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經濟●膨脹缺口】 通貨膨脹通常定義為一般物價水準小幅度且持續上升之謂,因此,就某些意義來說,通貨膨脹是一個不均衡情況。
古典學派認為價格水準和貨幣數量之間成直接且同比例變化。
當貨幣數量增加時,通貨膨脹便產生;
如貨幣數量不再增加,則通貨膨脹便會停止。
換言之,通貨膨脹率依存於貨幣創造率,如△M\M每年為百分之三,則物價也因而每年上漲百分之三。
但此說法並非完全正確,當產出水準固定,而增加貨幣供給及支出時,也會引起物價水準之上漲。
幸好威克塞爾(J.G.K.wicksell)對此情況提出解說,他謂新增加的貨幣採銀行貸放給商人之形式,流入經濟社會以為融資之用時,會使得總需求有所增加,由於整個經濟已達充分就業,故總供給沒法更動,只得誘使商品價格上漲,同時由於消費者貨幣工資並未上升,故會迫使消費者從事「強迫性儲蓄」。
凱恩斯(J.M.Keynes)的通貨膨脹理論,多少和威克塞爾所持的雷同,只不過略加補充而已。
假設一個經濟社會已達充分就業,而投資需求卻又增加時,也就是說財貨總需求超過有效供給時,價格便會上升。
當財貨價格高後,會使貨幣需求也同幅上漲,但由於消費者需求是以真實所得為準,故並不因價格上升而使需求下降。
換言之,這種形式的超額需求,並不會被通貨膨脹所消除。
另外,凱恩斯提出在經濟社會未達充分就業下,當消費和投資傾向增加時,就是貨幣供給保持固定也會造成通貨膨脹。
雖然貨幣供給固定,較高的價格會使交易用貨幣需求因而提高,也因此促便利率上升,使得通貨膨脹有所緩和。
但並不因此就足以完全避免物價水準上升,其理由是利率一旦上升,會誘使一些閒置貨幣,加入交易性貨幣行列中,這使得通貨膨脹仍將持續下去,一直要到利率上升幅度足以消除超額需求時才會停止。
凱恩斯通貨膨脹的理論通常可用「膨脹缺口」(InflationaryGap)加以解說;
見圖1在圖中表示消費(C)是真實所得的函數,現假設加入投資(I)和政府支出(G),同時又假設其不受價格上漲之影響,當實際支出沒有限制時,所得水準會提高至Y0,使得實際支出等於實際產出。
但當實際產出限制在Yp時,便達充分就業,則實際所得便無法達到Y0,於是總需求(C I G)超過總產出,以致形成AB數量的膨脹缺口,此一數量正好是在充分就業情況下需求超過產出之量。
另外一種缺口也可用圖形來說明,假設當時社會的實際支出即總需求(C' I' G')只能達YM水準,而此時所得水準無法達到Yp,而出現了BF數量之緊縮缺口(DeflationaryGap)。
不論何種缺口都會使社會經濟失衡,在今日如何消弭膨脹缺口,更是經濟學界之主要課題。
由膨脹缺口所引起的價格上升,是否會使此缺口因而消失呢?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卻有一些措施能促使價格上升,其所產生的間接效果可使此缺口減少,其分別為:一、假如貨幣數量固定或是其增加率小於價格上升幅度時,利率會因而上升,於是投資減少,迫使需求函數向下移動。
二、有畢古效果(PigouEffect)存在時,人們在較高價格下會減少以通貨或公債形式所保有的財富,此時會使需求減低。
另外在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跌,消費者會因財富減少而抑制其消費。
三、如果有國際貿易存在時,國內價格一旦提高後,會導致有利於進口而對出口不利,此一效果稱為國外淨投資,在圖示上可將它包括在投資(I)中。
四、假如在現有租稅系統下,稅收增加比價格上升得快,則在任一既定所得水準下的真實可支用所得會減少,需求函數也就跟著降低。
再者,由於政府預算和移轉支付都是用名目貨幣來計算的,則在物價上漲時,其實際支付能力降低了,這時會使需求函數再次的向下移動。
五、假如價格上升後,有再次上漲之預期存在時,消費者會加速其消費行動,因而造成再一次價格上漲,不但沒使膨脹缺口縮小,反而使其擴大。
同樣的,投機者為獲暴利而屯積居奇,也會使膨脹缺口更加惡化。
相反的,當消費者認為價格上升僅是暫時性,消費者會延緩其購買耐久財、投資於工廠、屯積存貨等支出,因而縮小了膨脹缺口。
後來凱恩斯學派(Keynesian)之學者大都企圖在通貨膨脹下產生所得重分配,使工資和利潤之間的分配比例有所更動,進而影響到總需求之變動。
假設貨幣工資率固定,則價格一旦提高其均歸向於利潤,這在工資有高限而價格卻沒有高限時,便會產生此種效果。
當所得重分配給利潤,而投資者的邊際消費和邊際投資傾向又小於工人之邊際消費傾向時,膨脹缺口便會縮小。
只是在今日社會中,工人不可能都是受害者,當其要求調整工資時,膨脹缺口又會再度惡化。
另外,實際投資小於充分就業之儲蓄時,便產生緊縮缺口,至於如何消除此缺口,其方法與前所提之措施正好相反。
(高凱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