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鱒魚】 鱒魚,是冷水性的魚類,種類甚多,如虹鱒(SalmoGairclenriF.IrideusGibbons)、斑鱒(SalvelinusFontinalisMitchill)、棕鱒(SolmoTruttaF.FarioLinne)等,分成海洋型與陸封型二種,海洋型者會下河入海。
而陸封型者如虹鱒、棕鱒等,常在緯度較高,水溫較低地區的湖泊、河川中生存,因此亦常被做為養殖的對象。
尤其虹鱒,在美國以及日本供養殖最多。
虹鱒由於其身體側面有一條紅色的縱帶,故有虹鱒之稱,背面為綠青色,背鰭、腹鰭與尾鰭上,均有明顯的小黑點密布著。
原產地為加州的山溪間,西元一八七七年移殖到日本,現在日本各地均有養殖。
虹鱒最適溫度為攝氏九至十八度,但三至二十一度仍可生存。
產卵期一般於水溫較低之冬季,常產卵於河川之砂礫底。
雌雄成熟魚約需二年,通常雄魚口叉有較深的分裂至其眼徑的後緣,吻端下顎稍突出上彎,齒變大,體色稍呈黑褐色,皮膚的黏液較多,因此其斑點色彩較模糊,背部稍隆起;
而雌魚與雄魚則相反,體色較鮮艷,斑點較明顯。
民國四十六年,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開始引進受精卵,在鹿港分所繁殖後,移往霧社試養,並於谷關建立馬陵養鱒場,日前已可自行養殖種魚,繁殖幼魚,民間亦開始養殖,由日本進口受精卵,自行孵化後,以人工餌料密集養殖至六百公克再出售。
因其養殖用水需量大,且不超過攝氏二十一度為佳,故可供養殖地點不多,無法大量推廣。
(曾榮政)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815 |