律,是為第二次結集。

 

相傳結集會上判定此十事為非法,乃使革新派不服而另組僧團,此為部派佛教分裂的開始。

 

第三次結集,又稱華氏城結集。

 

印度在阿育王統治時期,由於僧團中雜有不少外道,經常曲解佛法,而導致僧團時起諍論,無法團結。

 

當時華氏城的阿育王寺,居然有七年無法和合布薩(誦戒法會)。

 

為了清理教團,乃在阿育王的護持下,由當時高僧目犍連子帝須主持,集合一千位比丘在華氏城舉行結集,在會中誦出經律論三藏,並由大眾共同審定。

 

同時將僧團中之不良份子逐出,以維護僧團之和合清淨。

 

上述各種結集,都僅僅是口頭上的編審佛法,並未形諸文字。

 

此外,另有所謂「迦濕彌羅結集」之傳說,為印度迦膩色迦王時代,五百比丘之三藏結集,此一傳說,與上述之第三結集,被認為係部派自宗之聖典整理,並不為南北雙方佛教徒所一致承認。

 

故影響較小。

 

(藍吉富)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43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5:07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