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李鴻章】 李鴻章(西元一八二三~一九○一年),字少荃,晚年自號儀叟,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三年生。
父文安,號愚荃,刑部郎中。
二十三年,鴻章入京侍父,以年家子受業於曾國藩,過從甚密,講求經世之學。
二十七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奉旨回皖助呂賢基辦理團練。
四年,因功賞知府。
五年,克復廬州,以道府用。
六年,賞按察使銜。
八年,入曾國藩幕,襄辦營務,負責文牘。
十年,李元度失徽州,國藩具疏劾之,鴻章以去就力爭,不許,憤而離去,凡八閱月,始再回營。
十一年,曾軍克安慶,時上海孤立乞援,國藩命鴻章招募淮勇,奏薦鴻章才大心細,堪膺封疆。
同治元年(一八六二),鴻章率劉銘傳、周盛波、張樹聲、程學啟、郭松林、楊鼎勳等抵滬,是為淮軍。
詔署江蘇巡撫。
淮軍使用新式槍砲,採西法操練,與常勝軍併肩作戰,所向有功,詔授江蘇巡撫。
二年十月,克蘇州,賞太子太保銜。
三年四月。
克常州,斬洪軍守將護王陳坤書,賞騎都尉世職。
以江浙漸就肅清,遣散常勝軍。
廷議江寧久未下,促鴻章會攻,鴻章以金陵破在旦夕,託辭延師。
六月,曾軍克江寧,敵平。
封一等肅毅伯。
四年四月,僧格林沁親王率蒙騎追捻,敗沒曹州,捻勢大張。
朝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負責剿捻,以鴻章署兩江總督。
鴻章以捻騎飄忽,懲僧王尾追之失,密陳「扼要紮營,伺近邀擊」,國藩始採「以有定之兵,制無定之寇」,將重兵分駐四鎮之圍堵戰略。
五年十一月,國藩以剿捻無功,回任兩江,詔授鴻章為欽差大臣,專辦剿捻事宜。
時捻分東西,遵王賴文光、魯王任柱、魏王李允等流竄於魯、豫、皖、鄂,是為東捻;
梁王張宗禹、幼沃王張禹爵、懷王邱遠才等西走關中,往連回眾,是為西捻。
六年正月,授湖廣總督。
師國藩「守黃防運,蹙捻膠東」戰略,逼賴文光於山東半島,圍而殲之,十二月,東捻平。
賞加一騎都尉世職。
七年正月,西捻張宗禹回竄直隸,攻靜海,逼天津。
京師大震,詔奪職。
鴻章督師入直,以河北平原千里,無險可守,截此則竄彼,迎左則趨右,非就地圈圍,不足制其命。
乃乘黃河伏汛,縮地紮圍,以運河為外圍,馬頰河為裏圍,圈捻徒駭黃運之間,令馬隊週迴兜擊,捻被圍困,無所掠食,潰不成軍。
六月,捻亂悉平,張宗禹不知所終。
詔復鴻章湖廣總督原官,協辦大學士。
九年,天津發生教案,調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辦理對外交涉事宜。
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因中日臺灣事件,王大臣奏籌善後海防六策。
鴻章以歷代備邊,多在西北,令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各國通商傳教,往來自如,陽託和好,陰懷吞噬,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
輪船電報,瞬息千里,軍火機器,工力百倍,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為求自保,必須自強,其推行自強新政,自始至終,不遺餘力。
先後奏設機器製造局、輪船招商局、礦務局、電報局、織布局、廣方言館、水陸師武備學堂,派幼童赴美留學,派將士赴德學陸軍,派學生赴英法學海軍。
築軍港、建砲臺、籌辦鐵甲兵船,藉以充實海防。
十年三月,中法越南戰爭失利,密諭鴻章保全和局,通盤籌畫,酌定辦理。
鴻章向主全力制日,對法退讓,四月,與法提督福祿諾簽訂中法天津簡明條約,旋因撤兵,衝突再起。
六月,法艦犯基隆。
七月,馬江喪師。
十一年正月,法軍陷基隆。
二月,清軍大捷於鎮南關,繼克涼山。
四月,鴻章與法使巴德納簽訂和約,越南淪喪。
先是日本趁中法構,生事朝鮮。
是年,派伊藤博文為全權,來華與鴻章簽訂中日天津條約,規定朝鮮如發生事故,兩國派兵,互相知照,種下甲午戰爭之因。
九月,成立海軍衙門,命鴻章會同醇親王辦理海軍。
十四年,北洋艦隊成立,以丁汝昌為提督,林泰曾、劉步蟾為左右翼總兵。
十五年,太后歸政,賞用紫韁。
十九年正月,鴻章年七十,兩宮賜壽。
二十年,歲次甲午,朝鮮東學黨亂大起,日誘中國出兵,揭開戰幕。
初敗於牙山,繼敗於平壤。
日軍乘勝渡鴨綠江,連陷九連、鳳凰諸城。
大連、旅順棄守,威海衛、劉公島皆失,北洋海軍覆沒。
二十一年正月,廣島拒使,清廷從日人請,派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使日商訂和約。
命王文韶署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二月,鴻章抵馬關,與日全權伊藤博文、陸奧宗光議。
要求先行停戰,再商和約。
日要挾多端。
鴻章旋為小山豐太郎所刺,彈中左頰,中外震動。
日恐列強干預,遂訂馬關條約,割讓臺、澎。
二十二年,俄皇加冕,授意清廷派李鴻章往賀。
時三國干涉還遼記憶猶新,朝野多主結強鄰為外援。
旨派鴻章為欽差頭等出使大臣,赴俄致賀,並往英、法、德、美親遞國書,敦睦邦交。
鴻章向主聯俄制日,四月,簽訂中俄密約,遺下無窮災難。
二十三年,充武英殿總裁。
二十四年十一月,出督兩廣。
二十六年春,拳亂大起,五月,太后下詔對外宣戰,命各督撫誅戳外人,諸疆吏電鴻章詢所向,電復「此亂命也,粵不奉詔」,是為東南互保之張本。
六月,調直督,兼北洋大臣,屢諭迅速來京,主持外交。
七月,授全權。
及聯軍入京,兩宮西狩,准其便宜行事,朝廷不為遙制。
閏八月,鴻章抵京,久經交涉,終於二十七年七月,簽訂辛丑和約。
憂鬱焦勞成疾,九月病逝,享年七十有九。
贈太傅,晉一等候。
謚文忠。
〈如圖1〉。
(戴玄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